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课题编号:09YJC752002)和教育部第47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的“和谐思想观”研究》的研究成果。时光飞逝,经过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本成果方能得以面世。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第二代作家的重要一员,20世纪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在39岁时英年早逝,2部长篇和31个短篇却引起广泛关注。她获得三次欧·亨利奖、197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全美历史上最佳十位女作家之一”、“福克纳之后南方最杰出作家”、“南方文学先知”以及“美国二战后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等称号。另外,1972年发行至今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简报》(现为《弗兰纳里·奥康纳评论》)以及1982年设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奖”进一步说明了奥康纳在美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奥康纳以其作品中的怪诞、暴力和死亡而著称,展现给读者一个“好人难寻”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不合时宜的人”。本书以奥康纳人生中的四个核心元素为切入点,分别从宗教、种族、两性和历史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逐一层面的解读,并将各个层面进行了综合性阐释,透过其作品表面的怪诞、暴力和死亡逐步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和谐思想观。首先,奥康纳生动再现了美国南方不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其次,奥康纳表明不同领域的对立双方都不可能通过建立新的二元对立来解决问题,进而论证了推翻社会生活中的二元对立以及在宗教、两性、种族和历史等社会各个层面构建和谐状态的必要性,保持自我的基础上接受差异,采用广义的双性视角下雌雄共体的理想生存模式来取代单一性别视角下的二元对立,建构真正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即:拒绝成为“他者”,强调“自我存在”,同时又不将另一方变为“他者”。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衷心感谢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资金支持,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王志威老师对研究过程、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悉心指导,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凌金良博士为本书的编辑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家人对我的研究工作的默默支持和无私付出。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杨纪平

    2014年于北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