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汪琼,李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教学模式论》,科学出版社,2005。
[4]伍新春,康长运:《学习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陈庚,谢浩,郑勤华:《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7]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孙晓华:《交互式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杨改学,张晓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10]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13]李学明,李继,魏芳:《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14]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吴星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校校通”工程指导丛书编写组:《“校校通”工程指导丛书:资源与教学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17]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8]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9]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张家全:《网络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3]孙小礼,冯国瑞:《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4]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5]张从明,马京成:《网络教学设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6]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多媒体教学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27]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8]赵经成等:《网络教学课件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9]刘雍潜,李龙:《教育技术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0][美]考其克著;伍新春等译:《学习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1]姜平:《有效的课堂指导手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3]李秀兰,蔡园:《中小学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载《中国远程教育》,2001(03)。
[34]涂涛:《关于多媒体软件教学质量的思考》,载《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5]张海燕,陈燕,刘成新:《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载《中国电化教育》,2006(05)。
[36]沈军:《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型及实现策略研究》,载《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37]陈群平等:《国外高校现代远程网络教学发展综述》,载《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02)。
[38]苗志刚,王同明,曹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交互的设计》,载《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04)。
[39]胡礼和:《远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载《中国远程教育》,2001(06)。
[40]刘世清,刘家勋:《现代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辨析》,载《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41]陈丽:《计算机网络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规律》,载《中国远程教育》,2004(11)。
[42]徐万晋,刘宇:《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意义及实现》,载《中国电化教育》,2001(02)。
[43]徐小东:《关于开发网络课件的思考》,载《中国电化教育》,2003(04)。
[44]胡卫星,李美凤:《网络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载《开放教育研究》,2002(06)。
[45]高波,王新:《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及其相关技术》,载《中国远程教育》,2000(02)。
[46]邓果丽,孙晓华:《高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载《教育与职业》,2009(14)。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