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雪庵,年轻人可能不很知晓。但如果提起《踏雪寻梅》或《何日君再来》,恐怕会哼几句歌的人都不陌生了。
刘雪庵既能填词,又能谱曲。我喜欢《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这首歌有画面,有芳香,有铃声、琴声、读书声,还有好心情,堪称美轮美奂。这词儿就是刘雪庵所作,谱曲的是他的老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
再说《何日君再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这首蜚声海内外华人区的歌曲,我并不喜欢。究其原因,也许是我们那个年代所受的教育,也许是骨子里的一些什么。这颓俗的歌词和刘雪庵无关,但要命的是,曲作者却是刘雪庵。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6年,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拟拍歌舞片《三星伴月》,导演请刘雪庵写一首探戈曲。刘交稿后,导演心血来潮,让编剧黄嘉谟填词《何日君再来》。刘雪庵看到后,如芒在背,曾向友人表示不满,但碍于情面,未公开提出抗议。
父亲说,就是这“碍于情面”害苦了他!倘若当初他不管不顾地把脸一翻,在媒体上公开声明不屑与这样的艳词颓句为伍,那他的命运就不是后来的样子了。
刘雪庵出生于四川铜梁的一个书香门第。童年时熟读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和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基本确立了他的人生观。1930年秋,刘雪庵考入上海音专,师从萧友梅、黄自,学习理论和作曲,又向俄籍教师吕维钿夫人讨学钢琴,随朱英学琵琶,从吴伯超学指挥,还在龙榆生那里学习中国韵文及诗词……有这样的大师群体施教,极有天赋的刘雪庵进步飞快,一出手就写出一批杰作,如《喜来春》、《燕子哥哥》《菊花典》《杀敌歌》《提倡国货》等,培养儿童健康品德和爱国精神。
我三四岁时,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破留声机,唱的就是《提倡国货》,甜纯的童音简直就是天籁,让我爱至深深,懵懂的我也因此感受了一些些爱国道理。
成人之后,我从更多的渠道了解到刘雪庵的音乐成就。他为《红楼梦》那首脍炙人口的《红豆词》谱曲,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直到今天还不断地为人传唱。亦师亦友的黄自十分欣赏刘雪庵才情,常常为刘雪庵的歌词谱曲。那时候刘雪庵的创作,呈现的是古典高雅的传统美学品格。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音专最早参加抗日游行的师生中就有刘雪庵。对着侵华首相近卫文麿的弟弟、指挥家近卫秀麿,刘雪庵严词谴责日寇的滔天罪行,捍卫了民族尊严;他的寓所成了中国作曲者协会的会所,他自费创办了《战歌周刊》,发表了大量的爱国歌曲。那些年,他创作了《中国组曲》、《前进曲》、《民族至上》等一大批抗日歌曲,并作了《中华儿女》、《保家乡》等电影歌曲。《海军军歌》、《空军军歌》也出自他的笔下。1941年,他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了全部插曲。
刘雪庵的作品,是嘹亮的战歌,是抗日的号角。1937年,潘孑农要拍电影《关山万里》,刘雪庵为他写了《长城谣》。因为上海沦陷,电影流产了,可是《长城谣》却流传到前线后方,家喻户晓。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当年途经新加坡时,百代公司请她灌录了这首歌,唱片发行国外后,激发了欧美侨胞的爱国热情,抗日捐款如雪片般飞至国内。
一个遥远的镜头,常在我眼前浮现: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父亲在自家的堂屋里弹着他那架呱嗒呱嗒的风琴,教我唱《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
刘雪庵的抗日态度,还表现在他对《流亡三部曲》做的贡献。
提起《流亡三部曲》,我们只知道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父亲说,《流亡三部曲》的第二部叫《离家》,第三部叫《上前线》,都是江陵写的词,刘雪庵谱的曲。父亲年轻时不但高歌过,还排成小剧,组织他的学生们演出过,所以印象特别深。
刘雪庵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人士,是极有民族气节的音乐家。可因为那首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来》,刘雪庵的后半生就没有消停过,他一阵子被斥为汉奸,一阵子被打成右派,“文革”时又被打成反革命。他被关进“牛棚”22载,受尽折磨和凌辱,导致他双目失明,半身瘫痪。因为他政治上的倒霉,《流亡三部曲》的下面两部也失传了。
父亲发誓要把湮没掉的两首歌翻掘出来。
旋律是记得的,父亲用五线谱和简谱各默写了一份,但歌词却背不全了。89岁的老爸苦思冥想不得,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请求援助。不多久,湖北荆州有位男士回应了,因为他妈也是音乐老师,还保留着几张发黄变脆的歌纸。这位男士拿着歌纸去照相馆拍了照,在网上传给我父亲。
可是照片很模糊。老爸戴上老花眼镜,左看右看半猜半忆,终于把歌词打出来了。接下来的工作是输入乐谱。为此,89岁的父亲买了个“音乐大师”软件,自己安装了,然后着手学习简谱、五线谱输入法。调性、节拍、重音、断音、持续音、强弱音、倚音、种种连接线和反复记号,这让我看来要多麻烦有多麻烦的事,却被父亲干成了。
在北京朋友的带领下,父亲和我走进了八宝山公墓。在墓墙上,我们看到了尊敬的刘雪庵先生,他花白的头发,睿智的眼神,那么的端庄和儒雅。遗像两旁的文字是:“鞠躬尽瘁,光明磊落”。下面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千古。
先生,安息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