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泰晤士报》,第一行脚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青一路跌跌撞撞,最后误打误撞到以写作为生。此时的张爱玲,也正朝着这条路姗姗而来。

    离开那个古墓似的家后,张爱玲一直死皮赖脸住在姑姑家,后来去香港读书,来来回回,中途辍学,回上海又在圣约翰大学就读,终因交不起学费选择退学,再次回到姑姑家白吃白喝。要命的是姑姑也是朝不保夕,时而失业在家,时而打份零工,微薄的薪水要养两个人,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她可以感受到姑姑的压力。但是姑姑从未指望过她,这更让她觉得自己的无用和不安。坐在书桌前,眼睛看出去是上海灰蒙蒙的天空,前途茫茫,对于自己的未来,感觉一片黯淡。

    那天晚上姑姑回来,跌得鼻青脸肿,一盏风灯也打碎了,原来路上坑坑洼洼她没有看清,一下子跌到水塘里,膝盖也跌破了。她穿着一件旗袍,外面还罩着一件藏青色的哔几大棉袍代替大衣,是姑姑的夜行衣、防身服。张爱玲帮她搽好红药水,她长时间坐着,百思不解地说:“小风灯的灯罩上全是颗粒,一点不滑,可是怎么就让我失手打碎了呢?多么漂亮的一盏小风灯,玫瑰红色。”张爱玲安慰她说:“灯火管制呀,街上漆黑一片,你又没长出火眼金睛。”她说:“这风灯打了,我明晚怎么办?”

    更让她们失望的是,这份工作很快就丢了,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姑姑青着一张脸说:“没什么,会过得去的,不过又是停薪留职。”但是从她不安的样子看,这日子过得实在是难。姑姑洗洗上床睡了,张爱玲却无法入眠,再这样赖在姑姑这里,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第二天午饭餐桌上,她和姑姑照例自顾自地吃着葱油饼,连吃了好几天葱油饼,实在有些犯腻。姑姑说吃饼省事,其实彼此心里都清楚,吃饼最能省钱。姑姑吃着,突然说:“他们搞什么停薪留职?其实就是逼着你自己辞职,再给你一个空心汤圆。”她努力想用轻松的语气和张爱玲说话,张爱玲突然说:“我想给报馆写稿子,马上就会有稿费了。”姑姑看了她一眼,说:“你什么时候自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分担家用,这以后再说。现在你还在念书,把书念好,挣什么稿费。”“我不打算读了。”张爱玲用很平淡却又不假思索的语气说,姑姑抬头,沉默了片刻,说:“怎么就忽然不想读了?”她把剩下的葱油饼拨进碗里,回避姑姑的眼睛,说:“我想读的学科都没有开设,已开设的学科我又不喜欢,与其浪费时间在学校上课,还要花钱,还不如到图书馆借几本好书回家自己读。”姑姑说:“是不是你父亲给的钱不够?”她说:“钱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我没有了读书的兴趣,现在到处都在打仗,拿到了文凭也仅仅是一张纸而已,又不能当钱花。”姑姑没有说什么,放下了碗筷,坐到沙发上,很长时间没有站起来。

    姑姑连房租都交不起了,腾出一间房租给两个德国人。张爱玲大大地吃了一惊:“你租给他们住?那我们俩怎么办?”姑姑说:“我们合住一间啊,这有什么不好吗?德人绅士才懂礼貌呢,还可以分摊我们一大半房租,我们心安理得做二房东,没什么不好。”姑姑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第二天,这两个德国年轻人就搬来住,他们只是晚上来住,白天根本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而且即便半夜三更回来,也听不到他们的吵嚷,她渐渐放下心来。

    这时候张爱玲再也闲不住了,家里订了一份《泰晤士报》,看到这家报上经常刊登一些影评和剧评,她就有意识地去看了上海滩上演出的一些话剧和电影,比如《雷雨》和《日出》,还有石挥和乔奇主演的《秋海棠》和《大马戏团》,然后将观影后的感想写成文字投给《泰晤士报》。陆续刊登了几篇,被一家英文杂志《二十世纪》的创办人克劳斯·梅涅特看到,他给张爱玲写来了一封约稿信,她将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寄给了他,还配了八幅她亲手绘制的发型和服装插图。没过多久,这篇文稿就在《二十世纪》上发表,整整占据了八个页码的篇幅。后来,她又将这篇文字重新改名为《更衣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