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抗联战士的名册上,有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赵一曼。
赵一曼的老家在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叫白杨嘴的村子。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就出生在这个村里一户姓李的家中。五四时期她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赵一曼的小名叫淑端,学名叫李坤泰。号为淑宁。赵一曼这个名字,是她到东北从事抗日活动时才开始使用的。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追究侵占了东三省,中华民族危急深重,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儿女到东北开展救亡的革命工作。赵一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东北的。
赵一曼先是到了沈阳,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半年之后,她来到了哈尔滨。
在沈阳工作期间,赵一曼在组织的安排下,开展妇女工作。她打听到沈阳大英烟草公司和纺纱厂里女工多,就多次深入到这些厂子里,和工人们交朋友,向他们传播革命道理。一个从小在四川长大的姑娘,初到沈阳,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习俗上都给她带来许多的困难。但赵一曼很快就适应了在沈阳的生活。甚至从她的嘴里也能学几句土的掉渣的东北方言了。她在沈阳组织的几次妇女秘密会议上说,“我本来家庭条件是挺好的,但我们妇女不能被封建礼教拴住。我们闹革命,就是要谋求天下妇女的解放。男人能干的,我们女人也一样能够干好!当前,我们革命妇女的首要任务就是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沈阳,赶出东北,赶出中国去!”
赵一曼在沈阳虽然短短只有半年的时间,却为辽宁的抗战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经常出入在沈阳北市场和沈阳北站中间那个省委的秘密住地。满洲省委的领导对赵一曼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赵一曼多次冒着危险给省委领导传递情报,开展宣传活动,很快,她就被敌特监视上了。一次,赵一曼从北市场的那条小路往省委驻地走,忽然发现有一个可疑的人在悄悄地跟着自己,“不好,遇到特务了,我要把这个尾巴甩掉,不能暴露了省委的目标。”赵一曼想后,扭身朝着另一条胡同走去,她加快脚步,一会儿就钻进了人堆里。三绕两绕把“尾巴”所掉了。
为了保证赵一曼的安全,后来,满洲省委决定,让赵一曼立刻到黑龙江工作去。
那天,赵一曼坐上火车去哈尔滨的时候,她趴在车窗上,看着沈阳的夜景,心里说,“沈阳,这座城市,我真是舍不得你呀。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到了哈尔滨,表面上,赵一曼的工作就是上菜市买菜,洗衣服,做饭,像一个家庭主妇,实际上他是地下满洲总工会的秘书,做了大量的地下组织工作。
在省总工会机关被敌人破坏后,赵一曼奉命来到了哈尔滨东面的珠河县,她先是在县抗日救国会妇女部工作,后来,又担任了县铁北区的区委书记。
要和鬼子作斗争,没有武器是不行的。那时候,游击区没有军械厂,造不了枪,而抗日队伍在不断扩大,解决武器的总是成了当务之急。
赵一曼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帽儿山车站公路线上有些伪军的哨所。她决定先从那里搞枪。有了枪就可以和鬼子打仗了。
搞枪的事情,赵一曼做了精心和策划的安排。
几个同志带把砍刀和一个灌上水、打上气的皮球摸在前头。搞枪带上一个皮球有什么用处呢?你往下看就知道了。赵一曼她们一行几个人先摸到敌人的哨报,如果没有被敌人发现,就用砍刀搞掉他,然后大家再动手把武器抢来。如果到了哨所被敌人发现了呢?那个皮球就派上了用场。走在前头的那个同志,就蹲下来假装拉肚子,一按那个皮球,就发出“噼噼啦啦”的声音,真的像是拉肚子的响声,拉肚子有什么好看的,敌人的哨兵一看见,就忙着捂着鼻子躲到一边去了,一边躲一边喊着,“赶紧拉,拉完了快走,快走!这哨所闲人免进!”
当敌人的哨兵麻痹大意后,我们的抗联战士会突然把大刀抡起来,把敌人的枪一把夺来,就这样,赵一曼带着几个战士,一夜之间,就搞掉了敌人的好几个哨所,拿到了一批武器。
赵一曼的手里有了好几条枪,再加上县委的其他同志也从伪军那儿买到了十几支短枪和一大批子弹。这些武器必须赶紧送出城去,送到咱们的抗联队伍中。可是城里到处都是敌人的岗哨,还有鬼子在巡逻,别说就是长枪呀,就是一只短小的手枪,要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带出城,都比大海捞针还要难。
怎么把枪带出城呢?赵一曼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来了一个拉大粪的大马车,车上装满了大粪,然后,她们几个人把那些武器细心地用油布、油纸包装起来,用绳子再捆得结结实实的,就把枪放在了拉粪的马车里。赵一曼她们几个人空着手,远远地跟在马车的后面,护送着马车出城。
车老板抡了一下马鞭子,赶着马就朝城门走去。
走到城门口,一个站岗的鬼子伸手拦住了马车,要检查。跟在后面的赵一曼的心立时就提到了嗓子眼。“什么东西?我们的检查。”鬼子兵说。
“你们查吧,这是大粪!”车老板不慌不忙地说。其实还用说吗,那刺鼻的臭味已经薰得鬼子兵真晃脑袋了。
“快走吧,快走!”鬼子没等细看这个大粪车,就用枪托子往外赶那个车老板子。
车老板儿点头哈腰的,连声说,“就走,这就走。”朝着驾辕的枣红马猛地抽了一鞭子,枣红马一扬脖,跑了起来。大粪车安全地出城了。
当这批武器送到了农村抗联的队伍中时,人们谈论起赵一曼用大粪车运武器的事,都交口称赞,“可别瞧不起那个四川来的川妹子,赵一曼真是足智多谋呀!”
2、威武不屈,给儿子留下血泪遗言
在哈尔滨进行抗日斗争时,赵一曼曾写过一首《滨江述怀》的七言诗,表达了她为中华民族解放,远离故土家园和丈夫、儿子,奉献出自己一切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也是她暂短一生的真实写照。
誓志为人不为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就是用这种乐观的革命精神,带领着抗战的队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和日寇斗争着。1935年月11月的一天,赵一曼和二团的战士们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山沟里。敌人的火力非常强大,抗联战士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
赵一曼向团长王惠同说,现在的情况非常紧急,为了保存我们的实力,你带领着部队和伤员们突围,我带着一班掩护。
王惠同团长说,“这怎么可以呢,我是团长,你还是一个女同志,你们先走,我留下掩护!”
赵一曼说,“现在没有时间了,你赶紧走吧!什么也不要说了。”赵一曼最后留了下来,王团长带着战士们开始突围了。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赵一曼被俘了。
敌人抓住了赵一曼,简直高兴坏了,他们以为会从这个共产党的抗联首领处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他们把赵一曼关进了监狱。
在对赵一曼用尽了酷刑后,敌人仍未能获得任何东西,鬼子们绝望了,8月1日,他们把赵一曼押上了开往珠河的火车。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赵一曼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她向敌人要来了纸和笔,留下了给儿子的遗言: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看守们不知赵一曼在写什么,等从赵一曼的手里接过这份给儿子的信时,他们都传着看,不知该怎么处理。后来他们把这封信向警务厅做了报告,警务厅把这份材料保存了下来。
据有的材料记载说,说赵一曼写完了给儿子的这封信后,押送她的一个叫“林大头”的家伙对赵一曼还不死心,又开始打了她的算盘。
林大头说,“赵一曼,你这样想儿子,是何苦的呢。你完全可以和儿子团聚呀,在一起共享母子情吗。这件事情一点也不难。”
说着,林大头又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对赵一曼说,“你只要把第三军活动的地方画一张图,只画一张草图,我们就可以释放你了,你就可以看到儿子了。”
赵一曼用眼睛瞪了一下林大头,一句话也懒得和他说。
林大头却又接着说,“不画图也可以,你就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就可以救你的命,你就写‘从此不再反满抗日’,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呀。写吧,写上这几个字,你的命就保住了。”
赵一曼连那张纸看都不看一眼。她说“你们就死了那条心吧,在我身上,你们什么也得不到!”
把林大头气得脸都白了。
赵一曼被押到了刑场,面对着敌人乌黑的枪口,赵一曼没有丝毫和畏惧,她整了整自己的头发,拉了拉被风刮起的衣角,迎着敌人的枪口挺胸抬头,视死如归。
她举着带着手铐的右手,高声地喊着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的小北门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