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的是一份尊重,多数老师根本不在乎你有没有带礼品,人来了就好,多跟老师接触有好处。农村的很多家长怕老师,不敢去见老师,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很多老师其实都蛮好的,都很希望有家长主动去拜访他。
胃口大的老师当然有,明里暗里向家长索礼的老师也的确有。学期考试结束,分数出来了,老师竟然打电话通知家长到他家去看分数,家长都明白,这是请家长去送礼啊,家长被迫表示感谢。家长不要去刺激他,坏老师往往是坏家长宠出来的。
有个班主任老师不怎么喜欢“李宇春”,公开评价李宇春不男不女,影响了社会风气,这一说不要紧,班级颇有些李宇春风范的秋同学就遭殃了,从此往后什么好事情都与之无关,三好学生评不上,班级干部选不到。孩子和家长很苦恼,最后索性给老师包了个红包,说出了孩子的苦恼,老师也就心领神会地改掉了一些说法,给了一些待遇。我倾向于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激发了老师的愿望,也许老师仅仅就是对“春”有意见,对“秋”无恶感。
一个老师朋友,自己做班主任,自己的儿子在一个省级重点高中读书,儿子座位太靠后,为了往前挪挪,她给老师送了500元,老师就给她儿子向前挪了一张桌子。我说:“这个价钱也太高了啊。”朋友说:“都这样,现在就这个行情,你做过老师,你又不是不知道,送少了等于没有送。”我说:“家长送你,是不是也这个标准啊?”老师朋友笑而不答。
钱能解决的都是小问题。有些老师的确蛮坏,家长宽容,但不要纵容,不要去撩拨刺激他的愿望。当座位、班干部人选、三好学生资格成了老师手中的筹码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罪过。
家长会,受气会!
有孩子上学,参加家长会总是免不了的。每个家长参加家长会的心情也是各各不同的。方方面面都好的好孩子总归不是很多,好到让家长能够放心大胆地公开乐一回的自然就更少了。所以,在多数家长看来,家长会就是受气会和遭罪会啊。会前紧张,会中不安,会后羞恼。家长这样复杂的心情,也许跟家长过高的期许有关系。做家长的很少有心态平和的,总是得陇望蜀,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人的很多快乐和不快乐经常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家长始终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家长会前后的那段日子里家长的情绪紧张程度经常达到了峰值。和家长一起不安紧张的,是他们的孩子们。
高三学生的家长会自然会有很多异乎寻常的地方。
2010年2月6日,我参加了一次我外甥的家长会。下午1点,我就赶到了学校,同去的还有我的妹妹和女儿。教学楼走道里的告示牌前围满了家长,大家在争先阅读摘抄各个班级的成绩。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门功课的成绩一目了然:班级均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人数,年级排名,任课老师姓名,一应俱全。读着这份成绩榜,我读到了紧张、竞争、不安甚或残酷,更读到了老师的辛劳和不易。家长在比较着各班的成绩,有公开喊着老师名字骂娘的,有大骂自己孩子太不像话的,更有恶狠狠地扬言回家要揍儿子的。没有听到一个家长在孩子成绩面前自我批评的语言。天阴沉沉的,走道里冷风嗖嗖。
家长会前,孩子们被班主任叫进了各自的班级,班级鸦雀无声,孩子的头都低着。一种极悲壮凝重的感觉。
家长会在学校多功能厅举办。高三学生人数545人,明显感到会场里家长的人数多于这个数字,想必很多人家也像我们一样,一个孩子来了两三个或三四个家长呢。家长大多选择大厅的后排就座,或抽烟,或玩手机,或聊着天。两个领导模样的老师走到主席台中央,家长会就算开始了。主持人问候并欢迎了各位家长,但始终没有介绍自己的尊姓大名和身份,也没有介绍作“重要讲话”的领导的姓名和职务,只随口提到是“杨校长”。主持人和讲话人都是很认真地照着准备好的文稿读的,即使里面有“一个呱,两个叫,呱呱叫”的插科打诨,也很难赢得家长的掌声和笑声。难怪老师们紧张啊,毕竟高考就在眼前了,还有不到120天啊,去掉春节假期,去掉“五一”和周六周日的休息,实际作战的时间也就60天左右啊。我十分理解这种紧张,也十分理解学校领导的用心。可是以下的公开宣称还是让我吃惊不小:在江苏的“五严”教育新政下,我们老师已经没有办法死qiu(这个音表达的意思,在当地是约定俗成、人人皆懂的,有粗俗之嫌,就是干的意思)了,你们家长要把孩子带回去死qiu。江苏出台了所谓的“五严”新政后,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少了,老师讲课的时间少了,老师一堂课的时间往往要讲原来两倍的内容,自然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就多了。从校长的讲话中,我感到了“五严”给这个学校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也从我身边很多孩子的身上看到,“五严”让老师对孩子更严了,孩子更苦了。这个校长还举例讲到了老师的辛劳,一个23岁的老师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在办公室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我由老师的哭,想到了我外甥的哭,也想到了一定还有很多孩子在哭,因为考试,因为作业。谁让老师和孩子哭的呢?谁有义务与能力让这些老师和孩子破涕为笑呢?
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校长的新年问候却没有催生出家长脸上的一丝笑容,台上台下弥漫着一派战前的紧张。校长关于高三学生的考前工作布置得很具体,但我没有看到我以外的任何一个家长做适当的笔记。我问我妹妹为何不做笔记,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家长一直在抽着香烟,有家长一直没有脱下他戴在头上的摩托车头盔。校长给所有的家长布置了寒假作业: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及时把情况登记在学校发放下去的表格上。四个角落的空调算是给会场制造了些许暖意,大厅的家长会在主持人照着本本的总结话语中结束。
这种沉闷随后被班级的家长会继续放大了。班主任没有任何开头和结语,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用教训学生的语调语气,把家长也教训了一顿。
参加了这样的家长会,我突然有些认同学校的很多明显带有强制性的做法了。这样的学校不死管死压学生,学生的成绩是很难上去的,放养学生就是放松学生,放松就是放血啊。因为有对老师和学生的分数要求,素质教育把很多老师和孩子推到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前,强制性地要求放手学生,给孩子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会无所适从的,孩子有可能会因为突然而至的太多的自由而惹出是非来。
一同去参加家长会的我的女儿,也获得了很大的成长。女儿不无感慨地对我说,这些学校的老师真的太辛苦太敬业了,可这样的教育也太残酷了啊,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呢?要是处在这样环境里的学生不能积极顺应,及时调整,学会服从和忍受,学到他该学到的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那也是相当危险的!
外甥的成绩一落千丈,全年级排到第200名后了。妹妹受了一肚子气。一家三口晚饭也没有吃就睡了。根据我们学习的生命密码的测算,外甥的生命数是五,特别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任何命令和管制。而他所就读学校的老师,一个比一个负责,比赛似地给孩子压力。外甥说,一次老师动手打了他,他认为老师错怪他了,不是他的错,老师不该打他,他找到老师想单独跟老师谈谈,老师不同意,说有什么事情到班上当着同学的面讲。外甥很受伤害,从此对这个老师怀恨在心,不再愿意听老师的课,不再愿意去学校了。他就在这样的心绪中迎来了期末考,也是高考前的一模考。
敬爱的老师们啊,你们太辛苦,你们的压力也的确很大,可你们太多的压力不能无条件地转嫁到孩子们身上啊。孩子们的身躯不同于大人,孩子是脆弱的,老师,您是否太强势了?
孩子很脆弱,家长更敏感啊。我的妹妹不敢去跟老师交换这个情况,因为老师虽然伤害到了孩子,但不是故意的,妹妹怕伤害到老师,怕受伤害的老师会报复自己的孩子。家长有话无处说,家长有气无处出。家长会,是互相通气的会,应该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起码形式上要有这样的安排。家长会,我没有接受到老师给家长们的足够的尊重,老师有些把家长当学生了:太凶,太狠,太严。这样的态度是很要不得的。
因为这次家长会,我越发强化了一个认识,没有一定的柔软度的老师,没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老师,不能随便安排他们做班主任。年轻的老师经常在爱的名义下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来。比如,拿着剪刀直接剪掉了男生女生留着的长发;在课堂上,叫一位女学生起立,要求她回家后到《现代汉语词典》上查查“耻辱”一词的解释。
家长会结束了,家长会给很多家庭制造的不快乐一时半会是很难消散的。纵使城市乡村上空不停的烟花爆竹的声响,在放大着人们因为春天节日的快乐,但家有高三孩子的人家是怎么也乐不起来的,年味只能是淡淡的。鞭炮声强化了一种紧张。过年了,时间就更紧了啊!高三的孩子,年初一也是要进书房看书的啊,只是未见得所有的孩子都很情愿。
潘玮柏,哪个班的
学音乐的孩子都特别有个性,没有个性的孩子学习音乐也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做他们的老师,和做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都很不容易。
我女儿就读的学校,有着天底下最优秀的专业老师,也有太多不敢恭维的文化老师。因为孩子主要精力都花在专业上,因为很多老师都还习惯着他们曾经的做法,因为孩子文化课的课时的确很少,所以,在这样的学校要想做一个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文化课老师,的确是很有挑战的。很多老师也是很不大情愿在这样的学校教书的,孩子很难管,孩子的心思也不怎么在文化学习上,文化课老师的收入跟专业老师的收入相差很多。不愿意教但又不能不教,换到普通的学校教书,老师们也深知自己可能更教不好。学校也会花精力聘请一些优秀的老师来,但最后结果都不是很好。
学音乐的孩子,一个个鬼精着呢!很识人识好,同时也敢爱敢恨。好老师,自然也会被孩子们经常在嘴上提起,比如像茹国忠、王洁等老师。但这样的老师终究不是很多。不好的老师,令孩子们深恶痛绝。孩子们是提着名字骂的,但我这里只能隐去名字写。孩子们经常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不喜欢某一门功课,在这样的学校体现得尤为突出。
有这么一个故事跟潘玮柏有关系,但一定不是潘玮柏的悲哀。某日,课堂上,孩子歪七扭八地坐着,自然是少有人一心抬头看着老师的脸的。“报告!”一个男孩故意以洪亮的声音打断了老师的讲课,男孩迟到了。男孩很帅,头发也很有个性,此刻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男孩子的脸上。老师问:“你怎么迟到了啊?”学生答:“睡过头了。”老师再问:“你怎么留了个这样的头发啊?”男孩子没有作答,教室里响起了另一位男同学的声音,“老师,他在模仿潘玮柏。”老师一脸的诧异,“潘玮柏哪个班的?”顷刻间,教室里爆炸般地笑开了锅,孩子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剩下的时间里,孩子已经不怎么有心思再去听什么课了。老师一直到下课也没有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孩子们也没有人愿意去跟她说这些。
这样的故事很快就继续爆炸性地传开了。家长也笑,其他老师也笑,笑了好久。作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听到这样的消息,笑过之后,心头自然会掠过一丝丝痛,因为孩子是学校的,是国家的,归根结底,他还是我们家长自己的。这么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天天面对音乐学子的一线老师们,竟然不知道潘玮柏是谁人。
学生是够淘了些,但我很喜欢这些有个性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对他人流露的不屑和敬仰都是十分真实的。遇到让他们服的老师,他们也会很俯首帖耳的。他们跟很多农村孩子的区别,或者跟更多的普通中学的孩子的区别是,他们不服的时候轻易不会顺从,他们会反抗,会维权,会联名写信给校长炒了某一位老师。
管好这些孩子不容易。学校新来了个领导,出台了新政,请来了解放军主持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解放军见过学生,但一定没有怎么见过这些孩子,更谈不上很懂这些孩子,于是洋相就继续出了。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了很久了,极其严肃有力的话语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下面的孩子自然有不愿意听的。解放军捕捉到了一个孩子歪歪扭扭的站姿和叽里咕噜的私语,用手指着那个男孩子,“来来来,你不要不服气,嫌我讲得不好,你来啊,你上来啊!你来讲啊!”“来就来!”男孩子,勇敢的男孩子,无惧地走上了前台,无惧地走到了全体师生和教官的面前,扬起头,大喊一声:“全体解散!”学生立马开心地解散了。老师们,领导们,解放军官兵们面面相觑,一脸愕然。也有学生不敢挪步的,有老师暗笑着用眼神示意孩子:可以走了,没关系的。
这就是我孩子读书的学校,这就是我孩子的可爱的同学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