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
6.《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
9.《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
10.《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
11.《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
1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7.《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
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9.《苏共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
2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2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7。
2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
社,2009。
24.〔俄〕阿·切尔尼亚耶夫:《在戈尔巴乔夫身边六年》,徐葵、张达楠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5.〔俄〕安·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中册),张慕良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6.〔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徐葵、张达楠译,新华出版社,1998。
27.〔俄〕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建、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
28.〔俄〕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别无选择》,王复士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4。
2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30.〔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张宁、丰子义译,华夏出版社,1987。
31.〔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32.〔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3.〔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1986。
34.〔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
35.〔美〕塞维林·比亚勒:《苏联的稳定与变迁》,普尔译,新华出版社,1984。
36.〔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7.〔苏〕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下),人民出版社,1981。
38.〔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39.〔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吴友三译,商务印书馆,2008。
40.〔英〕莫舍·卢因:《苏联经济论战中的政治潜流——从布哈林到现代改革派》,倪孝铨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41.〔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
42.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3.〔俄〕米·伊·科京:《俄罗斯学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李俊升译,《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44.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45.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光明日报》2015年3月31日。
46.陈学明:《人的素质与人的信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47.程恩富、丁军:《苏联剧变主要原因的系统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48.董德、侯惠勤:《“9·11”以来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浅论》,《南京社会科学》2012第10期。
49.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历史变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50.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理论形态》,《哲学动态》2000年第2期。
51.郭建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河北学刊》2008年3期。
52.韩庆祥:《现实逻辑—中国问题—治国理政》,《学习时报》2015年9月8日。
53.侯惠勤:《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哲学话语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54.胡兵:《回归生活世界与人的自我生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55.黄明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56.黄蓉生:《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略》,《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7期。
57.赖先进:《政府行政成本的结构与治理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8.李辉:《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59.李俊卿:《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大学生信仰的调查》,《学术论坛》2012年第4期。
60.李明:《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哲学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61.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62.吕卉:《苏联1932—1933年“大饥荒”始末新探》,《北方论丛》2009年第4期。
63.马细谱:《试析南共联盟执政的成功与失误——南斯拉夫解体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64.蒲国良:《社会主义国家历次改革的特点及启示》,《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65.秦宣:《分化与整合——谈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获取全文在线阅读》,《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66.邱吉、孙树平:《理想信念内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7期。
67.沙健孙:《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7日。
68.田心铭:《略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1期。
69.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70.卫兴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再辨析——兼评王成稼的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7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
72.徐向梅:《究竟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有关十月革命性质的探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73.许冠亭、吴声功:《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当前劳动者收入分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海派经济学》2014年第2期。
74.许志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加强世界观改造》,《前线》2013年第8期。
75.杨卫:《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视角下的廉洁政府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8期。
76.虞新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77.袁贵仁、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哲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78.张飞岸:《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的未来——“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
79.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红旗文稿》2015年第8期。
80.张西立:《从执政环境上强化信仰》,《新华文摘》2015年第6期。
81.张羽佳:《翻译与差异性: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求是学刊》2007年第9期。
82.张泽强:《理解马列主义中国化主体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2期。
83.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课题组:《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教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
84.周新城:《历史在这里沉思——苏联解体近20年的思考》,《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5期。
85.朱继东:《全球化本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前线》2015年第2期。
86.朱喜坤:《论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与地位》,《理论学刊》2006第12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