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著名小说《红岩》的朋友,一定会记得一位叫黄显声的英雄人物,在那个中美合作所的魔窟里,黄显声身陷铁窗,仍然和敌人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在敌人的威胁利诱和酷刑面前毫不动摇,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和铮铮铁骨。
黄显声,字警钟。1896年12月18日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现这个地方属岫岩满族自治县。黄显声少年时期就读于安东(今丹东市)道立中学,1918年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次来到北京的黄显声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北京大学这所在当时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殿堂,让黄显声的思想得以升华,他很快就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开始在心中悄悄地下了决心,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青年时期的黄显声关心国家的时政,他发愤攻读俄语,以便进一步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于他勤奋学习,对新事物新思想极为敏感,加上他性格爽快,富于正义感,深受同学和老师们的喜爱。
1919年,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预科班的学员,黄显声怎能还在教室里坐下去呢。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利,屈辱的“二十一条”,国家的命运在黄显声眼里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和同学们举着旗帜和标语,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游行。
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与反动军警搏斗,在这一幕幕悲壮的战斗中,都有黄显声的身影。
五四运动短短的几天,黄显声仿佛一下子长高了,成熟了。面对敌人的刺刀,他挺着胸膛,高喊着口号。那天,他们游行后回到了学校,忽然发现班里少了几位同学。一打听,原来是被反动军阀逮捕了。那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同学们一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了,大家又饿又乏。有的同学说。“咱们赶紧弄点吃的东西吧,再等一会儿我就要饿昏过去了。”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同学被捕了,黄显声怎么能够吃得下饭呢?
“不行,我们不能等,我们必须去营救那些被捕的同学!”
黄显声用目光征求着大家的意见。
看着黄显声脸上那一副坚定的不容改变的神色,班里的大多数的同学都里的大多数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显声,你说怎么办,我们大家都听你的。”
“走!我们到警察署,去营救那些被捕的同学们,他们一天不放人,我们一天也不能离开!”
黄显声和他的同学们为了营救被捕的战友,踏着迷茫的夜色出发了。
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黄显声毅然决定,他要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要救国,学文不如学武。他要为自己选择一条投军报国的道路。黄显声知道唐代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他却说,“生不带兵死不休”。他要带兵,有了枪杆子,他就可以摧毁旧世界,建立一个像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新国家,黄显声在心里重新确立着自己的理想。
经过一番艰苦的挫折,1921年,黄显声的希望终于得以实现了。他考上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破例被分配到奉天兵工厂任少校卫队营长,在营长这个岗位上,他的才华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他周围的人夸他“谈吐不凡,颇有见解”,他的出众的表现竟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张学良与黄显声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后,断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立刻把黄显声调到自己的身边任随从参谋。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了,黄显声随着奉军入关,打了几次胜仗。当时被人们称为“关东王”的张作霖直接下令提拔黄显声为上校参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将军团部撤到河北的滦县之后心急如焚。这时,黄显声找到了张学良,建议张学良采取化装的方式回沈阳。黄显声说,他可以先行返沈作必要的布置。张学良听了黄显声的建议后,说,“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随后,黄显声带着一哨人马昼夜兼程赶回沈阳,负担起警备沈阳和保护张学良安全的重任。1929年3月,黄显声调任东北陆军步兵第20旅旅长。这时,他是积极支持张学良走国家统一以御外侮道路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之一。东北易帜后,在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全力支持蒋介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之时,他又调任辽宁省警务处,这个地方也就是张学良拟为成立沈阳警备司令部的过渡。黄显声任这个处的处长兼沈阳公安局局长,担任起张学良委托的防护老家大本营的重任。1930年11月,他曾随张学良赴南京参加了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其间他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国民政府各派人物对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态度,黄显声都在内心里努力地思索着。
他思索的更多的是民族的命运,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得失。
2、积极抗战,直接指挥义勇军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侵略者发动事变,炮轰北大营东北军第七旅的营房,一个历史性的轰响掀开了中国人屈辱的日历。
其实,就是在这天——9月18日的下午,黄显声曾接公安督察长熊飞的报告,称这天早晨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由日本国内回到沈阳,已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见面,并闻有谋,可能采取爆发行动。晚上的炮响后,黄显声一直在公安局坐镇以待,并严令各警察分局及公安队待令行动。
可是上级下来的命令竟然是“不抵抗”。黄显声仰天长叹,心如火焚。
这时候,沈阳南市和三经路的公安分局来向他请求还击,“黄局长,日本鬼子炮轰北大营,打到沈阳城了,我们有枪,为什么不还击呀?”
“为什么?我怎么知道为什么?”黄显声把牙齿咬得咯咯地响。
这时,沈阳南市公安分局的局长说,“黄局长,我知道军人要服从命令,你现在也为难呀。这样吧,我们这些中国军人,看着鬼子来了,我们肚里咽不下这口恶气,让人家骑到咱脖子上拉屎,我们也得挺一下脑袋吧!我们和三经路几个分局的弟兄们要和小鬼子拼一下,不就是个鱼死网破吗?你要是同意呢,你就点个头。要是不同意,我们扭身就走!”
黄显声把拳头狠狠地往桌子上一砸,他说,“点个头怕什么!你们打吧,我同意了!”
据史料考证,沈阳南市等几家公安分局按照黄显声的命令奋起抵抗,与日本鬼子面对面地交火,这是当时沈阳惟一未执行上级“不抵抗”命令的武装队伍。
可是,在当时腐败的中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把驱逐日寇这关乎民族命运的大事摆在桌面上,光靠黄显声只身与敌交战真是势单力薄了,在面临强敌力不能支的情况下,黄显声才下令以各分局为单位,尽量携带武器弹药退出沈阳,经新民向锦州集中待命,最后黄显声也化装成平民百姓离开沈阳奔向了北平。
当时的辽宁省政府已经从沈阳撤到了北平。
东北沦陷,黄显声在北平怎能待下去。每一天,他都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他惦记着落入日寇手里的东北大地,惦记着水深火热中的东北人民。9月25日,原辽宁省政府的部分人员20多人,在黄显声的带领下,首先返回锦州。这时,一个叫刘澜波的共产党员也从北平赶赴锦州。刘澜波是黄显声的凤城老乡,他们谈话志趣相投,尤其是在抗日的问题上忠坚不渝,深受黄显声的器重,黄显声立刻任刘澜波为省政府秘书,跟在他的身边工作,和他一起以全部精力致力于组织抗日武装的工作。
以锦州地区为根据地,黄显声以自己的高超的组织才能成立了多种形式的义勇军。
在1931年年末,仅在辽西、辽北一带所组织的义勇军人数就达5万多人。在辽东,原凤城县公安局局长邓铁梅受黄显声委派由锦州潜回凤城县,也扯起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大旗。
刀光剑影,硝烟弥漫,黄显声率领着抗战的队伍和日本鬼子开始了殊死的搏斗。
锦州失守后,黄显声又前往北票组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部,这时,由黄显声指挥的义勇军约有3万余众,在辽西、热东一带打击敌人。他还指挥驻朝阳、义县等地部队伺机集中、联合出击,给日本鬼子沉重的打击。日本关东军将其视为“日军之劲敌”,不断地派重兵进行围剿。
黄显声在辽宁大地与日寇拼搏的事迹,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传颂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