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中国父母-总是在想(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答:这是个很具体很棘手的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需要有个过程。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你们的孩子必须回到安徽读书参加中考。你们一家三口勇敢闯荡北京的选择,一定锤炼了孩子很多优良的品质,十年的北京生活一定给了你们的孩子不一样的素养和情商。让孩子重回老家读书,是对孩子综合素养的检阅,也是对孩子成长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凡事想好的就得好的。短期内孩子的成绩也许会下来,长期看这段经历是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的。像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一样,这道题对你们一家三口来说是难了些,但知难就不难,只要过了这道坎,你们一家三口都会获得很大的成长。现在是初二,紧紧抓住本学期的时间,全面拉练孩子,全面放手孩子,鼓励孩子独立面对一切事务,帮助孩子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目标将成为孩子奋发向前的引擎,唯有目标牵引下的改变才是有效并永恒的。只要孩子有了强烈的成功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即使放回老家中考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把忧虑变成祝福,相信孩子,相信你们自己!衷心地祝福你们!

    问:尊敬的总理,您好!我对重点大学的地方保护性招生政策很有意见。我觉得像北大、清华一类的学校,担纲着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精英与栋梁的重任,应该要选拔到最优秀的学生,应该全国统一考试,由高到低,按分选人,优者上,庸者下。据说,当年北京与全国使用相同试题时,北京的考生550分左右就能考上北大或清华了,而我们这里(吉林省)的考生得考680分左右才能考上这类学校。这么巨大的分数差,是不公,也是腐败。全国要统一教学大纲,统一高考试卷,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现在的高考录取各省分配名额严重不公!废除各省名额分配制,只按高考分数录取,才能够真正地体现教育公平。

    答:一流的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录取到一流的学生,可是大家要知道啊,一流的学生不一定完全是分数最好最前的学生啊。如果分数是硬实力的话,那分数之外的诸如意志品德类的软实力,往往是试卷很难考出来的。北京孩子的视野开阔度是云南孩子很难比的,大山深处农家子女的吃苦耐劳又是大都市上海的很多学生望尘莫及的。国家的任何政策都是在尽可能地保护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了,很可能新的不公平又要产生了。应该要看到一卷定终身的种种局限性啊。我们作为家长,在建言献计的同时,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吃透当下当地的招生政策,全力发动孩子,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太多太久的抱怨,会迷失了目标,迷失了自己。坦然地接受所谓的不公,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能力啊。当然,因自主招生、弹性招生滋生的腐败是要及时有效地惩治的。

    问:温总理,您好!教育和就业问题一直是您关心的问题。我感到我国的学校普通教育中实践的环节太少,实践条件较差。在幼儿及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缺乏培养兴趣的实践和学习,中学阶段应该有一定的技能学习,高等教育阶段更应该进行社会需求的技能学习和深入的创造性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走出校门后的实践活动,与他们学习的知识之间明显脱节,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依靠社会实践和再教育,才能逐渐胜任工作,可是后来的学习实践,又很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我们的学校,往往是教学楼和校园建设得很现代化,学习实践的条件却比较差,我们的教育考核大多表现在纸面上,而实践的考核较缺乏。缺乏实践会影响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因此,建议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逐步增加实践条件的建设,增加实践学习的内容。

    答:当今的学校教育,的确过多地提供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这是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政府,显然是不行的。家长要自觉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还孩子最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自己设闹钟自己起床,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背着自己的书包去上学,让孩子学会自己打理自己的一日三餐。帮助孩子而不干预孩子,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要亲密有间,保持距离地爱自己的孩子。在大都市上海,读了四年大学,毕业了,进入了地铁站,还不会刷卡,这是学校的错吗?高中生了,还不会骑自行车,难道这也要学校开实践课?穿大红的棉袄参加葬礼,是孩子没有脑筋,还是大人本身就有明显缺失?孩子到外地读大学,为何一定每次都要小车接送呢?春节里,经常看到祖孙三代人一个餐桌吃饭的场景,爷爷、儿子、孙子依次坐开,儿子一直帮助孙子夹菜,明显需要照顾的爷爷却没有人管。这样的实践是可以随时展开的啊,这样的实践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啊。我们究竟有多少家长给过我们的孩子最精准的示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家长要对孩子真正负起责来。孩子不独立,不是孩子不肯丢手,而经常是家长不敢放手,家长以忧虑和恐惧表达着对孩子的爱,忧虑和恐惧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在我看来,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的动手意识和独立习惯,比学校里开设的任何实践课都重要。

    “两会”年年开,问题天天有。总理很辛劳,总理总是很忙,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试着替总理来回答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想说出我的一些思考。孩子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我们自己作为父母,其实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最好最快地改变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下子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我们一定要试着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相信政府,但不能坐等政府。

    我懂奥巴马

    奥巴马来了,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看得出来,他很轻松。他的表里如一,他的一摇一晃的模样,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给美国的朋友发了一行字:你们的总统在中国了。对方笑笑。朋友去美国有些时日了,儿子到美国读书了,她很不放心,就去陪读了,老公在大连,于是她就要经常往返于两个国度之间。别人看了感觉很累,她自己也直喊吃不消。她问起我的孩子。我说把她丢了,让她一个人在上海。她有些惊诧。

    看到奥巴马,我联系到了孩子,也想到了他们。我跟他们原本不怎么熟悉,她的儿子到了美国,遇到了一些问题,她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梦想,可惜就是行为习惯不大好,自我管理的能力欠了很多。她通过朋友,找到了我,此后,我就一直在网上联系并鼓励他们母子俩。奥巴马有今天,源于他的梦想,源于他的习惯。

    奥巴马到北京的这一天,我的外甥要买电脑。高三了,现在买电脑,是蛮可怕的。他爸爸妈妈不同意,我也有些担心。我主张孩子要尽早接触电脑,但高三这一年还是有些怕。那天,一家三口在我的引领下,看了一款款电脑。之后,在“一百”的门口,我问外甥,为何现在要买电脑,这次期中考试能进到前五名,下周二话不说就买。再一次考试能稳住前五名,二话不说,给你装宽带。外甥,天真的外甥,同意了。周六,我在从扬州回来的路上接到了他的电话。自信的外甥,在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告诉我这次一定是前五名,要我陪他去买电脑。我很开心,一是因为他这次考得好,二是外甥有男子汉的自信了。买好电脑,出了店门。我问他,有了电脑高考多个10分没有问题吧。他说,也许不止。我笑死了。背着电脑回家的路上,外甥说,舅舅,电脑背着有些压力了。我又是一阵狂笑。我说,孩子,你考到北大,舅舅给你买汽车,15万以上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传话来,说外甥一觉醒来,说做梦这次考了个倒数,随后又自言自语地说,嘿嘿,不会的,梦是反的。看得出,我的外甥真的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负责了。我很骄傲。我的外甥有奥巴马的帅气和梦想,会否有奥巴马的成就,我欣欣然期待着。

    我懂奥巴马,他右手放左胸的定格感动了我。他有梦想,有豪情,干练洒脱。我喜欢这种轻松。我和我身边的孩子们都要学习奥巴马。想法决定活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想法。外甥这次的作文题目是:一减四分之一。可爱的外甥审题很好,立意也高。高三他已经下来四分之一,还剩四分之三,我和孩子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四分之一决定四分之三啊。人是要吃苦的,头上不苦,尾上一定苦。

    我现在经常要在各地做些分享和演讲什么的。每每我都要十分认真地做番准备,但我又十分不愿意照本宣科,十分不愿意太多的程式化。我很喜欢别人向我提问。无论我怎么热情相邀,总是很少有家长能主动说出他们的疑惑。可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坐姿,又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他们有满心的期待。我懂这些家长,我也懂奥巴马。那天晚上,我如实分享了我对奥巴马的崇拜,我希望大人和孩子们都能够更阳光更积极些。终于有位家长主动提问,“老师,请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儿子不再内向啊?”我笑着感谢了他,然后开始了我的回答,“内向,是由于孩子的内心暂时失去了方向,帮助孩子找到方向了,孩子才有可能愿意去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要有效地使得孩子由内向变外向,必须首先改变孩子的环境。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父母要带头勇敢些,带头大胆地表达自己。你今天主动提问,就给你儿子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向奥巴马学习,我也要号召大家向你学习。请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他。”

    中国的文化向来主张含蓄,主张“小露而大藏”。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具体行为中,就变成了“不露只藏”。21世纪是影响力经济的社会了,一个不能及时影响到他人的人,是无法实现太多的理想抱负的。一个不能用自己快乐阳光的笑声笑容去感染他人的人,也是很难被人喜爱和尊重的。处处藏的人可能处处暗,一点也不可爱。可爱的人才是可信的人。可爱的人,大多带有些明显的不足。不足是真实的,完美是虚无的。总之,我和我的孩子都不喜欢假,我们也练就了一双特别能识假辨假的慧眼。

    我长期生活在中国,英语水平十分蹩脚,要想再有什么提升是比较难的,除非我以后有可能会随着女儿到国外定居。但是,我感到人是一定要学会说几种话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到需要的人。我相信奥巴马肯定能说这样的几种话。

    我们要与有怀疑的人有共同语言。一个在内心从来没有因为怀疑而挣扎苦恼的人,是很难说出些有力量的话语,鼓励安慰到正在经历煎熬的人们的,因为你不懂他,你就无法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没有经过试验的信心,不能说是最纯真的信心。为学做事患无疑,疑则有进,无疑往往无信。因为,经历怀疑,走过怀疑,是真正唯一走向坚信的道路。经历过怀疑而建立的信心,常常远远强大于盲目的接受和相信。

    我们要与走过弯路的人有共同语言。很善良的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面对正在经历失败的人,是很难给以正确的开导的。要么方向上吃不准,要么细节指导上没有感觉。没有失败就无法帮助失败。久病成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厌学逃学的孩子,长大了之后,会比较容易赢得调皮孩子的认同。

    我们要与忧伤的人有共同语言。一个母亲失去自己的爱子,一直哭得很伤心,最后几乎双眼失明。再后来,许多有过伤子之痛的人都纷纷前来拜访她。安慰他人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得到的。唯有自己是个忧伤的人,才能安慰他人的忧伤。

    敢说话,会说话,还要善于说话。话语有力量的人,都是因为他的经历。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可能就应该是奥巴马在他的国人面前经常扮演的角色,会说很多种话语,始终给到信心和希望。

    奥巴马来了,又走了。奥巴马留给我的感动将一直存在。

    大学就要大大地学

    友人是上海一所高校的老师,我慕名前往拜访。因为是第一次去,路况很不熟,待我从上海徐家汇赶到这个大学位于奉贤的校区时,已经在路上折腾了至少两个半小时了。

    大学临海而居,视野特别开阔,高楼和大树都很少见。宽阔的马路上,也少有行人和车辆。四周静悄悄的,远远的,一公里之外的汽车轮胎拍打地面的声响,是很容易听得到的。阳光格外的好,特别的通透,照在身上很温暖的感觉。傍晚了,注目着红里透着黄、巨大如车轮般的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享受。空气中飘忽着或牛或羊的粪的气味,也是一种久违的嗅觉体验啊。

    好在学校大门和校牌是赫然醒目的,好在路道上有三三两两可爱的青春的脸庞晃动,否则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大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