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传-气势不凡两都赋文人写诗也风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却说班固的弟弟班超闻知哥哥蒙冤,便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详细说明班固编撰史书的宗旨。汉明帝调阅班固所着史书,深得感悟,大为赞赏,不仅赦免了班固,而且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迁为郎,负责典校秘阁藏书,并允许他继续史书的编撰工作。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是时,京师洛阳修建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的一些老人还是怀望西汉时期的京都长安。班固感到前世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的词赋,多以讽喻为主,就作《两都赋》。通过对长安地理位置,宫室台榭,田猎游览等场面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对长安旧制度极度豪华、奢侈的讽喻,同时颂扬了大汉的功德,及东都洛阳的礼仪制度、宫室建筑都合于礼法,肯定了东汉迁都洛阳的政策。作为一个认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的杰出史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司马相如、杨雄等人在赋中的同类描写,写实性有着明显的增强,剔除了前世赋家津津乐道的奇异的神话渲染成分,而不言怪力乱神的理性精神。在某些必要的夸张渲染部分,也处理的较有分寸,较之司马相如等人所做大赋减少了华艳、迭宕的文势,整体上给人以内容丰富而描写平实的感觉。

    《两都赋》为其赋学作品中的代表作,深受当时及后世的器重。后来,班固又作名篇《咏史》五言诗一首。诗曰: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复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激扬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解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汉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着名诏令。

    缇萦救父的故事,讲的是西汉文帝十三年间,齐国临淄地方有个叫淳于意的书生,非常喜欢医学,曾拜同君元里公承阳庆为师学医。三年有成,回到故里为人治病。因为医术高明,很多疑难病症,经他诊治,药到病除。所以,他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夫。

    后来,淳于意又做了几年齐国太仓县的县令,但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官,不如去做医生,治病救人。于是,他便辞了官职,仍旧去做医生。由于他乐善好施,医德高尚,当地的很多人都找他治病,甚至不远百里之外的达贵商贾也赶来求医。有一天,有个大商人的妻子患了病,请淳于意医治。商人的妻子患的病是不治之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服用了几付药也不见好转,过了几天之后,就死去了。

    于是,那个大商人就告淳于意是庸医杀人。当地的官府就把淳于意抓起来,审判定罪成“肉刑”。西汉初期时的刑律规定,“肉刑”约分为三种:一是在脸上刻字;二是割去鼻子;三是砍去左右脚趾。只是因为淳于意曾做过县令,地方官府不能擅自加刑,才不得不奏达朝廷,有诏令将他押送京都长安去受刑罚。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

    临别之时,他叹息地说:“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难,一个有用处的也没有。”几个女儿愁得直哭。最小的女儿叫缇萦,又是伤心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女儿就没有用处?难道我就不能帮助父亲吗?”她决定跟随父亲一块到长安去。这时,淳于意反倒疼爱她,不让她跟随去长安,劝她留在家里。那押解犯人的差役也不愿意带着个小姑娘,路上多添麻烦。但小缇萦可不依不挠,寻死觅活的非去不可。

    解差怕犯人还未送到,先出了命案,只好带着她一块走了。来到长安以后,缇萦便要上宫殿见汉文帝。守卫宫门的官吏不让她进去,把她急得放声地啼哭起来。随后她就写了一封信,把信交给了看守宫门的官吏。他们觉得小姑娘甚是可怜,遂把缇萦写的信递了上去。汉文帝听说上书的人是个小姑娘,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十分动人。那信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县令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会儿犯了罪,判为肉刑。我不但为父亲伤心,也为所有判为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的脸上刺了字,就造成了毁容。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按上去了。砍去脚趾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恢复身体原来的样子。我愿意让朝廷判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恳求皇上开恩!

    汉文帝看完书信后,不但同情小姑娘的一番孝心,而且深深地感觉到过去的“肉刑”过于残酷,认为缇萦上书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汉文帝赦免了淳于意,命有司放他们父女返回家乡。同时,又召集大臣商议,并对他们说:“一个人犯了罪,应该受到惩罚。可是受到了惩罚,得到教训,就应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如果在他的脸上刺了字,或者毁了他的肢体,这就太过分了。这样的刑罚怎能劝人为善呢?我决定废除‘肉刑’,你们商议一下,找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朝廷的大臣经过商议后,拟定了三条罚规:一是废除脸上刺字,改为做苦工;二是废除割鼻子,改为打三十大板;三是废除砍去脚趾,改为打五十大板。汉文帝许之,并下诏废除“肉刑”。至此,犯人受刑罚避免了伤残身体。班固是杰出的历史学家,作诗并不是他的强项,然而在诗歌的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

    这是因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可以算得上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杰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首者。这两方面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地位的,就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