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千万不能忽视第一堂课

    ●一开始就叫对学生名字

    ●一分钟也不要拖堂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我有一位同学,是某中学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非常受学生喜爱,而且上课时课堂秩序也很好。人们每每问起她的管理秘诀时,她总爱讲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说明: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生活,我对全班同学各方面情况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新学期到了,我给同学们送些什么呢?时下过年,不是兴送“红包”吗?我何不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呢?思考再三,我终于决定:寒假里精心筹划,一开学便给全班每一个同学一个惊喜,送一个“红包”。于是,新学期,我班同学都收到了特殊的礼物——班主任发的“红包”。班会上,我说:“同学们,你们过年收到过‘红包’吗?”不少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收到过!”“不过,今天老师也给你们一人送一个‘红包’!”“同学们新年好,狗年红包不能少!”大家兴奋不已。

    我给同学们送的“红包”,有八件小礼物,同学们戏称“吉祥八宝”:

    一包甜蜜糖,希望同学们学习生活都很甜蜜;

    一句真心话,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的祝福;

    一张读书卡,推荐新学期一些读书书目,如《告诉世界我能行》、《爱的教育》、《青铜葵花》……

    一条名言或格言,主要内容有爱国、明志、自强、诚信、好学、求新、勤俭、感恩、务实等;

    一张新学期“作息时间表”;

    一张课程表;

    一张一费制“收费表”;

    一张新学期班级工作“建议表”。

    我给孩子们的祝福因人而异,力求有个性。

    胡习国同学平时好动,有时学习时间抓得不紧。在胡习国的“红包”里,我给他的祝福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愿你在新的一年里珍惜光阴,争做合格的中学生”。他表示,新学期将努力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

    周爱明同学,幼年丧母,家庭较困难。在周爱明同学的“红包”里,我是这样祝福的:“愿勤奋、聪明的你能勇敢地走出困境,迎接灿烂的明天。”

    王强同学平素活泼有余,自律不足,有时还欺负小同学。在王强的“红包”里,我希望他“新学期严格要求自己,成功的彼岸一定属于你”。……

    新学期刚开始就这样对待学生的老师,能不受欢迎吗?她的课堂秩序能不好吗?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搞好开学工作对班主任管理好整个班级相当重要。因为,面对一群学生,若不能迅速将他们组织起来,稳定其思想,规范其言行,一旦成为一盘散沙,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新学年伊始,班主任应从何处下手,又如何取得学生信赖,成为班级的有力领导者呢?

    (一)见好第一次面,给学生一个好印象

    初次与学生见面,学生肯定会带着新奇、猜测的心理来观察新任班主任。这就需要你衣着整洁端庄,举止文明大方,言谈亲切动人,目光友善传神。一句话,就是以你的形象吸引人,以你的魅力感染人,以你的威信慑服人,以你的情感亲和人。

    (二)调整好宿舍和座位,给学生一个归宿

    学生到学校以后,可能首先关注的是班主任是谁,其次是教室在哪里,然后就是“我坐在哪里”。教室和座位是学生到学校后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物质环境,他们关注是有道理的。座位是学生最为直接的利益,又是学生进校后班主任做的第一件面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事件,班主任一定要谨慎对待,要公平行事,切不可弄权。

    (三)组建好班干部,给学生一个龙头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建立高效、务实、开拓、进取的班委会,将会使班主任从千头万绪的班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得力的班干部,你的眼睛就会明亮,你的头脑就会清晰,你的思路就会明确,你的办法就会巧妙。在新接手班级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档案材料临时指定几个,或者是学生自我推荐的形式产生几个,临时管理一下,等学生稍稍熟悉以后,再通过其他的形式产生学生干部。

    (四)熟悉校园环境,给学生一个家园

    一年级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对新学校不熟悉,因此,抓好此项工作非常关键。班主任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学校内外地理环境,哪里是车站,哪里是银行,哪里是邮局,到哪里购物方便实惠,学校行政楼在哪里,财务处在哪里,寝室、教室、食堂、厕所以及医务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入校指南》,这样学生办事就非常方便;同时还要尽快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电灯的开关、水龙头的使用、窗户门的开启、马桶的使用、教室投影仪的使用、图书资料的借阅、生活困难的求助、问题解决的申诉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可我们的很多学生可能来自于农村或者贫困地区,这些东西可能从来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班主任如果把工作做细了,就会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也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这里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如果在介绍这些简单的生活设施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班学生,而不是个别同学,以免这些同学产生自卑心理。同时,还要给学生讲解学校办学的历史,尤其是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分析学校现实的状况,谈谈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既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又要介绍真实情况,让学生对于学校的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五)开好家长座谈会,树立家长信心

    为了尽快地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因材施教,个性管理。除了直接对学生进行观察外,还要积极主动地接触家长,比如开一次家长会,简单地向家长们介绍各任课教师情况,然后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决心、本班的奋斗目标以及规约制度等,争取得到家长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要树立家长对班主任的信心。

    新学年,班主任若能切实做好以上工作,班级管理就会很快步入高效快捷的运行轨道,你的班务工作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且,课堂纪律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千万不能忽视第一堂课

    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是非常关键的,老师的首次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节课成功了,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句话叫: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看来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当重要的,它往往左右了以后的好恶,而人们对某一件事的兴趣大多跟着第一印象走。我们常听学生说:“这老师,从一见面我就不喜欢他,以后一上他的课就烦。”所以这“一见面”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见面,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人,才会喜欢你的课,才会乐意接受你传授的知识。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以后的课不一定非得每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第一节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更要一炮打响,让学生从此“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这便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请看案例:

    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不知道有多少位老师教过我,遗憾的是我对他们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还没有结束就遇到了,我这一辈子最最不能忘怀的您——韩大伟,韩老师!我对您的感觉简直就是一见钟情。

    【教师策略之一】:“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对于一个连续六年,不知听过多少节课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突然有一天却奇迹般的对于仅仅听过一节课的老师产生了“一见钟情”、“让他一辈子最最不能忘怀”的感受。可见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起到一种“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特效。首先,它可以尽快地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与威信;其次,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第三,还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第一次课之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要通过得体的穿戴、自如的谈吐、轻松的微笑、渊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自信、乐观且充满智慧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铃——铃——铃——”“同学们好——”随着问候,您走到了讲台前。“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要开始了”,“看来您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了”,当我心怀失望胡思乱想之际同学们齐刷刷地回问道:“老师好——”,没想到您却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愕之际,您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可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大家立刻省悟过来,齐声道:“师爷好——”“哈哈哈——”您笑了,我们也笑了。

    【教师策略之二】:“那开场白说得越来越壮丽”——运用幽默的语言设计精彩的开场白。教学幽默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物件,以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那就是幽默。”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运用幽默的语言制造出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往往更会起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当喊了六年早已习惯回应“老师好——”的学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来上数学课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时,所有学生的心弦一定被紧紧扣住了。当老师笑眯眯地说:“我可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的时候,“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产生的“近因效应”瞬间在陌生的师生之间弥漫开来,充满浓郁师生情感的“师爷好——”自然在师生共同的欢声笑语中流露出来。这段精彩的开场白缩短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创设出了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急智之言、风趣小故事、笑话以备自己设计精妙的开场白所使用。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您就开始了自我介绍,“鄙人姓韩名大伟但不是韩伟大”。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您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眨眼间“韩大伟”三个龙飞凤舞的字跃然黑板之上,“哇——太漂亮了,简直是帅呆了!”不知道是因为我孤陋寡闻,还是因为您老先生的粉笔字写得实在太棒,瞧,特别是大伟的“伟”最后一竖如一把利剑从黑板的中间直刷刷的垂了下来,我都不知怎么形容好了,简直是酷毙了!听说您还是高级教师,有十几篇论文都在全国的报刊发表过……正当我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的时候,您已经不动声色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地画出一个圆,然后写出课题《圆》,潇洒的书法、优美的图形,连我在内的所有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发出“哇”的惊叹,接着,您魔术般地用左手在黑板上“唰”地又画出一个圆,这两个圆就像用圆规画出来一般,用尺一量,竟一样大小,同学们被您深厚的基本功所折服,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连我这个一向被同学们称为冷血动物的人,此时此刻也已激动得热血沸腾!面对“韩大伟”三个字我只觉得我们的老师爷真的是太伟大了,不叫韩伟大实在是有失公允啊!

    【教师策略之三】:“我想留给你好印象”——利用“前因效应”作好自我介绍。“前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即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第一印象”固然不一定真实,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作用重大。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这个人的信任、尊敬、崇拜的程度,继而影响这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工作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要努力上好第一次课,与学生见好第一次面,认真批改好第一次作业,慎重妥善地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精心开好第一次班会等等。

    【教师策略之四】:“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利用精深专业知识扩大“首因效应”。再美妙的自我介绍,如果没有教师的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不会持久的,因此教师威信的真正形成,仅靠“第一印象”还不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韩老师之所以让“我”和全体同学连续的一次次发出“哇——”“哇——”的赞叹,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自己精湛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刚刚产生的“首因效应”进一步扩大化。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个教师,要想顺利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否则,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甚至虚假错误,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还会贻害学生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使教师的威信大大降低,所以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教师威信稳定持久建立的重要基础。

    “圆有多少条半径?”您开始提问了,同学们早已小手如林。“朱帅,你来回答。”正当我和同学们惊异您是如何知道这个成绩最差的“猪帅”的名字时,朱帅支吾了半天回答出了“无数条”。“好嘛!朱帅,朱帅,真的是名符其实啊!不仅人长得帅,问题回答得也帅,希望新的学期你能够成为我们班级中成绩最帅的小帅哥。”师爷您的这几句话再次引来了全班同学善意的笑声,再看看朱帅平时一向旧社会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不用说,他对眼前的您也一定是一见钟情了吧!

    【教师策略之五】:“你的名字彻底敲响我的耳鼓”——记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名字。曾有人问一位心理学家:“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答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因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融洽,反之,对方会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双方的隔阂,其实,教师威信的树立也可以通过“记住学生名字”的途径来培养。事实上,一些姓名不为人知的学生中(特别是后进生,朱帅就是这一类的代表),绝大多数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也希望被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出乎意料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能让他们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甚至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因此,教师在接任新班级后,未到开学,即可先行阅读学生基本资料,熟悉学生的姓名。

    【教师策略之六】:“这颗心多高兴被你赏识”——关注、赏识后进生。新学期伊始,每个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都渴望在新的学期自己的行为表现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特别是后进生由于以前获得老师赞赏的机会很少或者除了受到斥责和处罚外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赞赏,因而他们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而在此时,老师的及时关注、帮助和赏识无疑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信心的增强剂。文中韩老师对后进生朱帅的一番赞扬让“朱帅平时一向旧社会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学生对教师由衷敬佩与自信就可能在这表情的变化中开始了萌生。

    “报告!”上学期的迟到专业户王存又迟到了,所有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正在讲课的您身上,大家都在拭目以待:该怎样处置这个迟到者呢?有好几位已经愤愤不平地轻声告诉您:“他上学期一迟到,俺老师就让他罚站——”可是您似乎没有听到这些,“怎么迟到了?”面对王存您的语气显得很平淡。“睡过了。”王存汗涔涔地嗫嚅着。没有想到,可能我们全体同学都没有想到您竟示意他回座位坐下,同学中间有些失望的骚动。“同学们,”您真诚而恳切地说,“王存同学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新的学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了。”真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韩老师您竟然这样的和风细雨、善解人意,我真是服了您了!再看王存,从他的表情里我分明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经久不息……

    【教师策略之七】:“爱让我们更精彩”——以宽容之心关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比如宽容、爱心和尊重,对学生常常具有迁移作用。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他们也能以真诚之心对待同学、对待集体;反之,得不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会产生厌恶学习、厌恶人生,甚至滋生反社会情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可以使学生产生教师“期待效果”,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敞开胸怀“爱”学生。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很高兴认识同学们,再见吧!”您的话语刚刚结束,“铃——铃——铃——”的下课声也响了起来!“哇——”真的神了,您比挂在墙上的钟还准时啊!我的天,简直不敢相信!“师爷——再见——”“师爷——再见——”尽管您已经走出了教室很远,可从同学们一声声“师爷——再见——”的呼喊声里,我感觉他们一定也对您一见钟情了!我真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老师一见钟情,也期盼天下的所有老师都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一见钟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在这篇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仔细观察这篇案例,开场白中,韩老师一句“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这种幽默语言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沐浴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后来的自我介绍,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表现,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其实,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都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信。第一节课是好的教学的开始,教师在第一节课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会对其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始就叫对学生名字

    也许教师们都知道叫对学生名字的重要性,但总有一些教师,要么总把学生名字“张冠李戴”数次后才能叫对,要么总把学生名字念错N次后才纠正过来。这些看似小事,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

    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也许我们会有许多的理由,比如所带的班级多、课时少,甚至认为我们教的不是主要科目,叫不叫上名字无所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总是努力去追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了解学生应当从记住并呼唤学生的名字开始,名字是一个魔瓶,它作为记忆的核心部件,构成我们情感的来源,当我们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象的。

    教师上课的时候,如果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自己、重视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在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教学,自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很少叫自己的名字,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最终很可能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产生诸多问题行为,这样不但“寒”了学生的心,而且“冻”了我们的课堂。

    先来看两个案例:

    一: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中学教师在第一堂课上点名时,不认识学生张海昶名字中的“昶”字,就自作聪明地漏报,最后装模作样地问:“有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吗?”继而反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呢?”这名男生答道:“我叫张海永”。在一节公开课上,他提问该男生,连叫几次“张海永”,均无应答。他上前:“张海永同学,上课可不能走神,老师叫你呢”。男生忽地站起来:“老师,我叫张海昶,地球人都知道。”全堂哄笑,这位教师自是尴尬无比。

    二:接手新班,怎样在开学第一天给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呢?拿着陌生的班级名册,看着一长串不熟悉的名字,我细细地读着,慢慢地思索着。要不,给每位孩子送一句寄予希望的诗,再把他(她)的名字放进诗里去,那不是很别致的吗?说行动就行动:毛晓凤——春风拂晓醉春烟,凤凰展翅傲枝头;张晓婷——晓荷绽颜无限娇,婷婷玉立性高洁;沈诗媛——唐诗宋词皆上品,琴棋书画小媛通;钱正芳——一身正气浩然,芳名传人间;梅杰——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想杰出勤为先;王炜霞、姜伊凡……整整两个晚上,终于把53位孩子的名字各编成了一句诗,打印、裁剪,一条一条整理好,放进了信封,终于大功告成了,我长吁了一口气。

    第一天,我来到班级,看见孩子们已端端正正地坐好,我笑着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希望你们喜欢。一听说有礼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嘴微微抿着,十分兴奋。“我把你们的名字,都编成了一句诗,希望你们好好保管,好好品读,那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和祝福。”我把昨天剪好的嵌名诗,一条一条地发给孩子们。这下,他们可激动了,拿着小纸条读着,前后左右轻声地互相交流着,欢笑着,温馨和快乐缓缓地拉开了我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序幕……

    “只有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在第一次就叫对,才更容易架起师生愉快沟通的桥梁”。这是两个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第一个案例不必多说,在第二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整整两个晚上,把53位孩子的名字各编成了一句诗,打印,裁剪,整理好,真正做到用心去记下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架起师生间愉快沟通的桥梁。

    其实,我们知道“用心记住学生的名字”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教师上课时的点名提问,更重要的目的是教师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会使学生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理解、重视、关心自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总之,把学生的姓名牢记在心,把注重对名字的呼唤视作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决定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分钟也不要拖堂

    下课铃响了,教师仍然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即“拖堂”。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满打满算也就10分钟,可有些教师“拖堂”少则两三分钟,多则七八分钟,甚至还有“拖”到下节课的上课铃响过仍不肯下课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拖堂,都是不可取的,拖得越多越久,越不利于课堂管理,而且,也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

    (一)“拖堂”是对学校作息制度的蔑视与践踏

    守时是一种社会公共准则,在这种公共准则之下,学校制定有作息制度。

    什么时间到校,什么时间放学,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下课,这是每个学校作息时间表上都写得清清楚楚的东西。这些都是国家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而制定的,是具有权威性的规定。

    “拖堂”教师则把体现国家意志的作息时间看成是可执行可不执行的软性规定,或者说根本没把国家规定放在眼里。

    “我拖堂是加班加点,是工作积极肯干的表现,我就是不按规定的时间下课,我就是想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不是公然藐视与故意践踏学校作息制度,又是什么?具有这种心理的人,还有什么不讲理的事不敢做?连国家规定的作息制度都故意践踏,哪里还有资格号称“人民教师”?

    (二)“拖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的集中体现

    若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会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在课间休息问题上,教师会考虑到学生作为正在接受知识的未成年人,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学习状态,必须有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课间休息时间就是让他们放松和休息的,教师强占这一时间就是对他们身心的摧残。

    不少以强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为荣的教师,公开表白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不过是骗人的障眼法罢了,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所教学科成绩高于同年级同学科其他教师。这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呢?

    (三)“拖堂”践踏学生休息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合法的休息权利。劳动者享有休息权,未成年人同样享有休息权。这些权利已经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学生的休息权是由政府规章的形式来确定,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作息时间的规定。

    教师上课“拖堂”,强行侵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来进行文化课教学,就是侵犯学生休息权。

    “我拖堂是加班加点,是工作积极肯干的表现,我就是不按规定的时间下课,我就是想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你能把我怎么样?”就是在一个美丽的借口下,故意侵犯学生休息权。就是用无赖之口,表达自己对学生权利和国家意志的轻蔑。

    (四)“拖堂”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

    “拖堂”的教师对“拖堂”是不可能有恶感的,不仅没有恶感,还非常喜欢,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也肯定没有恶感。

    事情果然如此吗?否。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不过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愤怒罢了。可以这样说,学生没有不对教师“拖堂”持反对态度的,不过是程度不同。有些麻木一些,有些则深恶痛绝。他们私下议论时,有的甚至对教师很不尊敬。

    我就知道有这样一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为从来没有人当面对她提出批评,所以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偶尔听学生议论,对她的“拖堂”行为怨声载道,她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

    (五)“拖堂”引起教师间的矛盾

    我们先看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上课铃响后,某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刚刚开讲不到三分钟,就有几个男生气喘吁吁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某教师火从心起,厉声问他们为什么迟到。学生回答:“上节课下课晚了,上厕所来不及赶回来。”某教师问:“上节课上的什么?”学生回答:“英语。”

    不用说,某教师立刻对英语教师有了意见,认为英语教师影响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打上课铃后来到教室门口了,里面上课的还讲得正带劲,迟迟不肯下课,让等候在外的教师愤愤不已。

    “拖堂”,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既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损害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当一个教师过分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时候,只能收获怨恨。不仅收获学生的怨恨,还收获教师的怨恨。

    上面讲了不少“拖堂”的危害,有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或许会问:“难道它就没有好处吗?要是它不能提高成绩,那些教师干嘛还拖堂呢?”

    新教师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拖堂”跟提高成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样说吧,凡是喜欢“拖堂”的教师,一般来说学生口碑都不好。从他们任教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看,成绩优秀的十分鲜见。

    拖堂的弊端是如此之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第一次走上课堂起,就一分钟也不要拖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