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送来马列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闭、落后、外侮、黑暗中,中国人民不断寻求国家与民族的光明出路。比如,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失败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没有把中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到我国,经过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红船”启航
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他们是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代表陈公博;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加上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参加会议的人员共15人。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的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就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会场,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但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人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幽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七一”的来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成立纪念日是7月1日。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
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确立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建党日的活动。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
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的7月1日,全国人民都会把这一天作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加以庆祝,并赋予其“建党节”的名称。正如刘少奇所说:“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纪念日。”党的一大开幕日期相关历史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作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从延安时期举行纪念党的诞辰20周年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始,“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旗、党徽的演变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头(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作出决定:“中共党旗样式长宽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即在延安诞生。
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为长120厘米,宽80厘米,左上角的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斧头镰刀,直径为30厘米。旗裤为白色,宽6.5厘米。旗裤不包括在整个旗的尺度之内。
党徽、党旗的重大历史演变主要有:(1)党徽中代表工人阶级图案的变化,经历了从“斧头”到“锤头”的重大改变。(2)“镰刀把”有四种不同形状:一是具象写实的两端稍细、中间粗的纺锤形长圆柱体,并在“刀把”靠上部有一圈凸出圆棱;二是光杆的纺锤形长圆柱体,去掉了“刀把”靠上部有一圈凸出圆棱;三是演变为抽象示意的矩形;四是再艺术化为更加抽象的球形。(3)党徽、党旗的象征含义:前期,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红色代表革命,黄色象征光明;而斧头(锤头)、镰刀为工农的劳动工具,象征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1996年起,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的含义有了相关的解释:红色象征革命,金黄色的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
——《规定》指出,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规定》还就党旗、党徽的使用范围及党旗、党徽的制作作出明确规定。
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开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开始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伟大意义的最精辟的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是历史的结论。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共青团全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在苏联是指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苏联解体以后,在俄罗斯是指俄罗斯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在美国是指美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朝鲜是指朝鲜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在越南是指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古巴是指古巴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在老挝是指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在日本是指日本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如此等等。在中国,则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团的重要会议以及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1950年5月4日确定,可适用于各种团内大会及团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作曲。1988年5月8日,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2003年7月22日,正式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誓言,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1959年5月4日,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颁布。主要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5字的绶带等元素组成,团徽涂成红黄两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徽的其余部分均为黄色。
红色少先队
中国少先队全称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饥饿、困难正威胁着苏联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同革命烈士的鲜血的颜色是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采用该标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1990年10月15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确认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队徽的使用应该庄重、严肃。少先队的各级代表大会、团委、少工委的会议室、队室,“六一”、建队日的活动场所以及有关少先队的外事场合等可以悬挂队徽。少先队的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奖旗、奖章、证书、光荣证和其他荣誉性文件、证件及少先队的报刊上可以加印队徽。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
节日小贴士
“七一”到了,你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这个节日吗?下面是一个中学生演讲稿“感恩党的温暖”的开头和结尾,你能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把正文填全吗?那样,就成了你自己的节日演讲稿了。
“朋友,你还记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吗?那可怜的小女孩悲惨遭遇你还记得吗?朋友,你看过《三毛流浪记》吗?那个小三毛多么可爱,又多么令人心酸。他们一个在风雪交加的冬夜死去,一个在风雨飘摇的旧社会流浪。他们跟我们年龄相仿,他们本来应该穿着漂亮的衣裳,像我们一样坐在学习知识的课堂,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幸运,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的社会。当我为他们洒下同情的泪水时,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瞧,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电化教室中,同学们用他们灵巧的手操纵着键盘;操场上,春光明媚,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各自的技巧;音乐教室里,传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您的恩情像阳光照四方……”等雄壮、悦耳的歌声。是啊,亲爱的党啊!我们把您比作火红的太阳,可您心中的太阳却是我们新的一代。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们就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