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抗联的英雄史册,还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他叫金剑啸。
金剑啸是沈阳人,1910年12月,他出生在沈阳一个刻字工人的家庭。他的家庭是满族。他是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长大的,在金剑啸童年的时候,他的父亲金蕴章挑着逃难的担子,带着小剑啸从沈阳来到了哈尔滨。
他虽然只有26年短短的人生旅途,却在自己的生命中写出了一页页光照环宇的英雄壮举。
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艺术家,他写过小说、诗歌、散文、论文、杂文。他还演过戏,当过导演,他懂音乐,会画画,他还学过医,人们夸他是一个天才。
然而,他让我们敬重的,是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是他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土地时,表现出来了那一种伟大不屈的民族精神。
我们故事还是从1931年的那个秋天说起吧。这时候的金剑啸已经是一位共产党员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东北局势的动荡,日本人眼瞅着就要开进哈尔滨了。一些商人趁机套购物资,结果,一大堆票子几乎买不了什么东西。平民百姓处于饥寒交迫的生活状态。
金剑啸的父亲,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哈尔滨已经是一个很有规模的大款了,他经营的文业堂印刷局效益一直不错。金剑啸和这里的工人伙计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他工人很有感情,看到工人们的生活过得很苦,一个月紧张的工作才能挣8元钱,他从心里同情他们。
当时,一个全国性的救亡活动无论在南方和北方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金剑啸知道,工人和农民都是党开展救亡工作的主力军。只有工人发动起来了,城市里才能把救亡活动真正开展起来。
哈尔滨这座城市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掀起抗日斗争的高潮,工厂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人们到处都在为抗日而奔走。
金剑啸的父亲经营的这家文业堂印刷局却在这场革命的大潮中按兵不动,剑啸的父亲金蘊章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一面加紧对工人的剥削,一面以强压的手段不许工人们参加革命活动。
这一切都引起了文业堂工人们的强烈不满。
那天,从外面搞完革命宣传工作的剑啸来到了他父亲的这家印刷局,听到了工人的议论,剑啸十分生气,对工人们说,现在国难当头,而政府不抗日,我们能就这样等着当亡国奴吗!你们怎么不起来斗争呢?你们可以罢工呀!
工人们听了剑啸的话有些愣了。这个剑啸可是咱们老板的大公子,是大少爷呀,这个印刷局从道理上讲也是剑啸的呀,他怎么还鼓励工人罢工呢,工人一罢工,损失最重是他们家呀。
剑啸看了看工人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了。他说,“不错,这个印刷局是我父亲开的,他是业主。但是这不并影响我支持你们参加革命,我们这个城市只有都动起来,才能开成一种力量,造成一种抗日的大潮,都快当亡国奴了,我这损失点又算了什么呢。”
看到剑啸一脸严肃的样子,工人们对他更信任了。于是,剑啸就和工人们一起,商计具体的罢工方案,提出一条又一条的罢工条件。这些罢工的条件主要是增加工资、改善伙食、减少工时等等,都是和工人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剑啸说,这些都是你们提出的正义的条件,我坚决地支持你们。
在剑啸的支持下,很快文业堂印刷局的机器就停了下来,工人们对金蘊章说,你不答应条件,我们就不上班。
金蘊章一看工人们果真罢工了,又气又吓,他一调查,便发现了这罢工的事件中竟看到了儿子的影子。他想,剑啸会这样做吗?他从小学到中学,从医专又到上海,都是我当父亲出钱供的,他怎么革命革到我的头上了。
金蘊章找来了剑啸一问,剑啸并不隐瞒,这可把父亲气坏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剑啸倒是很冷静地说,“爸爸,我希望你能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来,不要为了家庭的这一点利益而忘了民族的利益,如果我们不把工人们都发动起来,不把全国的人民都发动起来,都去奔向抗日的战场,就会亡国的,国都亡了,你还有家吗?”
虽然剑啸说的都在理,可是父亲就是听不进去,最后,两人实在找不到共同的语言,剑啸一生气从这个家庭里搬了出去。
2、以笔为枪,积极宣传抗日思想
金剑啸和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有着广泛的联系,他是东北作家群的一员。他是通过著名作家萧军认识了萧红、骆宾基、梁山丁,同时,他们又通过金剑啸认识了陈凝秋、罗烽、白郞、舒群,一个积极抗日的东北作家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形成了。
这是抗日战线上另一条重要的生力军。
1932年有8月,哈尔滨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一场大暴雨,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河水暴涨,大水冲进了城市,淹倒了民房,城市里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
这是这些日子里,著名作家萧红为了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逃离了呼兰的家里,来到了人地两生的哈尔滨。由于受人欺骗,差一点陷入魔掌,后来在萧军等朋友的帮助下,才逃脱出来。这时,金剑啸找来了萧军、萧红和其他几个朋友,商量着怎样赈济哈尔滨的灾民。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金剑啸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赈灾画展”在画展上,他把多年来自己的绘画作品,在哈尔滨的晏宾饭店展出了,剑啸的作品有《海上风暴》、《松花江雪》、《水上人家》、《长白山下》等,在这次画展上,作家萧红也把自己作品向观众展出,萧军还在报纸上写了评论文章。画展的收入,金剑啸全都用来赈救灾民了,当时,他的女儿恰巧有了病,也急需用钱,可是他还是把钱全部用在了赈灾上。
他是要在这次赈灾的活动中体现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温暖,进一步宣传鼓动群众,形成抗战的力量。
金剑啸没的扛着枪与日寇面对面的作战,他是用自己的笔来作枪,刺向敌人。当时,中共满洲省委的机关刊物叫《满洲红旗》,后面改名为《东北人民报》,在组织的安排下,金剑啸在这个报社担任美术编辑,这项工作在当时是在极度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有很大的风险性。可是金剑啸却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每天都在为办报的事情东奔西忙,他把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当作射向日寇的子弹,精心设计和编排着,这份报纸在当时影响很大,鼓舞着各届人民的斗志。
剑啸真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是一个什么都能拿得起来的“秀才”。
一面办报纸,金剑啸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又组织起来了一个宣传抗日救国的《星星剧社》,金剑啸有着很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星星剧社排戏的时候,他自己编剧本,又自己当导演,画布景,做道具,什么活儿都能干。有一次排戏时,他怎么算计演员也不够用的了,这可怎么办?
他想到自己的好朋友萧红、萧军,还有白郞等人,就把他们找来,让他们在自己的戏中客串角色,这些朋友当时都是热血青年,对抗日的活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在金剑啸的指挥下,他们这些著名的作家也都当起了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个的角色,去宣传抗日救国,鼓动群众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在哈尔滨的这些斗争中,金剑啸经常会遇到当时党组织的领导人杨靖宇,杨靖宇对剑啸的工作非常满意,他对剑啸说,“你是作家,又是画家,真是人才难得呀。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咱们中国的领土,党不仅需要一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也同样需要一大批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宣传抗日,号召人们起来抗日。剑啸,你虽然在城市里,但你仍然是一个最优秀和卓越的抗日勇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