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传-布衣皇后戒骄奢子继父业修汉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却说马静仪登上皇后之位以后,越发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她崇尚节俭,平日里常穿粗帛衣裙,裙角不加边缘。每月初一、十五为朔望日,嫔妃和公主们入宫请安。她们远远地望见马皇后衣着简单粗糙,还以为是特制的名贵丝绸。及走近一看,方知是寻常粗帛,才不禁失笑起来。马皇后明白大家的笑意,随口解嘲说:“这种粗帛衣料质地不错,易染色。穿起来也很舒服,所以用它。”

    后宫嫔妃对于马皇后穿着有些心酸,莫不敬之,均以马皇后为楷模,厉行节约,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宫廷开支。马皇后喜欢读书,涉猎范围很广,能读《易经》、《春秋》和《楚辞》等经典着作,对于周官、董仲舒的着述也有过钻研。明帝有时候想测试一下马皇后的才识,故意将群臣奏书的文牍拿来,给马皇后看,询问她的处理意见。马皇后据事分析推理,判断准确,然而马皇后从不为家私事干预政事,明帝因此对于她既宠爱又尊重,始终不衰。马皇后异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太子宫,生下儿子刘炟。明帝因马皇后没有生育儿女,便命她抱养刘炟,对她说:“人不一定非得亲生儿子,就只怕爱心不够,养护不周。”

    于是,马皇后无微不至的精心抚育刘炟,操劳辛苦胜过亲生母亲对待亲生儿子。刘炟也天生孝顺,对待马皇后就像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爱。于是母慈子爱,两人始终亲密无间。马皇后常因明帝子嗣不多,向明帝推荐左右美女,唯恐做的不周全。每当后宫有宫女陪伴了明帝,她总是加以慰辑和接见。若是嫔妃或宫女被多次召幸,便给予崇厚的待遇。明帝躬政有闲暇时,经常到濯龙园去游玩。

    一日车驾往游濯龙园,独不见皇后去。嫔妃们平时多受皇后的优待,大家都奏请明帝召皇后一同前往。明帝笑着说:“皇后不喜欢游玩,即是来了也不会快乐,不如由她自便吧。”此后,凡是游娯之事,马皇后鲜为参加。明德马皇后本来有哥哥马廖、马防、马光和马客卿四人,其中马客卿在马援病殁后,也不幸因病夭折。大哥马廖性格憨厚谨慎,不喜爱权利和名声。年轻时以父为郎,马静仪册立皇后之后,拜马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二哥马防和三哥马光,拜为黄门侍郎。马皇后平素谦抑,从未举母家私事,有所干请。

    马氏兄弟马廖为虎贲中郎将,马防和马光为黄门侍郎,终明帝一朝未尝改官擢迁。马皇后的谦和、俭朴及不为娘家人谋好处的高尚品行,很快在朝廷和民间传开,成为东汉百姓心目中最仁慈和质朴的“布衣皇后”。却说永平五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修史书。汉明帝下诏,将班固逮捕入京兆监狱,其着作也被官府没收。班固是东汉司徒府掾员,大文豪班彪的大儿子。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班彪的父亲班稚,西汉哀帝时任广平太守。喜爱文史着作,家中藏书甚多。班彪受其父影响,好古敏学,广览博读。年约二十几岁,便以知识渊博而闻名。是时,王莽篡权覆灭,复更始失败,长安三辅大乱。天水一带有隗嚣拥众占据,班彪为避乱往附之。

    此时,光武帝刘秀称帝于河北,公孙述称帝于四川,天下割据纷争难定一尊。隗嚣便问班彪:“从前周朝灭亡,战国并争。现在国家分裂,战国局面重现,合纵连横之事必定再次复起,而征服天下使之复归安定,必有一人。你认为谁能够最后平定天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班彪经过深思熟虑后说:“周朝的废兴,与汉室有着显殊的不同。从前周朝爵分五等,诸侯从政,没有统一的文字和法律。且民心涣散,各伺其主,国家难以管理。而汉室采用秦朝的郡县制,朝臣无百年权柄,有利于朝廷的集权管理,并且有着统一的文字文化和生活习俗,至今汉室的恩德未衰,民间乃仍怀念汉室。我想,要使天下平定,只有匡扶汉室了。”隗嚣却大不以为然,心想鹿死谁手还说不一定呢?自然不能听信于班彪。班彪又作《王命论》一书,阐明事理,意欲说服隗嚣,但隗嚣始终无所感悟。班彪因与隗嚣对政局的看法不同,又无力说服隗嚣,所以无心继续在陇右呆下去。他看到河西大将军窦融尚有见识,就到河西去投奔了窦融。窦融久闻班彪的盛名,立即拜为从事,并以师友之礼,深敬待之。班彪则精心为窦融策划归附光武帝之事。

    是时,隗嚣想联合河西的窦融,以壮大自己的割据势力,就派辩士张玄到河西游说窦融。窦融便找来班彪等人商量,班彪说:“如果以事论之,在称帝的数人之中,刘秀所据有的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严明,一定会完成统一大业。”他建议窦融不要听信隗嚣之言,应该拥戴刘秀。窦融是一个做事谨慎精细的人,他听取了班彪的建议,不再犹豫,立即派遣长史刘钧前往洛阳“奉书献马”,表示尊奉刘秀。这时,光武帝刘秀也想联合窦融,以拒隗嚣,并派出使者前往河西。洛阳的使者在途中与河西的使者相遇,乃携手返回洛阳。光武帝十分高兴,当即任命窦融为凉州牧。

    光武帝在“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属国都尉”的答窦融的诏书中称:“烦劳将军镇守边(河西)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窦融的义举之后,请他在河西镇守,以牵制隗嚣实力。建武八年,光武帝御驾亲征,率大军西征隗嚣。窦融率大军在高平与光武帝大军会合,在光武帝统一指挥下,顺利地平定了西部隗嚣的割据势力,遂稳定了北方局势,为下一步平定西南蜀地公孙述的割据势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说建武十一年,光武帝在平定了蜀地公孙述的割据势力后,除西域等塞外边疆,全国统一。

    光武帝遂征召窦融到洛阳任职。光武帝见河西的奏章文笔工整,具事清楚,逻辑性强,且通儒上才,毫不失正。便问窦融说:“河西所上奏章,是何人执笔?”窦融回答说:“全是属员班彪所为。”光武帝闻之,甚感班彪有才,遂即召见,并令有司保举为茂才,拜为徐州县县令。班彪却有才华,而又喜好着述,常潜心于史籍的钻研。西汉武帝时,司马迁撰《史记》,只写到武帝太初以前。太初以后的史事,虽然有很多人想接《史记》续写,编缀史事,有所着作。但这些续作,在班彪看来“大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不仅不配续史,而且不应流传于世,误后惑众。

    于是,班彪广采前世遗事,间贯异闻,作《史记后传》数十篇。建武二十三年,班彪入司徒玉况府作掾员,后由司徒玉况推荐到河北望都县任长官,在任四年,颇有一些政绩。只可惜《史记后续》并未完成,班彪于五十二岁那年在望都县任上去世。其未竟的着史事业的愿望,就寄托在当时年才弱冠的儿子班固的身上了。班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班固,小儿子班超。班固,字孟坚。年幼时就聪明灵利,九岁时就能诵诗赋写文章。十六岁时入洛阳太学学习,有七八年之久,不仅诵读儒家经典,对其他百家诸子之书也广为研习探讨。

    班固性和宽和而容量大,不以有才而自大,众学者都很敬慕他。建武三十年,班固二十三岁时父亲班彪病亡。他离开洛阳太学,回到扶风为父守丧。正是在此时,他看到了父亲为补续《史记》着述的很多文稿还未写完,很受感悟,决心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的着述事业,便开始作起编撰史事的工作了。班固在整理父亲遗留下的《世纪后传》时,见父亲所编撰的前史着述中,有些史事记述的不尽详细,便深邃研思,得以求证,开始着手撰写《汉书》。

    此时,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修史书。汉明帝下诏,将班固逮捕入京兆监狱,其着作也被官府没收。在古代,国家的历史归朝廷史官撰述,若有修改,权亦在朝廷。民间如有未奉诏而私自改写,是犯法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