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节日:中学版-“八一”建军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而设立的。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南昌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第二十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指挥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百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全部、第七十五团3个营和第七十四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十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然后经宜黄、广昌到广东潮汕地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二十五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二十军新建的第三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

    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

    井冈山会师

    被打散的另一部分起义部队由朱德、陈毅率领。

    起义军从南昌撤出南下的过程中,也是一次长途行军。从南昌出发,直到9月23日、24日占领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脚,而先头部队则已进入海陆丰地区。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次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警卫队的战士们虽然万分疲劳,但精神兴奋,始终保持着高涨情绪,保卫起义军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的安全。撤出潮州后,东渡韩江,向饶平方向前进。到饶平时,朱德率领的那部分起义部队二十五师和九军教导团从三河坝撤到那里。接着就在朱德、陈毅领导下,开始向闽赣方向作战略转移。这又是一次长途行军,经饶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到达南康、大庾地区。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战士和干部,对革命产生动摇,陆续离开了部队,到南康时还剩下1000多人,到达大庾时只剩七八百人,因为部队成分不纯,加之基层党员太少,沿途军纪不好,将部队整编为一个团,朱德任团长,陈毅任团指导员。他们亲自整顿部队纪律,加强政治工作,坏分子被淘汰,留下来的同志更坚定了。形势变化得极快,将过旧历年的时候(1928年1月),进湖南到宜章,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此地举行了“年关起义”,消灭了该县反动武装以后,即公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正式打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被敌人各个击破,最后招致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建军节的确立过程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日子。”

    1933年7月1日,苏区党、政、军领导纷纷作出动员,毛泽东专门撰写了《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一文,发表在7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博古作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张闻天到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与此同时,苏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集会、游行、晚会活动,红军各部的宣传活动更为热烈。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针对为什么确定“八一”为建军节作出这样的解释:“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傍晚,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入口处,边舞边唱。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17时到19时半进行完。17时,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600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个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军第二团、第五团、第三十七团、第四十团等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尘土,踏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把“八一”两个大字载入史册。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军旗、军徽的逐步定型

    军旗和军徽都是军队的标志与象征。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就制定了旗帜。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比例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我军统一的制式军徽,是中央军委1949年6月15日与军旗一同颁布的,军徽图案为一颗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央嵌有金色“八一”二字,名称为“‘八一’

    军徽”)。五星和“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

    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授旗时可以举行仪式。全军指战员必须自觉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战时如由于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者,该部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

    共和国军人风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不断扬我军威,壮我军魂,不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在共和国的记忆里,每次大的自然灾害的突然来临,对人民军队来说,都成了生死搏斗的特殊战场,他们拼力夺回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全,他们一次又一次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无论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或是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莫不如此,催人泪下的故事说不完。

    抗震

    在唐山大地震中,某部二营7月28日上午正在实弹射击,接到命令,未吃午饭就立刻出发。他们翻山越岭,泅渡河流,步行赶到唐山市区的时间已是次日清晨。汗水浸透军装的指战员,又累又饿又渴,个个无力地坐倒在路边。炊事班架锅熬出了一锅米粥,战士们刚端起饭盆站起身子,又不约而同地坐下了,他们看到大锅旁站着一群饥饿的唐山孩子。于是,他们把第一锅粥分给了孩子们,第二锅粥又分给了路边饥饿的群众,第三锅还没熟,他们就接到了救人的命令,冲上了废墟。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军官,由于身体原因,战友不让他进一座废墟中抢救伤员,他指着身上的迷彩服大骂:“你记住!一个兵,穿上军装的时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儿子!你老婆的男人!你是老百姓的儿子!国家的男人!国家的军人!”进入废墟后,余震使废墟二次坍塌,他把伤员压在身下,自己受伤。7小时后,他醒了过来,拔下针头再次冲进了救援的队伍……

    仅此两次大地震,参加唐山救援的指战员总计不下10万名,参加汶川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公安战士出动仍近10万人,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简直无法统计。

    抗洪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那场特大洪涝灾害,人民解放军用军魂凝成的抗洪精神仍在人们的记忆中震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李向群,一个英雄的名字,就这样在人们心中树起丰碑。他1978年出生,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的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他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头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高建成,空军某高炮团连政治指导员。7月27日,他所在的空军某高炮团奉命奔赴湖北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抢险护堤任务。出发之前,他在写给老母亲的信中说:“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他率领战士们按时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鱼县邱家湾抗洪抢险战斗。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8月1日晚,他率部转战牌洲湾参加抢险战斗。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棵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曾先后出动了上百万名干部战士同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了多次抗洪救灾斗争,那些洪水的涛声虽已消失,但数不尽的英雄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为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1993年初开始组建,1996年1月28日组建完毕,1997年7月1日正式进驻香港执行防务任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特别行政区的第二支部队。这两支部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代风采!他们被称为“有文化的战士”,文武双全,获得港澳人民的交口称赞。驻香港部队流传着一个小故事:一次营区开放,一名香港记者即兴询问战士康永平:“在香港乘坐公共汽车有哪些规定?”小康竟然一口气答出17条相关法律条文。驻港部队的14座军营,分布在港岛、九龙、新界各处。官兵们自觉遵守香港野生动物保护法,美丽的军营,也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猴子、小鸟、蟒蛇、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踪迹时常可见。战士们曾经为白鹭治伤。香港爱鸟协会的三位工作人员曾经专程来昂船洲检查,他们发现,数千只麻鹰不仅在昂船洲生长良好,而且数量陡增,“鸟岛”名不虚传。香港地小人稠,居民又有晚睡晚起的习惯,部队不能扰民,每天早晨,一面五星红旗在三个护旗手的护卫下,在香港驻军的各个营区缓缓升起。红旗从旗杆底部升到顶端的时间是2分零7秒,正是太阳的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整个露出地平线时间。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在香江的上空高高飘扬。驻港部队进驻香港后,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真正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貌。

    维和,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面前,不断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迷人风范!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7000多人次。20多年来,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先后勘察、修筑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接诊、收治病人28000多人次、实施手术230多例,运输人员、物资累计行程348万多公里,排除地雷等各种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军人和“外交官”是参与维和行动的官兵们同时担负着的双重使命。有一次,一辆满载乘客的汽车在中国维和营地附近发生车祸,10多名当地百姓被困在车厢内,正在就餐的中国官兵立即组织营救,终于使全部乘客成功脱险。为帮助一个土著孤儿,数百位中国官兵向他伸出友爱之手,有的为他买衣送药,有的节省下自己的口粮分给他。参与维和行动的很多外国友军官兵,也对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向中国官兵学中文,学烧中国菜,学下象棋,而中国官兵们总是有求必应,在很多友军营地,中国的工兵、运输队员和军医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是啊!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军营里传出的多得数不清的感人事迹,仍在生动地诠释着这一问题,而且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影响也愈加深远。

    节日小贴士

    还记得入学时的那段军训吗?请和下面这则消息对照一下,然后拿出相关照片或图片缅怀一番。如果身边有小升初的小弟弟、小妹妹,也向他们展示一下。

    2011年7月27日,北辰区中学生军训劳动实践基地举行庆“八一”双拥共建暨南仓中学军训闭营仪式。区教育局刘局长、军训基地杨校长、南仓中学狄校长等领导出席。

    区教育局刘局长致词,向基地各位教官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对北辰教育发展的支持与贡献。希望参训学生以军人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发扬“不服输、不低头”的精神,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南仓中学全体参训生进行了队列展示,唱军歌,擒敌拳表演,并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庆祝建军节的到来,慰问辛勤工作的教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