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战役之科索沃空袭战-吉凶难测的科索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战争下南联盟的苦难

    比起民族主义怪兽和地缘要塞的战略意义,南联盟乃至巴尔干半岛经济显得并不那么夺目,但在信息自由蔓延,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发生冲突都会在一定时刻出现在世界经济的某根链条上。

    南联盟经济饱受摧残

    在遥远的地方,

    远隔重洋,

    有我的塞尔维亚,

    有我的村庄……

    ——塞尔维亚民谣

    这里曾被人誉为伊甸园,而战争给这个往日风景如画,人民安居的美丽土地留下了处处废墟。科索沃战事将使尚未走出波黑战争阴影的南联盟再度面临经济凋敝,难民流离。

    “人类创世纪中的伊甸园”

    南斯拉夫是个极其美丽的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景色秀丽,山青水秀,一派大好风光。亚得里亚海沿岸,是欧洲最美的地方,素来享有“人类创世纪中的伊甸园”之美誉。那里雨水不多,却常有淡雾冉冉,滋润沃土。亚得里亚海似玉鉴琼田,碧波万顷。地中海植物终年披绿,令游人仿佛置身于永恒的春天。岛屿星罗棋布,如点点明珠撒落海中。气候宜人,阳光充足,使这里的海滨成为人间胜境。崎岖多山是南斯拉大地形最大特点,山地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更有普遍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闻名于世。

    南斯拉夫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多山,气候温和,全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4.3%,形成了可观的森林资源。德里纳河、萨瓦河等河流纵横全境,“蓝色的”多瑙河也流经南斯拉夫境内,为其提供了潜能极大的水利资源。南斯拉夫还蕴藏着各种丰富矿藏。除了煤、铁、铝等矿藏,有色金属的储量也相当大。位于南斯拉夫东部和北部的潘诺尼亚黑土平原,由于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和甜菜,被称为南斯拉夫的“粮仓”。

    在这块“上帝”赐福的宝地上,南斯拉夫各民族人民经过英勇战斗,赶走了德、意法西斯,建立了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后,进入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统一建国后的30多年间,南社会总产值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速。按人均产值计算,南经济发展水平1950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到1980年已上升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0%。经过30年的努力,南斯拉夫兴建了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电子、化工、造船、国防等工业,生产设备中的三分之一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迅速发展的机器制造业已使南斯拉夫能够生产汽车、机器仪表、拖拉机、大型油轮、飞机及整套发电设备,可以出口世界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造船工业已发展到每年造船总吨位接近80万吨,商船的90%供出口。化学工业能够生产合成纤维、化肥、硫酸、硝酸、盐酸等多种产品。石油化工产品也已全部自给。其他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对外贸易等也蓬勃发展。发展旅游业,使南斯拉夫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对缓和国际收支有很大作用。到联邦解体、波黑战争爆发以前,南斯拉夫已从一个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其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年人均收入由1953年的100美元增长到内战前的3000多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提前达到了小康。

    铁托时代的经济后遗症

    南斯拉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实行经济改革、取消指令性计划的国家,在联邦内部实行签订社会契约和自治合同方式。但由于联邦行政管理上的松散,导致各个共和国“山头主义”十分严重。铁路、动力、邮电等国家统一的现代化经济部门被分割,各共和国和自治省都是“独立王国”,经济计划,资金筹集等都是各自为政。市场机制在这种过度分散的状况下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铁托在位时,在经济方面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曾提出了一项重要原则,这就是“南各族人民的政治平等必须用经济平等补充完整”。为此,南自60年代起设立了“援助不发达地区联邦基金”;规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发达共和国每年必须将其生产总值的大约16%用于无偿或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援助黑山、马其顿、波黑共和国和科索沃等不发达地区,其中科索沃获得比例最大。为了拉平经济发展水平,南平均每天要向科提供120万美元的援助。但科不是想办法用这笔钱摆脱不发达的状况,而是千方百计保住这种地位,同时斥巨资兴建豪华饭店和壮观的银行与图书馆大楼。“基金”建立了30多年,科一直是前南最贫穷的地区。一味强调“无偿援助”而不把建立“基金”同经济机制和市场规律挂钩,早已引起联邦内其他共和国的不满,以至于拒绝履行援助义务。1989年克罗地亚共和国只完成应赠款任务的29%,斯洛文尼亚完成34.8%。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时,各共和国彼此争吵不休,讨价还价,最后竟发展到互相实行“经济封锁”的地步。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政策加深了各共和国之间的对立情绪,经济矛盾又使民族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使得南共联盟关于共同发展的理想化为泡影。

    铁托实行的人口政策是导致科索沃阿族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也是科寻求自治乃至独立的重要依据。作为塞尔维亚文化的发祥地,科索沃拥有中世纪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可是现在这里的塞族人占科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一,而在1961年的人口普查中,塞族人口的比例曾高达四分之一强。据历史资料记载,1929年时阿族人甚至只占科人口的40%。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1974年宪法扩大了科的自治权后,塞族人感到受排挤不断迁出,同时外来的阿族人不断迁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族人从不控制人口增长,致使出生率急剧上升。阿族人最崇信的一句格言是:“拥有多少羊,就拥有了多少牧场。”科索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欧洲最高的,达246‰。在这里,拥有20多甚至30多口人的大家庭并不鲜见。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最终导致科省绝大部分地区如今几乎成为纯阿族区。70年代末,南意识到了这一后果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内忧外困任凋零

    南斯拉夫尚未从东欧剧变的冲击中调整好自己的经济步伐,波黑战争就使其陷入泥潭,独立而去的几国各自发展,南联盟则在西方的经济制裁下苦苦挣扎。

    1992年5月,联合国开始对南实行全面经济封锁,使南经济陷于瘫痪,国民收入下降一半,生活水平倒退几十年。1996年10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074号决议,才使对南进行的为期4年半的国际制裁终于结束。4年多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入侵波黑”为由,对南实行全面封锁,使其遭受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工业生产锐减,商品匮乏,物价飞涨,70多万人失业,失业率曾高达60%。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500亿美元减至1995年的100亿美元,大部分出口型企业几乎停产。外债高达100多亿美元。而未拆除的“制裁外墙”(即阻止南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威胁。由于资金紧缺,南企业开工不足,相当一部分对外贸易只能通过易货形式进行,更多是进口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无力进口机械设备来改造本国企业。

    陷入怪圈——走私合法化

    西方对南联盟实施经济制裁期间,南联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走入了经济的怪圈——走私,并且已经达到“合法化”的地步。从战略物资石油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走私品无处不在。据说,南联盟黑山共和国主席久卡诺维奇曾通过向黑山走私香烟等产品帮助维持了黑山的经济。波德戈里查的领导也使走私活动“合法化”,并成立了一些自由贸易区。以久卡诺维奇为首的领导最希望的就是,让整个黑山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和税收天堂。一些人认为他是现代“罗宾汉”。也有一些人把他说成是“南斯拉夫的破坏者”以及通过走私发了财的“黑手党分子”。一位前几年到南联盟考察的中国学者称,在南联盟,从城市到乡村,路边每隔不到一公里就能看到有人摆摊贩卖走私来的桶装汽油。

    经济制裁使大多数人拮据度日,但也使一些人发了战争财。从事进出口生意的彼得里切维奇说:“我们不只是想与世界作贸易,我们还想与世界建立联系。”彼得里切维奇开着奔驰汽车,手拿移动电话。他正是在西方的经济制裁造成的混乱环境中发迹的。

    塞尔维亚不相信眼泪

    1996年起,南积极开展外交,发展同邻国和传统友好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先同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邻国签订一系列经贸、科技、通讯和交通运输合作协议,恢复了同这些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同时,还同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等传统友好国家以及亚非拉国家发展经贸和科技合作。到1996年11月止,已签订150项协议或合同,其中最大的两项是俄向南供应天然气,中国向南供应200万吨石油。自中国向南供应石油后,南国内经济生活顿时活跃,昔日“国家加油站冷冷清清,汽油倒爷林立路旁”的情景已不见。为早返国际组织和国际市场,取得外资、外国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南同美国等西方大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进行了一系列谈判。

    在国际社会尚未完全解除对南制裁的困难条件下,南联盟艰难求生,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势头。

    西方记者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

    为摆脱萧条,在贝尔格莱德市郊一个改作它用的停车场,每天都热闹非凡。那里是市政府容许的一个自发市场,许多居民购物。商品摆在小货架上或者摆在半开的汽车行李箱里,卖者和买者一样,在这里寻找生存下去的办法。这里什么都可以出售,从发动机油到巧克力,服装,厨房用具,价格很便宜。首都老百姓一直很难使日常生活收支平衡,过去的非法交易都是为了躲避制裁,如倒卖汽油。他们一直靠原有积蓄过活。

    南斯拉夫人靠智慧谋生。物资匮乏,天寒地冻的时候,即使在半夜也可以看到小贩们在结冰的街道上出售美国香烟,价格只是西欧市场上的一半。充斥于街头的商贩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都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羊毛披肩里。香烟生意如此兴隆,以至让人感到这个国家好像保持了嗜好尼古丁的世界纪录。

    咖啡的香味弥漫在一家大书店的店堂,那里的三大包咖啡刚运到。一名男子打电话来,说他有上好的威士忌,而且可以随时把酒送来。一位在饭店工作的人透露了他谋生的秘密,他说:“我妻子在一所学校工作,每月挣400第纳尔(85美元),根本不顶用。每次我们去索非亚,那里的一套西装的价格只有这里的一半,我们就带回来一些卖。”

    娜塔莎是一名记者,她说上班挣不到什么钱,或者根本不挣钱,所以像很多人一样,她工作之余,“顺便”做些生意。

    旧伤未愈新伤至

    由于波黑战争和经济制裁,在外国投资者的眼里,南联盟的投资环境极为恶劣。原有的一些投资者因波黑战争而撤离殆尽,有心前来的投资者则往往败兴而归。德国拜耳股份公司和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荷兰国际集团(ING),以及美国的一些食品加工企业都曾来考察,但他们满载希望而来,洽谈和接触却极少,多数投资者空手而归。欧洲一家大电讯公司的总裁说:“这里的潜力很大,但眼下却无生意可做。”

    北约的攻击对在南斯拉夫的国际公司冲击非常有限,这成为南联盟经济完全孤立的最好佐证。因为在十年的战争和制裁中,贝尔格莱德几乎没从外国公司吸引到大额投资。而对于在南的投资者来说,大多数坏消息他们已经听过了。塞族当局查封了美国制药公司在南的工厂,并将其分部国有化。一些公司表示,一旦制裁解除,它们有兴趣在南投资。法国的拉法基公司和英国的RMC公司都表示对购买贝奥钦的水泥厂感兴趣。一些外国公司已在黑山投资,因为黑山不在欧盟制裁之内。荷兰的联合啤酒公司1998年就在那里买下了一家酒厂的控股权。

    不过,在南联盟有15家连锁店的美国麦当劳集团却说,尽管北约在轰炸,它仍营业。而且公司并无计划去结束业务或重新考虑它在这一地区其他地方的投资。

    1998年3月9日,由美、英、德、法、意、俄六国组成的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在伦敦举行关于科索沃问题的首次会议,确定了对南实施包括武器禁运、冻结对南出口和投资贷款等项制裁措施。6月8日,欧盟15国外长以南联盟借助军队解决科索沃问题为由,决定对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政府随后也宣布对南联盟实行新的制裁,内容包括冻结南联盟在美国的一切财产,并禁止美国公司在南联盟投资。

    轰走的不只是世兵赛

    空袭在进行,飞机在投弹,平民在死亡。贝尔格莱德的建筑工人仍在一钉一锤地为世乒赛主体工程加紧工作。

    尽管贝尔格莱德的音乐厅和大剧院在北约的空袭中歌声激奋,剧目照演,但贝城的世乒赛之梦却早已被炸成齑粉了。贝尔格莱德与世乒赛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们曾争取到了1993年的第42届世乒赛的承办权,但由于波黑战争和国际制裁,1993年世乒赛转移到瑞典哥德堡举行。1999年,同样是由于战争,贝尔格莱德又将与定于4月26日开幕的第45届世乒赛再度失之交臂,与比赛相伴的投资赞助等诱人商机也一并随弹片灰飞烟灭。

    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战争场景吸引了一批现代人的好奇心,而现实中的真枪实弹就没那么浪漫了。巴尔干的连绵战火已使南联盟的美丽风景惨遭破坏,使得曾是南联盟重要经济来源的旅游业奄奄一息。人们害怕横飞的子弹,更担心战争带来的恐怖主义。

    南联盟政府3月31日指出,北约对南空袭以来给南斯拉夫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巴尔干经济在劫难逃

    尽管南斯拉夫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在巴尔干地区,它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难民问题是战争周边国家心中永远的痛,而旅游业、航空业、运输、边贸和商务投资等均受到连带打击。经济制裁使南联盟成为失火的城门,而且在整个巴尔干殃及池鱼。命运多蹇,尚未从转型剧变的狼狈中走出的巴尔干国家,一再陷入烽火狼烟,投资环境恶化,发展经济的强烈渴望连受重创。

    1997年,设在香港和伦敦的一家基金管理机构瞄准巴尔干,信誓旦旦准备入虎穴得虎子——提出设立巴尔干基金。它向国际投资者提出,这是一个肯定会获得成功的计划,因为这一地区的投资潜力大大高于投资者得到的平均回报率。一年之后,投资者的损失达到8%,人们对这一地区的投资潜力的理解不敢再提,对风险的理解可算是深有体会了。这笔资本额固定的基金从投资者那里吸收了6300万美元的投资,但其中从希腊和意大利电信公司流出的现金,原本准备帮助塞尔维亚电信私有化,结果被用来增加养老金和改善生活状况。

    克罗地亚

    波黑战争结束后,克罗地亚经济增长很慢,但正在回升。1997年工业增长率首次达到创纪录的5.5%,通胀率3.5%。该国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37亿美元为中央持有,相当于其外债总额。旅游业是主要创汇部门。对外贸易中60%是与欧盟国家进行,17%与中欧自由贸易区国家进行。进口结构不适应国家经济增长要求,50%为半成品和粗制品,30%是纯消费品,仅20%为资本货。外国直接投资很少,总额还不超过18亿美元。克罗地亚经济向来面向东方,即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如今俄罗斯泥菩萨一尊,塞尔维亚战火纷飞。

    尽管克罗地亚实际上并没有卷入科索沃冲突,但危机导致的资产价格下降,地区间贸易不振和旅游业创伤将长期负作用于克罗地亚经济。

    斯洛文尼亚

    在前南各地区中,斯洛文尼亚一直是经济最发达的。早在80年代中期,这里平均每两个家庭就能拥有一部小汽车了。冷战结束后,斯洛文尼亚摆脱战争影响,埋头自建。由于其与西欧最接近,靠着地缘和相对和平的环境,在东南欧国家中,经济转轨最平稳,发展速度最快。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已赶上欧洲发达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收入9310美元,按购买力计算,超过1.3万美元。

    铁托时代,斯洛文尼亚曾为科索沃地区的发展提供大量援助,为南斯拉夫联邦整体利益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遗憾的是,一而再的“输血”并无益于科索沃“造血机制”的形成。斯洛文尼亚只好独善其身,竭力西向,但南联盟战火对其边贸经济不可避免会带来影响。

    马其顿

    马其顿处在巴尔干半岛南部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但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缓冲国。马其顿经济主要以矿业、冶金、食品等为主,经济尚不发达。由于受前南斯拉夫经济危机影响,自冷战结束它独立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宏观调配失控,生产结构不合理,国际财政赤字巨大,导致1992年通胀率竟高达1925%,国民经济增长率负14%。特别是1992年国际社会对南斯拉夫进行制裁以及希腊对马其顿进行制裁后,更加剧了马经济不景气,现在的失业率超过25%。

    波黑战争结束后,南部巴尔干半岛出现了经济复苏的最初迹象,马其顿与其邻国改善关系的可能性增加了。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帮助下,马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加快私有化,制止通胀,保持增长,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限制银行贷款和工资发放。马现在正准备改善与所有邻国的陆路联系,并参加建设跨边境的公路和能源工程,以便把这一地区同中欧和西欧连通起来。马其顿同保加利亚的贸易正在回升,而且一条为马其顿提供俄罗斯天然气的跨边境输气管道也已经修建完成。

    由于与科索沃接壤,科索沃战争对马其顿的影响可谓最大。数以万计的难民已接连涌入,马其顿不堪重负,前景不容乐观。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的几届改革派政府开始推迟进行旨在冻结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机构改革,这已经导致产生了结构性衰退,这种衰退可能进一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罗马尼亚也像保加利亚一样,未能在90年代初期对根深蒂固的结构进行改革。

    北约开始空袭南斯拉夫后,罗马尼亚西南部各县不少公司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长期以来,罗、南双方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相当密切,许多公司和企业甚至建立了互相依存的关系。两国的边境贸易一直相当红火。然而,自从北约开始空袭后,双边的经济合作关系突然中断,许多公司合同无法继续。此间企业家担心,由于罗企业目前经营状况普遍困难,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空袭以来,双边陆、水、空交通全面中断。多瑙河奥尔绍瓦港局长乌尔德雷亚说,罗南沿多瑙河的货运与客运已经全部暂停,双方都下令严禁船只离开港口。蒂米什瓦拉市一家专营罗南边境客运的公司老板波波维奇对当地记者抱怨道,爆炸声一响,再也没有人搭乘公司的客车去邻国探亲访友或做生意了。“不知道目前这种状况还将维持多久,公司今后怎么办?”他担心,局势一时半会难以好转,而他的公司又很难开辟新市场,时间一长只能卖车减员。

    罗南两国贸易自联合国1992年对南制裁以来大大下降,罗累计损失70亿美元。尽管如此,1998年双边贸易额仍达到1.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罗同绝大多数国家贸易普遍入超的情况下,罗去年对南贸易额出超近6000万美元。

    3月25日,罗马尼亚宣布暂时关闭邻近南联盟的阿拉德、蒂米什瓦拉和卡拉什-塞维林三个县的大小机场,直至北约结束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为止。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地处巴尔干半岛中心,目前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使它难以再经受一场巴尔干动荡的冲击。1989年以来,保加利亚经济在转轨过程中起伏不定,总体呈下滑趋势。1997年,保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本国货币列弗急速贬值,同美元比价从1:300跌至1:3100;银行系统面临崩溃,1996年11月,保央行年息竟高达300%。从1989年以来的8年中,保更换了七届政府,每届政府都“没有政治和经济的毅力来停止多印钞票”,使银行陷入困境。后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保采取措施,经济回升取得初步成果,稳定了银行体系,充实了外汇储备,完成了预算指标,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保整个经济形势仍存隐患,其中外部的最大忧患就是担心科索沃冲突使外部环境不稳定。

    保政府现有三怕:一怕科索沃的事态延缓保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进程,二怕阿族难民的涌入破坏保原本欠佳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三怕西方对南的经济制裁给保造成经济损失——在先前的制裁中,保遭受的损失达25亿美元之巨。然而,怕归怕,科索沃危机带来的苦果不咽也得咽。据初步估计,科索沃战火目前对保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至少是1亿美元。如果冲突延续下去,将超过10亿美元。

    希腊

    在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还有一双密切关注科索沃局势的眼睛——希腊。在科索沃问题上,希腊一直充当着态度鲜明的“和事佬”角色。它一方面想讨好北约,以便早日加入欧元区;另一方面,又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防止难民涌入,并竭其所能保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

    在巴尔干地区,希腊是惟一的欧盟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只是北约成员),相对而言,希腊的经济状况较好,所以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责任在本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得到了美国和西欧的认可。1997年,希腊积极参加阿尔巴尼亚的维和行动,取得了名利双收功效,保护了希在阿方独资及合资公司的利益。现今的当务之急是争取早日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为此,长期亲西方的希腊抛却了雅典文明的矜持与骄傲,甘心作欧盟的一个边远前哨。

    希腊在巴尔干各国自古就有的市场的重新开放对于这个国家苦苦挣扎的出口商来说来得正是时候。希腊处于欧洲边缘的孤立地理位置,人口只有1000万人,国内市场狭小,贸易集中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潜力的部门,例如旅游和服务业。而现在由于与巴尔干国家的关系已经恢复,这些国家又有比希腊富饶得多的自然资源和雄厚得多的工业基础,因此希腊的贸易前景一片光明。1997年,希腊对巴尔干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0%,而1989年为7%。1996年,希腊对巴尔干国家的出口达16亿美元,而1989年仅为3.26亿美元。

    希腊公司一直看好南部巴尔干国家和罗马尼亚提供的有5000万人口的市场,想在其中大展一番宏图。在雅典看来,有着1.5亿人口的黑海沿岸国家的市场似乎比欧盟的北欧成员国的市场更容易打入。希腊人有两个偶像,一个是18世纪和19世纪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内做生意的希腊商人,一个是控制整个黑海海上贸易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希腊船主。在整个地区范围内,小型的商贸企业(通常由一两个企业主组成)使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在黑海和亚得里亚海进行贸易的希腊商人的传统得以恢复。

    巴尔干一些国家的经济转轨使该地区消费者对新鲜食品、加工食品、白色和茶色商品(分别指一些大型家用电器和小型家用电器,因其外壳通常颜色而得名)以及建筑材料的需求增加。尽管根据官方统计,巴尔干南部国家的人均收入自1989年来下降幅度高达30%,但灰色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希腊商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从1995年到1997年,希腊公司集中精力抢占巴尔干各国市场。

    北约投向科索沃的炸弹,不仅砸在了南联盟的土地上,更砸在了希腊商人的心上。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还未完全摆脱1997年“金字塔”式储蓄计划失败后造成的混乱。饱尝了“资本主义”毫不温情的打击后,阿尔巴尼亚人民“让我们共同发财吧!”的美梦终于惊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巴尔干穷国,自身的火药桶中枪声未息,就悍然挥舞起拳头,伙同在科索沃的同宗兄弟向塞族人喷吐起危险的火舌。

    作为东欧剧变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阿尔巴尼亚难免对波兰、捷克、匈牙利以及巴尔干其他经济已有了起色的国家多少怀有妒心。把科索沃并入自己的版图固然可以壮大领土,但难民的大量涌入将更使其深陷泥淖难以自拔。

    其它

    欧洲其他国家尽管远离战区,但经济难免也受波及。航空业和旅游业先受其害。北约对科索沃进行空袭后,奥地利航空公司3月25日宣布取消了飞往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商业航班。罗马尼亚关闭了三家机场。其他各国航空公司也纷纷取消飞往巴尔干的航班,更有许多航线不得不改道绕行。

    注:匈、南、罗三国材料截止1998年底,其余各国为1997年材料。南斯拉夫解体前的1985年GDP为443.7亿美元,人均2070美元,1998年仅为1000美元左右。

    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泥足巨人偏涉险滩

    当前,世界经济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就是“休克”的俄罗斯何时苏醒?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始终一蹶不振。西方开具的多剂药方并没有使俄罗斯走出低谷,反而将其步步推向深渊。在过去的几年中,俄人均实际收入已下降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奶产量下降60%。70%的人仅能糊口。4000多万人生活在官方规定的贫困线以下。而贪污腐败和侵吞国家财产的少数人像沙皇一样炫耀自己的财富。俄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约5000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1978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只是俄的20%,而如今,中国的外贸总额比俄罗斯多一倍。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俄罗斯元气再伤,举新债偿旧债的日子也早已过得捉襟见肘了。

    俄罗斯人不仅是南联盟人的表亲,更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科索沃战事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俄罗斯那原已很脆弱的经济神经。

    总理往回飞卢布向下掉

    北约对南联盟的袭击激发了俄罗斯人的反美、反西方情绪,也恶化了俄罗斯的金融形势,并将对俄经济形势造成不良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卢布汇率,1999年3月初之前,卢布汇率基本稳定。3月23日夜,得知北约将对南联盟动武的消息后,俄罗斯总理决定不再访美。第二天上午,莫斯科银行间外汇市场卢布兑换美元的汇率就从24.6比1跌为26.5比1,到中午,货币兑换点的美元卖价已达27卢布;3月26日,俄罗斯储蓄银行的美元卖价已达28卢布,兑换点的美元买价也达26.4卢布。对此,俄罗斯报纸的评论是:总理座机往回飞,卢布汇率往下掉。中央银行采取了强硬的行政措施,比价才稳定在24.2卢布兑换1美元。

    北约与南联盟战事一起,俄政府和央行采取了种种措施,力保卢布稳定: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交存准备金的比重,防范用虚假进口合同骗取外汇,防止利用银行间市场上下午交易差价做投机生意。此前由于市场看好俄罗斯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前景,卢布跌势不猛,央行一周内仅用了2亿美元外汇储备维持卢布汇率。目前,俄黄金外汇储备仅剩112亿美元,其中大半是难以立即动用的黄金。近期内俄有不少到期债券要付息,一旦外汇用完,央行听任卢布自由浮动,卢布一周内即可跌破30兑1美元的大关。虽然俄罗斯人仇美情绪上升,但是,民意测验表明,三分之二以上的俄罗斯人不愿因此而放弃美元。

    除北约空袭南联盟这一军事因素外,影响卢布稳定的还有经济和政治因素:生产继续下降、俄议会上下院同总统矛盾激化、总统同总理的矛盾传得凶、国家杜马中的左派议员要弹劾总统……

    俄罗斯银行界人士认为,美元汇率升势近期会趋缓,但不会跌到1比23卢布以下。如果科索沃问题很快得到和平解决,俄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贷款问题达成协议,到5月份,卢布汇率可能渐渐跌到30-35卢布兑1美元;否则有可能跌破50比1大关。在这种非常情况下,政府和央行可能被迫采取更强硬的行政措施,如规定出口单位应出售百分之百的外汇收入(1998年为50%,目前为75%),根据石油出口、消费品进口和食品进口等不同情况,实行多轨制汇率,禁止美元在国内流通。

    俄罗斯的债券也受到冲击。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把俄罗斯的资信级别降为CCC级,即支付能力取决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好坏。3月26日,俄罗斯发行的欧洲债券的价格比一周前下降15-20%,莫斯科市发行的2000年到期的欧洲债券价格仅为票面价值的三分之一,依然无法吸引买主。

    俄罗斯的股市也受到波及。虽然近来石油价格上涨,但是俄罗斯石油企业股票价格近日不断下降,26日又降3-5%,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周的85点上下跌至80点以下。

    受卢布汇率下跌影响,俄国内物价加速上涨。仅仅几天时间,植物油、香烟和鱼子酱的零售价分别上涨十分之一、七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如果美国和欧洲此前许诺的食品援助并不因俄同它们关系恶化而推迟,则俄罗斯食品市场形势不会发生大动荡,否则,市场供应紧张、食品价格上升,必定会引起社会形势恶化。

    因北约袭击南联盟而恶化的俄罗斯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难以在短期内修好如初,俄罗斯国内亲西方的右派进一步失势。在1999年议会选举和2000年总统大选中,左派处境将得到改善。这些前景都不利于西方对俄投资增加和同俄经济关系的发展。

    宁要安全不要贷款

    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不单只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无力阻止北约动武,其取消总理访美的做法更可能拖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争取贷款的努力。俄罗斯《商业报》报道,“普里马科夫使俄罗斯损失150亿美元(贷款)”。据俄政府官员表示,俄大约需要45亿美元来偿还1999年到期的欠债。如果俄罗斯无法得到新的贷款,将面临被迫宣布无力偿债的危险,掀起新一轮金融危机,进而加剧经济崩溃乃至政治动荡。

    美利坚的经济攻势

    美国人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挥舞大棒,是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分不开的。尽管这次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可能使其耗资数十亿美元,但经济持续增长,各项指标均呈良势,使美国人有恃无恐。克林顿的性丑闻余热末息,山姆大叔却更加嚣张,继1998年12月刚给伊拉克以颜色,如今又瞄上了科索沃。短期内,科索沃战争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不大。

    纽约股市牛气冲天

    科索沃空袭开始之初,人们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感在美元上有所体现,人们并不像过去那样,战争时总是聚集到美元这个避风港。但到了3月29日,纽约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时在它103年的历史上首次突破了1万点大关。投资者似乎只关心美联储在近期内维持利率不变和公司购并的利好消息,而不管炮弹如何在小小的巴尔干横飞。

    长期国债受追捧美元又成避风港

    分析家认为,资金在战争中流向避风港的说法并未过时。如果轰炸未能阻止科索沃的民族冲突,地面部队不得不转移到山区作战,资金将以更加猛烈的势头流向避风港。

    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事件也波及欧洲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投资者纷纷抛售欧洲政府债券,买入美国国库券;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历史最低点。巴黎的资本市场全球债券专家麦克德威特说:“空袭前两天,科索沃问题对市场还是一个次要因素;但现在却演变成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欧洲货币和欧洲债券受到冲击,人们纷纷购入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德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从3.96%涨到4.04%。

    其他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也未能幸免于难。匈牙利推迟7.5亿美元7年期全球债券的发行。主管这一债券发行的荷兰银行和美国所罗门美邦公司的一位银行家说:“由于科索沃局势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将推迟发行。我们计划在不远的将来重新确定发行时间。”

    军工企业的兴奋剂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商,总是唯恐天下不乱地到处插足,煽风点火,挑拨事端,继而卖军火横财渔利。1998年,美、法、英、德等国的军工企业普遍不景气,因而,需要一场局部战争来刺激军火交易。这次空袭对今年西方国防工业股和电子股来说,可能是一帖“兴奋剂”。

    难民浪潮汹涌而来

    难民,自古以来,就是战争的影子,它们总是形影相随,不能分离。

    每当狼烟烽起,刀光剑影,血溅大地之时,交锋地区的沿途便会出现连绵不断的难民浪潮。

    而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尘埃落定之后,难民总仍会久久困扰当局和人民,成为一道棘手的难题。

    波黑战争以来,巴尔干难民的阴影还在欧洲其他地区笼罩,新一轮的难民潮又在科索沃涌起。

    此次难民潮来势之猛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未见。在短短三、四天内,28万科索沃难民逃离了自己的家园。到3月29日,逃到阿尔巴尼亚的难民已达8万多,并另有10万正在去阿尔巴尼亚的途中;到马其顿的难民近2万,意大利1.7万,南联盟1.1万,另有部分难民到了波黑、保加利亚和希腊。而这些数字随着空袭的继续,每个小时都在增加。

    接收难民最多的是与科索沃相邻的两个国家——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

    人口300多万的阿尔巴尼亚一直视自己,并宣称自己为科索沃阿族人与塞尔维亚“斗争”的大后方,成了此次难民潮当然的首选目的地。在轰炸之初,难民们曾因惧怕南阿边境的大量地雷而涌向马其顿,吓得马其顿政府曾一度关闭边界以阻止难民的涌入。从3月27日起,南斯拉夫官方开放了已关闭多时的南阿边境口岸。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水位落差巨大的闸门,科索沃难民如决堤之水冲入了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最贫穷的小国。

    阿政府在北约尚在叫嚣要空袭南联盟时,已开始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其中就包括应付可能出现的难民潮。阿政府曾自信地宣称,已做好应付一切情况,包括最坏情况的准备,如果有来自科索沃的阿族难民,“阿完全有能力很好处理”。

    然而,大话好说,好人难当。

    当难民潮突然涌来时,阿当局瞠目结舌,措手不及。3月28日一天,竟有约5.6万难民涌入阿尔巴尼亚。阿北方与科索沃接壤的仅有七、八万人口的库克斯区一天之内涌入5万难民时,阿政府方寸已乱。而难民涌入时的情景更是令人怵目。

    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队伍蜿蜒穿过南阿边境,队伍中有各种品牌的汽车、拖拉机,还有牛车,但更多的是步行的人们,拖儿带女,手提肩扛,蹒跚而行。阿警察手忙脚乱地指挥乱哄哄的人群。

    常言道,打仗打仗,百姓遭殃。许多难民经过数日的跋涉方到达边境。过到边境关卡阿尔巴尼亚一方,就再也没有力气走了。大批满面倦容的难民东倒西歪地或坐或躺在路边和草地上,等待着被运往阿各地设立的难民安置点。他们之中既有老人、妇女、儿童,也有青壮年男子;既有来自乡村的农民,也有来自普里兹伦和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市民。穿着老羊皮袄的老头抽着闷烟,怀抱婴儿的妇女不断抹着眼泪,小姑娘呆坐着不言不语,只有几个满脸脏泥的小男孩似乎对新的环境感到新鲜,东张西望……许多难民除了身上穿的,甚至没有一个手提包。他们中不少人已经一天多没吃没喝了,又累又饿又渴。据有的难民说,还有人在途中遇到战事,死于非难。

    阿尔巴尼亚政府在惊愕之余,每天数次地开会研究处理办法,手脚已慌。阿政府采取了系列紧急措施,包括:从部队和全国各地紧急调派大批军车、大客车接运源源进入阿北方边境的科索沃难民。仅3月29日一天开入库克斯的大客车和军车就达数百辆次,但由于阿运力有限,难民涌入又过于集中,接运难民的工作组织得相当糟糕。

    难民的涌入已对阿尔巴尼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将长期继续下去。

    在经济上,对阿产生巨大冲击。作为难民最集中的阿北方库克斯区,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客人”,面包立即脱销,商店被抢购一空。“找吃的”成了人们日常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难民所到之处,供应随之紧张。

    阿经济落后,全国面包生产能力除了满足当地人需求外,难以应付凭空一下子多出来的近八、九万张嘴巴。除了吃之外,还有住,而阿的人均居住面积本来就是欧洲之末。

    阿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来了那么多人,解决就业的问题更大了。

    社会治安也是大问题。

    受到此次难民潮冲击较大的还有马其顿、波黑和黑山等。

    这场难民潮为何会如此激烈地爆发?

    首先,这是北约对南联盟大规模空袭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北约空袭不仅没有如北约事前所称的那样缓和南联盟军警对科索沃阿族的压力,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科索沃冲突本已十分尖锐的矛盾。

    其次,“科索沃解放军”错误估计形势,趁北约空袭南联盟之机全面向驻扎在科索沃的南军警发动进攻,结果遭致南军警的有力反击。为保性命,科索沃的阿族老百姓被迫背并离乡。

    另外,西方新闻媒介称,南联盟在坚决抗击北约的同时,显然也有破釜沉舟之意,干脆放开手脚把科索沃的难民大量赶人周边国家,一方面给与其为敌的邻国制造麻烦,向国际社会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步解决科索沃问题作些铺垫。

    二、北约骑虎难下

    撕心裂肺的空袭警报声,一夜夜地在南联盟各城市响起,许多人对此已麻木了。

    原来打算最多空袭两三周就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北约国家领导人,没想到空袭了两三个月还是没达到政治目的,米洛舍维奇始终不肯低头。

    轰炸,轰炸,再轰炸!

    鲜血染红了南斯拉夫的土地。罪恶仍然披着“道义”的外衣在巴尔干肆意妄为。

    美国用甜言蜜语和假惺惺的“战略利益”,把北约国家捆在自己的战车上,不让其下来。这架战车不愿停止或后撤而被人耻笑,继续横冲直闯。

    空袭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火力—天比一天猛,进攻的目标一天比一天多。从4月30日开始用上了重达2270千克的“掩体巨型炸弹”,它能穿透混凝土和地面,然后在地下爆炸。5月3日开始用贫铀弹,这是一种能对人畜带来种种后果被国际上禁用的恶性炸弹。“石墨炸弹”也用了,它将导电的石墨丝喷溅在装有按键的配电设备上,造成系统短路而大面积停电。

    南联盟的坦克、装甲车、机场、军事机关被炸了,汽车厂、飞机厂、油料仓库被炸了,公路、铁路、桥梁被炸了,电台、电视台、卫星转播设备被炸了,医院、幼儿园、平民生活区也被炸了。5月24日,位于科索沃斯托克监狱也被炸了,包括副监狱长在内的100多名监狱看守人员和犯人被炸死,200多人被炸伤,大批犯人逃离监狱。连贝尔格莱德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在这一次次的轰炸声中神经变得不那么正常了。它们还随时面临着被枪杀的危险。如果北约的炸弹扔到动物园,为防止那些凶猛的动物走出园外伤人,公园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了随时射杀那些动物。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嫌空袭兵力不足,5月16日作出向土耳其增派63架飞机的决定,其中36架是F-15,18架是F-16,还有9架是空中加油机。5月18日,美国又向意大利增派18架A-10飞机和510名军人。此前,美国还宣布向匈牙利派遣24架F/A-18D型战机。5月23日,北约宣布在今后的8周之内将向巴尔干增派1.8万人的军队,其中3000人由英国派出,8000人由美国派出。

    现代化的战争,打的是经济实力。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美国在发动的这场战争中是硬不起来的。

    在空袭南联盟的前10天中,美国所支付的军费就达5亿美元。从空中和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每枚的价格100万至200万美元,每天的炮弹开支1000万至2000万美元,激光制导炸弹价格每颗10万美元。使用E-3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每小时需16万美元,垂直升降直升机每小时需花4万美元,VC-10空中加油机每小时3.6万美元,旋风战斗机每小时3.4万美元。战斗机机师每天执行任务所需的费用是1000万美元。4000名参战的英军每月就需1450万美元津贴。战争持续3个月,战争费用至少需200亿美元。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升级,美国等北约国家增派战机已超过1000架,是战争初期的4倍;增派的人员已达5万。这笔费用,相当可观。美国承担了其中75%的份额。5月6日,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总额为130亿美元的一揽子拨款计划,用于支付科索沃战争增加的费用。

    如果发动地面战,北约每月将增加支出200多亿美元,处理难民问题也需要100多亿美元。

    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花费这么多军费的目的,却是给南联盟造成几千亿美元的损失。北约每多花1万美元的战争费用,南联盟就将有10万美元的损失。北约的战争机器,全力摧毁着南联盟这片美丽的国土,使之成为一片弹痕累累的废墟。

    令美国人恼怒的是,几个月的日夜轰炸,南联盟政府依然存在,米洛舍维奇依然掌权,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更加团结。因此,美国总统批准了一个绝密的计划:颠覆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政府。

    根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5月23日的报道,这个计划是很狡猾和毒辣的。它将通过高科技的电脑技术实施,还将让科索沃残留的武装分子亲自上阵。而主管实施这项计划的,是臭名昭著的美国中央情况局。不过,这个秘密计划透露后,遭到美一些国会议员的批评,并对其目的能否达到表示怀疑。5月31日,在西方国家的精心策划下,前南刑庭检察长起诉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等人,并发出逮捕令。

    南联盟政府和人民,一直都渴望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能良心发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这一和平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被北约的导弹击碎,可南联盟仍未放弃对和平的努力。4月6日,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自当晚8时起在科索沃对阿族武装单方面停火。但这一建议在提出仅几分钟后就遭到北约的拒绝。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南单方面停火不足以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重申了停止空袭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允许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这是南联盟不可能答应的条件。美国的条件,实际上是关闭了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大门。

    但南联盟仍未放弃和平的努力。5月13日,米洛舍维奇总统又下达命令,从科索沃撤出警察部队,以满足北约提出的要求。可是,北约对此反应很冷淡,认为此举是南联盟做样子给人看的。他们又用铺天盖地的炸弹作出回答。由于北约的狂轰滥炸,南联盟不得不停止从科索沃撤军。

    面对北约的野蛮轰炸,西方国家一直支持的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从5月5日起,出访北约国家,寻求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途径。鲁戈瓦与南联盟政府应该说是死对头,他一直倡导科索沃独立,希望北约军事干预。可是,战争的导火索点燃后,他发现西方的企图并不是在真正帮助科索沃,而是以此为借口别有用心。因此,他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等人会谈,希望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这使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很难堪。他们是打着帮助科索沃的旗号开战的,现在他们极力“帮助”的人不要他们这样“帮助”了,北约该怎么办?

    美国和北约的发言人都称,那是因为鲁戈瓦被南联盟“绑架”了,说出的是违心的话。现在鲁戈瓦出境了,应该说是“自由”了,他可以自由地真诚地发表见解了。鲁戈瓦首站是和家人到达意大利。他和意大利总理达莱马与外长迪尼进行了会谈,双方探讨了通过政治手段和外交手段解决科索沃危机的途径,他仍不同意北约的军事打击。他讲话的基调与米洛舍维奇会谈时差不多。

    但是,美国和北约一点也不为此感到脸红。美国白宫发言人和北约发言人称,他们对南联盟允许鲁戈瓦访问罗马表示欢迎,并称此举为“一个积极的发展”。但他们重申,北约的空袭不会因为这件事停止,北约的停火条件没有改变。这就怪了,北约本想应科索沃人的要求去空袭,可人家不要你空袭。你还拼命地空袭。试问:北约的空袭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很明白,北约的行为已清清白白告诉人们,他们决不是为了什么解决科索沃问题,而完全是以此为借口,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野心而服务。

    为了结束这场非人道的战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穿梭在美、德等西方国家之间斡旋。5月6日,西方7国与俄罗斯在德国波恩就解决科索沃危机达成一致意见。8国外长发表了如下声明:

    1.8国外长接受科索沃政治解决的如下总原则:

    ——立即停止科索沃的暴力活动和镇压。

    ——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

    ——在科索沃部署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在这方面必须得到联合国的赞同和认可。它们应保证能实施上述原则。

    ——联合国安理会应决定在科索沃建立过渡性的管理机构,从而保证科索沃全部居民过上和平和正常的生活。

    ——让所有难民和被驱逐者安全地和自愿地返回家园,人道救援组织不受限制地进入科索沃。

    ——开始在科索沃实施充分自治的政治进程,这一进程应考虑到朗布依埃协议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及这一地区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科索沃解放军”应该非军事化。

    ——全面研究危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原则,8国外长委托其政务负责人准备一项联合国决议草案。

    3.政务负责人将就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后续具体步骤制定出一项时间表。

    4.会议主席将向中国领导人通报今天会议的结果。

    5.8国外长将就审查实施情况继续举行会晤。

    可是,就在科索沃危机出现一丝希望的亮光时,美国人节外生枝,于5月7日轰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转移视线,破坏和平。美国人的战略目的没达到,它怎么可能放下屠刀呢?美国参与8国外长会谈,只是个幌子,没来真的。但外长们真的来实的了,美国当然不乐意。

    此时,俄罗斯等国不断进行各种外交活动,希望尽早结束战争。美国一方面虚情假意表示赞同,一方面派人与俄罗斯周旋,极力破坏和谈成果。北约的空袭,一天也未停止过,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强烈。

    但是,世界停止战争的呼声日高。包括北约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空袭南联盟的战争的虚伪性和灾难性,强烈要求停止空袭行动。

    5月23日晚,英国一家主要电视台(第四频道)组成模拟法庭,将北约推上审判台。在这个“审判北约”的电视直播节自中,250名英国各地、各界代表应邀参加“陪审团”,就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打击行动是否违反国际法,以及北约是否草率而错误地发动了战争并加剧了人道主义灾难等项罪名进行“模拟审判”。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庭审过程中,“原告律师”英国工党议员安德鲁斯和巴尔干和平委员会成员、女作家格里尔,以及为北约辩护的“律师”工党议员布拉德肖和作家纳西尔,先后请出9个证人,彼此展开唇枪舌战。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联合国才是确保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合法机构。这种脱离联合团合法框架并且也违反北约自己宪章的非法的、灾难性的行为是“对法制的破坏”。最后,巨大的蓝色屏幕上显示出“大陪审团”对北约作出的判决:认为有罪的61%,认为无罪的占31%。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这一判决的认同。

    5月23日,曾在约伦堡审判二战战犯中任起诉人、现为华盛顿律师的沃尔特·罗克勒在美国《芝加哥论坛》上撰文认为,美国与北约的轰炸行动已构成战争犯罪。作者认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1945至1946年主要纳粹战犯案的判决是明确而清楚的:发动侵略战争不仅是国际犯罪,而且是最高国际犯罪。《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和第七款禁止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禁止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扬言动武或实施动用武力。在侵略政策和行为上挂上“北约”的标签并不能使这种行为具有神圣性和合法性……

    此前,南斯拉夫已向荷兰海牙国际法院对10个北约国家提出了控诉。这10个国家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这些国家都参与了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

    5月11日,200多名欧洲议员联名签署一份呼吁书,强烈要求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并立即开始和平谈判。签名者中有160名意大利议员、36名德国议员。以及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瑞典等国的议员。呼吁书说,北约应该“停止轰炸,以使谈判能够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主持下迅速开始”。呼吁书还要求欧盟召开巴尔干地区国际会议,为该地区的重建和各民族和平共处作准备。

    尽管美国和英国为了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狼狈为奸,对国内舆论进行种种压制和误导,但这时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战争的真相,休战的呼声日高。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空袭满两个月时,共发射了1万多枚导弹,出动2.5万架次飞机轰炸,虽造成数千人的伤亡和100万的难民,但没有使南斯拉夫屈服。局势使美国和北约像山羊钻篱笆——进退两难。战争如果继续下去,要花更多的美元,还难免出现人员伤亡,并要遭到世界和平舆论更激烈的反对;就此罢手吧,美国的战略目的没达到,脸上也没面子。

    侵略者总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自作自受。

    三、地面战悬而未决

    空袭目的达不到,美国和北约就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地面战到底打不打?

    北约在向南联盟开战起始一再表示,它没有向科索沃派遣地面部队的计划,只有在科索沃冲突双方都签署朗布依埃和平协议之后,才会向科索沃派遣以北约为主的多国维和部队,监督和平协议的实施。美国总统克林顿也一再表示,美国还没有出动地面部队的打算,空袭将持续下去。

    北约和美国当初这样自信,是他们确认米洛舍维奇招架不住北约飞机的狂轰滥炸,战斗打响不几天,南联盟就会低头认输。事实说明,北约和美国当初的判断过于乐观,空袭已进行了两个多月,南联盟仍在抵抗。这时,派不派地面部队的问题,已无法不摆到北约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早在4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叫卡斯曼的美国军事评论家说过:你可以把一个国家炸成一片焦土,也可以让它寸草不生;但是你要控制它,就要靠地面作战,空中轰炸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美国人也不是不想从地面“进入”,只是心有余悸。有个军事机构为美国政府算过帐:如果北约军队要从地面上进入科索沃,进而控制南联盟,起码要20万美军地面部队,就是不打仗光“维和”也需要三五万兵力,而活动范围仅仅是1万多平方千米的科索沃地区。从地面进入,麻烦就来了。死人不说,更可能拖出个“天长地久”。兵好进,仗难打,腿难拔。相反,南联盟人民擅长山地作战。那样,科索沃可就会成为第二个叫美国人心惊肉跳的“越南”,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在空袭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北约领导人、外交官,以及指挥空袭南联盟的军官,基本上反对地面进攻。而不在指挥岗位的一些北约军事专家,如海湾战争、轰炸波黑以及负责前南地区维和的指挥官则普遍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的冲突,仅靠空袭只是一个危险的空想。

    4月3日,美国和北约的高级官员声称,由于科索沃难民危机的不断加剧,北约将在不签署和平协定的情况下,向科索沃部署国际安全部队。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要求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并接受国际安全部队进入科索沃境内。分析家认为,所谓的国际安全部队,实际上仍然是北约的士兵。国际安全部队的进驻,完全是一个借口。这是北约和美国第一次暗示进兵科索沃。

    10天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与58名美国议员讨论了向南联盟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尽管克林顿在会上强调他“无意”派遣美国地面部队进入巴尔干地区,但参加会议的民主党参议员克里在会后透露,克林顿在会上并没有表示完全排除“任何”的可能性。在4月13日召开的这次情况通报会上,有些美国议员要求尽快派驻地面部队,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地面部队,北约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共和党参议员康奈尔表示,克林顿不应该排除任何可能性。

    但是,美国参议院在5月4日以78票对22票的结果表决,搁置一项授权克林顿总统“采取一切必要武力”对付南联盟的提案。这一提案是由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等人提出来的。提案要求授权克林顿可以采取“一切武力和其他手段”来实现美国及北约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目标,即允许克林顿政府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但这一提案在当天的表决辩论中遭到了大多数参议员的反对,他们努力避免将提案付诸表决。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说,这个提案是在“错误的时局”出笼的,克林顿政府也没有要求授予这种权力。

    在是否派地面部队进入科索沃的问题上,北约各成员国之间的意见和分歧也日益暴露出来。

    英国是极力主张派地面部队的。英国外交大臣库克5月17日在布鲁塞尔与北约领导人举行会谈,要求北约将科索沃地面作战计划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英国认为,北约在通过轰炸削弱南联盟军队的抵抗能力之后,应强行向科索沃派遣一支地面部队,将南联盟军队赶出科索沃,并“护送科索沃阿族难民返回家园”。

    英国为何如此热衷于鼓动地面战呢?首先,英国是以“维护人权”为旗号最积极主张军事干预科索沃的北约国家,但空袭却引起了二战后欧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难民潮难以遏止。因此,英国舆论指责政府和北约不负责任。英国政府指望通过地面进攻扭转局面,以免北约及其自己威信扫地。其次,势力日趋衰落的英国仍在寻求和扮演欧洲乃至世界领导者的角色。英国由于经济实力在美、日、德、法之后,又因未加入欧元而被排斥在欧盟核心之外,英国在外交和防务等事务上总是先声夺人并一贯唱高调,以显示其领导作用。布莱尔政府想通过此举来提高其国际地位,以“舆论领导”代替其所不具备的“实力领导”。再次,英国地理上远离巴尔干,不会因地面战的战火蔓延而受到直接波及,英国也没有过美国陷入越战的教训,所以地面战打胜了,英国便以胜利者自居;输了,受的影响也不会大。此外,由于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始终愿意充当美国的“急先锋”,时时处处替美国利益考虑,同时依傍美国这棵大树捞取好处,在世界上狐假虎威。

    但是,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对英国的建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意大利总理达莱马5月18日会晤时,一致排除了发动地面战的可能,强调应加强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外交努力,找到政治解决的办法。施罗德在次日访问布鲁塞尔时重申,北约以地面战结束科索沃冲突是“不可想象”的。法国和加拿大对英国的建议反应也不积极。这两国外长5月18日在巴黎会晤时明确指出,北约制定的以空袭促外交的政策并没有改变。

    而作为北约的主导国,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5月18日,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表示,北约应该坚持现行空袭战略,将空袭进行到底。他同时又说,北约“不应排除出动地面部队的可能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哈默在解释克林顿的话时说,这只是“表述上有所不同”,并不意味着美国在派驻地面部队的问题上立场有任何变化。这表明,美国在是否派地面部队的问题上骑虎难下,犹豫不决。

    美国的这种含糊其辞的暖昧态度,说明它在向科索沃派驻地面部队问题上面临种种困难。

    首先,美国没有把握赢得在南联盟的地面战。南联盟地形复杂,塞尔维亚人英勇顽强。科索沃长宽大约都是129千米,只有14条公路可以进入,其中有几条是狭窄的山路。据悉,这些公路上已经埋下反坦克地雷,连桥梁上都装有炸药,如果北约军队接近,就可以引爆。南斯拉夫军队在科索沃许多地方占据着高地,有利于防守。即便北约的地面部队强行进入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和其他大城市,难免发生可怕的巷战,死亡人数难以预料。美国担心北约部队一旦陷进去难以自拔。这样,不但北约的威信扫地,美国利用北约进一步称霸欧洲的野心会受到极大挫折,美国的欧洲战略将会因此而受到重大影响。

    其次,是由于北约决策方式的制约。北约的决策主要以“协商一致”的形式作出,要出动地面部队需要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但目前北约各主要盟国分歧很大,美国一时也难以协调它们的立场。

    再次,是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大选1999年11月份正式拉开序幕。从现在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国内形势相对有利于执政的民主党。但是,如果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带来美军人员伤亡,民主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可能会大大下降,政治形势会变得对民主党不利。

    第四,是国际上反战舆论的压力。世界上许多国家本来就反对空袭南联盟,如果再派地面部队,就会更加遭到反对,恶化美国同许多国家的关系。俄罗斯等国家坚决反对北约轰炸南联盟,更反对北约出动地面部队。连北约国家的许多成员也反对出地面部队。美国不能太孤立,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因此,美国政府左思右想,在是否派地面部队的问题上久拖不决。而在行动上,美国一方面继续坚持空袭,另一方面已在准备派驻地面部队。北约已把阿尔巴尼亚作为地面进攻南联盟的基地。到6月初,阿尔巴尼亚境内已部置了50多架北约的武装直升机,其中包括23架阿帕奇直升机。此外还部署了1.2万名北约士兵,其中包括2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2000名北约山地兵。在马其顿,北约已部署了地面部队1.8万人。同时,美国还在不断增派战机、人员和各种坦克、装甲车及地面武器。

    军事专家们预测,只要时机成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地面进攻科索沃在所难免。

    5月25日,美国参议院以52票对48票微弱的优势,否决了一项旨在限制动用地面部队进攻南联盟的措施,从而为北约部队发动地面攻击亮起了“绿灯”。

    四、美国地面作战计划浮出水面

    如果进攻科索沃的地面战争真的打起来,北约该怎么打?这是许多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世界各国许多军事专家进行了种种预测。中国军事研究人员官小雄和高锋利猜测北约有3种可供选择的作战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北约地面部队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正面出动。

    这个方案将直接攻占科索沃或其一部分地区,建立“安全区”,强行将科索沃肢解出来,并力求将战事局限于科索沃境内。但这个方案不能切断科索沃南斯拉夫军队的后路,不能阻止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南军的支援,不能给予科索沃南军致命一击。如果南军节节抵抗,北约地面部队只能步步攻击前进。如果南军主力增援科索沃,北约军队不得不与南军主力在科索沃复杂的地形下短兵相接。这种打法,无法发挥北约军队的空中、火力和机动优势,很可能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当然,如果南联盟主动撤出驻科索沃的军队,北约军队也可能采取这种方式进入科索沃。

    第二种方案:兵分两路,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为进攻出发基地。

    南路沿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境直插科索沃背后,截断前线南军与后方的联系,协同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北约部队消灭科索沃南军;北约向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实施致命一击,沿多瑙河将南联盟一分为二;尔后,南北两路合击塞尔维亚,彻底击垮南联盟,并将之肢解为黑山、科索沃、塞尔维亚和伏伊伏丁那四部分。此方案有可能迅速达成占领南联盟心脏地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其不足之处是风险太大。在这个方案中,进入的地面部队首先必须从波黑经塞尔维亚地区作战,而波黑对北约充满敌意。塞尔维亚是南联盟的腹地,是南联盟战争潜力最大的地方,在该地区作战,要冒陷入“越战式”或“阿富汗式”游击战争泥潭的危险。加之北约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必须派重兵保护,弄得不好,会导致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局面。另外,采用该方案,可能需要50万兵力,相当于海湾战争的规模。因此,北约一般不会采纳这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是登陆黑山共和国,形成侧击科索沃之势。

    北约的部队可在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边境地区、科索沃与塞尔维亚边界地区实施空降,阻止塞尔维亚地区的南军增援黑山和科索沃,同时配合大规模空袭,以火力和兵力切断科索沃南军与后方的联系,尔后在科索沃南军主力被迫而进打击黑山共和国的登陆部队时,部署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多国部队乘虚而入,配合空降和登陆部队四面夹击南军。这种方案可能是北约比较理想的选择。

    不管何种方案,北约的原则一定是:速战速决,尽快解决科索沃问题,又尽最大可能少死人。而北约的地面进攻,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是准备阶段。北约在向科索沃地区派遣地面兵力、武器装备的同时,会继续发挥空中优势,加紧对南各军事、交通、通信、能源等目标的轰炸,全面削弱南的军事能力和战争潜能,迫使米洛舍维奇总统就范,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地面部队兵不血刃地开进科索沃。科索沃地区的2/3为山地丛林,不便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展开和高新武器的运用。南在科索袄地区部署的40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300门火炮和4万多军队、特种警察,是一支不可低估的作战力量。加之塞尔维亚人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放下武器的。因此,北约绝对不会轻易地投入地面部队。它会力争摧毁科索沃地区南军的30%~40%以上的兵力,使其基本丧失战斗力,陷入瘫痪。

    二是实施阶段。对依托山地的一方采取正面进攻,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北约一般不会采取这种简单的战术。在美陆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中,极力倡导“迂回战术”。地面进攻展开以后,北约在对科索沃地区南军施加正面进攻压力的同时,估计会采取空降、机降等战术,或在南军防御两翼薄弱环节处打开突破口进行穿插,大纵深迂回至科索沃地区南军背后,切断其通往塞尔维亚方向的退路。对南境内可能来支援的方面利用空中力量进行遮断。同时利用轰炸、多管火箭炮齐射等军事手段和其他手段,进行强大的心理攻势,迫使南军大规模投降。还可利用迫击战术,将南军驱逐出科索沃地区,并伺机进行有限制的围歼。

    三是收尾阶段。实现战役目的以后,北约将沿科索沃地区和南边境设立地面安全和空中禁飞区,并在科索沃地区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伺机打击“越界”的南斯拉夫军队。

    不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采取什么办法,动用什么样的兵力,何时出动部队,只要是打地面战,死人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北约这次不要指望像当年多国部队进攻沙漠中的伊拉克部队那样顺利地开进科索沃,地面进攻科索沃损失一定不会小。

    正因为如此,北约的许多国家不愿派地面部队。因此,如果地面战真的打起来,美国大兵将不得不担任地面部队的绝对主力。五角大楼在如何派出地面部队的问题上,曾设计了以下6个方案供决策者定夺:

    1.摧毁南斯拉夫全部军事力量,占领南联盟全国。这种方案可能需要50万北约部队,其中至少需要25万美国军队。组织和派遣这样一支庞大的部队可能需要6至8个月,执行这项任务本身没有时间限制。美国在第一年可能耗资高达400亿至500亿美元,可以承受的人员伤亡在1.5万至2万人之间。

    2.夺取并占领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这种方案需要15万至20万北约部队,其中包括7.5万至10万美国军人。派遣这样一支部队可能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执行这项使命的时间大致需要1至2个月。美国可能耗资100亿至200亿美元,可以承受的人员伤亡约在5000人至1万人之间。

    3.把南斯拉夫军队和其准军事部队赶出科索沃。这种方案可能需要5万至7万北约部队,其中包括3万多美国军人。派遣这样一支部队,美国可能耗资50亿至100亿美元,可以承受人员伤亡在509至2000人之间。

    4.在科索沃南部建立一个所谓的“解放区”。这个方案需要1.5万名北约部队,包括1万名美国军人。美国可能为此耗资50亿美元,能够承受的人员伤亡在500人左右。

    5.武装、训练、装备在阿尔巴尼亚开展活动的科索沃反政府力量。这种方案可能需要1万名北约部队士兵,其中包括5000名提供训练和后勤支持的美国人员。组织和派遣这样一支力量需要1个月时间,执行这次任务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美国每年可能为此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而造成北约人员伤亡的数量极其有限。

    6.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然后向科索沃派遣维和部队。这种方案可能要3万至4万北约部队,其中包括1万名左右的美国军人。执行这项任务没有明确的完成时间,维和部队的人员伤亡不会太大,但美国第一年要为此消耗牦费用50亿美元,此后每年将开支20亿至30亿美元。

    北约国家最盼望的是第6种方案,最不可能的是第一、二种方案。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北约主导国美国也不断会拿出其他的方案。战争风云,真是变幻莫测。

    5月底,正当各方为是否派地面部队争论不休的时候,美国军方抛出了一份地面作战计划。这个公开曝光的美国计划说,北约需10万地面部队,估计会有4000名北约官兵在战斗中伤亡,而南斯拉夫军队将有1万至3万人被歼和俘虏。

    这个计划的详情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美国陆军第18空降军在驻阿尔巴尼亚“鹰支队”21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5000名地面人员的支持下,从阿尔巴尼亚境内向南联盟边境发起突然的进攻。驻阿尔巴尼亚美军的炮兵部队、坦克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作为第二梯队对18空降军进行增援,一个由北约多国部队组成的军团同时从马其顿进攻南联盟。北约部队从两个方向对科索沃形成钳形攻势,从而包围重创南联盟塞族军队。考虑到南联盟的特殊地形,在最初的攻击行动开始后,美军的地面主力部队将在空中和炮兵部队后面实施机动,而大量的特种作战部队和科索沃阿族武装对塞尔维亚的后方进行积极的骚扰。正面进攻的部队不打算与严阵以待的南联盟部队直接交锋,而是由直升机搭载部队实施“蛙跳战术”,空降到南联盟部队后面。当南军无法机动,被迫多方作战的时候,北约的常规步兵部队和装甲部队在工兵部队的支援下突破南联盟军队设下的雷场,强行打开大规模进攻的通道。

    第二阶段:突破南联盟的边境防线后,北约的战斗部队实施快速机动。北约部队将靠直升机机动来取得优势,而使南联盟军队因地形复杂造成机动不便。美国军队将避免陷入地面绞杀战,而是尽可能绕开久攻不下的据点,孤立它们。如果进攻路线上有居民区或者山地挡住去路的话,那么北约进攻部队将被迫与南联盟军警部队决战,但动作一定要快。北约地面部队的重点要摧毁南联盟的防空阵地,从而使北约的战斗机飞行员能彻底从地面威胁中解放出来,放开手去空袭南联盟在科索沃境内的目标,从而又反过来为北约地面部队的进一步深入铺平了道路。南联盟军队由于训练受空袭影响,加上武器老化,所以不堪一击,大批的战俘出现了。

    第三阶段:是逐家逐户的巷战阶段。最激烈的战斗将发生在南联盟军队占据的村庄和城镇。虽说北约不必与之展开寸土必争的战斗,但一些抵抗最激烈的据点必须攻克。这就需要双方步兵之间用步枪、刺刀和手榴弹进行决战,战场就在每家每户的窗户前、门户背后和断墙残壁之间。虽说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接受了这种战术训练,但北约最惨重的伤亡将发生在这一阶段。南联盟的正规部队、准军事部队、饵雷、恐怖攻击和狙击手都是北约官兵的死神。一场开始不需北约官兵流多少血的“雅皮战争”将变成在黑暗地窖中射击、白刃格斗的混战。

    这场地面战估计得30天左右。大规模的抵抗估计要更短一些,但没有组织的小规模抵抗持续时间要长些。随后,北约部队开始解除南联盟抵抗人员和科索沃阿族的武装,从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难民开始重返科索沃。整个地面作战行动到此宣告结束。

    美国军方在这个时候“暴露”这样的“绝密计划”,是为了地面进攻制造舆论,还是为了吓唬南联盟领导人,亦或施放烟幕弹?局外人没法深究。但有一点众人深知,战场形势变化莫测,结局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五、南联盟将怎样面对即将到来的地面战

    地面战一旦真的打起来,南联盟的军队将如何抵抗?要知道,北约如果下定了地面进攻的决心,定抱着必胜的信念,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南联盟军队决一死战。而已抵抗了北约几个月空袭的南联盟军人,正想利用地面战给北约部队一点利害尝尝,因此,地面战真发生了的话,必是双方一场恶战。

    从北约空袭南联盟开始,南政府就在做地面战的准备。南联盟总参谋部在4月7日就发表声明指出,北约无法通过“胆怯”的空袭战术打败南斯拉夫,因此正在准备发动新的地面进攻。为此,南联盟已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交界地区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包括构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随着此后地面战的可能性的增加,南联盟不断做好打地面战的各种准备。

    在地面战中,最令北约军人害怕的是南联盟的1万名特种部队。他们头戴无檐软帽,身着黑色制服,装备精良,精通游击战,是地地道道的地面部队“精英”。在北约的空袭中,他们被列在攻击目标的首要位置,因为他们是北约地面部队可能遇到的克星。南联盟特种部队由“红色贝雷帽”特警队、“特别反恐怖”特警队、“波塞特种旅”和“特别行动旅”组成。他们分别有自己的特色,执行不同的任务。

    “红色贝雷帽”特警队的前身,是南斯拉夫内务部直接控制的准军事部队“人民民兵”。在波黑内战爆发后,南联盟组建了第一个塞尔维亚特警旅,它正是“红色贝雷帽”特警队的前身。这支特警队,有精良的武器装备,配备有机枪、火炮,烟幕弹和催泪瓦斯的BOV-M型装甲车、装甲运兵车和直升机。该部队的装甲机械化分队还配备有多管火箭发射器、防空火炮、14.5毫米高射机枪和14辆轮式及两栖装甲车。该旅队员的个人装备也非常精良,这些装备几乎都来自西方国家。该旅队员头上鲜艳的红色贝雷帽,只在平时操练时戴,执行任务时,要穿野战服。这支特警队的成员都是从常规警察部队中经严格考核选拔的,对他们的体格要求非常严格,人人都有几手。他们纪律严明、经验丰富、忠贞可靠。这支特警队参加过前南地区几乎所有的主要战斗,他们在北约空袭时主要部署在科索沃地区。

    作为南联盟处理特别危险情况而组建的“特别反恐怖”特警队,成立于1995年。共有两个分队,一支驻扎在伏伊伏丁那地区,一支就驻在科索沃地区,这支精锐特种部队成员除配备一般警察部队的轻重武器外,还配有直升机。这支部队组建以来,参加了许多重大行动。1998年3月,“特别反恐怖”特警队对下普雷卡兹“科索沃解放军”集结地发起进攻,全歼了敌人而自己无一伤亡。

    原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的贴身卫队“波塞特种旅”,主要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前塞族警察组成。它现有9支分队,主要执行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情报搜集任务。因此,这个特种旅是一支警察侦察情报部队。其人员装备有最先进的武器,甚至拥有美国最新研制的夜视技术。一旦北约地面部队入侵,他们可以迅速地全部地部署到科索沃地区,为南联盟正规军和特种部队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

    由南联盟第63伞兵旅和第72突击旅两支部队组成的“特别行动旅”,是南联盟正规军中的特种部队。第63伞兵旅擅长夜间空降和空袭,它拥有6架飞机,兵力在2000至4000人之间。第72突击旅是支航空运输部队,装备有米-8重型直升机,现编有500人。这两个旅担负着特种作战的机动运输任务,是特种作战必不可少的军事力量。

    如果北约的大部队进攻南联盟,那么南联盟部队将用什么武器反击呢?

    首先,南联盟将使用世界一流水平的地雷阻挡敌人的坦克和地面人员。由于南联盟的地势独特,北约军队一旦进攻,很可能通过阿尔巴尼亚进入科索沃。多少天来,北约将大批部队、武器装备,通过阿尔巴尼亚的天空、领海运到这个小小的穷国。南联盟利用有利地形,加紧布设地雷等障碍物,以迟滞北约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北约如果从地面进攻,首先将面临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地雷战。而南联盟的地雷性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其中的TMRP-6式反坦克雷采用双重爆炸结构,埋在地下0.4米处。触杆受到地面1.3千克压力即可蹿出地面,引爆主装药后,产生的高温高压金属射流形成高速穿甲破片,可从0.8米外击穿4厘米厚的装甲。用轻型布雷车,在5分钟内布设120枚,可形成500米的雷区。此外,南联盟还拥有多种先进的、杀伤性很强的地雷。

    南联盟还有850多门7种口径的火炮,其中3种128毫米火箭炮威力大,构造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机动性高,适宜山地作战使用。像M77式红管火箭炮采用轮式车运载,不到26秒发射32发弹,最大射程约21千米。它5分钟后即可第二次齐射,20秒撤出阵地,以80千米的时速转移到新的阵地。M63式火箭炮装在小型双轮炮架上,用轻型车辆牵引。M71式是专供游击队在复杂地形使用的单管火箭炮,用简单的脚架支撑即可发射。这种火箭弹重25千克,最大射程12.8千米,最小射程0.8千米。其他火炮大多是122毫米以下的轻型式中型榴弹炮。南联盟的步兵部队拥有2200多门50至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如果地面战打响,这些轻型火炮将会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

    南联盟的坦克、装甲车和反坦克兵器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地面进攻打响后,南、北军队之间可能会有一场激烈的坦克战。南联盟陆军编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630辆主战坦克、517辆步兵战车、200多辆装甲运输车辆。其中M84式坦克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对1000米内的坦克有较强的穿甲力。它采用自动装弹机后减轻了炮手负担,射速达8发/分,最大行驶速度65千米/小时。M80型步兵战车,可运载了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车体上部小型炮塔上的20毫米机关炮能以800发/分的高速向2000米内的各种目标射击。后部双联装发射架可快速发射两枚AT-3反坦克导弹,攻击3000米距离的坦克、装甲车辆。虽然南联盟的坦克性能不如北约部队,但可利用山谷洞穴深藏,通过游击战术,伺机打击敌人。南联盟部队还装备有大量轻便的反坦克武器,如AT-3、AT-4、AT-5反坦克导弹等,是进行山地游击战的有力武器。

    在可能发生的地面战中,南联盟的小口径高炮和肩射式导弹,对北约的A-10地面攻击机和“阿帕奇”直升机将是一个威胁。尤其是南联盟军队的三联装20毫米和30毫米高射炮,采用普通光学瞄准装置,不受电子干扰影响,不易受反幅射导弹袭击;最大射速高达2100发/分,用密集的火力可摧毁攻击机、直升机等低空目标,也可拦截低空低速飞行的巡航导弹。“萨姆”14和“萨姆”16等肩射式超近程地空导弹,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十分方便。它们采用红外线的制导方式,可攻击5000米距离内3000米高度的各种飞机,并曾在一些局部战争中多次击落目标。

    南斯拉夫军队在北约可能发生的地面进攻中,主要以何种方式与之抗击呢?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北约的武器、装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南联盟都无法与之抗衡。在地雷锁道和坦克战失败之后,南联盟军队会以山地和丛林为主要战场,与敌人开展现代化的游击战。

    看过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人都知道,铁托领导的游击队是一支非常英勇善战的队伍,打游击是南联盟军队的优势。南联盟现役军人有12万多,还有4万余训练有素的后备役部队。如果北约一定要与南联盟决一死战,南联盟人没有退路,只有团结一致,拿出最大的勇敢和智慧与入侵者周旋。弄不好,南联盟的山山水水将真的变成“第二个越南”。但北约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对方的优势。他们会极力采取措施,防止与南联盟军队打游击。

    不过,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战局如何,北约领导人和南联盟领导人都下不了结论,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不一定把握得了时局。这场战争,很可能有个令人意外的结尾。

    六、科索沃之战走向何方

    北约的猛烈空袭遭到了南联盟军队的顽强抵抗,这是这些欧美强国未曾预料到的,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俄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加列耶夫大将一针见血地指出,北约第一阶段对南联盟进行的军事打击是失败的,其导弹打击的有效率最高也就在15%至20%。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发表的一份声明中也承认,五角大楼的轰炸离预定的削弱南联盟军事力量的目的还相差甚远。

    为达到使南联盟屈服的目的,北约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作战战略,在第二阶段的行动中扩大了轰炸范围。但战争是残酷的,战火继续扩大,无疑南联盟将蒙受更大的损失,北约也决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第二阶段的空袭给北约带来的是更大的伤亡。因为第一阶段的空袭并没有完全削弱南联盟的防空力量,而且F-117A殒命巴尔干反而增强了南联盟军民战斗的信心。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北约飞机攻击的准确度,这谈何容易?要击中目标,就必须降低飞行高度,必须更多地在白天执行轰炸任务,这样他们便会更容易地受到攻击。

    其次,长时间的空袭也会给北约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没有不花钱的战争,头一轮轰炸中美国就花费了3亿到6亿美元,如果轰炸持续30天或更长的时间,美国就得花上数十亿美元。如果战事再持续下去,能否再取得议员的支持就很不好说了。

    再有,时间拖得越长,北约的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加深。意大利、希腊和法国已公开主张利用和平的方式,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同时,北约国家的公众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和德国等国爆发了反对北约空袭的大规模示威。

    南联盟政府决定,在战争状态下,国家拥有的财政收入和物资全部用于国防,外贸进出口商品的种类也完全取决于国防需要。波黑塞族共和国一些地区进行了全民动员,那里的塞族人也组织了志愿部队,随时准备开赴南联盟。俄罗斯有可能向南联盟提供军事技术援助。这样的话,战争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巴尔干火药桶将再次被引爆,这无疑是北约最不希望看到的。

    空袭解决不了问题,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北约剑已出鞘,但它在刺伤南联盟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这把剑正在它头上高高扬起。因为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始终要输的战争

    北约将输掉南斯拉夫这场战争。之所以会输,是因为只要米洛舍维奇自己不投降,任何军事目的都无法实现。

    如果说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这就是胜利的话,那么,灾难眼看着正日渐加剧。对塞族人来说,在北约轰炸大型军事设施和防空系统的同时,大举进攻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是最佳的战术。现在,随着军事打击的持续,难民潮正涌向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然后再从那里涌向整个欧洲。北约只有派遣大批地面部队,才能防止科索沃发生种族清洗,这必然会导致西方军队出现更大的伤亡。目前还只有土耳其愿意承受这样的伤亡,但其部队的进驻会比任何事情更能激发塞族人的反战情绪。贝尔格莱德没有哪位领导(即使是最亲西方的)胆敢擅自同意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因为这将意味着,南斯拉夫将丧失对这一塞族文明摇篮的主权。欧洲大陆中心的这场持久的战争对北约国家政治领导人将不啻是一场噩梦。

    如果说战争的目的是“消灭独裁者米洛舍维奇”,那么,侵略只能从外部助长他在国内的威望,就像英美轰炸伊拉克后萨达姆的威望反而上升了一样。

    如果说,目的是侵占南斯拉夫,夺取贝尔格莱德,那么,所需要的军队人数要达百万,这支百万大军起先不得不为争夺地盘而长期作战,然后还得想法在游击战中保住这些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军队肯定要碰上俄罗斯的志愿军部队,这将意味着可能要和仍是核大国的俄罗斯打一场大战。与此同时,至少波黑会燃起战火,因为那里的塞族人不会让西方的维和人员好过,而北约设在马其顿的后勤保障也将自身难保,因为塞族人太不喜欢阿族人及其保护者了。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西方的政府将一个接一个地倒台。

    北约也开始意识到这一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的行为是愚蠢的,是不合法的,只能被国际法准则定为侵略。众叛亲离的现象已经出现,并将愈演愈烈。希腊政府已表示反对战争。意大利政府内的反战情绪在加剧。布达佩斯也是顾虑重重:南联盟的居民及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匈牙利族人,他们正在遭受北约兄弟的涂炭。捷克也很少有人愿意刚一加入北约就支持对另一个斯拉夫国家的公开侵略。还有法国,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反对战争。即使在美国,参议院也只是以微弱的优势同意使用武力,而其国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几乎是正反各占一半。

    我认为,要不了多久,北约就要想方设法地寻求和平解决及保住颜面的途径,并会开始大肆报道他们在“惩罚米洛舍维奇”的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

    俄罗斯社会对南斯拉夫危机的反应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我们国家也有可能因不得北约欢心而受到直接的侵略。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安理会无可争辩地充当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最高仲裁者的国际秩序将不复存在。

    对俄罗斯来说,结论有两点:第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机构。如果对侵略的回答仅仅停留于总统从别墅短暂地回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的意见就不能让任何人信服。

    第二,必须动员所有资源用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叶利钦当局无法做到这一点。偷窃国家财富的行为该停止了,要把钱用到振兴经济和巩固国防上面。

    北约败局已定

    在克林顿政府官员的秘密会议中,参议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空袭不能迫使米洛舍维奇接受科索沃和平计划,美国下一步将如何行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答复,因为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甚至无法想象那个顺理成章的答案:派遣美国的地面作战部队。

    这就为美国在科索沃——一个主要居住着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塞尔维亚省份——的惨败打下了基础。克林顿总统也许不得不在两种选择中择其一:要么打退堂鼓,要么发动一场可能血淋淋的征战。尽管五角大楼发言人大肆吹嘘美国的高科技军事力量,五角大楼官员们却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偷偷表达了对此次前途难料的行动的深切忧虑。

    控制国会的共和党人既优柔寡断,又不够团结,无法运用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阻止战争行动的执行。参议院多数党副领袖唐·尼克尔斯言简意赅地陈述了美国向塞族人所传递的信息:“我们告诉过你们了,你们必须签字。如果你们不签字的话,我们就要轰炸你们。”

    打着北约旗号的美国用巡航导弹开始了攻击,其目的在于削弱南斯拉夫的兵力——首先是它在科索沃的兵力,然后是在塞尔维亚的。动用价值以数百万美元计的军械来夷平科索沃省的警察局实属大材小用,而不仅如此,即便美国没有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的所谓恐怖主义目标发射70枚、向伊拉克发射100多枚巡航导弹,这种按钮控制的武器也已经是供不应求了。然而克林顿在国防预算中没有提到需要任何新的巡航导弹。

    如果导弹像预计的那样不能使米洛舍维奇屈服,随之而来的人工操纵的空袭将意味着美国要损失战斗机和飞行员——并且要派出地面部队。为了找回被击落的飞行员,将需要出动直升机和空军救援队,可能还要出动特种部队。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担保塞尔维亚会投降。那么,就有如下这个尚无答案的问题:克林顿会在没有得到国内的普遍支持的情况下,命令部队开进崎岖难行的地带,与身经百战的南斯拉夫军队作战吗?

    克林顿之所以会走进这条死胡同,是因为他以为米洛舍维奇会屈服于空袭的威胁,同意北约在科索沃派驻维和部队,就像同意在波斯尼亚驻军一样。白宫助手以他们一贯的作风,指责批评政府的共和党人导致了米洛舍维奇怀疑美国的决心。

    事实是,科索沃并非波斯尼亚,而是塞族人眼中的圣地,它因1389年塞族人与土耳其人的一场虽然失利、但却体现了塞尔维亚人的爱国精神的战斗而名垂千古。米洛舍维奇正确地认识到,北约的和平计划必然会使他的国家最终失去科索沃,因此他可能宁愿选择在俄罗斯的武器、卫星情报系统和信号情报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对抗。

    南斯拉夫问题专家彼得·加尔布雷思曾被克林顿委任为美国驻克罗地亚大使,目前在美国一所军事学院任教。他能比目前在职的外交官员更直言不讳地论述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加尔布雷思在北约发射导弹之前对我说:“我们已到了一个没有好出路的地步。我们可能不得不执行空袭计划。”他继续说,“我非常担心空袭将不能”迫使塞尔维亚接受北约的驻军。但他又说,空袭可能会结束塞族部队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游击队及支持游击队的老百姓的攻击。

    事实上,克林顿的政策制订者们私下里说,人们所能期望米洛舍维奇作出的最好决定可能是结束对阿族人残酷的攻击,但不承诺让科索沃自治。那么,美国动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将仅仅是为了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约61起武装冲突中的又一起也陷入僵局而已。

    上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边界冲突导致许多人丧生,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卡夫卡兹的一起显然是车臣恐怖分子发动的攻击也夺去了许多条生命。在中非、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以及在离美国更近的哥伦比亚,更惨重的流血事件也发生过。

    为什么只对科索沃进行干预呢?尽管美国外交官员说原因在于必须有一个“统一和民主的欧洲”,真正的答案是,华盛顿今天只能在美国的力量以及有线新闻电视公司的摄像机所能企及的范围内施加影响。

    在国会不久前秘密举行的一次情况汇报会上,高级官员们被问及居住在科索沃的是阿尔巴尼亚族人中的哪个分支:是盖格人还是托斯克人。一阵沉默之后,有人回答说是托斯克人。总统的一位高级顾问说,是的,是托斯克人。然而事实上,科索沃的所有阿尔巴尼亚族人都是盖格人。克林顿的工作班子不仅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经过最后的讨论过程,而且对它轰炸的那片土地知之甚少。

    科索沃的前途

    科索沃和平谈判陷入僵局之后,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军事打击,这使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美欧打算继续发动攻击,直至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为止,而南联盟政府仍然坚持彻底抗战的态度。空袭将给科索沃带来怎样的前景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分析。

    第一种可能性:政治解决的希望渺茫

    空袭过去一夜之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25日上午颁布总统令,表彰成功抵御空袭的南联盟空军、防空部队和驻扎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南联盟军队。目前美欧所希望的南联盟改变政策的迹象丝毫没有出现。

    南联盟不可能抵挡住在空战能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北约所发动的空袭。但是仅凭空袭,北约也很难给予米洛舍维奇政府以致命的打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美欧的军事目的得以实现,但和平这一政治目的却无法达到。

    第二种可能性:陷入战争的泥潭

    令人担心的是在科索沃地区战争升级。在欧安组织科索沃核查团撤退之后,已经没有任何机构能对南联盟方面的攻击加以遏制。如果加上塞尔维亚治安部队,南联盟军队正式开始对科索沃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死伤者和难民人数可能急剧增多。

    北约在敌我混战的科索沃战场上实施空袭,恐怕会伤及阿尔巴尼亚族人。假如像波黑战争那样,塞尔维亚军队对市民发动袭击,仅靠空中打击是不能阻止悲剧发生的。如果陷入战争的泥潭,北约将被迫投入地面部队。

    不能忽视这对波斯尼亚和平将会产生的影响。美欧一直通过米洛舍维奇总统压制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势力,但今后这种手段将不再奏效。波斯尼亚历尽种种艰难之后才得以实现稳定,这里的局势发生动摇,将是美欧的巨大失败。

    第三种可能性:为结束空袭问题讨价还价

    美国总统特使霍尔布鲁克在南联盟的北方邻国匈牙利发表电视讲话时明确表示:“已经开辟了对话的渠道,和平淡判与军事行动同时进行并不鲜见。”在美欧的经济制裁下,南联盟市民的生活将愈加艰难,如果空袭持续数周,国民可能加深对政府的不满。据认为,双方将秘密地通过外交途径就何时结束空袭问题讨价还价。

    七、无言的战争结局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决议。在南联盟国土上进行了79天的空袭终于停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坐到谈判桌上来。巴尔干半岛恢复了暂时的和平。贝尔格莱德的市民们冲出防空洞,在街头载歌载舞,欢庆战争的结束。南联盟军队的防空阵地上,枪声大作,一团团炮火射向天空,这是南联盟军人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欢庆和平的降临。

    然而,南联盟人民知道,和平多么来之不易!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早在5月28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同前来进行和平斡旋的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会谈后就表示,南联盟同意接受8国集团就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达成的协议框架。

    南联盟总统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南联盟接受“8国集团”达成的一般原则,并赞成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决议。声明同时说,科索沃危机必须通过建立在充分自治基础上的政治协议来加以解决,以保证在科索沃的公民和各民族享有平等。声明强调,维护南联盟的主权及领土完整是国际社会和南联盟共同的明确立场。

    切尔诺梅尔金对南联盟这一积极反应非常高兴,他说他现在可以肯定下周将可同欧盟科索沃问题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一道重返贝尔格莱德。他说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中止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

    但美国和北约对此都作了“谨慎”的反应。白宫说,如果南联盟真的接受8国集团提出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方案,美国还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说,要评论这是否标志着贝尔格莱德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时尚早。北约的一位官员说,北约已注意到南联盟的声明,但需要进一步看南联盟的行动。北约的态度与美国几乎完全一致。这一天,北约飞机再次出动,轰炸了南联盟西北部的诺维萨德市的电视转播站和其他一些民用设施。

    6月1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与意大利外长迪尼会谈后说,南联盟必须接受北约制定的“5项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以北约为核心的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而这一条款在8国原则中并没有明确。因此,以美、英为首的北约不肯放弃对国际维和部队的领导权成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主要障碍。

    这天傍晚,欧盟科索沃问题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俄罗斯总统解决南斯拉夫问题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与欧盟主席国德国总理施罗德就科索沃问题举行了会谈。第二天,切尔诺梅尔金对新闻界说,他们的会谈在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案上达成了一致。他说,在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北约和俄罗斯将分别向科索沃派出由它们各自指挥的维和部队,但北约还需事先同南联盟就从科索沃撤出南联盟军队和宣布停火的问题达成协议。切尔诺梅尔金告诉大家:“我们刚刚完成了非常艰苦的谈判,我们达成了一致的立场。我认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停止战争的机会。”而阿赫蒂萨里和塔尔博特向外界作出的反应却比较谨慎,只认为此次会谈为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开了一个好头,“取得良好进展”。

    这天是6月2日,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进入第71天。有消息传来,南斯拉夫空军和防空军副参谋长韦利奇科维奇上将在两天前视察部队时,被北约的炸弹击中身亡。

    6月3日,塞尔维亚议会在当天举行的特别会议上,以136票赞成、74票反对、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切尔诺梅尔金、阿赫蒂萨里和塔尔博特提出的和平协议。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也确认表示接受该协议。

    这个和平协议也称“10点方案”,其要点如下:

    本和平计划是在8个工业化国家集团的外交部长上月开会时一致同意的原则基础上拟定的。

    1.立即并在可核查的情况下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活动。

    2.按照一个迅速行动的时间表,并在可检查的情况下从科索沃撤出全部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

    3.在联合国主持下在科索沃部署一支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部队,他们将依据联合国宪章第7款采取行动,保证共同同意的目标得以实现。

    4.这支国际安全部队有大量北约部队参加,将根据统一指挥和控制的原则部署这支部队,应该授权它为科索沃的所有居民缔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为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人员安全地返回他们的家园提供方便。

    5.为科索沃建立一个临时行政管理机构,它将是国际文职管理人员的一部分,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它的构成。在这个临时机构的管理下,科索沃人民将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享有实质性的自治权。

    6.在所规定的人员撤出后,一批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人(人数由各方同意)将被授权返回科索沃,以帮助完成下述任务:负责同国际文职人员机构和国际安全部队进行联络来识别地雷区;维护现存的塞尔维亚文化传统遗址;维护现在的重要的边境检查站。

    7.使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的人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安全和自由地返回家园,所有人道主义救援组织都能够不受任何阻挠地进入科索沃。

    8.开始为达成一个临时性政治框架协议的政治进程,以便为建立一个实质性的科索沃自治政府作准备,充分考虑朗布依埃协议和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并使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

    9.全面考虑发生危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问题。其中包括在大批国际机构参与的情况下贯彻实施欧洲东南部稳定条约,以便促进民主、经济繁荣、稳定和地区合作。

    10.结束军事行动要求接受提到的上述原则,并遵照执行其他所要求的条件。

    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举行的表决中拒绝接受该协议。激进党主席、塞尔维亚副总理舍舍利表示,如果塞尔维亚议会接受协议,他将辞去政府副总理职务。他说,“我们不会留在政府里看着北约部队进驻我国领土”。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北约主要成员国对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的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表示欢迎,另一面又不肯停止轰炸,要米洛舍维奇满足北约提出的所有要求。

    正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空军学院参加毕业典礼的克林顿总统表示,美国将出动7000名军人,参与在南联盟科索沃省的“维和”行动。克林顿说,为了在科索沃“维护和平”,“使难民返回家园”,一旦条件允许,北约将在科索沃地区部署“科索沃执行部队”。这支部队将由5万人组成,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军队占其中的15%。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在纽约表示,中国希望联合国在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再次呼吁北约“立即停止轰炸”,为实现科索沃问题的政治解决创造条件。他说:“我们始终认为,回到联合国才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惟一出路。在这一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在空袭已进入第71天的时候,如果联合国还一直是旁观者,那是全体成员国的悲哀。我们不同意将联合国边际化,不同意将联合国的作用仅限于处理人道主义局势和战争重建。”西方8国会议拟定的和平协议,没有中国这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加。因此,中国的声音此时是很有分量的。

    俄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3日晚指出,俄的立场是,必须首先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然后开始讨论制定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他提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协议的实施以及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

    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施罗德6月4日在欧盟首脑会议闭幕之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呼吁,应尽快落实科索沃的和平计划,加快实施科索沃和平进程的步伐。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艾德曼说,西方7国已于6月3日夜间拟定了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草案文本。7国集团和俄罗斯外交部近日将在科隆或波恩举行特别会议,要求就这项决议草案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一致。然后,这项决议草案将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6月4日,德国总理施罗德给中国总理朱镕基打来电话,通报了科索沃问题的最新进展。朱镕基总理重申了中国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北约应立即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这样才能够为联合国安理会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必要的气氛。

    接下来,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与北约商定停火计划的具体细节。

    6月15日上午9点钟,北约谈判代表、英国指挥官米切尔·杰克逊中将赶到了马其顿边境小镇布拉塞的谈判现场。随后而来的,是欧盟代表团。他们等了整整两个小时后,南联盟军事代表团一行5人终于坐着小货车来了。

    “我不是跟你们来谈判的!”杰克逊中将气冲冲地对南联盟的代表们说。他让助手们搬来一张巨幅撤军明细表,要求南联盟军队在7天时间内按北约规定的路线全部撤离科索沃,但南联盟方面说做不到这一点。谈判进行了5个半小时,北约继续轰炸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谈判继续进行,地点移到距布拉塞32千米远的库诺沃举行。10个小时过去了,谈判仍没有达成协议。杰克逊中将的发言人说:“由于大量的细节需要完成,所以双方的讨论仍在继续之中。目前,双方的讨论已经进入了特别复杂的阶段。”而南联盟方面称要在1周内全部撤军确实非常困难,因为许多基础设施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此外,北约还要求南联盟交出雷场分布图。根据南联盟方面的要求,俄罗斯驻贝尔格莱德武官也赶来列席谈判。尽管两方舆论对这次谈判的压力很大,谈判仍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

    但北约发言人谢伊当天称,北约发现南联盟军队正在为撤出科索沃地区作准备。一辆辆载着南联盟塞尔维亚军人和军用物资的火车6日开出科索沃南部小镇伊罗舍瓦茨等地。

    由于谈判未果,北约加紧了对南联盟的轰炸。在科索沃西部地区,北约飞机在35分钟内发射了30枚导弹。科索沃的乌罗舍瓦茨等地遭到北约飞机大面积的空袭。

    不过,北约与南联盟军事代表团之间的第三轮谈判又开始了,6月8日,“8国集团”的外长们经过反复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就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决议达成协议。待北约近日停止对南联盟轰炸后,联合国安理会将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该项决议。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特使切尔诺梅尔金6月8日宣布,俄罗斯正在考虑派8000至1万名军人参与科索沃维和行动。他强调,俄罗斯维和部队“无论如何不可能服从北约的指挥”。他认为,北约和俄罗斯应该签署一项专门文件,规定双方在维和方面的特别关系。

    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共同提出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草案。

    这个决议草案要求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一切军警力量,当地安全及停火由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允许部分南联盟武装力量重返科索沃,保护文物、排雷及执行边防检查等任务。科索沃阿族武装实行非军事化。南联盟必须保证阿族难民安全重返家园。由联合国牵头在科索沃建立临时行政机构,通过组织选举、实行权力过渡,以决定科索沃的未来地位等。

    在讨论该决议前,西方国家说这个决议不容更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联合国安理会不是“橡皮图章”,这个决议不仅要改,而且要进行广泛的讨论。应中国的要求,这个决议重申了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申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首要责任。决议还重申所有会员国有义务尊重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女士解释此举的原因时说:“尽管中国对8国集团提出的决议草案一些内容有严重保留,但是没有阻拦该决议草案的通过,投了弃权票。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以下考虑:一、北约已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轰炸,特别是南联盟政府和议会已接受了有关‘和平计划’,并希望安理会尽快通过决议。二、决议草案承认了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首要作用,重申了所有成员国对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三、尽快通过决议,有利于早日结束北约轰炸给包括科索沃阿族在内的南联盟各族人民造成的苦难,启动政治解决的进程。”

    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之前,我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沈国放发言,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

    主席先生,北约的轰炸虽然已经停止,但在巴尔干地区造成的创伤和给那里的人民带来的苦难,都不能在短期内消失。同时,它留给世人的反思将是深刻和长久的。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2500多个民族。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不少国家都存在民族问题,北约成员国也不例外。我们一贯主张,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我们不赞成对任何民族的歧视或压迫,同时也反对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应该由该国的政府和人民通过正确的政策加以妥善解决,而不应该成为外部势力干涉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他国动武的理由。否则,国家就没有真正的安全,世界就没有正常的秩序!

    6月9日,北约驻马其顿部队指挥官杰克逊将军在马其顿库马诺沃宣布,北约已同南联盟军方代表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警部队撤出科索沃的协议,南联盟外交部副部长武约维奇宣布,南军警部队从6月10日起撤出科索沃。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总部宣布:由于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联盟的轰炸。

    南联盟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时刻终于来到了。

    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6月10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北约对南联盟的“侵略”行动已告结束。他呼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重建国家。他同时透露,北约在为期70多天的轰炸中,造成了462名南军队官兵和114名塞族警察丧生。

    在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部队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开始做好进兵科索沃的准备。按照北约国家协商,派驻科索沃的北约各国部队人数大体是这样安排的:英国1.3万人,德国8000人,美国和法国各7000人,意大利2000人,西班牙1200人,比利时1100人,希腊1000人,挪威800至900人,丹麦850人,波兰800人,加拿大800人,荷兰700人,葡萄牙290人,匈牙利200人。其他国家派驻科索沃的军人安排是:俄罗斯5000至1万人,芬兰800人,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各250人,乌克兰200人,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象征性地派一些人参加维和行动。

    准备进驻科索沃的美军先头部队,10日上午抵达马其顿。来自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3600名美军士兵,将作为北约的先头部队首先进入科索沃。

    俄罗斯空降兵司令斯塔西科夫中将6月10日发表声明说,2200名俄空降兵近期内可准备好奔赴科索沃。

    然而,6月12日凌晨1时30分,仿佛神兵天降一般,俄罗斯维和部队的一支先头部队突然出现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这支俄罗斯部队由10辆装甲车和30余辆卡车组成。在进入普里什蒂纳市中心时,俄军受到塞族居民自发的热烈欢迎。许多人挥舞俄罗斯国旗,有的女青年大胆地跳上装甲车顶,衷心感谢这支队伍的来临。

    作为第一支抵达科索沃的外国维和部队,俄罗斯部队的突然进入显然是在事先没有同北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行动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他对俄罗斯军队进入南联盟“感到吃惊”。北约其他国家和世界舆论也“感到吃惊”。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随后发明声明说,俄罗斯的这支维和部队擅自进入科索沃是“一种错误”,必须撤出。但俄罗斯国防部一位高级人士12日说,俄军这支部队未接到从普里什蒂纳撤出的任何命令。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普里霍季科当天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军是根据叶利钦总统的指令进入科索沃的。他说,叶利钦总统时刻关注巴尔干事态的发展,有关科索沃形势的报告随时送到他那里。军人的责任就是严格履行总统的指令。

    首先进入科索沃的俄军属于俄空降兵。这支200人的队伍是7个半小时内从波黑急行军500千米到达南斯拉夫的。当时北约国家的军队仍在做进入科索沃的准备。

    舆论认为,俄军快捷、神秘地进入科索沃,政治意义非凡,可同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与美英军队抢攻法西斯德国首都柏林相媲美。由于苏联红军的火速突袭,使得1945年5月3日法西斯德国分别向苏军和美英军队无条件投降。苏军的这一果断军事行动,打破了法西斯统治集团企图只将柏林交给美英军队的计划。俄罗斯的这次行动表明,俄国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中是富有经验的,俄将在战后科索沃问题上继续发挥重要影响。

    就在俄罗斯部队进驻普里什蒂纳4个小时后,由200多名英国士兵组成的第一批北约地面部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于6月12日5时22分通过马其顿和南联盟边界的布拉采口岸进入科索沃省。这支部队主要是英国第五空降旅伞兵团士兵,其中包括一些尼泊尔廓尔喀雇佣兵。

    英军部队启程前,包括美国“齐诺克”直升机在内的北约直升机正将1600名执行排雷任务的工兵中的一部分先送进科索沃。因为北约部队怀疑在布拉采至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及隧道里,可能埋有大量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6月12日,北约共有6000多名士兵从-马其顿进入科索沃。还有一队德国士兵从阿尔巴尼亚与南联盟边界莫里纳口岸开进科索沃。

    但是,北约和俄罗斯在科索沃维和的指挥权问题上始终没达成一致。美国总统克林顿6月13日与俄罗断总统叶利钦就科索沃维和问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交谈,双方同意北约和俄罗斯军事领导人会谈,以解决俄罗斯部队首先进入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问题。克林顿在会谈中强调,美国需要维护北约的“统一指挥”和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有效性”。但是,俄罗斯就是不答应把部队交给北约指挥。

    当天,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就科索沃维和问题进行会谈后说,科索沃将有俄罗斯军队的维和区,美国希望俄罗斯在科索沃发挥同其在巴尔干利益相称的认真负责的作用,但是不希望俄再作出令人意外的举动。而伊万诺夫说,俄罗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美方因俄军进入科索沃而产生的不安。他说,各国维和部队在科索沃的部署方式不必根据波黑模式,已进入科索沃的俄军将不再改变部署地。

    在6月13日,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的人数已在1万到1.5万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的人数远远超过俄罗斯,人们不必过高估计俄军队首先进入科索沃的重要性,也不必为此“过于激动”,此事正通过合适的渠道来处理。

    然而,到了6月15日,占领了普里什蒂纳机场的俄罗斯200名军人仍然与同样想占领此地的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对峙着。而南联盟军队已有序地撤出科索沃。到6月16日已撤出1.5万名军警、50%的装甲车和25%的坦克。

    科索沃维和行动的这一序幕,颇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预示着维和道路不会平坦。可以说,科索沃将成为美俄关系演进的舞台,成为双方争夺欧洲安全事务发言权和决定权的焦点。

    随着北约部队开进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也回来布防,暴力事件已开始发生。俄罗斯国防部6月14日表示,如果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纵容“科索沃解放军”为所欲为,俄将被迫采取措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重新讨论科索沃问题的建议。

    科索沃的阿族难民开始返回家乡。但是,阿族难民们没有想到,过去美丽的家园现在已是满目弹痕。他们有些人不知道是要感谢北约还是要诅咒北约。而新的塞族难民又出现了。他们担心“科索沃解放军”回来反攻倒算。于是,过去居住在科索沃的塞族人,纷纷往塞尔维亚方向逃跑,也有的逃往波黑等地区。

    1999年6月15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一座被北约轰炸坍塌的大桥旁,向1万多市民宣告:北约的侵略行动已经结束,现在是南联盟人民重建家园的时刻了!

    八、谁赢得了科索沃战争

    在科索沃战火熄灭的那一刻,世界各国舆论都在谈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南联盟谁胜谁负的问题。

    早在这场战争开局的时候,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就预言,这是一场不会有赢家的战争。军事上的胜利往往以道义上的失败来抵消,而军事上的失败又以政治上的胜利来弥补。

    不管怎么说,一场战争总有胜负之分,或者胜利与失败的比率有高有低。西方国家认为,北约是胜利者。经过79天的空袭,南联盟终于同意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而在这么多天的空袭中,南联盟遭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南联盟无疑是输了。

    其实,这场战争还真难说谁输谁赢。

    美国赢了吗?NO!

    当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科索沃解放军”为主的分裂主义分子闹独立,南政府出兵制止,西方以此为借口进行干涉,搞了个“朗布依埃协议”,规定科索沃实行高度自治,3年后就是否独立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因为科索沃90%的人口是阿尔巴尼亚族,这等于让科索沃3年后从南联盟分裂出去。南联盟当然不干,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空袭了,迫使南联盟就范。然而,战火停熄后,西方的目的没达到,“和平协议”中没有了科索沃自治3年后举行“全民公决”的说法,而保留了“科索沃解放军”必须解除武装的条款。协议还强调保证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肢解南联盟的政治图谋遭到挫折。

    美国原想通过科索沃战争,使南联盟屈服,推进北约的地理范围,进而捆绑俄罗斯,但这一目的不但没达到,反而增加了困难。在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调停上扮演了主角,提高了国际地位,这对美国一直对俄奉行的打压政策是一个讽刺。同时,俄罗斯派兵进驻科索沃,对北约进行牵制从而使俄罗斯更有权控制这个战略要地。如果南斯拉夫最终加入俄白联盟,北约只有灰溜溜撤出科索沃。

    美国还原以为通过科索沃战争,加强对欧州事务的领导权,使北约国家永远捆在自己的战车上。美国的这一企图也告失败。科索沃战争给欧洲经济以沉重的打击。美国已经扬言,战后援助南斯拉夫的60亿美元也由欧洲国家出。生态环境的破坏,难民问题的处理,给欧洲国家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许多欧洲人已经认识到跟在美国人屁股后面跑是没有好果子吃的。美国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如果听任美国指挥棒的挥舞,吃亏上当是避免不了的。前些天,欧盟15国决定组建一支独立于北约的、纯欧洲的军队,美国人对此深为担忧。

    以人道主义为借口,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率北约军队擅自以武力干预别国内政,使许多对美国抱有好感的人觉悟了。他们认清了美国“假人权真霸权”的实质,在今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对美国更加保持警惕,使美国今后的政治外交面临更多的难题。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造成中方重大人员伤亡和馆舍的严重损坏。中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许多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符合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而美国袭击中国驻南使馆则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损害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此外,以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大肆炫耀武力的恶果来看,这将在世界范围内刺激军备竞赛,助长核扩散和加剧国际恐怖活动。

    以“维护世界秩序”为由头的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到处实施干预,使世界全不安宁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科索沃战争中的失败者。

    北约和欧洲国家赢了吗?NO!

    北约国家即使在科索沃战争中赢了,也不是自己的功劳。北约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美国出动了80%的兵力。如果说战争胜利了,那首先要“归功”于美国。美国人在战争中抢胜利果实那是最有经验的。如果战争失败了,灾难的后果也只能由欧洲国家来承担。因为战争就发生在欧洲。现在,美国人没有赢得什么,北约更没得到什么好处。

    首先,这场战争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分析家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70多天的轰炸,使巴尔干地区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重建经济,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由于战火的影响,欧元大跌,而美元不断攀升。战争中,北约国家提供了机场、码头、领空、领海,出动兵力,提供武器,光这笔费用也有几十亿美元。80多万难民的涌入,使南联盟的欧洲邻国经济雪上加霜。受战争影响,阿尔巴尼亚、波黑、马其顿、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希腊、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经济上都受到影响。由于战争,许多拥有旅游资源的国家旅游活动几乎停滞。在捷克,4月份外国旅游者减少了30%至40%。载有数十万吨货物的数百艘欧洲各国的船只,被迫滞留在多瑙河内,因南联盟的几座大桥被炸断阻塞了河道,这给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等多瑙河沿岸国家的航运来带来了灭顶之灾。

    其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的过程中,对南联盟的炼油厂、化工厂、制药厂等民用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袭击,并大量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给南联盟及周边欧洲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北约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今后10多年的时间里难以消除。潘切沃化肥厂被炸后,城市上空弥漫的有毒气体,特别是一种名为单氯乙烯的致癌物质的含量,在当天达到正常读数的1万多倍。由于南联盟的一些储油设施被炸,多瑙河上出现了长15千米、宽400多米的石油污染带,多瑙河沉淀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迅速增加,平均超过标准两倍,其中锌的含量是正常值的20至25倍。酸雨连降,臭氧层遭到破坏,这场战争将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此次,科索沃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使巴尔干的民族矛盾得以解决,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这些矛盾发生在欧洲,不在美国,因此,要消除这些矛盾归根结底还得靠欧洲人。科索沃战争加剧了民族矛盾,这个问题今后会在一个适当的时期显露出来。武力解决民族矛盾,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由此看来,北约和欧洲国家在科索沃战争中也没得到任何一点好处。费了那么大的劲,花了那么多的钱,得了这么个结果,能叫胜利?不知道“布莱尔”们是怎样理解胜利的。

    那么,南联盟失败了吗?NO!

    南联盟当初冒着被强大的敌人毁灭一个国家的危险,不肯屈服于西方,就是不同意科索沃从国家版图上分裂出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面对着强大的敌人的进攻,弱小的南联盟人民在米洛舍维奇总统的领导下,一致团结抗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南联盟人民团结奋进,重建家园,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是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弥补过来的。

    在与美国为首的北约抗击中,南联盟人民以自己的勇敢、坚定和智慧,坚持了79天,有效地阻滞了北约“新战略”的实施。南联盟依然挺立在欧洲中部,它让美国的炮舰政策和北约“新战略”的试验碰得头破血流。它告诉世界各弱小国家的人民,正义的战争在与非正义的战争抗衡中,正义终会战胜非正义。面对霸权,只有斗争,不能屈服,胜利属于人民。

    由于南联盟人民的抗争,使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仅战争费用,美国等北约国家就花掉了几百亿美元。有的多架北约的作战飞机和几百枚巡航导弹被南联盟防空部队击落,包括最先进的F-117A隐形战机。仅这一笔损失,就达几十个亿美元。

    同时,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南联盟在反霸权、反侵略的斗争中,为第三世界人民树立了榜样,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其错误的“新战略”指导下,今后还会在世界某些地方以种种借口出兵他国,武力干涉其内政,只要这些国家有南联盟人民的骨气和胆略,侵略者的阴谋就难以得逞。

    战争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有得有失,得失兼备。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也没有绝对的失败者。有些战争看似某一方胜利了,其实是失败了;有的某一方看似失败了,其实是胜利了。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战争只能给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带来灾难和痛苦。因此,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应极力避免和阻止战争,特别是要阻止一切非正义战争的发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