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李密的家中忽然热闹起来。朝廷派了一个官员,捧着诏书,来到李密的家中。
“您就是李密吧!恭喜您,皇上下诏,拜您为‘洗马’,征召您入朝呢!”
“洗马”就是太子的老师,必须德行高、学问好的人才能担任,它更是多少读书人的盼望和梦想!尤其是晋朝,门阀观念非常深厚,朝廷里重要的职务全由世族掌控,寒门要想晋身其中,可说非常困难。
如今,晋武帝欣赏李密,选他为太子的老师,对一个出身寒门的人来说,真是莫大的恩宠。但是,李密说什么也不想就任。因为,祖母年迈,卧病在床,需要他的照顾。他把诏书往旁边一摆,端起刚熬好的汤药,进到内室。
“奶奶,今天精神好些吗?”李密一边侍奉着祖母,一边询问祖母的病情。
“好……些……了……”祖母强打起精神,但那声音微弱。
李密望着垂垂老去的祖母,想着她往日温煦、慈爱的模样,心中更坚定不去就任了。
每天,李密只顾着抓药、熬汤,伴着祖母谈心、说话。没想到,这诏书一搁,已是好长时间了。
终于,屋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嘭嘭嘭!嘭嘭嘭!李密把门一开,原来是县衙里的差役。
“李密,快快上任吧!小心皇上动了怒!”
接着,州司也骑了快马,匆匆地赶到李密家,催着说:“别怠慢了,等皇上降下罪来,少不得你身首异处!”
李密一惊:“这该怎么办?”皇上不比一般的官吏,他的厚爱没有推辞的道理。更何况,报效国家不也正是祖母平日的教诲!可是,祖母已经96岁了,能不能还有一口气在,就全靠他了,他怎么能撒手不管?
李密在屋里,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仰天长叹。月光已经映满了整个屋子,李密还一直站在那里。
“看来,我只有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给皇上写一封信了。”李密想着,就立刻提起笔来,把自己的身世,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景,一一写了下来,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谅解。
李密——一个好像被老天爷遗忘的人,出生才6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完全落在了母亲肩上,她照顾着幼小的李密,还要给邻家做些杂活,贴补家用。
李密母亲娘家的人,见不得女儿这么辛苦,给她另外出了个主意。硬是死拖活拉的,把李密的母亲带回娘家,又把她嫁给了别人。
李密的祖母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含着泪。她对媳妇有万般的不舍,可是又能如何?只能怪老天爷!她怎能因此耽误了媳妇的青春!
可是,坐在床沿的李密就不同啦,他哭得像个泪人儿,不停地叫着:“娘……娘……”直到母亲的身影消失。
“乖,阿密,不哭,还有奶奶在呢!你娘有她的苦处。”祖母抹掉李密脸上的泪水,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哄着。
渐渐的,李密似乎懂了,生活中就只有他和祖母两个人,他显得特别乖巧,不像平常人家的孩子,爱哭闹、顽皮。
但是,灾难并没有结束。李密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把祖母累得团团转,她到处找人问药方、抓药、喂食……
贫寒的家境,羸弱的体质,使得李密9岁时还不能走路!祖母的心里别提有多焦急了。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看来,只能给阿密多吃些饭了。”祖母想定后,就把米熬成粥,分成干饭和稀汤。
“来,阿密,多吃些饭,身体才能硬朗些。”
“咦?奶奶怎么只喝汤呢?”
“奶奶不饿,喝些汤汁就够了。”
慢慢的李密被拉扯大了。
“阿密,我们虽然贫穷,可要有志气,”祖母搂着李密的肩膀说,“好好儿念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会的,奶奶,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李密在祖母的鼓励下,奋发向上,终于成为一位饱学之士。但祖母也老了、病了,她躺在床上,气息奄奄。
李密的孝行和博学,被邻居们谈论着、赞叹着,渐渐的传了开来,像涟漪一般,愈荡愈远。最后,当地太守知道了,推举他当孝廉,刺史也有耳闻,召他为秀才。但李密都一一拒绝了,因为,祖母需要他的照顾。
皇上读着李密身世的书表,不禁叹道:“原来,李密不但学识丰富,更是一个千古的孝子!”于是,他把书表继续往下看,那是李密的恳求:
“皇上,我自幼和祖母相依为命,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我,然而,祖母失去我,更没有办法安养余年。我今年44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但是,祖母已经96岁了……祈愿陛下,成全我为人子孙的一点小小心意,别连反哺的乌鸦都不如!来日,臣报效陛下,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读完李密的陈情,皇上大为感动,久久不能言语,“是该成全李密的孝心的。”皇上在心中想着。于是,皇上命令左右:“选两名贴心的奴婢,送往李家,还有,叫县衙准备可口的膳食,给李家祖母享用。”
这份书表,就是流传千古的名作——《陈情表》。历史上,把李密的《陈情表》,和诸葛亮的《出师表》并称说,读《出师表》不哭的人,是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因为,这两篇都是人间至情至性的文章哪!
心得·启迪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祖母从小到大养育了李密,是祖母的一粥一饭让李密有了健康的体魄。如此恩德,怎能不令人一生铭记!来自祖母的隔代之爱,对李密更是刻骨铭心!
播种希望的种子
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州的爷爷那里。
我记忆中的爷爷弯着身子,瘸着双腿。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得了严重的中风。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叫,清脆的鸟鸣,使我流连忘返。“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
“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种西瓜。”
“晤。”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
我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5粒黑色的瓜子,取来了锄头。在一棵大橡树下,爷爷教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子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直到傍晚,连西瓜苗的影子也没见着。
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儿会早点长出来的。”
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我并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慈爱的爷爷不是在哄骗孙子,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心得·启迪
生活是一方沃土,秋天的收获来源于我们春天的播种。播下一个希望,我们就会收获一个梦想,播下一个梦想,就会收获一个成功。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播种下纯真的梦想吧!播下梦想,即使无路也有希望,即使困苦也会收获辉煌。
幸福的感觉
小时候,奶奶体弱,父亲多病,弟弟瘦小,我们一家四口,蜗居在一小间破旧的茅屋里,年复一年地挣扎在温饱线下。好不容易挨到上学的年龄,父亲暗地里咬咬牙,一发狠,把我送进了村小学。那时,我对幸福的理解便是,有一顿饱饭吃,有一件新衣穿,或者在寒冷的冬日倚着墙角烤一烤温暖的阳光……特别是花两分钱买一根棒棒糖,便能噙到满口的幸福和舒畅。
记得有一次,奶奶从集市上回来,老远就高兴地将我喊过去,满面笑容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不小的苹果,兴奋地说:“快去,分给弟弟一半。”那天,我和弟弟过得温馨而灿烂,我们觉得自己拥有了无法比拟的幸福。
后来,我从一个熟人的口中得知,那天他看见我奶奶从街角捡起了一只红苹果。说者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屑,可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贫穷年代,奶奶从地上捡起一只诱人的苹果,用清水洗净后自己不舍得吃,揣着带回来给我们兄弟。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爱啊!
20多年过去了,奶奶的坟头早已是几度春草枯荣,可在我的心灵深处,一触及这桩往事,总会荡漾起爱的涟漪,幸福之感萦绕心间。
心得·启迪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在目的和物质之中,而在人生不断的拼搏和奋斗里,通常,它被一些琐碎的事务包裹着。只有心态谦和,和蔼可亲的善良之人,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它、亲近它、感受它,被它在不经意中熏陶成一个品格高尚、健康快乐的人。
购买上帝
有一个外国的小男孩,手里攥着一美元硬币,沿着街道两旁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里有上帝卖吗?”有耐心的店主回答说没有,没有耐心的店主则恶狠狠的把他撵出店门,因为他们认为小男孩是故意在捣乱。
天快黑了的时候,有一家商店的老板热情地接待了他。老板是个60多岁的老头儿,长得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小男孩说:“孩子,你买上帝干什么?”
男孩流着泪说:“我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我是被外祖父抚养大的。可是就在前不久,外祖父生病了,现在还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外祖父,所以我就想把上帝买回去,这样外祖父就能醒过来了。”
听了小男孩的话,老头儿的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
小男孩摊开小手回答说:“我所有的钱都在这,可是它只有1美元。”
“孩子,你很幸运,1美元正好可以买一个上帝,而我这里正好还有仅剩的一个上帝可以卖给你。”
说着,老头儿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递给小男孩:“拿去吧,孩子,你外祖父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小男孩喜出望外,他连蹦带跳地跑回了医院……
几天后,一个由全国著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给小男孩的外祖父进行了手术,终于男孩的外祖父彻底康复了。
原来,那个开杂货店的老头儿是个隐居的亿万富翁,医疗小组就是他花重金聘来的。
心得·启迪
天真而真诚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外祖父,到处去买上帝,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救回外祖父的命。殊不知,真正挽救外祖父的是他的诚心和人们的爱心。小男孩用诚心打动了爱心,才创造了一美元买来“上帝”的奇迹。
感受亲情
每当清晨,阳光照进我的卧室,映照着床头柜上镜框里一位老爷爷给我治病的动人情景。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没有一丝风。我和爸爸妈妈乘游艇去游古城岳阳的洞庭湖。800里洞庭湖波澜壮阔,水天一色,在宽阔的湖面上不时还有一只只雪白的鸳鸯在互相追逐嬉戏。在蔚蓝色的湖中间还有一座青翠、碧绿的小岛,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君山。远远望去,犹如一个洁白的银盘中盛着一只碧绿的青螺。
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我在船上中了暑,趴在船舷上不停地呕吐,难受极了。看见我那苍白的脸和脸上那豆儿大的汗珠,爸爸妈妈十分焦急,但又束手无策。
这时从客舱里走出一位老爷爷,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怎么了?”
我有气无力地说:“我呕吐,心里难受极了。”
老爷爷笑笑说:“没关系,可能中暑了。来,我给你看看。”说完他从包里掏出一个药瓶,用手抹上药膏,仔细地在我手臂上、手心里轻轻地揉搓。后来老爷爷又分别在我耳朵、肚子、背上抹了药膏。这时我觉得全身轻松,心里舒服了许多,病情大有好转。
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和微笑的面容,妈妈和爸爸急忙上前道谢。我问老爷爷:
“您是从哪里来的?”
只见他笑笑说:“我是从台湾到祖国大陆来旅游的。”
“什么?您是从台湾来的!”我不禁说了一句,“台湾老爷爷也是这么慈祥,这么和蔼可亲!”
听了我的话,台湾老爷爷又爽朗地笑了!他那爽朗的笑声好像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里。我被这种海峡两岸人民的亲情感动着,眼中含着欢欣和幸福的泪花。我感激地依偎在老爷爷的身边。这时候只听“咋嚓”一声,原来爸爸用相机拍下了这感人的场面。
正当我抬起头还想再感谢这位老爷爷时,只见他正走进船舱,越走越远了。我望着湖边那一艘艘远航归来的帆船和客轮心里默默祝愿:愿祖国早日统一,愿我能再次见到那位慈祥的台湾老爷爷。
心得·启迪
天下家国,本同一理。当家中亲人间的亲情扩展到国家时,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海峡两岸的亲人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海峡两岸的亲情是任何人都无法隔断的。终有一天,远方的亲人会归来,回归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爷爷和孙子
有一个年纪很大的人,耳朵聋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膝盖总是发抖,每当他坐在桌边吃饭的时候,常常拿不住汤匙,总把菜汁泼在台布上,或者菜汁从嘴里流出来。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很嫌弃他,因此,老人只得坐在火炉后面的角落里去吃。他们把饭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给他,而且还不让吃饱。他很伤心,看到桌子就眼泪汪汪的。
有一次,他发抖的手没有把盘子端稳,落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骂他,但是他不说什么,只是叹气。儿媳妇用几毛钱,给他买了一个铁碗,叫他用它吃饭。
有一次他们夫妇坐着,4岁的小儿子在地上把小铁片收集到一块。父亲问:“你在做什么?”孩子回答说:“我做一个小碗,等我长大了,叫爸爸和妈妈用它吃饭。”
儿子和媳妇互相看了一会儿,终于哭起来,马上请老人坐在桌子旁边。从此,他跟大家在一起吃饭,如果泼了东西出来,他们也不说什么了。
心得·启迪
家庭教育中的言传和身教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假如父母是个孝顺的人,他们的孩子也会传承这一美德,反之,只能带来负面影响,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更给自己造就难以估量的亲情荒漠,其实受害的最终还是自己。
奶奶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使自己有归宿感的亲人,这样的人多数是母亲或伴侣,而我却是奶奶。
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无论学习多忙,每周我都要到奶奶家住一宿。一进屋,奶奶就要拿出给我留的吃的,或是糖饼,或是水果。然后就唠唠叨叨地讲着旧得发黄的故事。晚上,我毫无例外地与奶奶睡在一个被窝,气得姑姑直叫。尽管我已十几岁,可我还是像个小猫一样,蟋缩在奶奶的怀中,摸着奶奶稀松而柔软的乳房。奶奶把手拿下来,我又故作睡着放上去,甜甜地睡到天亮。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忙忙碌碌,没有留下一丝抱过我的回忆,好像唯有奶奶搂我睡过觉似的。我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也只有奶奶肯听我的哭诉。
可是,就在我高考的同一个月,奶奶却意外中毒身亡,死后一周,我才出现在她的墓前。
在外求学的这些年,我常常想起奶奶,想起奶奶烙的好吃的糖饼,想起奶奶絮絮叨叨的故事,想起奶奶柔软、温暖的怀抱……
如今,虽然我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过着优越的生活,可是,却挥不去潜藏在心底的缺憾:因为世界上最疼我和我最想疼的人去了。
心得·启迪
正如作者开篇时所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使自己有归宿感的亲人。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给我们最多疼爱的人,并且那份爱会永远封存在我们心中。
企盼
他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医生说治好双眼起码要5万元,而且没有把握能治好。父母彻底失望了,于是在他6岁那年冬天,父母把他遗弃了。
后来,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那双冰凉的小手,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就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
在叔叔的关心和照顾下,他慢慢地长大了,除了眼睛依然看不见,其他部位都很健康。他曾经问过叔叔,他长得什么样子?叔叔说他长得很好看,就像电视里的小帅哥。他没看过电视,当然不知道电视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知道那里面的小帅哥到底有多帅,他不禁失口说:“我要是能看见该多好呀!”叔叔听后,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脸,怜爱地说:“你不是听医生说,5万元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吗?我正在努力地挣钱,不管治好治不好,我一定要试试。”躺在叔叔的怀里,泪水从他那黑暗的眼睛里流出来,热辣辣的。
终于有一天,叔叔兴奋地告诉他,攒够了5万元,并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到医院,然后他被推进了手术室。
7天后,眼睛上的绷带可以拆掉了。他紧紧攥着叔叔那双粗糙的大手,其实他心里非常紧张。当医生把最后一层绷带拆掉时,他仍然害怕地闭着眼睛。后来,他慢慢地睁开眼睛,首先看到周围有许多人,可那些人的脸上都挂着泪水。他一侧头,不禁惊呆了,他的身边竟坐着一个眼睛深深凹下去的瞎子,他顺着自己的胳膊一直往下看,发现自己正紧紧地攥着瞎子那双粗糙的大手。
心得·启迪
故事中有着“粗糙的大手”的叔叔竟然也是一个盲人。用这样一双盲人的手挣够“5万元”,那种艰难程度是我们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把重见光明的机会给了这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这是连盲童的亲生父母都无法做到的。这是人世间的何种情怀!
小朋友们,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想又是怎样的呢?
白丁香,紫丁香
奶奶种了一棵白丁香,爷爷种了一棵紫丁香。
年年春天,白丁香开白花,紫丁香开紫花。
白丁香,紫丁香,谁更香呢?
这时候,飞来了两只小鸟,一只长着洁白的羽毛,一只长着紫红的羽毛。白鸟落在白丁香树上,紫鸟落在紫丁香树上。
白鸟说:“还是我这棵白丁香树香啊!”
紫鸟说:“还是我这棵紫丁香树香啊!”
就在这时候,爷爷和奶奶互相搀扶着走来了。爷爷闻了闻白丁香花儿,说:“还是你种的白丁香树香啊!”
奶奶闻了闻紫丁香花儿,说:“还是你种的紫丁香树香啊!”
他们互相夸奖着。白鸟和紫鸟听了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老是夸别人,不夸自己啊!
这时候,老爷爷看见白丁香树上落着一只白鸟,就对老奶奶说:“你看,你的白丁香树上落着一只白鸟,你的树更美啦!”
这时候,老奶奶看见紫丁香树上落着一只紫鸟,就对老爷爷说:“你看,你的紫丁香树上落着一只紫鸟,你的树更美啦!”
这回白鸟和紫鸟不再感到奇怪了。
白鸟说:“真的,白鸟落在丁香树上,很美!”
紫鸟说:“真的,紫鸟落在紫丁香树上,很美!”
从那一天开始,每逢白鸟和紫鸟落在丁香树上,就会一同唱起一首歌:
“白的丁香奶奶种,
紫的丁香爷爷栽,
丁香花儿一起开,
一样香,一样开,
奶奶爱爷爷,
爷爷爱奶奶!”
心得·启迪
爷爷奶奶一起种树,互相搀扶,彼此夸奖……一样的爱,让他们栽下的丁香花也变得一样地香,一样地美了……爱是相互的理解、尊重和欣赏。
爱到极处成陌生
风是后半夜起的,很大,很冷。
他蜷缩成一只受伤的猫,靠着家门,任伤心的泪在风里滴落成冰。姨娘回来已是凌晨3点,见他在冷风中紧缩成一团,急急地把他抱进屋。他的妈妈,也是她的姐姐,和她一样,也是刑警,在一次追凶过程中牺牲了。姐夫早逝,临终前把儿子托付给妹妹。嘱咐妹妹一定要把他当亲儿子看待,拉扯成人。
她从一个警校毕业生,变成一位母亲,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就在这个北风凛冽的夜晚,他不再叫她妈妈,而是一口一个姨。仿佛飞来的冰雹,打得她全身生疼。
在学校,他被社会上的小混混追打,常常鼻青脸肿地回来,却从不向“妈妈”哭鼻子,也不喊痛,成熟得让人心酸。
她关切地问:“儿子,你怎么啦?是不是和同学打架了?”
他毫不在乎地说:“姨,没事,只不过是摔了一跤!”
他甚至在一个她执勤的日子,卷起书包和床单,逃也似地离开,睡到天桥底下。她的同事认出来,把他领回家,同事几乎是押送他回家的。
他们之间的距离,一天长一点儿,终于成了一道天堑鸿沟。
她快要疯了。为什么自己抛洒出去的爱,激不起“儿子”一丝一毫的反应?他只是冷漠如一尊月光下的雕塑。
又一次成功执行任务回来,她随手打开收音机,陡然听到“儿子”的声音。
“我怕。我一个人在家,姨娘执行任务去了。我妈妈生前和姨娘一样,也是刑警,在一次追捕逃犯中死了。我怕我姨会像我妈妈一样……现在,我努力把姨当陌生人看,如果她牺牲了,难受也许会少一点儿吧。其实,我很怕姨离开我,她是我唯一的亲人啊!今天是母亲节,我最想喊她一声:妈妈!”
她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泪珠一滴滴落下,悬在心中的疑团散了,她在午夜收音机的缕缕电波里,收获了世界上最浓烈最为极致的爱。
心得·启迪
人间至真至诚的情感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让人心酸,让人心碎!然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更让人倍感酸楚,在酸楚中,把那份真诚呵护在心底间……
老马和小马
老马带着小马正在赶路。当他们走过一片泥塘时,老马告诉小马:“慢慢地,慢慢地,一步踏实了以后再走第二步!”
后来它们走过一条山溪,水流哗哗地响,水波不住地跳荡着。小马害怕了。老马说:“不要怕,不要怕,放心走吧,这里走快一点儿不要紧。”
小马问道:“妈妈,刚才走过那片平静的泥塘,你是那么小心,而这里的水流这么急,你为什么不在意呢?”
老马说:“在清澈的溪流里涉足,你可以放心,因为你看得清它的底;但在泥塘里你可得特别小心,说不定里面很深。”
心得·启迪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凭经验来施教的,丰富的阅历使得父母有足够的经验教训来指导孩子;而孩子们也非常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当然,这里有个方式方法问题。老马和小马的故事应该对此有所启示吧?
老狼和小狼
老狼认为小狼已经长大,应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它对小狼说:“嗨,狼小子哎,你已经长大了,该向我学着点儿,瞧瞧我如何把美味从牧人那儿拖来。现在,你到外边去溜达溜达,看看能碰上什么好运气。”
小狼答应一声就往洞外跑。老狼在身后叮嘱它:“要多长个心眼儿,能偷就偷,不能偷就算了!”可是,小狼早就跑得没个影儿了。
不一会儿,小狼就奔回狼洞,嚷道:“快点,快跟我去。山下有数不尽的美味儿!那儿,羊一只比一只肥,拖它一只来尝尝,准过瘾!”小狼闭上眼睛,开始咽口水。
“等等!”老狼露出怀疑的神情,“牧人呢?他们厉害吗?这,我得先弄清楚。”
小狼说:“牧人……嗯,我没注意。牧羊狗我倒是瞧见了,瘦瘦的,眼睛里没神,看上去差劲儿得很,准是些窝囊废!”它催促老狼,“快去抓吧,快!”
“我不去。”老狼一口回绝了,“听你这么说,我对这群羊就一点儿也不动心了。牧羊狗为什么会那么瘦、那么累?就是因为牧人一直在让它们巡逻啊!有这样警惕的敌人,那羊群啊,我劝你最好别碰。”
小狼十分不情愿:“那怎么办呢?”
老狼问:“山那边的羊群你去看过没有?那儿的牧羊狗虽然更多更大更壮,但那儿的牧人是个糊涂蛋,快跟我到那儿尝美味去吧!”
小狼点点头,跟着老狼向山那边奔去了。
心得·启迪
家庭教育的焦点就是言传身教,就像故事中的老狼教导小狼:既有言传,更有身教。如此育人,孩子就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小马过河
从前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同住在一个棚子里。
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把它磨成面。”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跑过去,问道: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
老牛说:“水很浅,刚到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被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地说:“被一条河拦住了,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
小马说:“让我亲自试试吧。”他一面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从水里走了过去。这时,小马才明白,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心得·启迪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点父母们要时刻注重。就像那个小马,如果老马没有及时地提醒,恐怕这只小马一辈子也不敢走过任何一条哪怕是很浅的河流,小马的独立意识也就不能从小培养起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