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开府聚兵 江西大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历经九死一生之后,文天祥等人终于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城门靠岸。当地百姓一听文天祥丞相来了,纷纷前来探望。其中有位海上豪杰叫张哲斋,他将文天祥等人请至家中,殷勤招待,促膝交谈。听完张哲斋介绍了朝廷情况,文天祥心中十分高兴,恨不得像大鹏鸟一样,一展有力的翅膀飞到永嘉,组织抗元斗争。张哲斋准备把海上豪杰联络在一起,听从文天祥指挥,反攻明州(今浙江宁波)。二人志同道合,谈得非常投机,文天祥冒死南归,一上岸便看到了希望,异常兴奋。告别张哲斋,他由陆路赶往永嘉,迫切地想快点儿见到益王,广王。好同其他大臣,将领商量抗元大计。哪知道,赶到永嘉时,二王已将大元帅府迁到福州。

    文天祥立即上书劝益王早日即位,好树立大家的抗元信心。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基,改年号为景炎,这便是端宗皇帝。同时还封广王为卫王,任命了一批文臣武将,召文天祥立即前往福州,商议国事。

    文天祥在永嘉居住的一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拜访。附近的爱国志士,原来的同僚部下,纷纷前来,他们见了文天祥,都建议组织义军,坚持抗元斗争,也都表示一定听从文天祥的指挥。许多人提出建立一支海上武装,用海上的优势,去抗击元军。原来勤王义军中的邹浲、张汴、朱华三人也来了,文天祥一见极为高兴,大家都一心要抗击元军。

    公元1276年五月,文天祥到达福州。这时福州已升为福安府。朝廷授予文天祥通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等职。但他没有受命,主要原因是不满意左丞相陈宜中的为人行事。临安被围时,陈宜中悄然出走,有负于作为宰执大臣。文天祥责备他为什么不奉三宫二王同奔,只管自己逃命。陈宜中自然很不高兴。见到张世杰,文天祥也问他带来多少兵,张世杰告诉了他。他叹息说:“公军在此矣,朝廷大军何在!”张世杰也很不痛快。朝廷权力掌握陈宜中,张世杰手中,文天祥任丞相,必然要受到许多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因此他上表力辞,主动要求出外带兵,朝廷只好改任他为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

    南宋末年国家艰危,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这就注定了它必然失败。从海上收复两浙的计划不能实现,文天祥打算到广州招集兵马,作北伐的准备。他在福安等待广州的谍报。这时军情稍为缓和,他就利用这段时间着手编订《指南录》,这些诗篇是他英勇战斗的生动记录,颠沛流离的真实写照,崇高精神的具体反映。在通州,他写过一篇《指南录自序》,这时他感到意犹未尽,又增写了一篇《后序》。他自己说,“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这实在一点也不夸张。虽然遭遇如此,他丹心未改,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这种精神实在可钦可佩。这是一篇千古的雄文,英雄的浩歌,几百年后,还闪烁着精神的光芒!

    六月间,广州守将也投降元军。文天祥开督府于广州的计划无法实行了。于是改以南剑州(福建南平)为同督府。七月初四,文天祥自福安出发,十三日到达南剑州。南剑是闽江上游剑溪,沙溪的会合处,依山建城,地势非常险要,素有“八闽屏障”的称号。文天祥在这里建立了同督府,亲自草拟檄文,号召天下义士参加勤王义军。各地的英雄豪杰,忠义之士见到了檄文,特别是听说文天祥亲自主持,纷纷响应。文天祥不仅在福建征兵,还派人四处活动,募兵筹饷,联络民间武装。

    公元1277年正月,文天祥又移兵福建漳州龙岩,他准奋攻下梅州,然后再次向江西进军,去主动攻击元军。梅州在广东东北部,地处南岭南麓。文天祥的部队经过一番激战,攻取梅州。五月从梅州开拔,越过南岭,进入江西,展开了收复江西失地的战斗。

    文天祥的部队一到江西,勤王军的旧部和各地的义民纷纷起来响应,一场如火如荼的抗元斗争在整个江西展开了。上至文官武将,下至平民百姓,英勇抗元的事迹层出不穷。

    文天祥和他的部队一举攻下会昌城和雩都城。元军成了网中鱼,瓮中鳖。文天祥的队伍和义民一起捉拿元军,就这样几千名元军,除打死之外,全部被俘。战斗结束,文天祥率领军队取得的这次重大胜利,是整个抗元斗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它充分显示出宋朝军民团结抗元的巨大力量。接着,文天祥乘胜攻下兴国城,又以兴国为据点,分兵攻打赣州和吉州,一连收复了赣州所属各县,吉州8县收复了4个,文天祥的军队大有席卷赣南之势。

    文天祥在江西连连获胜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各地人民的斗志,他们纷纷起兵响应,其势锐不可挡。湖南各地也组织了许多抗元的武装部队。湖北,淮西等地区受湘、赣胜利影响,也掀起了抗元斗争。斗争烽火燃遍各地,出现了自抗元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