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心中的“唯一”-华东地区(95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海市(20所)

    上海大学:于1994年由上海工业大学(其前身上海工学院建立于1960年,与上海机械学院于1972年合并,1979年分手)、上海科技大学(建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负责筹建)、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建立于1959年,1981年升格为高专)、原上海大学(建立于1983年,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其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术高专、合并的华东师大分校和上海科大分校、上海法律高专)合并组建。江泽民提写校名。但此“上大”与解放前的“上大”并无关系。校内湖波荡漾,荷花艳放,杨柳婆娑,风景可观。

    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论规模言是上海最大的高校。论综合排名当在全国院校前60强之列。现任校长是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应用数学与力学、城市社会发展、钢铁冶金及新材料、现代商务与工程管理等专业实力较强。

    [联接]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书刊约360万册(件)。

    设20个学院(理学、文学、美术、法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外国语、通信与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科学、生命科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知识产权、悉尼工商、社会科学、成人教育、国际交流)、2个直属系(土木、广告),有56个本科专业、64个硕士点、7个工程硕士点、16个博士点,及力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材料科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6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13个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与力学、城市社会发展、钢铁冶金及新材料、现代商务与工程管理、光纤及通信信息新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环境工程等)和3个重点实验室。有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72个。

    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教授300多人,副教授800余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36人,国家级有突出责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5人。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2万4千余人,博士生、硕士生近3300人,留学生600余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前身是1978年后创建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5年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学院。该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等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

    [联接]占地约10.5公顷。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

    设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管理、化学化工、材料工程、汽车工程、艺术设计、航空运输、服装、基础教学等10个学院,及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有30余个本、专科专业。还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另有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等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机构,及16个研究室。

    现有教职工1384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18人。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4000余人。

    上海水产大学:其前身是1912年由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发起创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俗称吴淞水产学校)。历史上还曾先后使用过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等校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水产教育的摇篮”。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1985年由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今名。

    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渔业经济与法规等特色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内水产类学科、学位、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大学。该校最早在全国设立了水产品加工、罐头制造、水产品综合利用、工业捕鱼、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渔具力学、渔业机械、渔业电子,淡水渔业与管理、海水养殖、鱼类学,渔业经济等专业;在鱼类学、水产增养殖、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水产动植物苗种、水产动物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水生生物、水域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渔业工程、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渔业经济、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机械工程、渔业法规与政策、渔业经济等领域取得明显优势。

    [联接]占地820亩。校图书馆藏有以水产为特色书籍47.8万册。

    设9个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海洋、食品、经济贸易、信息、人文、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爱恩)、5个研究中心(渔业发展战略、海洋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水环境)。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硕士点(包括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3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农林经济管理6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

    有水产养殖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捕捞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水产养殖、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另有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原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水产大学分院(原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上海水产大学分院)、农业部渔政管理干部上海培训中心,以及由中国鱼类学重要奠基人朱元鼎创建的鱼类研究室和标本室。此外,还建有水产动植物病原库、捕捞航海模拟实验室、资源环境遥感实验室、淡水渔业资源利用实验室等特色实验室。

    全校教师中有高级职称者200人。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达600多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上海各大学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吃在同济、住在交大、爱在华(东)师大、苦在中医大。”中药本来就是苦的,而念中医的学生往往要在学校呆5到7年,能不苦吗?但有人就是喜欢这种专业。中医可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瑰宝啊!

    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名上海中医学院,1956年创办,是新中国首批4所中医学院之一。1993年更为今名。其综合实力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是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优秀的中医药类高校。中医外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国家教育部与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著名医学家、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与该校合署,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该校是世界卫生组织设在我国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有我国创建最早的医史博物馆。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是其附属单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气功专业研究机构。

    [联接]占地500余亩。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其中中医药书籍1万多种。

    设5个两级学院(基础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国际教育等),5个系部(研修、社科、体育等),3所附属医院(共有1800张病床,每年就诊250万人次),11个研究所,8个研究中心,1家出版社。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等11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1个中医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有8个博士点,29名博士生导师)。

    中医基础医学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外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中药学、针灸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肝病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有中医肿瘤、中医急诊、中医推拿、中医胆石病等25个全国、市中医专病专科协作中心,中医肝科、中医外科学2个市医学领先学科。另有国际传统医学教育中心、汉语教育中心、留学生培训中心等机构。

    全校系统有6000多名师生员工,其中60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8名博士生导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人说,他在北京碰到一个球迷朋友,闲聊中提到在上海看甲A联赛,马上万分留恋地告诉他:“申花队虹口主场附近有个大学,里头美眉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说起洋话来都倍儿标准。好地方啊!”这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某作家甚至说:“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地方,上外又是上海最国际化的地方。”

    上外诞生于1949年,原名上海俄文学校(自然其俄语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上海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一所以培养涉外型、应用型,具有高级外语水平又有专业知识,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校名由江泽民题写。其地理位置适中、环境优雅。

    从1995年起,该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语言类高校中科研第一位。目前该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同类高校中第一家拥有复合型专业硕士点的高等外语院校。其英语专业学生和大多复合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均要通过全国英语专业测试等级最高的四、八级考试,平均分均列全国同类学校前茅。特别是经贸专业学生在近3年中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平均成绩也名列前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是隶属于上外的一家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外语教材、教参、读物、学术著作、工具书出版基地之一。

    另外男同胞请注意:由于该校是一所外语类文科学府,长期以来学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学校在招生时会优先挑选男生(当然得在相近条件下)。这不是大家的福音吗?谁不想当一个处在大观园群芳中的贾公子呢?

    [联接]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藏书近90万册。

    设13个院系,有26个本专科专业(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葡萄牙语、朝鲜语、波斯语、泰国语等10多个语言专业;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政治、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对外汉语、教育传播与技术、信息管理、广告学等新专业)、15个硕士点(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等)、6个博士点。

    有俄语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日语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有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牛津英语教学资料中心、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分配运转中心。另有1所附属外国语小学、2所附属外国语中学、28个夜大学培训分部和上海市民通用外语等级考试中心。上海市通用外语等级考试办公室设此校。

    有教师5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48人,副教授129人,讲师263人。在校生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1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留学生350人。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其前身是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文科)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理科);1958年两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原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并入;1997年原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它地处上海市西南角,毗邻桂林公园与康健园,条件良好,环境优美。远离都市喧嚣,泉水淙淙,草绿莺飞,空气新鲜;再配以传统、朴实的小红砖楼,既有古典情怀,又有艺术氛围。

    上海师大主要优势学科有古籍整理与研究、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应用语言学、物理化学(电化学)等。该校受国家教育部委托,主办《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这是全国三大学术文摘之一(另两家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与《新华文摘》),在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影响颇大。著名的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就挂靠在此地,著名演员“小燕子”赵薇就是出身在这个学院。该校的标本馆和植物园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联接]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2万册,其中古籍版本及地方志收藏尤具特色。

    设19个学院(人文、法商、外国语、教育科学、艺术、音乐、美术、生命与环境、数理信息、城市与旅游、体育与卫生、女子文化、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资产管理、欧洲文化与商务等),2个研究院,26个研究所,32个研究和培训中心。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1个硕士点,81个本、专科专业,10个第二本专科专业。

    有1个国家教委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1个市级重点学科,9个市教委重点学科,26个校级重点学科。

    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1人,副高级职称512人。在校学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899人,专科生2945人,研究生1061人,外国留学生240余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的前身是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邹韬奋、茅以升、蔡锷、黄炎培、邵力子、王安等一大批耀眼的名字是这所名校的财富,同时也是它显赫的招牌。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校友有200多名。

    上海交大是中国确定的21世纪首批重点建设若干高校之一,尖端科技的科研总体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被称为“东方的麻省理工”。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著名大学。其工学、管理学居中国高校前5强,综合排名在前10位。它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除拥有古色古香的徐家汇百年老校区外,还有布局合理、格调新颖、风景秀丽的现代化闵行新校区。

    交大的通信与电子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控制、复合材料、金属塑性加工等若干个学科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技术、系统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2001年该校教师人均发表科技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第二名。2003年该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并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功耗DSP芯片。其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MCFC燃料电池、以1mm微马达为核心器件的微机械、桑塔纳轿车活塞生产线、别克轿车液力变矩器焊接生产线、6000米深海拖曳观察系统、新一代高速全光通信实验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已经或可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昂立一号”是该校著名品牌。

    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

    [联接]校园面积约202公顷。藏书230万册。

    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生命科学技术、人文、建筑工程与力学、化学化工、管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外国语、农业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医学、法学、媒体与设计、微电子、信息安全工程、软件等21个学院,塑性成形工程,体育等2个直属系,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4个非专业分类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有60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6个硕士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海外研究生院。

    有4个国家教学基地: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生物技术;16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管理科学与工程),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部委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在217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80名、副教授84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3名,博士生导师393名,国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名,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名,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4%。并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曼德尔等20多位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100余位知名学者为顾问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900名,其中本科生14506名,硕士研究生5366名、博士研究生2998名,外国留学生1959名。

    上海戏剧学院:读大学时,一个偶然机会,我邂逅了一名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作的原上戏毕业生,谈起自己母校来他可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他提到许多70、80年代著名影星,都是毕业于上戏的。他们的名字我基本上忘了,比如主演过优秀故事片《牧马人》、后来又因搞小品而家喻户晓的朱时茂,还是这位老兄的同学呢!似乎还有毛永明、达式常、陈红、姜黎黎、李媛媛、佟瑞敏、盖丽丽、龚雪等人,而龚雪始终是我最倾迷的国内演员之一。

    上戏的前身是由著名戏剧家顾仲彝、李健吾、黄佐临等人于1945年创建的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著名戏剧家熊佛西长期任其校长,洪深、欧阳予倩、曹禺、陈白尘、赵景深等名家先后在此校执教;1949年改名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合并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定为今名,并由文化部直属;现归上海地方管辖。

    上戏与中戏(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国两个最以培养话剧、戏曲、影视、舞台表演人才而著称的艺术类院校。如再加上北京电影学院,这便是目前国内科班出身演员的三大摇篮。这两年因《文化苦旅》等著作而风靡书市的学者型作家余秋雨,曾担任过上戏的院长。其实验剧院是目前沪市最大演出场地之一。2001年新建成的学生公寓高达18层。

    [联接]校园占地近36公顷。藏书30余万册。

    设5个系:表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导演、电视艺术。本科共有7个专业:表演、导演、戏剧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博士、硕士专业设有戏剧戏曲学。

    在校生总数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留学生数十人。

    上海财经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1932年易名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改名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定名上海财经大学。原属财政部领导,2000年划转教育部。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经济师的摇篮、会计师的摇篮。列全国高校财经学科前5甲、管理学科前10强。经济思想史、会计学、财政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以“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百年树人、经世济国”为理念,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风。2000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

    [联接]3个校区,占地面积615亩。藏书81万册。

    设会计、金融、国际工商管理、经济、法学、人文、公共经济与管理等学院;统计学、外语、经济信息管理、应用数学、体育教学等直属系部,以及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等),博士点20个,硕士点27个(含MBA),本科专业点25个。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还有数十个国家级、校级科研中心。

    有教职工1176人,其中专任教师544人,博士生导师49人,教授、副教授277人。各类在校生17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本科生610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原名华东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2002年合并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实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上海市政府与体育总局共建。在全国体育类院校素来是前三甲。该校培养的一批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盛泽田在第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续两次获得古典式摔跤项目铜牌。此外他们还获得世界锦标赛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2枚;亚运会获得银牌1牌,铜牌4枚;亚洲锦标赛获得金牌18枚,银牌2枚,铜牌2枚。

    上海音乐学院:192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在上海共同创办了中国最早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这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它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长期担任院长;退休后又任名誉院长。贺绿汀,原籍湖南邵东,前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游击队歌》的词、曲作者。说起来我还和他有点远房亲戚关系,上大学时我曾与他通过信。数年前老人以90余高龄仙逝,令人怀念。1988年该校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2002年成立出版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校已有500余人次在国际、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奖。1990年至1993年连续在国际音乐比赛拔得头筹,被文化部授予“三年中连续四次获国际比赛第一名”奖匾,是唯一获此殊荣音乐院校。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大合唱《幸福河》、交响曲《长征》等均出自此校师生之手。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如斯特恩、罗斯特洛波维奇、小泽征尔、里昂·费莱舍、帕尔曼、傅聪、马友友等都是其名誉或客座教授。

    [联接]面积数十亩。馆藏文献35万册(件)。

    设作曲指挥、音乐学、民族音乐、钢琴、声乐、管弦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剧8个系及音乐研究所。

    有教职工570余名,其中专业教师250余名,正副教授100余名。在校学生1200余名。

    上海海事大学: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前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改为今名。学校地处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1962年交通部对所属3所海运类院校(上海、大连、武汉)进行专业分工调整,确定上海海运学院重点发展水运经济管理类专业,并相继从大连、武汉两校调入经济管理类专业,使该校成为当时国内唯一设置水运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被誉为“航运人才的摇篮”。

    [联接]占地417亩,2000亩新校区将于2006年建成。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

    设12个学院(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有商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物流工程、信息工程、外国语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有32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2个与美国合办),3个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3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MBA为全国62所高校之一,EMBA为全国30所高校之一),5个交通部或上海市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际法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该校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以及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等一批教学、科研基地;设有水上训练基地,拥有万吨级“育锋”教学实习船,“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船及29艘水上训练艇。另有物流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港口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海商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上海港口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等。

    现有在编教学、科研人员726人,副教授以上296人(其中教授9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2人。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14359人,其中本科生9517人,高职生3640人,研究生1037人(其中博士生48人)。

    上海理工大学:有90余年办学历史。1996年由原华东工业大学与原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2003年,原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并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工程学院和出版印刷学院。原隶属机械工业部,现为上海市地方管辖。该校附属工厂是全国高校仅有的两家具有国家核安全局“民用核电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校办企业之一。

    [联接]分4个校区,面积逾千亩。藏书90万册。

    设动力工程、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机械工程、商学、外语、计算机工程、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电气工程、艺术设计、理学、高等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基础、医疗器械工程、出版印刷16个学院;中国机械工业上海-斯隆商学、上海-纽约雪城国际商学、上海-纽约国际联合语言学、上海-汉堡国际工程技术、国际联合管理5个国际合作学院;社会科学部和体育教学部2个部,以及26个研究院(所)。有40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下设6个二级学科)、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硕士点;动力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和工业工程4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7个。主要优势学科有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系统工程、光学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等。

    有教职工2204人,在1146名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99人,副教授289人;含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28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190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466人,本科生12684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其前称是上海第二医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合并而成,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重点院校、“211工程”院校。其医学实力列全国同类高校前5甲,综合排名列所有大学前30名,是一个名气不算很大、却真的很了不起的学校,从其“数据库”中可以说明(医学、综合排名,国家与省部重点学科数,博士、硕士点数,博士、硕士生导师数,正、副教授数等在国内都非常靠前)。特别是儿科、临床等在同类高校中数一数二。

    [联接]占地面积77万余平方米。藏书48万册。

    设14个学院,1个直属系部。校本部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部等。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2个七年制专业(含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法文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及公共事业管理6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47个,内、外科三级学科15个。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3个。

    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3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8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中心2个,上海市级研究所15个。有5所综合性附属医院,1所专科性附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3所教学医院。

    有教职医护员工12437名,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443名,高级职称人员1339名,其中校本部170名;博士生导师206名,硕士生导师571名;5位两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93人。另有254名外国专家为名誉、顾问或客座教授。在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生4835名,其中本科生2197名,七年制学生1475名(其中法文班176名),硕士生638名,博士生459名,外国留学生66名。

    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当时由华东、中南、西南13所纺织院校和科系合并建成,校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1972年更名上海纺织工学院;1980年恢复华东纺织工学院校名;1985年9月更名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定名东华大学,并合并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自然,纺织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都是该校当仁不让的“老大”,在全国也都是数一数二。纺织类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还享有在英联邦免试开业的资格(LTI)。2002年该校本科生就业率97.1%,研究生则连续4年达100%。

    原中国纺织大学,多气派、明确的名字!以冠名“中国”而气派,以冠名“纺织”而明确;而且全国只此一家,优势与特色鲜明得很。改成现在的名字后,不知道它是什么性质的学校,也不知道它是哪里的学校了。这是近些年来把校名改得最糟糕的一个。

    [联接]由4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200亩。藏书110余万册。

    设纺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工、服装、艺术设计、信息科学与技术、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外语、人文12个专业学院,另有高等职业技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国际文化交流4个二级学院,及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有1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37个本科专业。另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及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和工程硕士学位点。

    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10个部级重点学科,3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4个研究所。

    有教职工3300余名,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者近600名。各类学生近20000名。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在原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由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首任校长马君武;许多著名学者曾来校任教,如郭沫若、田汉、邵力子等;知名毕业生有郭大力、周扬、叶公琦、陈赓仪、戈宝权、王元化等)、光华大学(1925年从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脱离出来而创建;在当时江南8大院校的国语、英语演讲比赛中屡居前茅,还曾获网球、足球、越野赛金牌;知名毕业生有姚依林、荣毅仁、叶圣陶、周而复、田间、赵家璧、尉建行、董寅初等)基础上,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等院校部分系科而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近年还合并了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综合实力就更强了。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与北京师大是我国实力最强、最有国际声誉的两所师范大学。其教育学、文学、史学、哲学均列我国高校前10强。学校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区,校园环境优美,丽娃河蜿蜒穿过,其建筑融合了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素有“花园大学”之美誉。对此我深信不疑。几年前出差到上海,我便住在该校宾馆。

    该校中文系师生中涌现出了许多文学教授与创作人才(如许杰、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沙叶新、赵丽宏、王小鹰、王晓玉、陈丹燕、格非等),而形成著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近年来,该校在保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传统优势的同时,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如系统分析与集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著名的广西“金嗓子”产品就是由该校王耀发教授研制的。

    [联接]占地1200亩。入藏书刊360万册。

    设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外语、商学、法政、对外汉语、体育与健康、理工、资源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职业技术等15个全日制学院,35个系,55个本科专业;另设研究生院,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73个,硕士点118个(含教育硕士、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软件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10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个网络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

    有5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基础心理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4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包括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设在该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从事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唯一国家级基地。

    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6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1100人。另有100多位外国专家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各类学生32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名,包括本科生13000余名,研究生4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曾两度停办,1979年复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之一,隶属司法部。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前者位于中心城区的苏州河畔,毗邻中山公园,完好地保存着一大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建筑史料价值的昔日名楼;后者位于大学园区,讲究绿化美化,河流错落有致,布局新颖,气势非凡,体现了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内敛稳重的独特魅力。

    [联接]占地面积1064亩。有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

    设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法学、经济学、侦查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10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有国际经济法、法律史学2个司法部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经济法、民商法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有30余个科研机构。

    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50余人,正副高职称160余人。在校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学生近16000人。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全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直属教育部;1993年更名华东理工大学;1995年中国石化总公司(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参与共建共管;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在全国首创“三方共建”模式。地处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西南隅,由梅陇主校区和金山分校区组成,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市级花园单位。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工科居前20强、综合排名居前40强。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化学与制药工程等学科居全国高校前列,相关文献为高校图书馆之最。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1994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优秀。GMT复合材料、化纤钛白、人工钙骨水泥、冶炼厂SO₂回收、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新型自控发酵罐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接]占地面积74万余平方米。藏书170万册。

    设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筹)、机械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理学、工商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与政治、外语、高等技术16个专业学院及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有34个系,40个本科专业。另建立研究生院,有42个硕士点、12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工程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工程、化学与制药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和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工科化学建有国家级课程建设基地。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建有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上海分中心、国家教委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宝石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有40个研究所、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分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有教职员工近4200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兼职院士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各类正副高级职称人员近1000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5200多人。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内迁;1946年回迁并发展为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由土木为主的理工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大学转变;1996年并入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称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又并入上海铁道大学,整体力量更加强盛。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我国最著名的以土木工程建筑为特色与专长的工科大学,工学列我国高校前10强,综合排名在前20位。而对德交往与德语水平是其另一重要品牌,自然该校的德国风情、德国缘分也是最浓郁的了。对土木建筑我是外行,但德国却正是我最看好的国度,所以“爱屋及乌”,也使我先入为主地喜欢上了这所名校。

    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5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尤其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实力数一数二;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中华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雄伟而精巧的黄浦大桥、杨浦大桥,庄严而肃穆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复杂而流畅的上海市内环高架等杰出建筑,都出自这所名校的师生之手。

    [联接]占地面积142公顷。藏书逾200万册。

    设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文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传播与艺术及软件16个学院,还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女子等二级学院,及中德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有69个本科专业,141个硕士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8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等),省部级、“211工程”重点学科28个;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土木工程防灾、混凝土材料研究、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1个。另设4个附属医院、3个附属学校。

    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5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300多人。有各类学生5万多人。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内迁重庆,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1950年院系调整,其海洋系分出给山东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的文、法、商3院,同济大学的文、法2院,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1952年再次调整,其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沈阳农学院;而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80年代以后,复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其文法理工、经管技医诸专业非常全面而完整,尤其以文史哲经、数理化生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见长,堪称南方的北大;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后,复旦的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加雄大,仅国家级重点学科就达到了40个,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大、清华;2001年申请专利180件,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二;2002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列全国高校第二;2002年全国教学成果获奖数列第三,全国优秀教材评奖列第二。

    复旦是我国又一所国际知名学府,可与北大、清华相媲美。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著名大学。若说北大是京派、北方的代表,复旦则是海派、南方的代表。其始终居高校前5名的一级学科有理学、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以及综合排名。其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周谷城、陈望道、苏步青、谭其骧、陈建功、朱东润、严北溟等著名学者长期在校执教。谈家桢、吴浩青、谷超豪、胡和生、王迅、陈中伟、杨雄里、杨福家、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于右任、邵力子、陈寅恪、张志让、李岚清等是其杰出校友。美国前总统里根、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荷兰前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等外国元首在职期间都曾到复旦访问并发表演讲。

    复旦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前沿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蛋白激酶在阿片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与信号盲分离和主成份(微小成份)分析、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制备、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和细胞系的建立及研究与应用、新型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起源及迁徙等;在分子遗传、分子病毒、神经生物学、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临床医学方面,肝癌临床、新喉再造、颅底显微外科、臂丛根性撕脱伤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在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技术、有机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国家级特等奖。并开辟出一条具有“复旦特色”的产业化之路,打造其生机勃勃的校办产业群。

    复旦大学生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两获冠军,尤其是第一届中的姜丰形象颇佳,后来便被中央电视台录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比赛(三获第一)中的出色表现,反映了他们一流的素质。在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累计27篇入选,居全国第三。校内现有话剧团、书画协会等10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话剧团经常在校园上演世界名剧和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戏。校男女排球队都是全国甲级队。艺术体操、射击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秀体育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屡次夺冠。其本科生当年就业率近年来始终在95%以上。

    复旦毕竟是复旦,一流毕竟是一流。复旦校园内既有气势雄伟的大楼、视野开阔的广场,又有古亭回廊、幽林修竹、假山流泉,风物无限。1999年我出差上海,进复旦一游,尽管自己也刚毕业于一所名校,仍被其气派所震慑。

    [联接]占地面积近140公顷。藏书416万册。

    设人文、新闻、经济、管理、法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社会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药学、护理、医学、公共卫生、医药技术、数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20余个学院与直属系,60个本科,166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12个博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还有130多个实验室,77个研究机构,112个跨学科研究中心,8个附属医院,3个图书馆,1个出版社。

    有40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历史地理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态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4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医学神经生物学。有7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科研基地,9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博士生导师近60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6人、讲座教授2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3人、特聘教授10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并授予3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名誉博士或教授。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人数1650人(居全国第二)。

    江苏省(25所)

    中国矿业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其为基础在天津建立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师生并入;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院,成为京城著名的8大学院之一;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改名四川矿院;1978年在江苏徐州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院校名,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改名中国矿大;1997年设中国矿大北京校区;2000年试办研究生院。学校位于苏北历史文化名城、苏皖鲁豫四省交界、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徐州市,附近有名胜古迹云龙山、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等,校园内花树环合,清波粼粼,现代化楼群明晰大气,风景不错。

    中国矿大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矿产普查与勘探、采矿工程(联合矿山测量)、矿山建设工程(联合矿山工程力学)等学科成就突出,相关实力在中国高校之林中也处于突出地位(其总体排名、研究生院排名均居前30名,工科居前15名)。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有6篇获奖;有2人分获2000、2001年“中国十佳博士后”。在全国首届MBA学生征文竞赛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表现堪佳。

    [联接]占地2254亩。藏书逾172万册。

    本部设15个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环境与测绘、高等技术、机电与材料工程、文学与法政、成人教育、信息与电气工程、理学、徐海、资源与地球科学、外国语言文化、国际教育交流、化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系(体育),49个本科专业;北京校区设8个学院。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31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有省级优秀课程37门。

    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采矿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分析测试中心、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中心、水煤浆制备中心、放顶煤开采中心等多个研究所、中心和实验室。

    本部有教职工2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北京校区有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80多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37人,教授200多人,副教授近500人。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人被评为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本部有各类在校生31000多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969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405人;北京校区有在校生6800多人,其中本科生3900多人,研究生2400人。

    中国药科大学: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药学高等学府,其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始建于1936年。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有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等名牌专业。

    中国药大校区由3部分组成:玄武门校区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玄武湖畔,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燕子矶校区位于北临万里长江的燕子矶脚下,校园内依山建房,错落有致,药草满园,风景秀丽,颇具园林建筑风格;镇江校区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的东部文化教育区。

    该校是教育部指定接受药学科外国来华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唯一基地,也是教育部批准可以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学生定点院校之一。60%品学兼优学生将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2002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9.89%,专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名列江苏高校就业率榜首,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最高院校之一。

    [联接]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藏书70多万册。

    设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国际医药商学、高等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学院,基础、社会科学、体育部,外语系等10个院部系及6个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有14个本科专业(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方向〉、工商管理〈医药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4个专科(高职)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方向〉);有21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并建有国家酶工程技术工业性试验基地、国家科技部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新中新药筛选中心)。另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药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

    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专任教师530人,兼职从事科研和开发的人员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约占40%;70余人分别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卫生部医药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56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6600余人。

    东南大学: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建于1902年;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2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首任校长郭秉文周咨博访、广延名师,荟萃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蒋介石、罗家伦曾任其校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复更名东南大学;2000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并入,实力更加强大。校训为“止於至善”。位于古都南京,左为鼓楼、右为四牌楼,北靠玄武湖、鸡鸣寺,附近便是市政府、南京图书馆,位置优越;又在江北浦口有新校区。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院校。一所以工为主,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前茅的建筑土木类、电子信息类、机械动力类、能源交通类等主干学科和专业,并建立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工学、科研列全国高校前10强,综合力量列全国高校前20强。严济慈、吕叔湘、吴良镛等名流昨天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他们为荣。我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曾任其校长,后任教育部副部长。1996年通过“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是全国首批获此殊荣3所高校之一。

    [联接]分5个校区,面积2325亩。藏书逾230万册。

    设40多个院系(建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应用数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文、经济管理、电气工程、外国语言、化学工程、交通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临床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等),52个本科专业;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129个硕士点。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远程教育试点高校。2002年又被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铁道部开放实验室,1个“863”工程实验室。

    教职工4000多人,教师2600多人,有教授370多人、副教授1000多人;两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组成员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顾问组成员1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6个(现已聘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在校生3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500多人。

    江苏大学:2001年由全国重点大学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源于两江师范,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渊源深厚。坐落在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濒临长江,运河贯穿,西接南京,北望扬州,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沪宁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风景名胜有金山寺,也就是京剧《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在校园主楼上远眺长江,一览无余、胸襟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全国重点院校。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其纵横向科技经费总额排名高校第37位,专利数排名第29位。

    [联接]占地面积近2000亩。馆藏图书150余万册。

    设机械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生物与环境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医学技术、药学、理学、外国语、艺术、高等职业技术、冶金、教师教育、成人教育、京江21个学院,及研究生部、体育部;有67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管理科学工程5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5个博士点,60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有7家高水平附属医院。

    有教职工3300余人(不含其附属医院职工2000余人),其中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5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5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500余人。

    江南大学:2001年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原无锡轻工大学可溯源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原江南大学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食品、农化等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迁至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原江南学院建于1981年,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名誉董事长。原江南大学创建于1947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相关院校。原无锡教育学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师培训和普通高师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也于2003年整体并入。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无锡,那是中国把历史基础、文化环境、民众素质、气候条件、山水风景、物质资源、水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水平结合得最好的苏南地区的腹地中央,既有“南京—上海—杭州”高速公路与一级铁路、京杭大运河通过,又有锡山、惠山、蠡园、鼋头渚等名胜古迹,以及泱泱荡荡、烟波浩淼的太湖。其本部青山湾校区位于锡惠风景区,龙山、梅园校区位于太湖、梅园风景区,校园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被誉为花园式学府。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纺织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主要依托单位之一,相关学科居全国高校前列。

    [联接]占地1600余亩。图书近140万册。

    设生物工程、食品、设计、纺织与服装、通信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材料工程、信息工程、商学、师范、法政、理学、文学、外语、土木工程、医学、体育、艺术18个院系,及成人、网络、职业技术、中外合作教育、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等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自主设置的博硕学科专业,10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52个本科专业。

    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工业发酵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省部级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在职3116名员工,专任教师1504名,其中教授128名,副教授46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3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50多名;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700余人,博士、硕士生16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余人。

    苏州大学:其前身是1900年创建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改名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学校位于小桥流水、杨柳飘拂、亭台楼阁、美景处处的“人间天堂”苏州,市内有著名的四大古典园林、寒山寺、虎丘塔,郊外有江南水乡的典范同里、周庄二镇,及一碧万顷的太湖。我1999年出差路过此地此校,正值梅雨季节,阴雨绵绵,水光朦胧,各景点柔媚婉约,真让人有美不胜收、依依难舍之感。

    苏大是“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虽系地方院校,却有全国乃至国际名望。该校的综合排名、研究生院排名、SCI索引排名,及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理学、医学整体水平均列全国高校前30强;并有桑蚕、丝绸、放射医学等特长学科,居国内领先。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学院人文气氛浓厚。著名校友有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赵朴初、董寅初、倪征日(奥)、郑辟疆、查良镛(金庸)、杨铁(木梁)、李政道、谈家桢等,以及30余位两院院士。

    [联接]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图书332万册。

    设19个学院(人文、文学、法学、财经、外国语、教育、理学、信息技术、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材料工程、艺术、体育、生命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核医、职业技术、文正);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132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88个本科专业。

    有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放射医学)、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合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核医学生物技术、薄膜材料、丝绸工程、现代光学等)、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文、数学)。另有设备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电教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1家出版社。

    教职工41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有各类在校生45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800多人、本科生25300多人。

    扬州大学:其独特与优秀不仅仅因为它是90年代大学合并潮中走得最早、干得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谁不想去看看二十四桥的明月夜,看看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看看鉴真纪念堂的风尘?谁不想去尝尝那鲜美可口的扬州炒饭?何况滔滔长江、漫漫运河就自校门旁淌过。真是一方风月无边、江山壮丽的宝地。

    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它于1992年把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以及江苏农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6所高校全部拉拢到了一起,且内部结构挺有机的,很不容易。江泽民题写校名。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构成蔚为壮观的大学城。而且几个学校合并后,校园就大了,若是不算那些农业类院校的农场、林场等,新扬州大学论占地面积甚至可以跻身全国前10甲,所以他们还开通了5路校内班车。

    该校在大学排行榜上列前50强。2001、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总经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4名。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

    [联接]占地面积4500多亩。藏书290多万册。

    设文学、社会发展、政法、教育科学与技术(师范)、外国语、数学科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体育、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畜牧兽医、生物科学与技术、医学、商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及公有民办的广陵二级学院等21个学院,87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学科,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72个科学研究机构,39个教学实验中心(室)。另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并有4所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

    有教职工4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9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7人,国家及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导师40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277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2500多人。

    河海大学:“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天下有溺犹已溺,此志毋稍弛。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此为河海大学校歌,情操高拔,文词精美,值得一读。

    其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人才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始作俑者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河海大学校名,邓小平题写校名。该校本部坐落在南京市清凉山北麓,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众多人文景观更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三百佳”和江苏省“花园式高校”、“园林式单位”称号。

    它是教育部直属、水利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有人因其校名与优势而称之“水陆两栖大学”。全国总体排名应在前60强之内。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曾隶属水利部,现为省部共管。其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尤其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在全国高校数一数二。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等为国家著名学科。茅以升是该校骄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钱正英为该校合作发展委员会名誉主任。近些年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长江口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滩、龙滩、南京地铁、沪宁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江阴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联接]分3个校区,占地132公顷。藏书近130万册。

    设水资源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与海洋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国际工商、经济、人文、外国语、理学等13所专业学院。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点,64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46个本科专业。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

    有教职工2900余名,其中双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副教授759名,博士导师106名;另有7名院士受聘担任其教授及博导。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3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60余名,本科生近18000名。

    南京工业大学: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前者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迁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更名南京化工大学;后者前身是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1933年更名同济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更名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升格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该校一教授研制出高楼防火新办法。其校训是“明德、厚学、沉毅、笃学”。

    [联接]占地3700亩,分7个校区。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

    设19个学院(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工程动力、制药与生命科学、自动化、建筑与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理学、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政、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高等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浦江、思科网络技术、体育教育等)。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9个博士点,38个硕士点及工程硕士授予领域,近60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生化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2个,并拥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和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近千人,有高级职称者近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博士生导师50人。在校留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近2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

    南京大学:南大自1902年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内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大;1952年院系调整,分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而并入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之文学院、理学院。南大不仅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时期它便是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举行;抗战时期,一批教授组织“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为坚持团结抗战、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沦陷区的该校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1947年他们又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1976年在全国率先发起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史称“三·二九南京事件”,成为“四五运动”先声;1978年该校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引发全国范围“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第一声春雷”。

    南大位于山川壮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人文荟萃的长江之滨六朝古都南京,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主要有长江大桥、玄武湖、雨花台、总统府、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等。其市内鼓楼旧校区(1999年出差南京我便住在此招待所)古色古香、精巧质朴;江北浦口新校区风景优美,规模宏大。

    南大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院校,还是全国“重中之重”要建设的9所一流大学之一。它在解放前就曾是中华民国的中央大学,又在近几年曾连续多届列具有世界权威性的《科学论文索引》(SCI)中我国高校第一位(包括收录论文数、被引用论文数),在学术界、教育界引起的震动不啻于一场火山爆发。其文理学科体系极为全面,综合实力直追北大、复旦,国家级重点学科数也仅此于北大、清华、复旦而列全国第4。列全国高校前5强的指标还有:综合排名、研究生院排名、理学、文学、史学、哲学、图书馆藏书等;前10强的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又因为不事张扬,南大被评为“中国最温和的大学”。有人曾以“诚”、“朴”、“雄”、“伟”四字概括之。一百多年来南大俊彦云集,英才辈出。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陶行知、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吴宓、朱光亚、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陈白尘、匡亚明、江泽民主席等名家大师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有230多位院士曾在这里留下难忘的经历(其中147人是其毕业生);23位国家级“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大校友。现任校长蒋树声教授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

    南大学子非常优秀。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大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有“许——李推广的中间波色子理论”、“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甚至在浩瀚宇空中还有一颗璀璨的“南京大学星”。而在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两次获冠军。南大学生还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年南大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价。

    [联接]分2个校区,占地3600亩。藏书量400余万册。

    设16个学院(文学、地学、商学、公共管理、生命科学、法学、理学、化学化工、技术、医学、外国语、环境、软件、海外教育、基础学科教育、金陵等),43个系,拥有本科专业65个,硕士点169个,专业硕士学位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点102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另有各类研究所106个、跨学科研究中心69个,并拥有计算中心、现代分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大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有国家重点学科28个(政治经济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世界史、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环境科学、外科学、企业管理等),列全国第4;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固体微结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配位化学、医药生物技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近代声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天文资料分析与计算物理、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海岸带与海岛开发),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基地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在近2000名教师中,有教授6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510人。另有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有各类学生3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500余名。

    南京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曾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培养了第一批师资,是新中国最早的中医药学部委员(院士)的诞生地,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位于南京著名的古汉中门、莫愁湖公园、清凉山附近。

    该校的针灸推拿学具备一流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卫生部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等均挂靠该校。由该校牵头编篡并担任总审定的《中华本草》,是对我国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成就的系统总结,曾被李鹏同志誉为“当代《本草纲目》”。

    [联接]占地1500余亩。藏书数十万册。

    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翰林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培训中心)11个教学实体,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3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13个本科专业、近30个专业方向,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17个硕士点。

    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有附属医院4所,总病床近2000张;附属制药厂1个,教学医院14所,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98个。

    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授、研究员、主任医药师14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药师384人,讲师、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主管药师7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6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

    南京农业大学:其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该两院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为南京农学院;1954年被确定为全国2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移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农大;1999年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优秀评价。位于巍峨钟山下,靠近壮伟中山陵,校园环境优良。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以农业、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列位我国农业类大学前三甲。有作物遗传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基础等国家知名学科。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度获“国家期刊奖重点期刊”,并入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成为全国农业高校唯一入选期刊。

    [联接]校区总面积120公顷,各类实验场、站面积410公顷。图书资料藏量130余万册(部)。

    设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长江学院、日语培训中心等。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44个博士点、64个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以及兽医博士、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

    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基础),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工程中心、农业部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机构,10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与检测中心,以及85个各级研究所、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有教职工24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导师180人,硕士导师400人,教授、副教授500多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岗位4个),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各类在校生2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3500多人,本科生11800多人。

    南京师范大学:其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成为私立金陵大学,创办于1913年的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后称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于1951年与私立金陵大学合并称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系等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大,2000年并入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它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祥地之一,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吴贻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名家先后执教于此。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

    南京师大校本部随园堪称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最精美的大学,楼宇整饬,回廊彩绘,古木蓊郁,巧构雅致,丝毫不亚于苏州四大园林。本人数年前亲往慕名瞻仰,叹为观止,默默难语。

    南京师大是“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是进入“211工程”的仅有2所地方师范院校之一(另一所是湖南师大),在我国师范大学中列前5甲,综合排名在前50强之内。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是其享有盛誉的招牌专业。该校在江苏省历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中获奖均居省属高校第一。有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它是教育部首批对外汉语教学2个基地之一,国务院侨办批准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联接]占地面积近3100亩。藏书逾250万册。

    设经济法政、新闻与传播、金陵女子、国际文化教育、教育科学、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国际文化教育等学院,中文、外文、历史社会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系,强化培养部、公有民办中北学院等教学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4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硕士点9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65个。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重中之重学科),4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1个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1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师资培训中心等)。另有教育部道德教育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50多个。

    有专任教师1360人,其中正高职称257人,副高职称474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8238名,博、硕士研究生3206名,留学生127名,国外进修生300名左右。

    南京财经大学:其前身为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改为今名。位于南京市古中央门附近、狮子山下,直通南京长江大桥与下关码头,校园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绿荫掩映,花香四溢,呈现出山水学园与现代建筑相映生辉的雄姿,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南京财大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其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学科在林立的江苏高校中拥有明显结构优势。该校出版有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产业经济研究》。

    [联接]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4亩。藏书111万册。

    设经济、国际经贸、金融、财政与税务、会计、工商管理、营销与物流管理、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外语、艺术设计、应用数学、人文社科、体育等16个教学院系部,1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红山学院,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税务、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工作、英语、广告学、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工程等31个本科专业,会计、烹饪工艺等专科专业,另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6个硕士点。

    有3个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有20余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还有中国粮食流通管理培训中心、经理学院、江苏省财税干部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

    在职教职工1426人,专任教师812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307人;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98人,其中博士96人;1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校全日制学生15000多人。

    南京医科大学:始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时历战乱,屡经迁徙;1942年,国际著名人体寄生虫学家、我国人体寄生虫学奠基人洪式闾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1957年学校由镇江迁至南京,正式更名南京医学院;1962年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之一;1981年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南京医科大。

    南京,虎踞龙蟠之地,人杰地灵之所,南京医科大就坐落于此。它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其医科综合实力列全国同类高校前15强。药理学在全国十一数二。

    [联接]分2个校区,新江宁校区占地面积2000亩。藏书42万册。

    设基础医学、第一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第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医政、康达、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12个二级学院,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点、19个二级博士点,1个一级硕士点、42个二级硕士点、28个本科专业方向、1个六年制专业(医学司法鉴定)和3个七年制专业(临床医学、儿科和口腔)。有11个研究所、16个研究中心。

    有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地拥有14所附属医院、29所教学医院和24个实习基地。

    有教授198人、副教授549人,博士生导师62人、硕士生导师278人。各类在校生10000余人。

    南京邮电大学:其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学校,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该校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现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与北京邮电学院、长春邮电学院(如今已被吉林大学合并)、西安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是我国5大邮电类高校,并又以“北邮”、“南邮”实力最强。

    该校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科学、现代管理学科为特色。它是全国为数不多、江苏省唯一具备大规模地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该校在光纤宽带多路传输、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交换技术、图像通信、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路理论、数论与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科研开展较为活跃,并具有优势。该校图书馆是我国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在江苏省非理科大学的物理、数学竞赛中,南邮连续4年2届的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全省高校之冠。该校的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其2000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99.4%,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联接]分4个校区,共占地2882亩。图书藏量70万册。

    设10个系(管理工程、邮政、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信息技术、应用数理、教育技术、外语),3个二级学院(通达、继续教育、吴江职业技术),4个研究所(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有3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30多个本专科专业,同时还有4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

    有教职工1300百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00多人,正高及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有3名工程院院士为该校兼职教授。有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本专科生10000多人。

    南京林业大学:其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南京林大。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地盘较大,视野较广。该校综合实力列位我国农业类大学前五甲。

    [联接]占地面积6100亩。图书70万册。

    设森林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木材工业、化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应用技术、继续教育、南方摄影12个学院、研究生部和体育教育部等,39个系,52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林业工程、林学、生物学)、25个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业工程、生物学、林学)、40个硕士点,具有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授予权。

    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木遗传育种),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林木遗传育种),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林木改良与种质创新、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学)。有21个研究所、中心,18个江苏省或国家林业局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教授80人,副教授300余人。在校各类学生1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

    南京晓庄学院:它是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国家教育部2000年批准组建的一所非常有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之誉的南京市区。

    该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1927年,陶行知先生擎“师范教育彻底改革”旗帜,布衣下乡,在扬子江畔劳山脚下的晓庄,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晓庄师范,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和乡村教育运动由此发轫,陶行知、蔡元培、陈鹤琴等一批著名教育家曾在学校执教,原国务委员张劲夫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曾在学校就读。10多位牺牲在雨花台的晓庄学生,用鲜血开创了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师范专科学校相继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火红岁月。为了实现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学院”的心愿,使行知精神、晓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得到弘扬和光大,南京师专、南京教院、晓庄师范三校于2000年合并,建立该院。

    如今晓庄学院晓庄校区地处燕子矶风景区,绿草如茵、花香四季,校区范围内的“行知园”由江泽民题名;北圩校区地处莫愁湖畔,环境幽美、设施配套;中山路校区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陶行知先生曾说:“晓庄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稿的诗集。”该校被社会广泛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其校训是“教学做合一”;校风是“求真、求精、求新”;教风是“教人求真”;学风是“学做真人”。该校在六朝文化研究、陶行知研究、教育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已形成一批具有史料性、实践性的成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并身体力行、终生倡导“生活教育”的陶行知先生是我此生最崇拜的人之一,我的许多行为与思想都深深受着他的影响。可惜当年去南京出差时行色匆匆,没来得及去晓庄瞻仰一番。

    [联接]分3个校区,占地273亩。藏书63万多册。

    设中文、外语、法政、历史与社会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教育与心理学、音乐、美术、体育14个系,及初等教育、行知、继续教育3个二级学院,有21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陶行知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中等教育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及南京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

    有教职员工720多人,教学科研人员中高职比占35%,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32%。另聘请著名专家学者39人担任客座教授。有本专科在校生8300余人,各类进修培训生近3000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校自1952年创建以来,历经了南京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南京航空学院等时期,1993年更为今名。位于南京市明代故宫的遗址上,故其地址就是很特别的“御前街29号”,校园里巨木参天,曲径通幽。学生既能严谨地设计翱翔太空之器物,又可浪漫地阐发思怀古昔之闲情。

    南航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该校在国内名校之林的综合排名在前50强之内。这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现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国防重点型号工程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直升机技术、无人驾驶飞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居国内领先水平,结构强度与振动、航空发动机技术、民航交通运输等居国内先进水平。先后研制并生产“长空无人机”系列、云笛无人机、无人驾驶直升机、AD系列轻型飞机等,填补国内空白,其中不少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校自1991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数量连续9年居全国高校前10位。

    [联接]占地面积2600余亩。藏书130万册(件)。

    设10个学院(航空宇航、能源与动力、自动化、信息科学与技术、机电、材料科学与技术、民航、理学、经济与管理、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有本科专业39个,硕士点79个,博士点37个(其中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

    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另设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研究所等50余个研究机构,5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其中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级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在2500名教职工中,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近1300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485人;两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进入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7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各类在校生28348人,其中本科生15770人,研究生5049人(含博士生896人,硕士生2928人,工程硕士生1225人),国际交流学生151人。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创建于1953年新中国最高军工科技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离,先后经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几个发展阶段。现隶属国防科工委,江泽民题写校名。校园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花香流溢,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南京理工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60年)。综合实力、科研水平、科研经费均居国内高校30强之列。较强的学科领域有机械、力学、电子、控制、光学、化工、材料、通信、计算机、管理等。在总共14次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该校团体成绩10次名列第一。该校曾成功承办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荣获理工类高校团体总分第一。该校有3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联接]占地218公顷。图书文献126万册。

    设机械工程、化工、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信息、经济管理、动力工程、理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及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英合作)、紫金学院(公有民办)、软件学院。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点、80个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并具有MBA(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科学研究院和30余个各类研究机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有教职工3076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420人,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博士生导师180人,教授、副教授940人。有各类在籍生29647人,其中研究生6268人,在校本专科生16020人。

    南通大学: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第二个扬州大学。2004年由在南通的3所学院(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沿海开放名城、著名教育之乡、“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南通市,位于万里长江出海口,南眺大江,东滨黄海,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上海市仅一江之隔。

    原南通师范学院1999年由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前者创建于1958年,后者创建于1959年。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孔子园、张謇园错落其间。其苏东发展研究、张謇研究颇有特色。

    原南通医学院前身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教育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创建,是国人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27年起先后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大学医科、私立南通学院医科;1952年改建公立苏北医学院;1956年改为该名。校址在市中心风景秀丽的濠河之畔,东倚文峰公园,北邻南通博物苑,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6.6公顷水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长达1千余米林荫小道环绕水边,与白墙红顶建筑楼群交相辉映,构成美丽而幽静的校园环境。该校在神经再生、手外科等领域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它施行“125工程”,形成颇有反响的“通医现象”。交通部医学继续教育中心设在此地。

    原南通工学院也是由张謇于1912年创建,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纺织院校,时名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此后历经南通纺织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大学纺织科、南通学院纺织科等发展时期,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3名,成为“中国纺织工程师的摇篮”;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迁往上海,与其他院校相关系科组建成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1977年学校复建,1985年改名南通纺织工学院,1995年定为该名。学院环境优美,珍稀鸟类啁啾呢喃,人工湖与绿化小区相映成趣。它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校训为张謇先生亲自书写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它以机械、自动化、信息、纺织、染整、经贸、建筑等为主干学科。

    [联接]占地总面积3172亩,4个校区。图书馆藏书162万册。

    设24个学院;有77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点、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神经再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2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航海医学等13个研究中心和服务机构、7所附属医院,下设1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杏林学院。

    现有教职工2496人,其中专任教师1429人;正高职148人、副高职490人,博、硕士生导师137人。有全日制普教生近27000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421人。

    徐州医学院:该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正式定为今名为徐州医学院。它坐落于自古以来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接壤的“淮海经济区”、“欧亚大陆桥”第二个桥头堡,及江苏省三大经济带之一的“徐—连经济带”中心。其中“淮海经济区”覆盖4个省的20个地级市、97个县市,面积17.8万平方公里,1.19亿人口。该院是此地区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具有重要地位。

    该院坚持以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使其原本实力颇强的麻醉学专业更具特色和优势(于1987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由其承担的“有中国特色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重大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单位)。近3年毕业硕士生报考博士研究生录取率为100%。说明其学生文化基础扎实。

    [联接]占地900亩。图书22万多册。

    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学等11部系;3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

    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有5所附属医院,51所教学、实习医院,兼职副高以上教师160人,可用于教学的床位8000多张。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

    有教职工2000余人(包括直属附院),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71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90余人;博士学历63人,硕士学历27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骨干教师2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8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及省市级级劳动模范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8人。各类在校生8350人,其中本专科生4357人,研究生44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生15人、研究生学位班150人)。

    徐州师范大学:其前身是1956年始建于无锡市的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北迁徐州,与当时的徐州师专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1996年更为今名。它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是苏北地区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师范大学。是全国少数几个地级师范大学之一,可见有一定实力。

    徐师大是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该校在全国100多所高师院校中科研论文排名为第17位。该校辩论队在江苏省大学生辩论赛中两次夺冠;由其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

    [联接]有4个校区,占地2200亩。藏书162万册。

    设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律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系、美术系、信息传播学院、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育学系、工学院、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科文学院等18个院系,52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点。

    有20个科学研究机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在2217名现任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特聘教授5人,正高级职称111人,副高级职称32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144人,硕士和在读硕士生323人;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1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逾2万人。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即原南京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中央军委外国语学校,1963年被周恩来总理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它是全国重点高校之一,隶属于总参谋部,是军队培养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等专业以及各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

    该校学员素质较好,在全国英语八级统测中,取得军事院校四连冠的优异成绩;在驻宁高校迎香港回归英语演讲比赛中,囊括全部英语专业组与非专业组第一名;在全国“韩素英青年翻译奖”评比中,连续多年位居榜首。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培养了学员近2万名,涌现出“侦察英雄”刘光、“军中焦裕禄”傅卫、“新一代大学生楷模”冯敏等一批英雄人物和34位将军。

    [联接]占地数百亩。藏书近40万册。

    设19个本科专业,开设9种外国语课程(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印度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还面向全国、全军招收国际关系、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7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专业还招收博士研究生。

    解放军理工大学:该校由原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点燃“亚洲第一爆”的全国重点高校)、空军气象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总参第63研究所(在高科技领域一枝独秀)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基础雄厚,规模宏大,条件优良,环境秀美。

    [联接]占地3500余亩。藏书120余万册。

    设通信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兵工程、气象、理学院5个学院和1个研究所。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硕士点,29个本科专业,并具有工程硕士(7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

    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全军重点学科,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有20多个全军性科研培训中心和大型教学科研基地。

    有专任教员1300余人,专任科研人员近2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近4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2人,有400多人被评为国家和总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骨干。

    浙江省(10所)

    中国计量学院:始建于1978年(时为杭州计量学校,1983年更名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1985年定为今名)。校园设计新颖、独特,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环境幽静、优美。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在计量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有突出的特色与优势。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学科实力较强。光电子学专家庄松林院士任院长,母国光院士任名誉院长。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才”。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是拥有入沪绿卡的5所在浙高校之一。

    [联接]占地1180亩。图书80余万册。

    设计量技术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文理、管理、生命科学、法学院、外语、人文社科、现代科技、成人教育11个二级学院和体育军训教学部;有25个本科专业。

    有国家局级重点学科4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和重点扶植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其中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学科具有省特聘教授岗位。有国家局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研究所(中心)9个。

    在编教职工900余人。教师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教师60%,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42%;并聘请多位院士为客座、兼职教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10200余人。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位于历史文化古城杭州,“天下风光优美奇绝”的西子湖畔,与“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映月”等一流名胜,杭州碑林、宝成寺、十二生肖石等景点均不过几步之遥。“远续千年艺术之流脉,近得西湖山水之意蕴”,是艺术学习和创作胜地。中国美院如今仍是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综合性美术学院之一。

    其前身是蔡元培先生于1928年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校址在杭州西湖孤山罗苑,以“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为办学方针,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目标,参照外国美术学院模式,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办学与育人;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始迁诸暨,后迁江西贵溪,再迁湖南长沙;与北平国立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其后又内迁昆明、重庆坚持办学;1945年在杭州复校;此后不久,联合国建立之初,该校即列入其教科文组织,被视为中国艺术教育最高学府;1950年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7年迁往南山路现址;1958年改名浙江美术学院;1961年起被文化部列为直属重点高等美术学院;1963年增设书法篆刻科,为我国创始;1993年更为今名。75度春秋,十迁其址,五易其名,风风雨雨,历经沧桑,于是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刘开渠、李苦禅、李可染、艾青、董希文、常书鸿、关良、王朝闻、力群、彦涵、吴冠中、赵无极等,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

    [联接]图书馆以收藏国内外美术类文献为主体,藏书20余万册;还有相当数量单幅图像资料,包括历代和现代名家书画真迹、世界名作精印复制品,及碑帖、拓片、木版年画、民间工艺品等;并珍藏着1000余件文物。

    设造型艺术、设计艺术、艺术研究3个学部,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染织与服装设计、工业设计与陶瓷、美术史论、综合绘画11个系;另有国际培训中心、上海设计艺术分院、成人教育分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附中等教学机构。可招收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宁波大学:位于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漂亮的工商港口宁波,建筑造型精巧典雅、收藏古籍丰富珍贵的天一阁就在该市中心。在宁波大学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等海内外“宁波帮”杰出人士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现任党委书记由宁波市委副书记徐福宁兼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

    宁波大学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为校训;实行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制、弹性学习制;实施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

    [联接]占地151公顷。藏书117万册。

    设17个学院(工学、理学、生命、商学、信息、外语、文学、法学、医学、传播学、师范、体育、国际交流、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有27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含2个工科引导性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有13个鲜明区域特色的省重点(重点扶植)学科(工程力学、理论物理、无机化学、水产养殖、国际贸易学、电路与系统、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海洋生物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门史、机械电子工程、民商法、通信与信息系统),11个市重点(重点扶植)学科及一批校重点学科。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市重点实验室;有6个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个研究所。

    教职工2400余人,在编教师918人,有教授101人、副教授312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396人具有硕士学位。在校硕士研究生222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5481人。

    绍兴文理学院:“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学校虽不是一流大学,实力平常,却因为处在地灵人杰、山光水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心绍兴市,令人倍加尊敬。这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师的家乡,也是恬静、婉约、秀丽的典型南国水乡风景区。这里伟人辈出:治理洪荒的先主大禹、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为国献身的美女西施、一代怪才嵇康、哲学泰斗王充、书法圣人王羲之、爱国诗翁陆游、巾帼英雄秋瑾、学界巨擘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等;这里名胜遍地:会稽山、鉴湖、兰亭、禹陵、咸亨酒店等。

    该校建立在原绍兴师专、绍兴高专两校的基础上(1995年合并并定今名)。其前身可追溯到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1911年鲁迅曾出任其学监;嗣后不断改名:浙江省第五师范学校、浙江省第五中学、绍兴简易师范、绍兴县立师范学校、浙江省绍兴初级师范学校、绍兴中等师范学校、绍兴地区师范学校、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并合并了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电大绍兴分校、绍兴职工大学等。

    [联接]占地面积近1600亩。藏书128万册。

    设数理信息、工学、经济与管理、医学、元培、法学、外国语、蔡元培艺术、兰亭书法艺术、成人教育、民营企业管理、高等职业技术、初等教育、上虞14个二级学院,及省电大绍兴分校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又有中文、美术、音乐、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信息工程、生物科学、化学、体育、机电工程、纺织服装、土木工程、经济、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医疗技术、法律、政治、公共管理、教育24个系。分52个本专科专业。

    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100余个实验室。

    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830余人,双聘院士6人,教授60人,副教授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

    浙江工业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杭州化工学校(1953年)、乌溪江化工学院、浙江化工专科学校(1958年)、浙江化工学院(1960年)、浙江工学院(1978年)和浙江工业大学(1991年)等发展阶段;1994年并入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97年并入杭州船舶工业学校,2001年并入浙江建材工业学校。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与重点扶植学科有较强竞争实力。2004年该校学生申请专利13件,授权专利8件;获第29届ACM亚洲预赛北京赛区银奖,名列全国高校第8位。

    [联接]占地3200余亩,分3个校区。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229余万册。

    设21个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经贸管理、建筑工程、生物与环境工程、职业技术教育、人文、药学、理学、法学、外国语、艺术、健行、政治与公共管理、之江、成人教育、国际、职业技术、软件、软件职业技术等)、2个部(社会科学部、体育军训部)。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38个、本科专业49个。有“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工业催化、化工过程机械、技术经济及管理、应用化学、国际贸易学、中国古代文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重点扶植学科8个(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药物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结构工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省级科技创新基地7个,工程科学开发研究中心5个,工程教学中心6个。

    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5000余人,研究生1400余人。

    浙江大学:“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在古代就有“千山千水千秀才”之誉,并非浪得虚名。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风景游览胜地杭州,在倒映如画、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这座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第一大“航空母舰”显得尤其可人。校园依山傍水,风光宜人,树木秀直、山茶绽放,潮湿的水气氤氲缭绕,幽然而静谧,与西湖美景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等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大校友中当选两院院士的有140人,其中在浙大的就有80人。前浙大便有“南方清华”之说,英国学者李约瑟则亲切地叫它“东方剑桥”,工科实力雄厚;1998年又合并了以文科见长的杭州大学,与在自己领域均居全国前列的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能不让国人瞩目?但4个校区距离太远,其真正内在的联合并不是非常完美。校长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还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呢!而其文学院院长即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时评家、学者、出版家金庸先生,最为我佩服的当代中国人之一。

    浙大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它的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实验室数量,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博士点、硕士点数量,正、副教授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人数,在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人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硬指标,也都在中国高校之间位列前几名。它有1个全国藏书最多的高校图书馆、1个位列全国前茅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浙大在中国大学“状元榜”中,其综合实力排名、研究生院排名、理学、工学、农学、文学、管理学均列前5强,教育学、医学、经济学列前10强,法学、哲学、史学列前20强等,虽不一定十分准确、客观,却也体现了这所名牌大学的规模之大之雄、学科之全之强,它在中国高校之林中显要的位置。除了24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举足轻重外,它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应用心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化工过程机械、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药物分析学等学科也在各院校间数一数二。

    [联接]设6个校区,占地面积5.33平方公里。总藏书量591万余册。

    设经济、法学、教育、人文、外国语、理学、生命科学、机械与能源工程、材料与化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工程、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环境与资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动物科学、药学、管理等20个学院。有108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点179个,硕士点262个;另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工商管理(MBA)、建筑学、法学、工程硕士、农业推广、公共管理(MPA)、口腔医学、公共卫生(MPH)、两课教师硕士提高班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应用心理学、基础数学、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蔬菜学、植物营养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应用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工程热物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岩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茶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内科学),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1个(硅材料科学、聚合反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流体传动及控制、现代光学仪器、工业控制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二次资源化工、电力电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工业心理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中文、历史、数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力学、工程制图),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另有6家省级附属医院。

    有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教授及其他正高10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近240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6000人(硕士生10700余人,博士生近5000人),本专科生2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

    浙江工商大学:源于1911年创建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章乃器、骆耕漠是其著名校友;1980年成立杭州商学院,并一直与天津商学院、北京商学院相媲美;2004年更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其重中之重的学科。其“英语寝室”创举很受广大学子赞赏。该校学生1995—1999年非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外语系学生参加全国专业英语、六级统考,通过率均为100%;2002年在第八届全国英语演讲赛中,获东部赛区第一;2003年二年级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通过率列省属高校第一;2002年参加省属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在非计算机专业二级VFP、计算机专业C语言中均获通过率第一;2002年首次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我国参赛的80余所高校中获奖率第一,反映该校狠抓教学、善抓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强。

    [联接]占地面积2023亩。图书馆藏书170多万册。

    设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统计与计算科学、财务与会计、旅游、法学、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人文、公共管理、外国语、日本语言文化、艺术设计、成人教育、人民武装、杭州商学院(独立学院)等学院;39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6大学科,包括6个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旅游管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实验室),40个研究机构。有3个博士点(企业管理学、统计学、食品科学),20个硕士点,具有MBA招生权。另设教育部国外考试(托福、GRE)中心、浙江省唯一全国英语(PETS-5)考试点、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点。

    教职工1656人;专任教师959人,博士生导师19人,正高职称126人、副高职称372人。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7000人,学生规模居在杭高校第3位。

    浙江师范大学:学校坐落在金华市北郊景色怡人的芙蓉峰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天宁寺相毗邻。校内绿树成荫,芳草似锦,湖光楼影,环境清幽,是求知成才的好处所。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经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区域经济学、光学工程等专业有相当影响。

    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改名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升格为浙江师大;2000年、2001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相继并入。1997年该校在喀麦隆建立了汉语培训中心。

    [联接]占地面积近3000亩,藏书200余万余册。

    设初阳、法政经济、教育、杭州幼儿师范、体育、人文、外国语、音乐、美术、数理、化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旅游与资源管理、高等技术、行知等16个学院,47个本专科专业,30个硕士点。

    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经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区域经济学、光学工程),8个省级重点扶植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7个校级重点研究所(中心),15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植学科。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设在本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另有精业楼、田家炳教育书院、邵逸夫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基础设施。

    教职员工2200余人,共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专任教师1149人,正高职称者147人,副高职称者488人;37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1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9530余人,研究生970余人。

    浙江理工大学:其前身是杭州太守林启创办于1897年的蚕学馆,这是我国最早的兴学教育机构之一。该校在105年办学历史中数度易名。1964年定名浙江丝绸工学院,先后隶属于浙江省、中国丝绸总公司、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1999年更名浙江工程学院。近已正式改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艺术教育是该校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其图书馆拥有目前国内学科资料最齐全的服装与艺术设计情报中心。该校在保持和发展现代纺织服装学科的同时,还积极向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环境工程、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大力拓展。

    在近几年中国高校改名风潮中,许多学校名字的确改得更响亮、准确了,但也有个别学校却越改越不好听,我私下认为该校便是这样。“丝绸工学院”,多么有特色,全国唯一;“工程学院”,这样的校名全国就有很多了,很平常。但改为“理工大学”,尽管还是没有什么特色,却响亮多了。

    [联接]占地面积1650亩。藏书94万册。

    设材料与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经贸与管理、机械与自动控制、信息电子、建筑工程、理学、外国语、法政、文化传播、科技与艺术(国有民办)、国际时装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14个二级学院,及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体育军训部。有33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纺织工程、纺织品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区域经济学、设计艺术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9个,省级重点、示范实验室各2个;还有纺织工程中心、材料工程中心、集成技术中心等40余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14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6人,包括教授129人;有博士学位的84人,硕士学位的28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3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温州大学:原温州师范学院,刚改名温州大学。该校位于经济发达、山水秀丽、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浙南温州市。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头脑精明,商业意识强,腰缠巨资,堪称当代“弄潮儿”。温州师院内文化、体育、生活设施完备,文科与理科共同发展,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大致持平。校风优良,环境优美。它还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

    其前身是朴学大师孙诒让于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1951年改名浙江省温州师范学院;1956年改名温州市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1959年台州师专、瑞安师专、丽水师专全部并入,年底撤消温州师范学院而建立温州地区教学函授站;1971年成立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74年改名温州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温州师范专科学校重新成立;1984年恢复温州师范学院并易地新建校舍,成为浙江南部地区第一学府。

    [联接]占地面积1300多亩。馆藏图书80万册。

    设人文、法政、经济与管理、外国语、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与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美术、音乐、体育、教育科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瓯江、成人教育、继续教育18个二级学院,50多个本专科专业。2003年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温州人像绣研究所、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系统科学研究所等30个研究机构。有机化学、文艺学、民俗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扶植学科。

    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60余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0余人,并有4位院士加盟建设重点学科。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学生大致持平。

    安徽省(9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被称为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首任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又因各种可比性,它被视为“中国的加州理工”。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但同时在北京保留了其研究生院。中科大在创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邓小平曾对该校大加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该校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充满朝气与活力,许多人已是国内外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此校现任名誉校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教授,党委书记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物理学家汤洪高教授,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朱清时教授。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丘成桐、朱经武等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聘为名誉或客座教授。

    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麾下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又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院校。该校各方面的指标均列国内高校前茅(综合排名前10强、研究生院排名前15强,理学为前3甲、管理学为前10强、工学为前20强左右)。它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数(19个)居全国高校前几名。其中,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等专业在全国数一数二。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国家在普通高校中建设的唯一大型科学工程实验室,另有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学生近几年参加全国英语统考,多次获第一名。中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本科学生也是在中科大。其“大师讲席”制度、“大学生研究计划”等也颇有反响。

    由中科大首创的“少年科技班”曾多年造成全国性影响,发现英才,大力扶持,培养了许多非常年轻的博士、教授,但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的科学家并未在他们当中产生。我也早在7年前就在《中国大学生》杂志发表头条文章对其利弊作了评述。

    [联接]占地面积2000亩。藏书155万册。

    设研究生院(北京、合肥、苏州)、管理(北京、合肥)、理学、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信息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联想计算机等二级学院;有同步辐射、火灾科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1个,选键化学、结构分析、结构生物学、内耗与固体缺陷、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量子信息6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天体物理、空间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固体力学、流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核技术及应用19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重点学科。

    有教职工3600多人,其中教师1100余人,专职研究人员33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12人,教授等高级职称者4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564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0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含“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不重复计算,便总计87人。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邓小平为其题写校名。教育部直属高校。综合力量列全国70强上下。它在教学科研上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力学及建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机电工程、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7个学科群,拥有“以工为主、覆盖面宽、综合交叉、应用性强”的特色和优势。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国家知名学科。该校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它的主要校友有:原中国神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中国网通总经理奚国华,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党委书记徐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唐贤明等。近年来,该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3%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3000亩。藏书148万余册。

    设17个院部(包括机械与汽车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管理、仪器仪表、计算机信息、生物与食品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建筑与艺术、人文经济、理学、高等职业技术等学院,体育部)、86个实验室、41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2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22个,硕士点64个;具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已达15个;有本科专业61个,分布在9个学科门类和28个一级学科之中。

    有专任教师1330余人,其中教授190余人,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75%以上中青年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聘请了200余名名誉或兼职教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21000人,研究生2638人。

    安徽工业大学:它创建于1958年,当初主要是为著名的马鞍山钢铁公司设立的;曾先后用名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学校、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并先后并入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前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前安徽商业专科学校、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市专科班,并并入马鞍山联合大学)。从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生动集中地反映了数十年来中国诸多高校那曲折而漫长的扩展与更名之路。

    学校坐落在长江之滨马鞍山市,距六朝古都南京仅40公里。这里不但是现代钢铁工业城市,同时还是“国家文明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气候舒适宜人。附近就有当年“诗仙”李白沉江捞月的当涂县采石矶。

    学校原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冶金行业设在华东地区唯一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有钢铁冶金、化学工艺、电力电子与电动传动、会计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在2002年“网大”排名中,该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列第145位,在理工科高校中列第51位。这个数字已经够让他们自豪的了。

    [联接]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余万册。

    设14个学院(冶金与资源、材料工程、化学与化工、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信息、计算机、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文法、数理、成人教育、职业技术),1个军事体育部,37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

    省级重点学科5个(钢铁冶金、化学工艺、电力电子与电动传动、会计学、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教改示范专业2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13个功能齐全的实验中心和5个校内实习基地。

    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教师9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400余人。研究生和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5000多人。

    安徽大学:1928年建于安庆市,首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刘文典;1929年改名安徽省立大学;1930年改名省立安徽大学;1939年因日军侵华,被迫停办;1946年复校,改名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校芜湖,安徽学院并入,改为现名;1952年院系调整,其经济、园艺、法律3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同时调入复旦、南京、金陵3所大学的茶叶、蚕桑专科,改设师范、农学两院;1954年,两院分别独立建院,改名安徽师范学院及安徽农学院;1958年在合肥重建安徽大学,由复旦大学帮助建立数学、化学、生物、外语4个系,由安徽师范学院物理系帮助建立物理系。其校训是“博学笃行、至诚至坚”。

    安徽最主要的省级文理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院校。校园景色秀美,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400佳”之一。

    2002年7月,著名的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原安徽金寨贫家姑娘、原金寨一中学生会主席、团中央委员苏明娟走进了安徽大学校门,成为该校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新生,遂为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新闻。

    [联接]占地1100亩。图书总藏量175余万册。

    设15个学院(数理、生命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文学、外语、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法学、艺术、职业技术、公安等),34个教学系,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本科专业,40个博、硕士点,并设有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和1个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点。

    有国家级2个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1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计量认证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12个、重点实验室3个;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33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84所接收公费留学生高校、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775人。各类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本科生1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00余人。

    安徽农业大学:该校源于1928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2年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和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的蚕桑师资并入,1954年独立建院,1995年更为今名。它以生命科学为优势,以农林学科为特色,多学科相结合协调发展。长期以来,该校一直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深入革命老区,成功走出一条扶贫助农、富民兴校的“大别山道路”,并形成以“大别山道路”为标志的办学特色,为该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接]占地210公顷。图书总藏量132万册。

    设17个学院(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与园林、动物科技、茶与食品科技、理学、工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轻纺工程与艺术、信息与计算机、经济贸易、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国语,职业技术、成人教育与现代农业管理及技术)与体育部;有59个基础学科专业实验室,28个科研机构,3个专门科研机构,校内10个、校外121个教学实习基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二学位专业,53个本科专业。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现有教职工1454人,其中专任教师721人,包括教授103人,副教授214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09人,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6人。有学生24057人,校本部全日制在校生17638人,其中本科生15904人,硕士生、博士生1003人。

    安徽师范大学:该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28年,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全国建立较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至芜湖成立新的安徽大学;尔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正式定名安徽师大。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先后在该校执教。

    安徽师大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校园内文娱生活浪漫,人文气息浓郁。该校的《学语文》杂志颇有名气。其江南诗社在80年代被评为4大全国高校文学社团之一。

    [联接]占地面积3000多亩。藏书226万册。

    设14个学院(文学、教育科学、经济法政、社会、外国语、艺术、数学计算机、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国土资源与旅游、体育、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45个本科专业(非师范类26个,师范类19个),4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并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生命科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以及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等。

    在职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近500人,有博士学位的90多人。有各类在籍学生2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400多人、硕士研究生1254人、留学生120人。

    安徽医科大学:其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号召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迁至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安徽医学院,1996年更名安徽医大。该校2005年4月于世界首次发现白癜风易感基因。

    [联接]占地约1296亩。图书馆藏书72万册。

    设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立临床学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建)、第三临床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麻醉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医学美容系、公共课程部共20个直属教学机构;有91个教研室,19个教学实验室;有30余家临床教学实习医院、40余家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有临床医学(七年制)与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护理学、妇幼卫生、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医药信息与计算机应用、全科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心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品监督与管理、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美容21个本科专业、方向;医学美容、病理检验等7个三年制专科专业、方向;药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并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生物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消化系病)7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基因研究、分子医学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26个省、校级研究所。建有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889人,其中正高职称386人,副高职称714人。在校生共10237人,其中博士生78人、硕士生752人、本科生8374人、专科生1033人。

    安徽理工大学:它始建于1945年,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原名淮南工业学院,华东医专和淮南化校先后并入,改为今名。该校坐落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淮南市。学校基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校园内碧草如茵,花木繁茂,建筑典雅,古色古香,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它是安徽省属高校中唯一具有国家工程硕士授予权和唯一含有医学学科的多科性学校。近些年来,该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7%以上,连续位居安徽省高校前列。

    [联接]占地1400亩。藏书90万册。

    设资源与环境工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语、数理、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系,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4个院系;36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4个学科领域招收工程硕士。

    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示范专业。

    有教职工208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8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职人员400多人;有博士学位的120人,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60%。各类在校生2万人,其中本科生17000人,硕士生600人。

    黄山学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该校最大优点就是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黄山市。苍松、云海、怪石、危崖、飞瀑、旭日,能不令你动心?黄山是中国山水风光最优美、田园气息最浓厚的游览胜地之一。附近还有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

    其前身为始创于1978年的徽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与原中国科大徽州大专班合并,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原黄山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升格为黄山学院。2000年,该校非师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列全省同类榜首。

    [联接]校园面积998亩。图书馆藏书43.6万余册。

    设中文、旅游、外语、政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计算机、森林资源与环境等11个系,共19个专业;招收本科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旅游管理、化学、生物科学等。有综合实验室13个,分项实验室82个,语音室5个,多媒体教室4个,微机室10个。

    在职教职工55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0名,副教授104名;博士、硕士学历39人,在读研究生8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兼职教授17人。在校全日制学生4200多名。

    江西省(7所)

    东华理工学院:原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抚州地质学院、华东地质学院,辗转南北。隶属国防科工委,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放射性地学优势比较明显。这是一所理工科性质明显(尤其以军事工业、核工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院校,却坐落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才子之乡”地级市江西抚州,即古临川,这里诞生过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曾巩等大文豪。若是在这里办一个综合性或文科性院校,如师范大学,岂不更妙?该校曾获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全国英语比赛特等奖。

    [联接]占地面积2000亩。图书馆藏书约100万册。

    设国际学院、莫斯软件学院和高职、成人教育学院,以及地球科学、计算机与通信、应用化学、测量工程、经济管理、外语、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系统工程、政法、土木与环境工程、探测与信息技术、艺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机电工程、军事体育教学、基础课教学、社会科学等21个系部院,35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4个专业合作培养博士。

    4个核工业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地质勘查工程、砂岩型铀矿勘查、油气勘探等成果丰富。

    有教职工1498人,其中专任教师963人,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4人、副教授287人,博士学位45人、硕士学位144人,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9人和省级学科带头人16人;30余名兼职教授。在校生16000多人。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校园内孔目湖蜿蜒其间,山青水秀,景色宜人。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华东交大;1973年,华东交大选址南昌市郊马鞍山林场,动工兴建;1978年,上海铁道学院在原址恢复办学,华东交大继续在江西建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以交通运输为主要特色的学科体系。近几年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双选率保持在90%以上,最高达到96%(2000年),雄居江西高校榜首。

    [联接]占地2800余亩。图书馆藏书约120万册。

    设13个学院(土木建筑、电气与电子工程、机电工程、经济管理、信息工程、外国语、基础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职业技术等),有45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另有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点、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点。该校还是全国53所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之一。

    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300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50多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在校学生16000余人。

    江西农业大学:它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1949年更名南昌大学农学院,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周恩来题写校名),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劳动大学总校合并,1980年更名江西农大。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它有江西全省高校的10个第一:江西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在此、“八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经费数居江西第一、该学报是江西唯一获国家期刊奖的学术类刊物、江西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此建立、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居全省之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方猪种资源DNA基因库、它是全省唯一连续15年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生进单位和“三下乡”先进单位、该校园是全省第一个最大的生态示范校园、它是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它还是江西唯一同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称赞和题词的大学。校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联接]占地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图书馆藏书92万余册。

    设农学、园林与艺术、动物科学技术、工学、理学、国土资源与环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软件)、经济贸易、人文与公共管理、职业师范(技术)、商学、成人教育等学院,食品科学系、生物工程系、外国语系等16个院系,53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森林培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物生物技术)、1个教育部重点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有25个研究所、43个教学实验室、1个农业科技园。

    在职教职工1334人,其中教授90人、副教授172人;78人次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柔性引进包括7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在籍函授生2000余人。

    江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40年,原名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为国际著名学者、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博士;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更名江西师范学院,1969年成立井冈山大学,1972年恢复江西师院,1983年更名江西师大。其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优势明显、成就突出,达全国领先;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地理等专业具有较强实力,水平居省内一流。它是全国63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其女大学生军乐团、国旗班、艺术团、礼仪队、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京剧社等享有盛誉。曾荣获2002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第二名,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3%)稳居全省高校首位。

    [联接]拥有3大校区,总面积3600余亩。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

    设教育、文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外国语、政法、政治与行政管理、音乐、美术、数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体育、物理与通信电子技术、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地理与环境、城市建设、传播、商学、软件、国际教育、科学技术、财政金融、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研究生等25个学院;有45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有15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即著名的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4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全省高校软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文艺学和教师教育2个省级文科基地、10余个校级研究所机构、90余个学校直属科研机构。

    有教职工21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6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46人,8位博士生导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8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5人;并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万余人,各类研究生2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1.5万余人。

    江西财经大学:源于1923年建立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由原江西财经学院与原江南财经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校园内蛟湖似镜,绿树成荫,芳草如茵,环境优美。校训为“信敏廉毅”。它是江西省首家获得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的高校(2002年)。其。《当代财经》系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该校先后推行双专业制、双学位制、优秀专科生升本科制、学分制等改革措施,总体效果良好;但也曾有众多其专升本学生对母校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

    [联接]占地2262余亩。图书馆文献资料总藏量100余万册(件)。

    设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公共管理、经济、国际经贸、信息管理、用友软件、统计、旅游、法学、体育、艺术与传播、人文、外国语、资源与环境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国际、现代经济管理、研究生、MBA、电子等23个学院,杂志社、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学术学位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及MBA、JM、MPA办学资格。

    现有教职工190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947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导23人、硕导197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52人,18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全日制学生238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834人、博士生98人、研究生773人、成人教育学生11230人、高职生6243人。

    南昌大学:1993年,南昌大学把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并入。一个市级大学把两个省级大学“吃”掉,尤其其中一个还是当然的“老大”,这在全国大概是独一无二的了。有什么办法,因为人家南昌大学的牌子更加古老。但正由于这样,该所大学规模、实力迅速“扶摇直上”,在全国排名也突飞猛进。但是,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教授曾撰文批判该校,其历史应从1958年开始,而不是1940年的中正大学。

    豫章故郡,旧邦维新。该校位于著名的“英雄城”(八一起义诞生地)与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名楼滕王阁屹立于该市赣江畔)南昌,因而校园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气氛也甚为可观。蛟湖似镜,绿树成荫,芳草如茵,环境优美。它离秀美绝伦的庐山、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也很近。

    南昌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综合力量列全国50强上下。主要学科有食品科学、机电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它是中国首所在非洲(几内亚)颁发学历证书的高校。连续9年获得江西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冠军。连续2年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大赛第二名。

    [联接]分3个校区,占地面积6300亩。藏书174万余册。

    有18个机关处室,51个教学单位(包括人文、艺术、经济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教育、科学技术、外国语、法学、理学、生命科学、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共青、泰豪软件等16个学院),25个研究所、56个实验室。有64个本科专业,7个博士点,77个硕士点(含MPA、MBA、JM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和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有省级重点学科16个,省级品牌专业20个。

    有专任教师1253人,其中正副教授639人;有博士学位的92人、硕士学位的35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个(食品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402人。在校生4.5万人,其中本科生近3万人,各类研究生3000余人。

    景德镇陶瓷学院: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英文中,China既表示中国,又表示瓷器。该校是中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办在中国的“瓷都”景德镇,可谓适得其所。而该校在教学、科研上的特色与优势也正在此处。特别是其工艺美术设计、硅酸盐材料、轻工机械等学科力量较强。走进校园,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会让你流连忘返。

    福建省(9所)

    华侨大学:学校位于著名侨乡泉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校园里有片很具诗意的秋中湖,湖岸长满槟榔、凤尾葵、柠檬桉、刺桐、冬青等,洋溢着浓郁的亚热带景观与情怀。

    该校是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的以培养华侨华人青年为宗旨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学校隶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为首任校长。该校设立董事会,实行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著名人士组成,在香港、澳门设有办事处。现任董事长为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福建音乐学院也挂靠于此。

    该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按照“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原则,根据“一校两生制”的特点,本着“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外向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学分制,加强英语、汉语和计算机语言“三语”教学。

    该校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团体总分第13名,居福建省高校榜首。其男子篮球队在第二、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分别夺得总冠军及总亚军;其辩论队2001年获“日立杯”第七届中国名校辩论邀请赛亚军。

    [联接]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藏书逾100万册。

    设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及自动化、经济管理、外国语、华文、音乐学院、数学、土木工程、建筑、中国语言文学、法律、艺术、人文社科系等16个院系及25个实验室和34个研究所(室),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有6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领域,42个本科专业,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415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专任教师785人,正副教授326人,88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8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境外生1600余人。

    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从1994年起,仰恩大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由仰恩基金会独立办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又一所全国著名华侨大学。它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北郊。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环境幽雅。

    该校在教学上很有特色。学校实行学年制、学分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并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计算机实际技能,而且有专门的“仰恩版”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二年级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年级通过仰恩大学实用英语六级考试,或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仰恩英语语言(口语)六级考试;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各专业均设立专业英语课,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国外大学使用的原版英文教材,由外国专家、教授用英语讲授,并把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三者结合进行教学,达到出国留学水平;毕业班学生还须通过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考试;英语专业则必须通过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TEM4和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统考TEM8,以及学校指定辅修专业课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考试。在计算机教学上,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必须在一年级通过本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知识;二年级通过本省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与应用;三、四年级必须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和本专业软件应用;计算机专业则必须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组网建网知识。看来这所大学似乎纯粹是个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了。

    [联接]占地2000余亩。藏书数十万册。

    有8个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等),12个专业,面向国内外招生。

    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比例60%左右。在校本科生近7000人。

    厦门大学:这是我最心仪的中国大学之一。校址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建筑精美,植被完好,堪称全国一流。背后是松声呼啸的吴老峰,身边是琴声悠扬的群贤楼,隔壁是钟声清越的普陀寺,对面是涛声阵起伏的鼓浪屿。鲁迅先生当年曾在这里呆过4个月,体会着那“寂静得如同浓酒的厦门的夜”。不过在那样一个乾坤混乱的年代中,鲁迅先生在厦大的短暂日子里过得并不是很愉快。

    该校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华侨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知名度最高、学术水平与社会地位最高的华侨大学;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众多侨乡中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我国进入“211工程”与“985工程”的少数一流大学之一。其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该校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位。这里曾经走出了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审计学博士、财政学博士、高等教育学博士、海洋学博士。其知名学者有:赵玉芬、郑兰荪、唐崇惕、张乾二等。

    厦大在国内高校的综合排名在前25位左右,其中经济学、法学在前10强之列,理学、史学在前15名左右,文学、哲学、管理学在前25名左右。在其多门全国重点学科中,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物理化学、海洋化学、动物学等的力量尤其数一数二。厦大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在对台交流方面,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厦大1998年发表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6名;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居全国高校第3名;1999年“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荣获化学化工类第1名;200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居全国高校第6名。

    [联接]占地约2500亩。藏书250万册。

    设17个学院(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教育、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物理与机电工程、海洋与环境、医学、人文、外文、海外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网络教育、软件),包括35个系、67个本科专业,1个研究生院;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相当齐全。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生物科学、海洋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物理学、数学、高等教育学、法学);1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博士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50个硕士点。

    有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经济史、国际法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8个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学科(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现代动植物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学、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11个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学科(经济理论与应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研究、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福建、台湾与东南亚研究、物理化学与分析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亚热带滨海生物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材料、器件及其应用、材料与化学能源),10个福建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特聘教授岗位(物理化学、动物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有7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

    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全职教师1800余人,教授近400人,副教授近60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26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6人。有在校学生达24865人,其中本专科生16217人,硕士生4722人,博士生1048人,专业学位硕士生1605人,外国留学生847人。

    集美大学:集美集美,集天下之美。“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集美宜以大学宏伟之气象。”集美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校址位于厦门经济特区,风光恬静优雅,气候宜人。坐落于此的集美大学,更为这一处人间仙境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氛。气势如虹的厦门大桥从这里凌空飞起,风景如画的杏林湾与她相依相畔。归来堂、嘉庚故居、嘉庚公园、鳌园、龙舟池等名胜与珍珠玛瑙点缀其间。碧海青山、红墙绿瓦、飞檐画栋、水榭亭台,构成了一道美仑美奂的校园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陈嘉庚早年倾资兴学,创办了著名的集美学村。而今之集美大学却是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而成的一所多科性大学。1994年正式挂牌,1995年又新成立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集美大学终于实现实质性合并。组建集美大学,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成立集美大学,也是陈嘉庚先生的遗愿。故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联接]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藏书140多万册。

    设航海、轮机工程、水产、生物工程、体育、财经、师范、工商管理、艺术教育、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职业技术、航海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共14个学院,及社科、基础教学、外语教学、公共体育教学部,34个本科专业。

    教职工2286人,其中专任教师958人,教授61人、副教授32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63人。在校生12217人,其中本科生10022人。

    福州大学:座落于福州市西面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鼓山之麓,与著名的西禅古刹相毗邻,环境优美,四季如春。以工科见长的多学科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主要专业有土木建筑工程、化学化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信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等。综合力量列全国70强上下。2001年被《SCI》收录论文数的排名已由69位上升至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克鲁格、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是其名誉教授。

    [联接]占地900多亩,藏书106万册。

    设土木建筑工程、化学化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信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侨兴轻工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环境与资源、管理、法学、人文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外国语、软件、工艺美术、工程技术、成人教育、至诚、中英Napier、阳光等21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68个硕士点,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13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有1个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有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2个省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省本科教育重点实验室,1个设计院,45个研究所(室、中心)。

    在1200多名专任教师、科研人员中,有正副教授近50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博士生导师48名,国家与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6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250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500多名。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省属5所重点大学之一。其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全国首创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博士授权点。其经络研究被国家列入科研最高级别“攀登计划”,“吞水音图”研究曾获得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1999年在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同行业查新机构综合评估和查新报告双盲考核中,该校名列全国第一。该校还是我国唯一有权向台湾地区单独招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医高校。

    [联接]分新老两校区,前者171.5亩,后者1010亩。图书约52万册。

    设9个系(部);有中医学(含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2个培养方向)、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七年制中医学本硕连读专业等9个本科专业;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外科学、药品经营贸易、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美容、中药学和口腔医学等8个高职专业;有2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

    有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局级医疗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国家(局级)III级实验室,15个II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全国继续教育基地和一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下属职业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l所省级中医药研究院,1家制药厂;此外还有30家教学或实习医院。

    有高级职务教师3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位、硕士生导师206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优秀专家10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4名,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9名,省卫生系统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名。各类学生6050人,包括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学生200多人;每年仅本科招生就超过1200人。

    福建师范大学:其前身为1907年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为今名。一所历史悠久,以文史专业闻名东南的地方重点院校。整体实力名列全国高师院校前20位。福建师大附中也很了不起,曾涌现了侯德榜、沈元、陈景润等12位院士。

    这个大学有位名叫孙绍振的教授,著名的写作学研究专家,又是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还是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家,学问好,文笔好,见识好,扎扎实实,博大精深,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大学者。比起京城、上海、武汉等地那些名牌大学里的那些名气更大、架子更高、只浮在表面、更像个活动家的“教授”来,我更愿意以他为楷模。

    [联接]占地213万平方米,藏书300多万册。

    设24个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经济、法学、音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材料、地理科学、公共管理、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教育、闽南科技、文学、社会历史、外国语、美术、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生物工程、体育科学、海外教育、职业技术、软件、协和等),36个系,56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点,69个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

    有4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本科教育省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55个,及大量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有教职员工2373人,1232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超过5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接近50%,其中博士128人,在职攻读博士的111人;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6人,博士生导师44人。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4388人,研究生2054人(其中博士生159人),海外学生188人。

    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由原福建农业大学(福州)和福建林学院(南平)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分别为创建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和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正申请改名福建科技大学。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以农工、理工交叉渗透的工学以及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校园内山水辉映,鸟语花香。

    [联接]占地228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0万册。

    设21个学院(资源与环境、计算机与信息、作物科学、植物保护、机电工程、材料工程、生命科学、工艺美术、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动物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园艺、林学、蜂学、旅游、交通、东方、海外、高等职业、成人教育等)及软件高职人才培养基地、62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4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基地、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3个博士点、51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4个高校老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点、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有47个研究机构,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甘蔗中心、全国甘蔗引种检疫站、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高校作物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福建高校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病毒工程中心、福建省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中心、福建省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中心、福建杉木研究中心和福建竹类研究中心等设在该校。

    现有教职工2200多人,在1300多名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550人,395位在岗博、硕士生导师,其中1位中科院院士,3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12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类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博、硕士生1800人,全日制本、专科生近18000多人。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其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文革”期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1982年更名福建医学院;1996年恢复现名。以临床医学为重点,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该校在蛇毒研究、血液病学、高血压病、肿瘤分子生物学、感染和免疫分子生物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其研制的“蕲蛇酶”注射液是目前国内第一种蛇毒抗血栓制剂。2005年3月,该校附属协和医院成功抢救一名国内首次发现的“马蜂窝”心脏病患者。

    [联接]占地1300亩。图书馆藏书93万册。

    设14个学院(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医学技术与工程、药学、护理、第一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协和临床医学、省立临床医学、福总临床医学、成人教育、职业技术、继续教育);2个系部(人文社会科学系、体育教研部);14个本科专业、10个高职专业;有博士点12个、硕士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2个。附属医院(含临床医学院)7所,临床教学医院23所。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56个,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血液病学、分子医学),学校重点学科8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3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3个。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35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1名,50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3%。博士生导师42名,硕士生导师42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在校研究生992人(博士生87人),七年制本科生381人,普通本科生5479人(外国留学生8人,港澳台侨学生50人)。

    山东省(15所)

    山东大学: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之后的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闻一多、成仿吾、王统照、老舍、梁实秋、沈从文、洪深、冯沅君、吴伯箫、臧克家、季羡林、王淦昌、童第周、潘承洞、罗荣桓、项怀诚等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留下的深深足迹,更增添了其文化内涵与学术魅力。2000年,百年名校原山东大学(其文史哲等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文科实力直逼北大人大等国内一流学府;理学力量也居各名牌大学前列)与山东工业大学(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科院校,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唯一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山东医科大学(卫生部直属重点医科大学,曾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国医科院校列前几名)组建新的山东大学,强强合作,实力更为壮大。

    100多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感悟孔孟儒家精髓,东临黄海、西望泰山,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山东大学各校区或依千佛山,或傍趵突泉,或近大明湖;或古朴典雅,或气势恢弘,或眼界开阔,整个学校处在北国泉城济南的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呈现出一派泱泱之势。它们是那样的质朴、深远,颇具壁立千仞、海纳百川的大家风范。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大学,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985工程”34所大学之一。它在我国高校的综合排名在前20位内,其中理学、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列为前10强之一;医学列为前15强之一;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列为前30强之一。在其国家重点学科中,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运筹学与控制论、系统理论、固体物理、微生物学等有突出地位。该校创办的《文史哲》杂志是中国最好的文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山东大学在任校长是著名的青年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展涛教授,才30来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几年前,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青年文学评论与文学理论家吴义勤,也是不到30岁就被评为正高、博导,是中国最年轻的文科类正高、博导。其中难免有“放卫星”之嫌,但也体现了他们不拘一格、大胆提拔的创新精神与爱护年轻人才、不遗余力让他们出人头地的胸襟与气度。对于被国民戏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一块堡垒”的高等学府而言,要逐步打破论资排辈、循规蹈矩的陋习,这是很了不起的举措了。

    [联接]占地面积5400多亩,分3个校区,并在威海设有分校。图书资料400多万册。

    设30多个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经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法学、文学与新闻传播、艺术、外国语、历史文化、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与微电子、化学与化工、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齐鲁软件、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土建与水利、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管理、体育等),并设研究生院。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41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基础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4个(中文、数学、物理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学实验室120多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点199个,并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九五”期间,该校在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化学与化工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药学研究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生了山大鲁能、山大华天、山大华特、山东地纬、山大康诺等著名品牌的高科技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有教职工近1万人,在30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23人(含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452人,教授83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各类在校生近9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万人,研究生1万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目前是全国7所中医药大学之一。校本部坐落于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该校中医文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是其“招牌菜”。

    [联接]占地220亩,另有新校区1723亩。图书馆藏书83万册。

    设基础医学、药学、针灸推拿、护理、人文社科、临床、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国际教育等9个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部等2个教学单位。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省级重点强化建设A级学科。有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天然药物、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技术、细胞与分子、中药制剂4个三级实验室。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9个博士点(中药学为一级学科),19个硕士点,14个本科专业,29个专业方向(其中法学、运动人体科学是教育部控制布点的12个本科专业之一)。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隶属附属医院、66处实习教学基地。有4个研究所(文献、天然药物、针灸、中西医结合)、6个独立设置的研究室。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340人,其中校本部904人;专任教师467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204人,教授和主任医师等159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等440名;3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位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还特聘4位院士为学校名誉教授、2位终身教授。全日制在校生8049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7052人,研究生74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86人。

    山东农业大学:其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并入山东大学农学院、齐鲁大学农业专科、金陵大学园艺系、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1958年迁至泰安,并入山东林学院、山东畜牧兽医学院、泰安农业专科学校、泰安水利学校;1983年更名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并入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山东省林业学校。坐落在雄伟壮丽、驰名中外的泰山脚下,环境优美舒适。在全国农业类院校跻身前10强。主要学科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蔬菜学、小麦改良研究、谷物品质检测等。蔬菜学的实力为全国首屈一指。

    [联接]占地5314亩。藏书115万册。

    设18个学院、3个教学部、44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

    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开放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有职工2376人,专任教师103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71人,教授178人,副教授34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83人,山东省拔尖人才25人。有在校生21630人,其中研究生1516人。

    山东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3系并入;1981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以“弘德明志、博学笃行”为校训。为全国师范类大学的前15强之一。强势学科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世界史、人文地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学原理、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该校还编辑出版由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联接]占地面积1200多亩。藏书近200万册。

    设17个学院(信息管理、外国语、传播、文学、教育科学、生命科学、政治法律、人口资源与环境、体育、物理、化学、数学、历史、音乐、美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等)、2个教学部、35个系;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一级学科、14个博士点、61个硕士点、43个本科专业,28个非师范专业。

    有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文化建设基地、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外语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9个省级研究和培训机构设在该校。

    在全校2240多名教职工中,教授、研究员270余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60余人;在1130多名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3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到25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多人。

    山东科技大学: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大;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校本部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泰安市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该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该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研究、岩土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有较强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联接]占地数千亩,在泰安、济南、青岛有3个校区。图书馆藏书逾百万册。

    设18个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城市发展、土木建筑、化学化工、社会科学、外国语、管理、艺术、旅游、体育、经济、文学、理学、法学、成教等)、9个直属教学系(部);有67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个博士点,2个一级博士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4个省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校另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中国科学院GIS北方发展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还有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学研究院、矿山压力、工程爆破、特殊开采、自动化、智能工程、工程经济等8个专业研究院所和系统工程、机电技术、空间信息、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金融数学、计算模型与算法、工程造价、科技哲学、企业形象、中国文学、应用法学等80余个系所合一的综合研究所(室)。

    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770名,其中教授224名、副教授401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另有9名两院院士为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9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5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2名。有在校生28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名,另有成教生28000余名。

    山东理工大学:原山东工程学院。坐落于齐文化发祥地、现代工业重镇淄博市,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居,另有名胜齐国故城。优势专业有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精密模具、清洁能源、陶瓷基复合材料、生物信息、齐文化研究、产业经济研究等。山东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设在该校。并办有《管子学刊》学术杂志。

    该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力度极大,也极有特色:第一,自选院系与专业制;即高考按文理两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不分专业;第一学年末再自主选择院系,第二学年末再自主选择本院系的专业。第二,自行选课;第三,主辅修和双学位;第四,弹性学年;第五,课程重修(除体育课);第六,实验室全开放;第七,按学分收费。

    [联接]占地面积3600亩。藏书118万册。

    设20个二级学院,4个直属系,2个直属教学部,有60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点。

    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5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

    有教职工2519人,专任教师142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教授147人,副教授44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日制在校生30229人。

    中国海洋大学:其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变迁,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青岛海洋大学,校名由邓小平题写;2001年,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协商共同重点建设该校;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坐落于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青岛市内,依山傍海,环境一流。

    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大学,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985工程”34所大学之一。这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国高校冠名“海洋”的多家学府中的排头兵。其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基本上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该校有一艘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有一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其图书馆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15个查新中心之一。该校还启动“筑峰人才工程”和“绿卡人才工程”,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工作。理查德·恩斯特、罗伯特·胡博、瓦尔特·科恩、鲁道夫·马库斯、理查德·罗伯茨等5位诺贝尔奖得主受聘为其名誉教授;著名海外华人学者严晓海、刘征宇博士等为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著名作家王蒙为其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张炜、毕淑敏、尤凤伟、余华、迟子建等为其“驻校作家”。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样好的一所学校,在许多所谓的“大学排行榜”上竟然位置不是很靠前。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迷信那些自以为是、而实际上又非常偏颇片面的所谓“排行榜”。

    [联接]占地3000余亩。藏书100万册。

    设海洋环境、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海洋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海洋生命、水产)、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公共管理、经济、法学、外国语、文学、新闻传播、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国际联合教育等20个院系,63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有海洋科学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0个博士点,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76个硕士点,1个农业推广专业学位领域、1个MBA专业学位领域。

    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个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个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70多个实验室、30余个研究机构。

    有教职工2000余人,在1400余名教学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等高级人员36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人员42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45岁以下的和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超过8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6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山东唯一),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7人;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博士组成的“海外教授团”。有在册各类学生18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9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曲阜师范学院,并迁址曲阜;1985年更名曲阜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升格冠名“大学”的地级院校之一。

    学校坐落于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故里曲阜,传统文化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曲阜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便是“三孔”:孔庙、孔林、孔碑。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校的孔子思想与学说研究是其强项,其孔子文化学院是国内高校唯一的孔子研究专门机构;儒学硕士点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其图书馆中关于孔子儒学的图书资料约30万册,曲阜文献、碑帖、地方志尤为丰富,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还兼办了一份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报纸——《读书做人报》。

    另外该校在基础数学、激光偏光技术、运筹学、自动化、中国古代文学等学科领域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该校SCT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1位、全国师范院校第13位、山东省第4位、山东省属师范院校第1位。在两次教育部成人教育质量评估中都列全国前6名。1995年、1997年两次山东高校教学工作评估,该校均获本科师范院校第一名。1996、1997年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校均获一等奖。这些数字对地方普通高校曲阜师大都是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其中的艰辛与努力值得敬仰。

    [联接]占地2000余亩。藏书188万册。

    设25个院系,51个本科专业,25个研究所,2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

    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

    有教职工2200余人,专职教师102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0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人,享受政府特贴23人。另聘有院士2人,特聘教授5人。有研究生、教育硕士1600余人,普通本专科生、职业教育在读生22000余人。

    青岛大学:1993年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以“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为校训。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浮山脚下,依山傍海,风景秀美,花香袭人,环境雅致,是读书做学问的上佳场所。一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大学,青岛市唯一的综合大学。它在全国普通院校的综合排名是前70强以内。热门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信息、经济学、法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联接]占地面积2560余亩。图书馆藏书300多万册。

    设22个学院(文学、艺术、美术、法学、理工、医学、纺织服装、机电工程、电器及自动化工程、信息工程、国际商学、国际金融、旅游、师范、国际交流、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等),65个本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42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4个。

    有专任教师1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5人,教授281人、副教授868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6867人,研究生2900余人,外国留学生570余人。

    青岛科技大学: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改名青岛化工学院;2002年更为今名。新校区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占地开阔。该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学科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曾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

    [联接]有两个校区,本部占地554亩。藏书103万册。

    设14个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分子工程、经济与管理、机电工程、材料与环境科学、化工、外国语、数理、文学与艺术、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四方、中德科技),有37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点,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3个博士点。

    有1个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中之重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有教职工1622人,其中高级职称514人;专任教师912人,硕士以上学位的将近一半;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导师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此外还聘请60多位顾问或兼职教授,其中15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在校全日制学生1万余人。

    青岛理工大学:它始建于1953年,原直属冶金工业部,现为部地共管。原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近已正式改名青岛理工大学。校园绿树成荫,整洁秀丽,风景幽雅。一所以理、工为主,以土建类专业为特色的高等工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有明显优势。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该校学生的设计方案获世界第11名、亚洲第6名。结排水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和教学质量被全国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为A级。

    [联接]占地1050余亩。藏书70余万册。

    设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44个本专科专业,16个硕士点。

    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行业中心、21个校级研究院所和研究中心、50余个教研室、40余个实验室。

    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博士导师8人,教授、研究员1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21人;118人拥有博士学位,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各类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济南大学:由原济南联合大学(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济南师范专科学校)与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山东省立建国学校胶东分校、1958年成立的淄博工学院)于2000年合并组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宋健为其杰出校友。

    [联接]占地2500亩。图书馆藏书170万册。

    设19个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建筑、化学化工、城市发展、外国语、管理、艺术、旅游、体育、经济、文学、理学、法学、社会科学、成教等)、2个教学中心;有60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点,并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校级研究院所和中心。

    现有在职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正高160余人、副高600余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8名,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6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员11000余人。

    烟台大学: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创建于1984年。建校期间教育部特批北大、清华全力支援其建设,使之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所以该校的学生很自豪地称自己是“小北大”“小清华”。就连校园里的建筑也很有北大风格,“小未名湖”“小燕园”等。其另一优势就是它系中国屈指可数的几家临海大学,东望黄海、西靠青山,天空湛蓝明净、街道宽阔整洁,一尘不染,清新爽朗。优势学科有民商法、薄膜器件与弱信号信息技术、结构工程等。

    [联接]占地面积3200亩。藏书100万册。

    设人文、外国语、法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化学生物理工、光电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机电汽车工程、海洋、环境与材料工程、药学、职业技术、体育、文经、国际教育交流、继续教育等16个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土木工程、建筑学等3个直属系,1个教学部。有19个硕士专业(民商法、光学、刑法学、物理电子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门史、理论物理、应用数学、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化工、法学理论、药物化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国际法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及法律硕士),83个本专科专业。

    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有教职工17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院士8人,教授90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390人;出站博士后8人,博士97人,硕士301人,获政府特殊津贴21人。全日制在校生22000人,留学生250人左右。

    烟台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师院,却因为位于风景迷人的海滨城市烟台,而且出现了像张炜、矫健、萧平这样的“烟师作家群”,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烟台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经济发达,教育文化繁荣。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是求学深造的理想学府。中文系、历史系、政治系、数学系等教学单位是其强项,有专门史、汉语言文字学等突出学科。在校生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普通话测试通过率,连续11年居全国和全省高校前列。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录取率连续6年保持在40%左右。

    [联接]占地1402余亩。藏书124万册。

    设16个院系,3个教学部,48个普通招生专业(其中本科40个,专科8个),15个硕士点。

    有15个省校级重点学科,18个科学研究机构。

    有教职工1732人,其中专任教师963人,教授119人,副教授346人;有博士学位者67人、硕士学位者348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级拔尖人才、省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共65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753人,其中本科生13802人,硕士研究生140人。

    聊城大学: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更名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更为今名。坐落在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铁路、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的交汇地,人称“江北水城”的聊城市。聊城素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之美誉,镶嵌在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徒骇河和干渠两河南北贯穿。

    该校在国际共运、国际政治、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数学、系统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艺术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聊大图书馆与聊城市图书馆二位一体,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其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在30%以上,有的专业达到60%;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统考首次通过率在76%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全国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学排名榜中,聊大列全国第12位,山东省第1位。

    [联接]占地2500余亩。藏书160多万册。

    设21个学院,2个教学部,55个专业;有10个专业研究所,20个硕士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19个校重点、优势学科(实验室)。

    有教职工1574人,其中专任教师909人,教授135人,副教授251人,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历者456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5人。全日制研究生、留学生和本专科生24000余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