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科学系列:寻找失落的古文明-丛林深处的玛雅文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玛雅文明是如何发现的

    许多人都听说过“玛雅”这个文明的传说,大部分人对于玛雅人的印象与美洲丛林脱离不了关系。提到玛雅人,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群身着鲜艳羽毛服饰的印地安人,绕着圈圈在月光下进行着神秘的仪式,中间站着法术高强的祭司。

    的确,玛雅人居住的地点就在今天的中美洲,神秘的遗迹也在幽静的丛林里。然而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玛雅人跟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人与蒙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留下来的巨大石造遗迹与高超的艺术作品,连今天的技术都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何不放下原来的观念与看法,重新深入玛雅人的故居,看一看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与文明呢?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

    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当其计算机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但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

    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丛林中的玛雅神殿

    玛雅的金字塔可说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最出名的金字塔建筑了。他们看起来不太一样,埃及金字塔是金黄色的,是一个四角锥形,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已经有点腐蚀了。玛雅的金字塔比较矮一点,也是由巨石堆成,石头是灰白色的,整个金字塔也是灰白色的。它不完全是锥形的,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玛雅金字塔四周各有4座楼梯,每座楼梯有91阶,4座楼梯加上最上面一阶共365阶(91×4+1=365),刚刚好是一年的天数。

    玛雅人非常重视天文学的资料,他的建筑里处处都是这些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个世纪为52年。

    玛雅的天文台也是充满特色的建筑物。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论是在功能上或外观上,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十分类似。以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为例,建筑在巨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设计上就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底楼的四个门刚好对准四个方位。这个地方的窗户及闸廊形成六条连线,其中至少三条是与天文相关的,其一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

    这座凯若卡天文观测塔是遗迹中最大的天文观测塔,其他遗迹也有类似的建筑。他们在位置上都与太阳及月亮对齐,近年来考古学家认为,古时候玛雅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天文观测网。

    这些建筑物以今天的角度看也足以令人称奇。以玛雅金字塔来说,巨大的石块如何切凿,搬运到丛林的深处,再把一块块十几吨的石块堆积起来,堆高至70米处,要是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及起重设备,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生活在丛林里的民族,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建立一个天文观测网呢?历史记载,望远镜是伽利略16世纪才发明的,接着才有大型天文台的出现,而天文观测网的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这样的观念可说是相当先进。由此可以肯定的是,玛雅人当时的科学与今天相比毫不逊色。

    神秘的文物——火箭浮雕

    考古学家在谜一般的玛雅遗迹中搜寻多年,找到许多玛雅的文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涵义。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些可以辨识的竟然跟今日的尖端科技非常接近。

    1948年到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航”中,互现在巨大石室的墙壁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浮雕与现在的宇宙飞船玤十分相似!浮雕中的图画,画着一个青年正在操作一台机器。这个机器的前端是流线型的,看起来十分精密复杂,还有类似仪表的东西。青年头戴头盔,头盔上有两条管子接着。他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秆,位置较高的一只手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那只手的四根指头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双眼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设备,内燃机箱后方可以看到有火焰喷出。

    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所发现的浮雕和玛雅碑文有密切的关系。被解读出来的碑文中,一节这样描述:“白色的太阳之子,仿效雷神,从两手中喷出火……”怀疑的人会说,这段恐怕是古代玛雅人对太阳崇敬所想象出来的情景。但是根据路利教授所发现的石雕,及碑文中所记载的那节却是“真实”。

    仔细想想,这个浮雕看起来与登陆月球的登月小艇真有几分类似呢。如果这张图真的是当初玛雅人照着他们建造的机器画的,那么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从事太空探险的能力。也许那些精密的历法,正是遨游太空的玛雅人所需要的。

    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

    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260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金历”中的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

    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5100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

    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1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13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20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20年。

    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公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

    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

    最古老的宇航图和金字塔

    1952年6月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20实际60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玤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玤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认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

    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慧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认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

    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在尤卡坦半岛上,耸立着9座巍峨的金字塔,它与埃及最早的几座金字塔相比可以说是孪生的姐妹。同类的建筑在英国和法国也已发现。

    金字塔各种资料的精确程度让我们惊叹不已。苏格兰天文学家斯穆斯对埃及的两座金字塔做了为期四个月的测算,结果得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资料:塔的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正好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为圆周率与半径之比;塔的高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二十七万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万亿分之一。

    然而,玛雅人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为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法老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

    大家一向认为金字塔是一座坟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确实找到了木乃伊。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古民族会不谋而合都来营造工程浩大的金字塔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金字塔与塔顶上的神龛是这么不相称?整个金字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龛却是相当粗糙?这不仅使人想起神龛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100多年前,从金字塔中发掘出来的东西今天已有一部分被人们辨认出来了,原来是一些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和其他不知什么合金制成的机械和工具等。

    据此,有人推测,金字塔原先可能是一种玛雅祖先的供应库,只是由于金字塔内部的奇特空间形状,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内一定部位的尸体木乃伊不腐坏,因此头脑中有着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领放进这种供应物已用完的现在建筑物中是可以理解的。

    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尤卡坦半岛上的金字塔更像一个祭坛,因此看来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国王或首领的坟墓。

    神秘的玛雅祭祀文明

    2010年8月,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对一座危地马拉小型金字塔下面的修建于公元350~400年的玛雅王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墓室里发现了大量有关古玛雅实行人祭的证据,包括用碗装着的婴儿残骸、人的指骨和牙齿等,这为现代人了解古玛雅的人祭祀习俗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座被叫做“乌龟王墓”的玛雅王墓葬涉及到的人殉习俗属于玛雅祭祀文化的一部分。祭祀是玛雅人的一种宗教活动,人们在祭祀仪式上以杀死动物、为本城邦成员放血、甚至杀死活人来向神灵献祭。在现代社会以前,几乎所有人类社会中的某些发展阶段,以活人作为献祭都普遍出于同一个理由——完成对神的义务。从现代观点来看,且不说杀活人祭神,就是杀动物祭神也是野蛮、残忍、荒谬、愚昧的行为。但退回到当时当地的背景来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祈神改运”是血腥祭祀仪式存在的重要原因,放血、杀动物祭神也是玛雅祭祀文化中的日常仪式。

    在玛雅人的历法节日和定期性仪式中,为本城邦成员放血和杀动物祭神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杀活人祭神(即人殉,被杀者叫做殉人)则很少见,主要见于时运不济、战争、修建寺庙,以及新领导人登基的事件中。在和玛雅相邻的阿兹特克社会(另一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也存在人殉现象,但同样也很少见。玛雅人还杀死来自相邻城邦国或部落的战俘祭神,这种人殉行为使得所有其他部落对玛雅人既憎恨又恐惧。

    现代人对玛雅宗教习俗的了解有两个来源:一是在西班牙人刚刚征服玛雅人之后,到达玛雅地区的西班牙学者写的编年史;二是后来进行的考古发掘成果。西班牙人写的编年史被指“充满了殖民者的偏见”,但其中由西班牙人迭戈·德兰达编撰的部分文献,被认为是对玛雅社会最全面的记述。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玛雅考古成果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玛雅音节表被破译,玛雅考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玛雅寺庙中雕刻的象形文字得以破译,早期编年史中关于人祭的大部分说法得到了证实。而对人类遗骸进行的现代法医学检测也揭示了殉人的年龄、性别和死亡原因。

    玛雅人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庆典,其中许多都涉及到杀动物和放血,这种无处不在的习俗是中美洲古代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所谓放血,是指在一些仪式上,由宗教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有时也可能是非贵族,例如年轻人和高阶层妇女)刺穿自己的舌头或耳朵,然后将收集到的血涂抹在神像上,或者涂抹在纸上再烧掉。比如,在一个仪式上,一队男女被用绳子捆绑起来,在寺庙中排成一线,一根绳子穿过每个人的舌头或耳朵等部位,祭司用这些人的血涂抹神像。这种自我献祭可能是古玛雅人的一种日常行为。人们在经过神像时,常会放出自己的血涂抹在神像上以示虔诚。在当今的尼加拉瓜,人们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习俗:将血涂抹在玉米上,然后分发给大家烤成圣饼。

    在玛雅人的祭祀仪式中,动物祭祀是最常见的。当时的中美洲,人们还没有开始饲养禽肉动物如羊、牛和猪等,因此动物蛋白及其副产品只能通过打猎来获取。最常见的祭祀动物是白尾鹿,其次是狗和多种不同的鸟,再其次是美洲虎、鳄鱼等更奇异的动物。在具有重要意义的玛雅丧葬仪式开始之前,这些动物的头颅被供奉给神像。

    玛雅人对神灵的血腥献祭,被像德兰达这样的西方人认为是中美洲当地人离经叛道行为的最明显标志。后来成为尤卡坦第二主教的德兰达,曾对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的描述:“这些人尤其是青年人,被他们的祭司和头人灌输异端邪说,他们不仅燃香祭祀,还拿血来献祭。我们对此进行了审讯调查,惩戒了这些执迷不悟之人。一些印第安人哀伤至极,被恶魔蛊惑,竟然自行上吊身亡。不过,大多数人经过我们的教化之后都表示了悔过。”这段描述中明显带有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不屑,但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的事实。

    大量考古证据显示,杀人祭神在玛雅社会远非罕见。

    德兰达对玛雅历法节日及仪式进行了最全面的记载,但几乎只字未提人殉,这意味着他和他的玛雅告密者并不清楚人殉现象的存在。

    传统观点认为,与相邻的一些文明相比,玛雅人用活人祭神的情形少得多,当前者对活人实施大屠杀进行祭祀时,玛雅人更多地只是杀斑点狗而已。然而,过去几十年来不断发现的大量证据显示,人殉在玛雅社会中实际上远非罕见。齐琴伊查城是晚古典时期玛雅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就是一个集中实施人殉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郊外,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响水洞,它们为齐琴伊查城居民提供饮用水。考古学家于2007年对其中最大的响水洞——萨格拉多洞所进行的考古调查显示,在萨格拉多洞底发现的人类骨骸上面有非常明显的人殉特征。也就是说,许多人被投入洞中献给玛雅雨神查克。这个洞因此也被称为“祭祀井”。

    当时的人殉是怎样进行的呢?考古学家至少已证实了一个过程:一条长绳将一个个受害者牢牢捆住,当圣坛上烟雾停止升起的那一刻,他们全被投入洞中;环绕在洞口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目睹了这一过程。之后他们从洞口退却,然后继续祈。部分尸体随后被打捞上来,葬在附近的小树林里。

    由于玛雅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城邦国构成的,因此地方性的政治和宗教上层就可能在其认为合适的时候各自独立地发起人殉活动。德兰达注意到,在许多玛雅城市进行的寺庙人殉事件(非定期性事件)有一个共同的起因,就是发生了瘟疫、倾轧、干旱或之类的情况。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人们通常是在举行一系列仪式后,给购买来的奴隶身上涂抹蓝色颜料,然后用箭射穿他们的心脏,再将尸体置于圣坛之上。祭司用刀迅速取出死者的心脏,献给庙里涂抹了血的神像。有证据表明,一个玛雅部落每年会两次将私生的男孩作为殉人,取出其心脏,用碗收集血并洒在寺庙里罗盘上的四个方位基点。

    考古研究证明,阿兹特克人还会将在战争中抓获的俘虏作为殉人,以安抚那些保佑他们取得战争胜利的神灵。对玛雅战俘画或石雕的最新分析认为,战俘双臂交叉于胸部的姿势正是表示屈服、被俘和死亡。不过,迄今还没有证据表明玛雅人也会这样做。

    和阿兹特克人一样,玛雅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把儿童当作殉人,其中最常见的情形是将儿童献祭给庙宇及其他建筑的奠基石。来自古典时期的玛雅石刻,描绘了在新国王登基仪式或新玛雅历开始时取出儿童心脏献祭的情形。例如,在危地马拉的彼德拉斯·内格拉第11号玛雅丰碑上,就刻画了一名男孩殉人。在一些彩绘的玛雅罐子上,也刻画着一些男孩殉人。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玛雅儿童殉人遗骸被发现。1974年,在伯利兹北部拉玛莱玛雅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五具儿童遗骸,这些孩子的年龄从新生儿到大约8岁。考古学家对这些遗骸进行分析后证实,这五个孩子都是殉人。尽管这是迄今为止在拉玛莱遗址发现的唯一人殉证据,但考古学家确信,人殉活动在玛雅低地地区并非个案。

    2005年,在墨西哥的科马卡科地区发现了一座玛雅儿童集体墓葬。经检测,这些年龄在1~2岁的婴儿全都是殉人,他们是在科马卡科卫城(原意是统治者的圣地,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奠基时被杀死献祭的。在另一座玛雅墓葬中,发现了一名婴儿殉人和一名成年男子殉人。由于这并非一座王室墓,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在一些非王室人员(当然属于上流社会人物)举行的私人仪式中也实施人殉。

    当考古学家进入危地马拉金字塔下的这座如今已被灌木丛覆盖的墓葬时,里面散发着的“淡淡尸臭”和“停尸房般的阴森气氛”令他们感到恐怖。实际上,他们甚至还没进入墓室就已经有了令人恐怖的收获:在由石板层和泥土层交替而成的金字塔地基中,完好地保存着人骨、陶器、木雕和织物等,在一只瓷碗里装着一具烧焦的婴儿残骸,在一些血红色的陶器里装着人的指骨和牙齿。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可能曾用树叶包裹起来的指骨和牙齿是古玛雅人献祭给神灵的“食物”。这种推测是有根据的,因为在墨西哥尤卡坦州,人们至今还用树叶包裹着面包出售。考古学家还在靠近墓室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瓷碗,这些瓷碗被摆放成古玛雅人的宇宙格局——罗盘上的四个方位基点加上世界中心。

    这座高190厘米、长370厘米、宽120厘米的墓被从内到外密封了超过1600年,使得其中的人骨、染色灰泥和织物等物品得以完好保存至今。考古学家说,他们刚进入墓室时感觉到“冰箱”一般的寒冷,接着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尸臭味。

    在墓室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名成年人和六名儿童的遗骸,其中至少有四名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遗骸的旁边有一把黑曜石刀刃,上面覆盖着可能是血的红色残留物。这些尸骸排列的形式显示,他们是在已故国王下葬时被杀死殉葬的。

    在已发现的玛雅墓葬中罕见用婴儿殉葬的情况。那么为什么要拿婴儿殉葬呢?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正处在学会做人的边缘”的婴儿,或许象征着死去的国王即将返回人间,重新做人做国王。

    在国王遗骸的腰腿周围,有用贝壳串成的响铃以及用犬齿做成的响板,这些都是玛雅时代的乐器。同样的乐器也出现在一些玛雅画中,通常被描绘在举行某种仪式的舞者的腰身上。这暗示,国王在自己葬礼中扮演着舞者角色,尽管他的关节显示他死时年事已高。

    那么,这位玛雅王是谁呢?根据墓壁上已被部分破解的象形文字,这位牙齿上镶嵌着宝石的玛雅王的名字可能是“红乌龟”或“大乌龟”,是伊尔·佐兹王朝的创始者。伊尔·佐兹位于当今危地马拉的佩藤地区,是一个很小的玛雅城邦国,仅有几千人。伊尔·佐兹的东面是蒂卡尔——玛雅时代一度非常强大的玛雅中心之一。考古学家推测,伊尔·佐兹很可能并不是蒂卡尔的盟友,而是其敌人的同党,并为后者充当监视蒂卡尔扩张疆域野心的角色。

    考古学家确信,“乌龟王墓”是一座“信息金矿”,复原墓中的殉葬品并破解其中的象形文字,将会为现代人确切了解伊尔·佐兹和蒂卡尔之间的关系以及玛雅人当时的总体情况提供新的证据。

    2006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古玛雅城市瓦卡遗址上发现了一座墓穴。瓦卡位于危地马拉的佩滕热带雨林中,曾被视为圣灵不灭的玛雅城市中心。如今,这里依然矗立着一座巨型金字塔和众多建筑。

    当考古学家进入这座顶部已经坍塌的墓葬时,发现里面保留着一位不知名的国王的体。他死于公元7世纪早期,有大堆品种繁多、引人入胜的手工艺品陪葬。这些奢侈的陪葬品显示了这位元国王非常富有:精细刻画的骨头,镶嵌着翡翠的贝壳,用黄铁矿晶体作镜面的镜子,还有一个蛇形塑像,它在被放入墓穴时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最令人着迷的是一组共23个陶人的雕像。这些雕像的身高从10厘米到20厘米,穿戴着精心设计的玛雅贵族服饰。这些雕像在国王的葬礼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解答这个问题或许能为研究当时的玛雅王室葬礼和宗教典礼提供线索。

    这些随葬雕像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王室人员站成一个圆圈,只穿着缠腰布、佩戴着首饰的胖国王跪在一只神鹿的旁边。胖国王双臂交叉在胸前,在现代玛雅文化中,这是典型的忏悔者或萨满巫师的受难者使用的姿势。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场景意味着这只神鹿将把死者(已故国王)从最后的磨难——死亡中解脱出来。

    考古学家给这位已故国王取名为“玉米王”,因为他头上的发饰看上去像玉米棒。玛雅人视玉米神为能让人像玉米发芽般起死回生的神灵。神鹿和死去的国王被固定在一个陶碑上,陶碑的颜色如玉米般金黄,四周用红色镶边,昭示着黎明和生命。玛雅统治者们都有发音为“崴”(意为灵魂)的神灵与之相伴,它们与国王们密切合作,共同御敌。神鹿是能带来和平和治病救人的使者。胖国王主持葬礼,他站在神鹿和已故国王的左边,十有八九,他不是瓦卡的王位继承人,就是重权在握的大领主。他和他的王后为已故国王料理丧事,让逝者在彼岸天国也能幸福地生活。

    胖国王戴着猴头发饰。在玛雅文化中,猴神是文士和艺术家的庇佑者,因此考古学家称胖国王为“文士王”。据玛雅创世经典《波波尔·伏》记载,蜘蛛猴和吼猴(猴神)是一对双胞胎,是玉米神的长子。它们打败死神,救活了它们的父亲。

    文士王还戴着典型的玛雅文士、艺术家和圣贤所用的闪亮头巾。头巾上一个小巧的绿色面具在红色的海贝里若隐若现,海贝则镶嵌在一只手掌的拇指上。玛雅石刻文字中这样描述:文士捧着一只红色的扇贝,扇贝里盛着一块翡翠,二者合一昭示着从冥界到来的生命。因此,这些象征着“玉米神”的复活,以及已故国王的重生。

    在这美妙画面的中央,坐着黑皮肤的灵歌手,神鹿就是被她召唤而来的。灵歌手的左臂下夹着一束木棍。很多杰出的玛雅文士都被刻画为戴着插有一束小木棍的头饰。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小木棍可能是羽毛笔,但也可被用来计数。较长的木棍代表5的倍数,较短的木棍代表更小的计量单位,这样就产生了玛雅数字写法中的线条和点的符号。灵歌手长着动物般的口鼻部、圆圆的眼睛和猴子耳朵,还有能召唤圣灵的萨满巫师的长辫子。

    站在灵歌手身旁的是她的助手,一个佩戴着鹿头头饰的矮人,他手里拿着用来召唤冥界神鹿的海螺形状的喇叭。一只黑色的蛤蟆蹲坐在矮人的头上,它是生命诞生的象征,因为在玛雅语言中,词语“诞生”和“蛤蟆”的发音很相近。另外还有两个矮人,穿得就像拳击手,戴着特别的头盔,似乎正准备开战。这也是葬礼的一部分。考古研究认为,拳击是一项与舞蹈和棒球有关的古代中美洲运动。考古学家推断,在玛雅人看来,两个个体间的较量象征着宇宙间力量的对比,就像生命和死亡的较量。

    这是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来自于玛雅古典时期的仪式性雕像。小雕像们生动地再现了玛雅人在葬礼上,或者说在他们所信仰的阴阳轮回之间歌唱、战斗和祈祷的全过程。

    寓意深远的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公元292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在公元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

    玛雅文字非常奇妙,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这类似于日语中的汉字与假名的关系,如玛雅文中的“盾”(bakalu)既可以写成一个表意的象形单字,也可以分成三个表音文字“ba”、“ka”、“la”。

    玛雅象形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只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块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字符的线条地依随图形起伏变化,圆润流畅。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

    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玛雅文字艰深晦涩,至今能译解的不足1/3。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文字呈方块图形,类似于中国的印章。图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属“意音文字”。它的体系十分奔放:整个语法规则呈现出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布朗运动,无论是元辅音字母、时态变化还是主谓句式结构都保持着鲜明的随机特性,语言基本元素在整个句子中疯狂地跳跃、摆动,直到让整个结构支离破碎,且语法规则按照太阳历而变动。太阳历一共有18个月,换言之,还要将上述语法的混乱程度再乘以18。

    象形文字被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是被雕在玉器和贝壳上,或是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毛发笔书写(或者叫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记载了玛雅人的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等。科班是玛雅象形文字研究最发达的地区,它的纪年碑和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符号书写最美、刻制最精、字数最多。它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发生日期和科班王朝的历史。它是玛雅象形文字最长的铭刻,也是世界上少见的珍贵文物,被称为“象形文字梯道”。

    到了20世纪中叶,研究人员们逐渐为玛雅人塑造出一个雏形;一个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祭师为一身,并带有哲理性的民族,他们对于计算时间的流逝和观察星相特别地感兴趣。许多考古学家相信,那些正处于破译过程之中的玛雅雕刻文字肯定与历法、天文和宗教有关系。俄国学者余里·罗梭夫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玛雅文字,引起了玛雅碑文研究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罗梭夫提出玛雅文字和古埃及、中国的文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换句话来讲,玛雅的象形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它的发音。

    玛雅文字是少数讫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玛雅人还把树皮、鹿皮作为文字载体。象形文字主要是些年代数位和纪事文字,目的不是为了昭示戒律或为“碑主”歌功颂德,而是纪年。考古学家发现了讫今为止玛雅文明最早的纪年:公元292年。

    文字都含有固定的时间段,相隔大约56~64年。玛雅文字里写的不是宗教,而是历史;记录下来的是皇族人员的诞生、统治、死亡及战争。

    玛雅人与中国人

    以下从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与中国人关系的蛛丝马迹。

    1.文字: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相近,但符号组合比汉字还复杂,至今尚未有人能完全解读。

    2.艺术:以袋足彩陶罐袋为例,罐上的乳状袋足和鲜艳的色彩,以及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乳状袋足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但它竟然在美洲多支印地安民族的陶器上可以看到。

    3.玉器: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喜爱玉石并且具备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繁衍联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地相似。

    4.信仰: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

    5.人种: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6.太极图: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玛雅人的水晶头颅骨之谜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还认为,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是天方夜谈而已,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到底是什么。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它象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库,也象是一部无所不知的天书。但人们对它一无所知,甚至怀疑它的存在。

    1924年,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蜜雪儿·黑吉斯的养女安娜,随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树淹没了的古城,探险队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这座古城得以展现它昔日的风采。

    这座古城废墟让蜜雪儿惊呆了,城堡的高度远远超过周围的村庄。它高150英尺,占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宫殿、墓冢、城墙和地下室,城堡的每个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头砌成。玛雅人竟然凭着原始的石斧创造出工艺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劳动强度无法估量。

    她小心翼翼地爬上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正是因为她当初的好奇心,才使得玛雅人的一个旷世之谜重见天日。

    安娜正在饱览风景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非常兴奋,把它带回到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蜜雪儿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按照惯例,蜜雪儿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蜜雪儿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赠送给蜜雪儿,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蜜雪儿·黑吉斯水晶头骨”。蜜雪儿去世后,这颗头骨就一直由安娜珍藏。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他们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做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蜜雪儿,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它确切的制作时间,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被知晓。

    玛雅人依照人的头骨所雕成的水晶头骨,展现了成熟的解剖学与光学技术,并且利用了某种现在科技仍未掌握的碰撞技术所制成。从照片看起来,这头颅骨不仅外观十分逼真,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其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组合在一起,发出眩目的亮光。

    我们知道,现代光学技术产生于17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18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而这个水晶头颅骨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钢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钢石等现代工具。经研究证实,此水晶头颅骨是利用某种碰撞力量雕刻成的,但现在科技仍未掌握此技术。

    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颅骨来看,玛雅人掌握的工艺技术相当高超。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工艺技术跟这个水晶头颅骨比起来,真是黯然失色!

    以现代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恐怕至少还要五十或上百年才跟得上玛雅人的科技水平呢!

    玛雅数理及科技的高度发达

    我们从小学的阿拉伯数字一定没有人会觉得很了不起吧!不过就是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的排列。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0的观念是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欧洲的,古时候欧洲人没有这么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图解方式以四个数位来代表。

    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位。

    考古学家在研究玛雅人的数位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和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位。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计算机的“二进制制”上。

    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位,在危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就记载着9000万年至4亿年的数字。

    玛雅人运算出来著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阳)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65×8×73=37960

    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

    20日为一维纳尔

    18维纳尔为一屯等于360日

    20屯为一卡屯等于7200日

    20卡屯为一巴克屯等于14.4万日

    20巴克屯为一匹克屯等于288万日

    20匹克屯为一卡拉布屯等于5760万日

    20卡拉布屯为一金奇耳屯等于11.52亿万日

    20金奇耳屯为一阿拉屯等于230.4亿万日

    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位?这个数位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位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

    玛雅文明的崩溃

    玛雅文明最大的谜,就是为何从热带雨林的丛林深处消失了?在公元600年,整个玛雅民族离开了辛苦建筑的城池,舍弃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庄严巍峨的金字塔、整齐排列雕像的广场和宽阔的运动场。玛雅文明开始衰微,微兆是不再雕刻石碑。以提卡尔而言,当地最后一块石碑完成在公元869年,整个玛雅区最后一块石碑则完成在公元909年。

    不但如此,神殿、宫殿等最足以代表玛雅文明的建筑也不再兴建,彩陶也不再制作。一般民众也很少兴建新房舍,城市四周的人口急剧减少。考古学家估计当时的提卡尔人口至少减少了2.5%。公元8世纪后,而任由枯草蔓藤侵入住宅和市街变成了一片废园残景。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使得玛雅人抛弃了美丽的江山故国?

    虽然历史上也常见民族因战争而灭亡,但玛雅人的城市既不毁于战火,也不毁于天然灾难,这已经由历史学家证实了。据说,玛雅人在公历909年的某一天,90%的人口突然明显地消失了,仅留下未建好的寺院。然后,自当天起,祖先的睿智也急速消失,残留下来的玛雅人开始变得无知与颓废。残留下来的人一方面不停地叹息,一方面为传授大自然的神秘及发现执法人的消失而悲伤。

    从10世纪初期开始至1490年发现美洲大陆,约600年间,中美洲的居民深陷于因无知而起的战争,以及性与颓废的深渊中。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犹加坦半岛之前,原来只有一种的玛雅语,已经分化成27种方言。在提卡尔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许多覆盖于岩石及崩坏的拱形屋顶之下的坟墓,却未发现任何修复的迹象。附近神殿和宫殿的壁画也受到严重的破坏,石雕人像的脸部多半被削掉,石碑也被移作其他建筑的建材。这些现象证实有外族入侵,玛雅人根本来不及抵抗便溃退了。在犹加敦半岛,玛雅人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就因流行病与内乱衰亡了,可是有关9世纪时灭亡的丛林玛雅的消灭,却至今都毫无线索可追寻。

    当时的陶器不是突然放弃不再制作,而是放弃原来的制作方式,改制比较薄而质地更为精细的陶器。但是,这种陶器在使用不久之后,玛雅人也放弃了,原因可能与传统支配阶层崩溃,对陶器的需求性消失有关。有一派学者认为是因为城内粮食不继,建在丛林中的玛雅帝国。

    在发觉此地无以维生后,玛雅人便做了一次种族大迁徙,来到齐干伊莎定居,又绵延两个世纪才灭亡。也有学者认为,玛雅帝国外受游牧民族的袭击,内部则因发生内乱,整个帝国在遭受巨变。然而溃退逃散后,又何以胜败两方面都走得无影无踪?没有人能够找到合理的答案。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众说纷坛,大多数人相信当时遭受地震、飓风的侵袭,加上人口爆炸、粮食不足、农民暴动和异族侵入等原因,造成玛雅文明的衰亡。但是,确实的答案还未出现,这个秘密的解开,有如拼图游戏一般,目前不过刚刚开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