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4。
[3]李梁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
[5]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240。
[6]田汉族:《交往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4。
[7]郭文安:《教学过程主要特点之浅见》,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04)。
[8]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9]黄清云:《外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10]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6。
[1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7~88。
[1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教学模式论》,科学出版社,2005,21。
[13]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教学模式论》,科学出版社,2005,31。
[14]巴班斯基著,张定璋译:《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
[15](美)保罗·D.埃金等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1。
[16]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上)》,载《中国电化教育》,2001(03)。
[17]张升武:《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载《教育研究》,1988(05)。
[18]温世颂:《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269。
[19]杨小徽:《全国教学论第二届学术年会综合报告》,载《教育研究》,1987(12)。
[20]白成华:《试论教学模式》,载《教育丛刊》,1989(03)。
[2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32。
[2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33。
[23]吴也显:《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试探》,载《课程·教材·教法》,1989(02)。
[24]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67。
[25]熊川武:《教学模式实质说》,载《教育研究》,1993(06)。
[26]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载《中国教育学刊》,1988(05)。
[27]甄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浅议》,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04)。
[28]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载《课程·教材·教法》,1996(04)。
[29]吴立刚:《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79。
[30]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7。
[3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8。
[32]吴立刚:《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81。
[33]郑信军,张晓渝,张宝臣:《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6。
[34]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载《教育发展研究》,1999(03)。
[35]陈金龙等:《校本师资培训模式及其在中小学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03)。
[36]程智:《网络教育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37]张从明等:《网络教学设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
[38]张从明等:《网络教学设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7。
[39]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6。
[40]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教学模式论》,科学出版社,2005,97。
[41]陈庚等:《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63。
[42]王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3]沈军:《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型及实现策略研究》,载《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44]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5]樊泽恒:《网络教学策略的结构及特征分析》,载《现代教育技术》,2004(05)。
[46]徐春华,侯铁翠,黄喜民,王晓红:《网络教学策略结构分析》,载《中国远程教育》,2006(10)。
[47][美]考其克著;伍新春等译:《学习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8]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