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交往纪实-十八年间两相见——任弼时与张爱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时光筛选记忆,留下的是经反复咀嚼的精华。海军上将张爱萍与任弼时一生仅有两次相逢,却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

    “他不是AB团”

    1931年7月,蒋介石向江西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在敌人大举进攻中,根据地被分割。在苏区团中央局工作的张爱萍,这个有着一腔热血献身革命却又缺乏斗争经验的年轻人,被派到敌后万泰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团工作。

    当时,革命形势异常严酷,伴随着军事“围剿”,也有地主、富农组成的暗藏的反革命集团对我根据地进行破坏。但是,由于党内产生第二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整个苏区都发生了肃反扩大化,许多好同志受到打击迫害。张爱萍所在万泰地区也被扣上“在肃清AB团的工作中犯了右倾错误”的帽子,张爱萍本人也因别人的假口供而被诬陷为“AB团”青年总部负责人之一,并即刻遭到逮捕。这时,苏区中央组织部长任弼时来了。

    一天,一份关于张爱萍的材料送到任弼时的案头。任弼时阅后暗吃一惊。他含着竹筒烟管,在房里踱步沉思。

    张爱萍,他是熟悉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张爱萍没有消沉,转到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曾几次被捕,表现坚强。后来,由于在上海已经暴露,无法继续工作,遂被派往红军队伍中。负伤后,又是周恩来同志调他去中央苏区做青年工作的。他怎么会是“AB团”呢?

    想到此,任弼时当即找来递交材料的同志,问道:“逮捕张爱萍,有什么根据?”

    “有别人的口供。”

    “口供?”任弼时摇摇头说,“不应只凭口供,应该从他这一时期工作的检查中找出根据。”

    于是,随任弼时同来的江西中央根据地少共中央局书记顾作霖被派到万泰地区检查工作。行前,任弼时叮嘱顾作霖:“到万泰后,要先了解下层组织,再了解少共本身工作;要从少先队工作到儿童团工作,从党的工作到政府工作等各方面做细致的了解。”

    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任弼时的判断,所谓张爱萍是“AB团”青年总部负责人一事,纯系诬陷。

    张爱萍得救了。

    十八年再见成永诀

    此后不久,任弼时即赴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张爱萍也离开青年工作回到红军中去了。从此,18个寒暑,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长征北上;从西安事变到日寇投降;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爱萍戎马18载,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18年间,任弼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于新中国成立之际倒于病榻。

    1949年冬,在华东海军工作的张爱萍因公赴京,满怀胜利的喜悦和对往事追溯的深情去看望久别的任弼时同志。这是他们18年后的重逢,却不料竟成永诀。

    在景山东街任弼时的寓所,任弼时久久地握住张爱萍的手,心情十分激动,真有点不相信眼前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就是当年的小青年张爱萍。张爱萍更不相信,不足20年,艰苦的战争环境和繁忙的工作,竟如此无情地摧残了任弼时健康的体魄,不禁一阵凄然袭来。只有当年那亲切和蔼的神情,依旧留在这熟悉的面庞上。

    此次重逢,任弼时不顾重病缠身,一定要张爱萍讲述人民海军的计划和建设工作情形,并询问“重庆”号、“长治”号的情形,询问原海军人员的学习、新海军同志的情绪等各方面情形。当张爱萍告诉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确定的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组织一支初具规模的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的基础的华东海军舰队时,任弼时兴奋而又激动地说:“胜利后的中国人民,是急需建设一支海军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一定可以建设起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最后,当张爱萍坦率地告知任弼时,他和一些从陆军调来新学海军的同志不太安心于海军工作,仍愿回陆军时,任弼时亲切而诚恳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从海上来的。你们应该安心工作,不会做海军,就应该努力学习,这样我们才能解放台湾,保卫海防。我们中国人民就再也不会受帝国主义的海上侵略了。”

    天已很晚,张爱萍起身告辞。

    哪想到,不到一年,任弼时竟突然逝世,此一见终成永诀!1950年10月底,在华东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陈毅司令员用低沉而悲痛的声音告诉张爱萍:“下星期二要追悼任弼时同志!”

    难以置信的噩耗使张爱萍沉入默默的哀思中……

    (欧阳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