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梅的老家在本溪县的一个叫磨石峪村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绿树成荫,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清朝光绪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92年的旧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中,邓铁梅来到了人间。
童年的邓铁梅在本村的一个私塾馆里读书。小时候的邓铁梅特别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他尤其喜欢听人们讲《岳飞传》、《杨家将》等民族英雄的故事。邓铁梅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做人就要做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那样的人,抗敌救国,就是牺牲自己也是在所不辞。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邓铁梅正在锦州,他是从报纸上看到了日本关东军攻占了北大营的消息。邓铁梅震惊了。这之前,邓铁梅一直在旧中国的警界里任职,他先是从警察训练所里当学员,后来当警士、班长、大队长、公安局长,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过来的。
中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怎么办?他吃不下,睡不着。他想到了黄显声。
当时,在辽宁省警务处当处长的黄显声,也是一位极力主张抗日的将领。他听了邓铁梅的一片心声后,坚决支持邓铁梅树起抗日的旗帜来,黄处长建议邓铁梅回到凤城去组织民众,那里山峦起伏,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邓铁梅对黄处长说,“我一定要把辽东的父老乡亲们组织起来,咱们中国人宁肯被打倒,也不能被人家吓倒。当亡国奴的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了!”
商讨后的第二天,黄显声给邓铁梅办理了一张委任状,任命邓铁梅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总司令,还慷慨地交给了邓铁梅1000元当时的现钞,作为他的路费,“你去吧,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你这样拧成一条心来抗日,肯定会把小日本赶回老家去的。”
邓铁梅第二天就和自己的一个叫云海青的朋友一起,从锦州乘火车回到了凤城。他此行凤城的时间是1931年的十月初,距九一八事变刚刚过去半个月,他要组织抗日的队伍和凶狠的日寇做殊死的斗争。
因为邓铁梅曾经在凤城当过公安局长,凤城的人们没有不认识他的,“老邓回来了!”这消息像风一样吹遍了这个小城。
此时的凤城已经被日军占领了。日本鬼子把过去曾经被邓铁梅法办过的一个叫曲明允的恶霸推了出来,让他这个老牌的汉奸做凤城县的维持会会长。这个曲明允仗着日本人给他撑腰,开始镇压凤城县的爱国同胞,整个凤城县里到处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顶着这股歪风,10月中旬,在小汤沟顾家堡子的顾家大院里,邓铁梅召开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的成立大会。民心所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自卫军的队伍就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多人。邓铁梅在军队的建制上,司令部以下编四个大队,其中还有一个大刀队。
抗日救国自卫军成立了,第一个战役打什么?邓铁梅把目标锁定在凤凰城。
这一天是1931年的12月26日,这一天,白天下了一天的大雪,夜里也到处都是一片银白色。邓铁梅已经把整个凤凰城的守备情况全部搞清楚了。在夜里的12点钟,首先在凤城的火车站打响了第一枪。邓铁梅的队伍,从车站到警察署,全面出击,一边打的时候,自卫军的战士还向守敌的伪军喊话,“我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中国人不要害怕,凡我同胞的财产丝毫不犯。”
邓铁梅指挥的主力部队,把重点放在了包围日本守备队上。整个攻打战斗一直持续到凌晨的四点多钟,夜袭凤城,首战告捷。这次战斗,一共打死打伤日伪军警五十多人,缴获步枪三百多支,轻机枪三挺,迫击炮两门和一大批子弹、炮弹。
这场夜战凤凰城的战斗,是九一八事变以后,辽东三省地区抗日军民的第一次重大的武装反抗,他给予疯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一个狠狠的打击。
这场战斗,也使神枪司令邓铁梅的名字广为传颂,首战告捷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北平,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志成城抗日救国会,群情振奋,立即召集会议,并任命邓铁梅为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司令。
2、有利有节,粉碎两次招抚阴谋
邓铁梅的名字在辽东三角一带越叫越响,他就像一支火把,点燃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和信心。“跟着邓司令,赶走鬼子兵”的童谣在百姓中间广为传颂。
日本侵略者对邓铁梅又恨又怕,派重兵围剿,像是高射炮打蚊子,根本抓不着邓铁梅的影子。于是,他们又想出了第二个“损招”,就是要用名利招抚邓铁梅,想法把他拉到日本人的旗帜下。
这是1932年春天的事情,日本人给邓铁梅的抗日队伍开出的条件是20万元的“编遣费”,20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很大的巨款了。日本还扬言,只要邓铁梅归顺了日本人,不仅给钱,还给他一个很大的“官”来做。这个官,就是安奉地区绥靖总队长。安,指的是安东,也就是现在的丹东;奉,指的是奉天,也就是现在的沈阳。让邓铁梅当沈阳和丹东两个地区的总队长,这个条件可是不小了。由谁去向邓铁梅送达这个“优厚”的“招抚”条件呢。日本鬼子想来想去,还是把那个大汉奸曲明允推了出来,让他去做邓铁梅的工作。
曲明允早就知道邓司令的厉害,他一提邓铁梅的名字心里就吓得打鼓,可是日本人说话了,他又不敢不服从。怎么办呢?他眉头一皱,对,先写一封信劝劝邓铁梅吧。
曲明允的信中写道,“兄何竟执迷不悟,慕救国之虚名,蒙昭然之实祸,况守土者均逃走(指省内一些大员),有责者咸归命(指统兵投敌的汉奸),而吾兄何人,独欲以乌合之众,图抗强国之锋,成败利钝,不卜可知。”这封劝降的信到了邓铁梅的手里,铁梅看后哈哈一笑,把信撕得粉碎。他连声说,“我邓铁梅抗日难道是为了那几个臭钱吗?你们就是请我去日本做天皇,也休想让我邓铁梅点一下头!”
第一次鬼子的“招抚”就是这样被邓铁梅顶了回去。
招抚不成,日伪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开始又来硬的了。他们加紧了对辽东三角地区的“大扫荡”。可是邓铁梅的队伍,采取游击队的战术,让你打不着,还拖着你走。日本鬼子伤透了脑筋,拿邓铁梅一点办法都没有。
于是,在1932年的9月,日本鬼子又开始对邓铁梅进行第二次的“招抚”。
这次的“招抚”,换了一个人,不用当年的曲明允了,而是把伪凤城县长康选三推了出来,康选三在历史上曾和邓铁梅一起在公安局里任过职,有一定的交情和来往。康选三也知道邓铁梅的为人,觉得自己出面还是不把握,就找了一个江湖艺人,让他背着笙管笛箫来到邓铁梅的驻军所在地,声称有要事向司令汇报。
邓铁梅看了康选三的信后,立刻召集部队的主要干部研究对策。邓铁梅和大家一起分析了抗日战场的形势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意见:为了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缓兵之计,派出代表与鬼子周旋。但是我们决不能投降,就是打到了剩下最后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当亡国奴,也要和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经过一番认真的商讨,最后,邓铁梅派总参议苗可秀和参谋处长王者兴两人作为谈判代表,先去与敌人周旋。
苗可秀和王者兴都是坚定的抗日战士,他们先是到了凤城县城,接着又来到沈阳和敌人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两个人不卑不亢,灵活机智。在几次大的谈判场合上,他们如同当年刘邦赴鸿门宴,虽利剑在头,却沉稳如山,有利有节地和敌人进行周旋。这两个谈判的代表也安全地回到了抗联的驻地。
鬼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不想死心,就又生一计,也派出了六个所谓的谈判代表到邓铁梅的部队里劝降。这六个坏蛋都是死心塌地跟着鬼子的家伙,他们仗着鬼子做后台,以为到了邓铁梅的地盘上,还可以继续猖狂行事。可是邓铁梅和干部们一商量,敌人真是太霸道了,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一看,他们就不会知道中国人是不怕小鬼子的。
于是,邓铁梅果断地做出决定,为了向全社会表示我们抗日的决心,也给日本鬼子一个震慑,把这个几汉奸必须除掉,决不手软!
日本鬼子精心策划两次“招抚”阴谋,全部破产失败了。邓铁梅带领着抗日的队伍又奔上了另一个战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