整体看,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死板,很机械,没有弹性,不能让所有的孩子在同一个题目下得到有效的锻炼。家长也缺乏弹性的话,孩子在双重压力下,不二的选择就是听话照着做。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越发地浪费时间,影响进程,养成了类似大人的刻板的思维。
喊家长,师过师惰
一大早,就收到一位高级中学班主任的求助信息。这学期期中考试期间,他发现班上有一位女生,和兄弟班级的同学在食堂里搂搂抱抱,找来一了解,是谈恋爱了,而且是初中就开始谈了。在领导建议下,把家长叫来了。爸爸很光火,不要孩子回家,妈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孩子哭哭啼啼的,也觉得很丢人。后来孩子回家休息三天后返校,发现她手腕上有划伤的痕迹,班主任很意外也很紧张。相安无事一段时间后,就在今天一早,又发现这位女生主动给那男孩子送字条了。同事们建议再把家长找来,给家长一点压力,让孩子再回家休息一个星期,这位老师觉得有点不太妥当,但又想不出好方法,于是就想听听我的看法。
我问:“你们找孩子谈话谈了些什么?”老师说:“我对她讲了,目前她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学习,谈恋爱会影响学习,而且还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把持不住,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例如性关系,会影响她的终生,并且因此而退学。”
我说:“您说的都对,但没有一句是孩子愿意听的。”老师说:“是啊,当时说得她眼泪直流,我以为她懂了。”
学生在这个年龄想恋爱,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大人的反对,因为舆论的压力,孩子通常是不怎么敢公开自己的恋情的。如果能够在初中就谈了,而且能够在食堂里公开搂抱,这说明他们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已经经历包括时间在内的很多考验了,别人轻易是拆不开的。孩子手上有伤痕,孩子今天又递字条,这进一步说明了他们的感情还在,他们面对了很多压力,没有选择放弃。这就是现状,这就是问题。
我们的老师要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首先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还要弄清楚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认为理想的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三点:一、孩子身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二、他们发自内心地知道了,高中阶段恋爱是弊大于利的;三、他们真的不再恋爱了。这就是要达到的效果,前后顺序还不能颠倒。
我跟这位班主任如实谈了我的看法。老师很认同,也说很受教。我说,我马上写篇文章,写好了您来看看。
老师找家长,孩子回家三天再回来,其实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孩子一定受到了很多伤害,一定没有认为恋爱不好,于是他们就自然选择继续恋爱啊。从这个角度讲,孩子没有什么错啊,孩子也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啊。问题是谁有这个责任心和能力能帮助到孩子们,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建立大人们认为正确的思想呢?
老师的话语很苍白。句句都对,句句都没有说好。没有换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兜圈子,直接奔主题了。爱情是什么?18岁谈恋爱有没有错?为什么这么美好的爱情18岁轻易不要谈?在这些问题上不能说得孩子心服口服,要想让孩子听你的,那是绝无可能的。
大人和学校都反对谈恋爱,孩子依然决然谈,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样的孩子具备了异于一般孩子的生命特质。他们不怕,有思想,不人云亦云,他们很有创造性。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找谈话是要很认真备课的。千万不要老说自己想说的话,一定要说对方愿意听的话。孩子年龄小,老师不能以大欺小,随意抓来学生就稀里哗啦地一阵讲。这样的老师是很容易让这些孩子看不起的,还很可能引起仇恨。
老师自己跟孩子谈不拢,就找来家长。家长要是真正关心到了孩子的话,她的女儿初中就谈了,就不会到现在才知道。老师找家长,在我看来,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踢皮球。这有点像医院里做手术的医生,不一会儿就送个病危通知出来,吓唬家属,似乎很负责,其实是怕负责。这个时候,老师要的不是孩子不恋爱并依然积极阳光,老师要的是“事不关己”的效果。也许老师会大喊冤枉,但老师这种习惯性的做法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老师不想负责任。
老师不能处理好学生的恋爱问题,家长就能处理好吗?多数家长会在羞恼的情绪下把孩子狠狠打一顿,很多悲剧的发生往往就在此刻,孩子被打伤了,孩子出走了。好像是爸爸惹的祸,其实不然,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老师借妈妈的嘴骂了,借爸爸的手打了。平心而论,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是远不能跟老师比的。这好比,一个医生遇到很难很棘手的病人,他没有及时请来专家会诊,而把病人送给了水平更差的医生。最后病人死了,他是死在谁的手里的呢?
老师该怎么做呢?老师心里一定要认真想好自己要的效果,然后认真备课,在问题和效果之间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是在学校恋爱的,尽量就在学校解决,轻易不要喊家长,喊家长是老师无能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喊家长不利于我们要的那三点效果。如果家长能够为达成目标形成助力,那当然是要喊。一定要换方位考虑问题,假想那个恋爱的孩子就是老师我自己,我希望我的老师怎么来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在打骂孩子和喊家长之外想办法,否则,老师就是教书匠,而不是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允许孩子有反复,不要急刹车,孩子谈了这么久了,怎么可能说停就停呢?除非他们本来就是不认真的。
我很认真地问起我的校长朋友,我说:“您在教育一线这么多年,最大的心得是什么啊?”校长的回答很明确很简短,“按规律办事!”好,很好,非常好!一切要尊重现实,一切要实事求是,凡事自然而然的好。孩子到了18岁想恋爱,就是规律;多数家长不会教育引导孩子,就是现状。我们的老师,我们敬爱的老师们,可作为的空间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我想问问我们的老师,你们真的爱学生吗?你们发自内心了吗?只要是真爱,哪怕是错怪,孩子都会懂的,迟早都会懂的。如果你的言行没有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那很可能是你没有爱或没有爱到。高级中学老师,最好自己结了婚并有了孩子;高级中学的班主任,最好自己的孩子已经十六七岁以上;高级中学的领导,最好自己家的孩子就培养教育得很到位,很成功。否则,很多老师“爱生如子”的话语,只能是一句时髦的口头禅。
文章写好了,我请这位老师看了看。我说:“我的文章有批评你们的意思,你不要生气啊!”
老师看完了,一点没有生气:“你说的都很对,我本来也不想喊家长,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让恋爱了的孩子不再恋爱,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大人还网恋,婚外恋呢。现在先维持现状,尊重现状,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选择。不要去刺激他们,不要猛踩一脚,把链条卡死。不进一步发展了,停下来了就好。”
“然后呢?”
“然后,要认真备课,学校家长形成合力,在不伤害他们内心的前提下,尽量往回拉,能拉就拉,用柔软的力量拉,劝他们高中阶段先不谈,保持好的同学关系,以后再说,再续。说老师尊重你们的感情,也相信你们的感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说得太好了。”
“你可以继续跟这个女生讲,高中阶段,学生都差不多大,都会有情感的萌芽,一定会有不少孩子处在想恋爱而没有恋爱的程度上。你们两个人如果一定要保持恋爱关系的话,能不能尽量转到地下,尽量不让同学们知道,你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哈哈!就当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谢谢孙大师,那我要不要找找那个男生呢?我私下地找,这是两个人的事情,我觉得应该找。”
“不要找,找了不好,一定要一个个地击破,一定要让一个孩子完全顺服了,认同了大人的一些想法建议后,才可以借助女生的力量去说服那个男孩子。他们知道自己是寡不敌众,他们很知道团结的重要,他们现在肯定团结得很紧,轻易不要去见男孩子。真的!”
“我明白了,真的谢谢您啊!我知道方向了,具体操作时的步骤指导,到时候肯定还要麻烦您啊。”
这个老师高兴地去了。他大学毕业,自己已婚已育,儿子上小学。他也很欣赏于丹教授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他跟同学们关系都很不错。同学们今天闹着要他请客,他决定为他们一人买个苹果。中午到街上买苹果,他特意叫了那位女生做助手,女生很开心,我更开心。老师问我:“我剩下的要做什么呢?”
我说:“坚持去关心她,爱她,让她相信你,然后等她主动找你,请你帮助她思考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时候频率一致了,你说的话她就有可能听进去了,否则就是你在要求她,你在管她,效果不会很好,一定要十分耐心地等,等‘你求她’变成‘她求你’。”
“那要等好久好久啊!”
我说:“是啊,真爱,是恒久的忍耐和等待啊!”
老师说:“那我就等着慢慢煎熬吧!孙老师,这个孩子会好起来吗?”
“会的,一定会!这个孩子一定会好的,不一定在学习上,总之不能伤害她,她现在是你的学生,以后她也会长大的啊,大了,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是的,您说得很对,她会明白的,她会感谢我的,我到时候再感谢您啊!”
坏老师是坏家长宠出来的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我做过老师,同时又是家长,即便如此,谈这个话题,也还是感到蛮为难的。不同的站位,会有不同的思考。
我做老师的时候,是受过人家的礼的。一开始不怎么习惯,久了,心里也就坦然了些。我很爱学生,很有些爱生如子的感觉,虽然那时我仅仅比他们大个七八岁。站在老师的角度,收到家长送的礼,心里是蛮开心的,不仅仅是因为礼品,重要的是有种被肯定被尊重的感觉。送礼的和不送礼的,在我心里,没有什么区别。我还是很一视同仁的。当然,老师的爱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老师永远爱他最喜爱的学生,说句实话,我不怎么喜欢太闷的孩子,你跟他说半天话,好像对空气说的,他什么反应也没有。这类孩子的家长也给过我礼物,记得是从街上买了几条黑鱼带到我家的,我很感谢,对他的孩子有了些格外的关照,孩子变化不大,“格外”就格式化了。我那时就想,等我有孩子了,是一定不给老师送礼的,我让我的孩子很讨老师喜欢就好了呀。
等我做家长了,想法就变了。感到送礼还是很有必要的。孩子考到上海至今,不长不短的八九年里,我一直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每逢教师节、元旦、春节,我都要求孩子给老师们写贺卡。我是这样分三步走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就以孩子的名义,写好贺卡,写好信封,然后叫孩子读一遍,装封,带给老师。孩子稍大些了,我就写好了草稿,叫孩子誊抄,然后带给老师。现在,孩子给老师写贺卡的习惯已经养成,完全独立操作了。对于特别重要的老师,是要当成至亲的亲人一样去孝敬的,因为这些老师也把我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礼不在多少,关键是一份心,关键是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
即时感谢他人真的很重要。别人帮助你,也许不一定是为了得到你的感谢,你即时感谢了,会赢得这个人对你的更多关怀和帮助。坐公交车,有人好心让了个座位给他人,对方连一句“谢谢”也吝啬得不想说,让座者气不过,愤而重新要回了自己的座。即时感谢,是当即、马上就感谢。完全做到这一点,也很难,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到及时感谢也行,在第一时间表达感谢。
我做老师的时候,很多家长礼到的同时,话随后也到了,“老师,谢谢您啊,对我孩子以后严一些啊,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打了,我下次付您手工钱。”我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跟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礼到了,感谢的话也会说很多,但经常会跟老师说些我希望老师如何对待我孩子的建议,正所谓“礼到之后理也到”。我希望老师多多鼓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只要有那么一点点进步,都请老师及时夸到。女儿在南京读小学,三年级时开始每周跑上海拜师学习小提琴,平时也经常是上午到校,下午在家练琴。跟老师沟通得很好,老师经常在讲课的时候夸到我的孩子。记得有一次,老师讲有关勤奋的课文,“孙同同同学,你半天到校,半天在家,你只要能够把握好节奏,上课认真听讲,你依然可以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啊。”可以想象老师的那番话语给予我孩子的鼓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