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吃日头”这是我国民间神话中一个很有影响的典敌。
天狗吃日头,说的本是一种天象——日蚀。人们在古代认为日蚀出现,是有天狗在吃日头。在抗战时期,我们辽宁大地上有一位叫郑桂林的英雄就自己报号——郑天狗。郑桂林用天狗吃日头,寓意自己誓做天狗把日本鬼子吃掉。
“郑天狗”的名字曾在辽宁大地广为传颂。
九一八的枪声打破了东北大地宁静的天空,不愿受亡国之苦的爱国同胞纷纷举起抗日的大旗。据史料记载,仅在热辽一带就有抗日义勇军五十多路。
在诸路义军中,郑桂林领导的第四十八路军是一支阵容强大,作战骁勇,屡建战功的英雄队伍。这支队伍人数最多时达15000多人,编成24个旅。它在短短的二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有史可查的战役就有数百次之多,每次都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和重创。
郑桂林的祖籍是辽宁省建昌县药王庙乡郑家沟屯。
青年时代的郑桂林就有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为此,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又入北京朝阳大学学习。在此学习期间,因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一心寻求救国道路。1921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牡丹江。在家乡,他创办了一所小学,在学生中组织了激进派学生团体,他经常给学生们做报告,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苏联十月革命进步思想。
郑桂林的肚子里装着许多爱国的故事,像岳飞抗金、安重根刺死伊藤博文等英雄人物,极大的鼓舞和影响了他周边的学生和朋友。郑桂林办学育人的事迹,在当地得到了民众们的热情赞扬和支持。
有一件事情让郑桂林的思想又一次得到了转变。
他培养的进步学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指责军阀当局的弊政后,虽说的言之有理,却被学校开除了学籍。那是郑桂林非常赏识的一个学生,郑桂林多方做工作,却没有任何效果。
郑桂林深深地感到,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于1922年9月加入了东北军第七旅。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入伍后,先是被调到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东北军第十三旅作战参谋,驻防在河北保定市。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大好河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郑桂林,更加义愤填膺,他决定出关抗日。
郑桂林首先只身乔装回到牡丹江,侦察敌情,体验民意,他向亲人倾吐抗日的决心。
同年的12月初,郑桂林偕同李铁铮、胡芷春等三名志同道合的同事,离开保定和北平,与东北讲武堂同期毕业同学石兰田、李卓英约会,一同去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
救国会了解郑桂林的为人,看到他杀敌心切,就任命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李铁铮、吴金铎为副司令;石兰田为参谋长;李卓英、胡芷春为副参谋长。
郑桂林等被委任后,于1931年的11月,带100来名骨干,从关内到绥中、兴城、凌南、锦西一带抗日前线,宣传组织抗日武装。
他们首先来到了凌南县药王庙乡高丈子屯找到故友邓文风。邓最初也是自立山头打鬼子的爱国绿林首领,邓听郑桂林动员他合伙抗日时,毫不迟疑地表示赞同,并表示愿带着一千多人的人马加入郑桂林的队伍,郑桂林向上级请求将邓文风增补为四十八路军副司令。
1932年旧历正月的一天,郑桂林单人独马来到建昌药王庙乡郑家沟探家,他在族中兄弟的陪同下,来到了祖坟祭祖。郑桂林跪在祖宗墓前,沉痛而庄重地说,“当今日寇记忆力灭我中华,毁我宗祖,凡孝子贤孙岂能容异国列强侮我祖先,杀我同胞,小孙桂林决不辜先教,为扶国危,誓为民族尊严而成,望祖先助我一力,保佑第七代玄孙抗日成功!”郑桂林说完,泪如泉涌。郑桂林回乡祭祖宣誓抗日的故事传开后,建昌民众无不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在郑桂林的精神感召下,许多辽西的青年都怀着爱乡、爱国的心情,踊跃投奔郑桂林部。就这样,不足半年的时间里,郑桂林的大旗下,已经集合起有万人之众的抗日大军了。
2、转战热辽,屡建抗战功勋
郑桂林率领的义勇军开始在兴城绥中一带,不断打击着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31年12月下旬,在兴城的西部新民屯一带,郑桂林派副司令邓文风与孙玉田部合力扫除了一个叫陈老升的汉奸队伍,缴获了枪支百余条,紧接着又袭击了兴城的沙后所,望海一带的盐场。
1932年的2月,邓文风又率部到绥中前所车站,将铁轨扒翻,埋设地雷。并隐蔽在二百米处外准备袭击敌人。恰巧日军的装甲车从山海关开来,见路扒就急下车抢修。义勇军战士乘机一齐出动,吓得鬼子惊惶失措,丢枪逃窜。“叭——”一个战士勾动板机,打死了正在逃命的一个日本鬼子。
1932年的3月17日,在郑桂林统一指挥下,义勇军袭击了绥中车站。敌人为牵制义军,就在绥中西南四方台设防,驻有日军,对义军活动不利。于是郑桂林就调集全军攻打四方台,铲除了障碍。
郑桂林的队伍让日寇恨之入骨,他们出动大量的部队开始对义勇军进行扫荡,五六月份,他们甚至多次派出飞机,配合着地面上的骑兵向郑桂林围剿。郑桂林和敌人展开了周旋,你来了我就跑,你走了我就打。我打你时让你跑不了,你打我时,让你打不着。
1932年,7月30日,日寇动员了六百多日军和一千多名伪军,分三条路向郑桂林的部队驻扎地条石沟进犯。郑桂林率部沉着应战,占据有利的地形,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到了同年的9月份,日寇又调集更多的军队,对四十八路义勇军进行大规模的讨伐。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郑桂林不断地捕捉战机打击敌人,1933年11月30日下午九点,第五路军第五师丁克与第三统带参谋长陈瑞清,率领部队联合打退日伪军,攻占了前卫火车站。
郑桂林部义勇军越战越勇,打出了军威,为了加强部队的实力,经救国会决定将十三路义勇军合编到四十八路军中,改番号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军,将旅改为师。同时,在绥中永安曹家房子举行了全军阅兵式,救国会负责人检阅了队伍,并把这个场面排成电影,全军的士气异常高涨。
1933年2月,侵入到热南路的日军又分两路,配有飞机三架,同时向凌南推进。在绥中明水塘门、兴城梨树沟门,被郑桂林部和彭振国部分别给予堵击,激战两天两夜,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正当义勇军在前线侵略者英勇奋战的时候,蒋介石为达其不抵抗日寇的目的,如关外义勇军进关,郑桂林率部向关内撤的时候,召开了团以上军官会议,在会上,郑桂林对大家说,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抗日的信念是不会改变的。
郑桂林的部队到达关内后,立即投入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这是1933年的春天,郑桂林部同朱霁青部的义军联合,在大毛山口一带与日寇展开了激战,紧接着郑桂林属下的胡子元师长又从前石沟向九门口外十五里处的永安堡、李家堡等地的日军后路地攻,几次战争都给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郑桂林的义勇军在这连续多次的战斗中也有很大的伤亡。当年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的《新天津报》和《大公报》对郑桂林的抗日壮举均有报导,其中的一篇文章说,“……郑桂林的东北救国军约有万余人,连日在边城一带颇为骁勇,结至最近除伤亡者外,仅余四五千人……”由此可见,四十八路义勇军在保卫长城的战役中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如果你今天到辽西的民间采访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都还记得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
天狗咬,蜂子蜇,座山旅打得恶,杨麻子不用说。
这个童谣里的天狗,说的就是郑桂林,蜂子说的是副司令邓文风。“座山”说的是另一个抗战英雄刘祚山,而“杨麻子”是四十八路军里的抗日猛将杨尽忠。
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地民众对郑桂林领导的四十八路军英勇抗日的赞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