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外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少年求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郑芝龙接回了远隔重洋的爱子,甚为高兴。他先带郑成功到南安石井拜谒郑氏祖祠,然后回到了安平。对郑成功寄以厚望的他将郑成功的幼名“福林”改名为“森”,字“名俨”。自此,郑成功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为培养郑成功成材,郑芝龙花重金为郑成功聘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郑成功少年时代,正值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老师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士,便常拿英雄志士的诗篇让郑成功学习,以期郑成功能成为济世的英雄。这些忠肝义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志士英豪,在郑成功的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郑成功天赋聪明,涉猎广泛,勤奋刻苦,8岁时会背诵“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郑成功从小聪慧颖悟,才思敏捷,关于少年郑成功的聪明才智有不少传说。据说,他11岁时,老师以“洒扫应对进退”为题,让他写篇文章,他稍加思考便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郑成功以周武王伐商纣比之洒扫,以尧禅位于舜的历史传说,比之进退应对。文章意境开豁,推陈出新,使老师深为惊喜,感叹不已。

    有一次,郑芝龙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大船在五马江上游览。郑成功独坐在一个角落里潜心读书。郑芝龙见他在学习非常高兴,一时兴起想考考自己的宝贝儿子,便对郑成功说:“森儿,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郑成功说:“请父亲出上联。”“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没我们快,所以我认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你对下联吧!”郑芝龙的这个上联语带双关,表面上在说“橹”、“帆”,实际上“橹速”是隐喻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本意说“文官不如武官”。完成这个对,实在太难了。

    但郑成功才思过人,很快就想出来了,便对道:“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语音刚落,满座叫绝。他的“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随着岁月的增添,郑成功又读了《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书籍。他习文练武,尤擅骑射。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15岁,考取南安县学,中秀才。

    郑成功21岁时,考入了南京国子监,成为太学生。他拜当时著名学者、东林党党魁钱谦益为师,攻读儒家经典,进一步接受封建正统教育。尊王攘夷,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等观念逐渐在他思想深处扎下根来。钱谦益对他很为器重,为他取字“大木”。钱谦益见他才华横溢,极为赏识,视为旷世人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