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校园安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小心校园暴力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包括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造谣、诬蔑,甚至是肉体上的虐待。校园暴力的受害对象是在校的中小学生,而施暴者则有可能是在校的学生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人。也就是说,这种暴力行为是在学校发生的,以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暴力活动。

    二、青少年暴力倾向产生的原因

    1.心理发育不成熟。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他们虽然身体发育已日趋成熟,但心理状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人格特征上的障碍。具有人格问题的同学往往过分理解、敏感和缺乏人情味,在学校常常顶撞老师,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有的同学挫折忍受能力极差,这是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在遇到挫折或产生不满时,往往做出过激行为。

    4.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同学们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

    5.学校因素。如个别教师对后进生的歧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极大的震动,常常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失望,自尊心受到打击,极易产生过激行为。

    6.社会因素。流氓团伙的唆使、胁迫、利诱;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体中某些不良的误导等。

    安全对策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1.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不要成为他人侵害的目标。

    2.谨慎结交朋友,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3.选择正当的休闲活动,勿涉足不良场所(如电动玩具店、撞球场、舞厅等)。

    4.避免行经偏僻胡同与人烟稀少处;行经公园、楼梯间等易遭到侵害的地点应提高警觉。

    5.上下学路线宜多变化,以免被人伺机埋伏。

    6.校园暴力的加害者不会自行停止加害行为,故在受害之后,应主动告知校方或者家长,寻求解决方法。

    ‘之案例启示

    12岁的小伟是某校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好,但经常与同学们开玩笑,欺负小同学。有一次,他又把一个小同学给欺负了,结果这个小同学从社会上找了一帮小地痞,拿着刀把小伟给捅伤了。小伟的父母把那个小同学告上了法庭。结果那个小同学赔偿小伟医药费3800多元。事后,两人都后悔莫及。

    §§§第二节发现校内不良现象怎么办

    适雪旁.铀识链接

    校园不良现象的种类列举

    1.不爱护公共设施。

    2.不遵守学校纪律。

    3.胡乱浪费的现象。

    4.盲目攀比财富的现象。

    5.与人合伙欺负同学的现象。

    6.偷东西。

    7.不尊敬老师。

    8.升旗时不敬礼,不唱国歌。

    9.逃课,不按时完成作业。

    10.随便向同学借钱。

    安全对策

    面对不良现象我们怎么办

    对上述不良现象,我们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老师,崇尚真理。

    2.团结同学,亲如手足。

    3.集体荣誉,至高无上。

    4.追求知识,刻苦读书。

    5.校园内外,遵守纪律。

    6.爱护公物,珍惜设施。

    7.举止文明,远离粗野。

    8.课后作业,按时完成。

    案例启示

    下午放学后,王力独自一人回家,忽然看见同班同学赵龙靠在小路的东墙边,并且东张西望,在他旁边还有两辆自行车。

    王力问赵龙:“你在这儿干什么?”

    赵龙告诉王力,有几个同学跳进院墙去偷学校仓库的东西,并让王力帮他们看着自行车和“望风”。

    王力告诉赵龙说:“你不要做傻事了,法制课上民警叔叔讲过了,你明明知道他们是在偷东西,你还在给他们看车,这叫共同犯罪。”然后带着赵龙跳进墙去,对正在偷东西的同学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快停下来。”

    可是这几个同学根本不听,还引诱王力和赵龙,说如果帮他们一起偷,一定会给他们好处。王力意志坚定地说:“我不会帮你们的,我们回家了,你们好自为之。”

    王力和赵龙及时向附近的派出所报警后,那几个偷东西的同学当场被抓获。

    想和做

    你有没有碰到或者知道自己的同学犯错误。如果知道了,会怎么处理?

    §§§第三节妥善处理同学矛盾

    知识链接

    矛盾产生的原因

    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上不愉快。和同学闹僵之后,如何重新交往,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会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处理同学关系不可简单粗暴,不能委曲求全,既要体谅别人,又要维护自尊。

    产生矛盾后的处理方法

    1.宽容。

    出现矛盾的双方,虽然都有责任,但同学之间很少有恶意的攻击。同学们要能理解、容忍对方的一时之举。例如,对同学偶尔的评头论足,不要过分在意,耿耿于怀。因为这可能只是对方一时失口,并无恶意,也不想结怨。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高姿态,显示自己的风度。

    2.平衡。

    如果与同学闹僵了,不要总是试图让两人的关系恢复如初,因为这时双方的心理都处于一种适应阶段,适当的疏淡是与此时的关系程度相适应的。

    3.淡化。

    在和同学闹僵后,不要耿耿于怀,喋喋不休;也不要总是重提旧事,希望求得相互谅解,因为这容易把刚刚长好的伤口重新揭开。这时,如果能淡化以前的不愉快,艺术地找一些共同话题,时间一长,双方关系的重建也就水到渠成了。

    4.主动。

    有些同学,特别是中学生在发生矛盾之后,往往因负气不愿主动与对方交往,一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二是担心对方不接受反而尴尬。其实,只要时机把握得好,双方的不愉快很容易化解。例如,对方生病时,主动去看望;对方考试失利时,主动过去安慰等。

    如果通过反省,意识到矛盾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引起的,就应该积极地弥补。这时最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只指责对方的不足是不正确的,但过分地表示歉意,却可能会强化对方的错觉,反而不能谅解你的苦心。

    案例启示

    小明是个聪明的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家里人夸他,老师也很喜欢他,但是小明在班里的“人气”可不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平时的行为,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小明成绩好,就有很多同学找他帮忙解答数学习题。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小明不是很耐心,经常说得很快,不管别人听懂没听懂,如果有同学再问一遍,他就会说:“真笨,自己想去吧,我这还有习题要做呢!”有时他明明会做那个数学题,却偏说不会,等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又第一个举手回答,独享老师的表扬。

    渐渐地,同学们都远离他了。当老师准备推选小明做学习委员时,好多同学都不服气,认为小明在“德”这一方面还不够资格。当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找小明谈了一次话。

    小明还是当上了学习委员,但同学们渐渐发现小明待人客气了,并且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再也不说那种伤同学感情的话了。同学们又喜欢小明了。

    想和做

    同学们,你们看了上面的故事,分析一下小明行为的对与错,自己身上有没有小明的优点和缺点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