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辽宁抗战英雄故事-模范的共产党员——关向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出奇制胜,雁门关首战告捷

    1902年,关向应生于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屯一个满族家庭。朱德元帅曾高度赞扬关向应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1937年的秋天,由红军二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120师,奉党中央的命令,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120师,是在长征的路上走过来的,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日夜兼程,虽然路途艰难,处处坎坷,但这支队伍却充满了英锐之气。在这支队伍的前面走的就是两位部队的首长。一个是师长贺龙,另一个是政委关向应。他们分别骑在两匹高头大马上,并辔而行。

    在行走的途中,正遇上一伙从前面溃逃下来的国民党骑兵,那些骑兵一个个丢盔卸甲,没命地抽打着马,贺龙看到他们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上前大喝一声,“喂!是不是遇到鬼了,瞧你们丢了魂似的。”

    也许是120师官兵威严不乱的军威一下子“镇”住了这些国民党兵。那个骑着马的国民党将领,拉住了马头,对贺龙和关向应说,“你们是哪部分的?这是要到哪儿去?”

    关向应说,“我们是八路军120师,请问这位兄弟为何如此慌张?”

    那个党国的将领说,“别往前走了,再往前可就是日本人的地盘了。我们是刚从前面跑回来的。请问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贺龙笑了一下说,“哪儿去,抗日前线!”

    “什么?你们还要上前线?”这位党国将领摇了摇头说,“鬼子厉害得很呀。真是碰不得,碰不得呀,要不是我们的马跑得快,早就都没命了。难道你们是活够了,和鬼子打,我看是鸡蛋去碰石头哟。”

    这时,关向应说,“鬼子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有什么好怕的。我奉劝贵军还是能到抗日的前线去,和我们八路军一起打鬼子。”

    没等关向应的话说完,那个党国的将领又说了,“就凭着你们这几条破枪,就参和日本人打,你们愿意往老虎嘴里送肉,那就请便了。”说完,他一抖缰绳,像个兔子似地跑了。

    如果按照贺龙的性格,真想掏出枪来把这个胆小鬼崩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此时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候,一切都要以服务大局为重。七七事变以后,在国民党的一些正规部队里,怕鬼子不敢与之战的想法已成风气。贺龙和关向应商量,他们一定要打几个漂亮的战役,让全国人民看一看,中国的军队是不好惹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负的。

    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贺龙和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到了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它前有大同,后有太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位于代县以北四十里的雁门山上,东西山岩峭拔,壁立相对,中间只有一条崎岖险峻的小路。雁门关就设在这绝顶之上,极为雄险,与偏关、平型关合称三关重镇。本来它一夫挡关,万夫莫进,是很难攻陷的,可是国民党的驻军,却轻而易举地将这重镇陷入日寇之手,使之成为日军由大同长驱南下的交通枢纽。

    雁门关下,关向应举着望远镜,望着雁门关上飘着的太阳旗,他想,这本来是中国人的土地,怎么能让日本鬼子在这里横行霸道。国民党不是怕你们小日本吗,我们八路军不怕你。他对贺龙说,“把作战方案再细细地研究一下,是到该打这些龟孙子的时候了。”

    关向应是不轻易激动的,今天的激动使贺龙感到这仗是到了该决策的时刻了。于是,他们回到师部立即召开了师党委会,决定在雁门关打一场伏击战。

    他们向七一六团政委廖汉生和团长贺炳炎部署了作战的计划。

    廖汉生和贺炳炎听完了师首长的指示后,饭也顾不上吃,就回到了团部,火速地将队伍开拔到雁门关西南十多里的黑老窝村。这个村四面环山,十分隐蔽。部队驻下后,指战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等待着战斗的降临。

    1937年10月18日黎明时分,七一六团进入了预定的伏击地点——黑石头沟。10点钟,敌人一长列汽车进入了伏击圈。可是,从阳明堡方向也开来了一百多辆鬼子的汽车。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鬼子的兵力聚然增加了,打?还是不打?两位团首长只用目光交流了一下,就作出了果断的决策:“打!”“既然都送来了,就一齐吃掉!”

    当南北两路汽车愈靠愈近,交错而过全部进入黑石头沟时,雁门关的战斗打响了。

    七一六团的轻重机枪一起狂叫起来,手榴弹雨点般落到了鬼子的车上。日本鬼子懵了,两路汽车都争着夺路而逃,你碰我撞,相互倾轧,车上的弹药箱接连爆炸,鬼子兵鬼哭狼嚎,黑石头沟成了鬼子兵的鬼门关。

    一片慌忙后,很快鬼子就开始组织反攻了。小鬼子的动作非常迅速,像一条疯狗凶猛得很。这是一场真正的恶战,敌我双方距离非常近,打着打着双方就拼到了一起,一场白刃战在雁门关拉开了帷幕。战士们用刺刀挑、枪托砸,大刀砍,有的干脆用手榴弹去猛砸小鬼子的头。

    整个黑石头沟响彻了喊杀声、惨叫声。

    我们的八路军战士越战越勇,一个个早就杀红了眼睛,日本鬼子见八路军个个都是不怕死的英雄,和以前遇到的国民党的部队大不一样,急忙下令草草收兵,夹着尾巴跑了。

    战斗胜利的消息让贺龙和关向应喜出望外,他们俩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为凯旋的战士们举杯庆功。在庆功会上,关向应对贺龙说,“真想把那个国民党的草包将领找来看一看,让他说一说咱八路军和小鬼子的脑袋到底是谁的硬!”

    雁门关大捷的喜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飞遍了全中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2、领袖关怀,毛主席看望关向应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国小学课本上,曾收录一篇题为《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们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有一天,到中央医院去看望关向应同志。

    关向应同志在病床上躺着,身上盖一条毯子。毛主席跟他亲切地握过手,就坐在病床旁边,两个人轻轻地谈起话来。忽然门帘掀起,进来一个年轻的护士。他一看床边有人,就说:“同志,请原谅。医生吩咐过,关政委需要静养,不宜多说话。”

    毛主席转过身,笑了笑说:“啊,对不起,我不知医生有这个吩咐。”说着,连忙站起来,安慰了关向应同志几句,就走出去了。

    在隔壁护士办公室里,毛主席又碰到了刚才那个护士。“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啦?”“人家都叫我小刘,十六啦。请坐吧,同志!”

    毛主席仔细地问了关向应同志的病情,又亲切地对小刘说:“小同志,你要好好照顾关政委。”

    毛主席走了,小刘又到关向应同志的病房。她一进去,关向应同志就笑了,说:“小刘,你知道刚才来的是谁?”“不知道,外面有警卫员,准是一位首长,不管是谁吧,医生叮嘱过,您需要静养,我就不能让别人打扰您。”“对。可是,你不知道他就是毛主席呀!”小刘睁大眼睛喊起来:“啊,毛主席!”

    以后,小刘逢人就讲,毛主席多么严格遵守制度,态度多么和蔼,真是可亲可敬。

    关向应是1941年10月因肺结核大发作来延安治病的。

    但这次治疗并没有去掉病根。医生一再叮嘱关向应要多在延安的医院里住上一段时间。可是关向应的心里装的都是抗日的大事,他在延安治疗了几天后,就匆匆地赶回到了抗日的前线。直到在召开晋西北高干会议上,正在主持会议的关向应被病魔缠绕,倒在了会议室里。

    关向应被部队第二次送到了延安。

    他住进医院后一个危险过去了,但很快又一个危险期来到了。当时,延安最有名的高级医生叫黄树则,他的医术很精湛,他用尽全身力量来医救这位闻名遐迩的抗日名将。可是关向应的抵抗力太差了。黄树则曾对来看望关向应的任弼时同志说,“如果他能早一点来延安治病,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呀。”

    现在已经晚了,多年来,关向应患肺结核已并发成浓胸,本来会诊后医生决定注射盘尼西林,也就是用青霉素治疗。可是打了不久,关向应想到这种药是进口的,价钱太贵了,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竟不让再注射了。

    1946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导者之一、第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关向应同志,因肺病医治无效,在延安逝世,享年四十四岁。

    贺龙同志在关向应的追悼大会说致悼词《哭向应》“一生中最真挚的战侣,你先我永逝了,辞去了你亲手抚育的军队,辞去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

    毛泽东为关向应挥笔写了“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挽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