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庆历新政推改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范仲淹和众将士经过积极防御战略,促使西夏和宋朝议和,边境问题暂时得到缓解。正当范仲淹踌躇满志在西北边境谋划长期和平稳定之际,朝廷诏书调范仲淹、韩琦回京任职。范、韩二人认为边境只是暂时稳定,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以请求皇上准许他们继续留在西北巩固战事成果。可朝廷又连下四次诏书急命二人火速回京,无奈二人只好安排好工作赴京任职。这次范仲淹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

    宋仁宗为何急招范仲淹进京任职?他也是没有办法。他也清楚边关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也需要范仲淹等继续巩固取得的和平成果。但是朝中无能人的现实也搅得他焦头烂额,寝食不安。一些官员接连上书,痛陈朝廷弊端,如机构臃肿,人心涣散,国库空虚,朝纲混乱,军队不能打仗,政府不能安民,官员腐化堕落,边关战事连连,百姓苦不堪言。如此内忧外患,必将大厦将倾,国之不国。宋仁宗也思忖百官所言极是,但何人能解我大宋于危难之际?他还是想到了那个多事敢言、有勇有谋、能征善战之人——范仲淹。这才舍弃边关挽救江山,火速调范仲淹赴京探寻治国良策。

    范仲淹在基层工作多年,了解民间疾苦,京师任职数回,谙熟机关事务。早在边关征战之时,他就思考国家的现状,他又何尝不想为圣上分忧解难。到京之后,圣上几次召见他面谈,圣上表示:“你们为国尽心,不必有什么顾虑,凡是亟需改革的事,赶快提出来。”圣上的话语犹在耳边,范仲淹感慨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终生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圣上如此信任我,怎敢不倾心竭力稳我江山。但他也清晰地认识到,当今种种社会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必须从长计议。官场的潜规则也让范仲淹不得不考虑,三进三出京师,那可是深刻教训,心灵之伤,毕竟心有余悸。改革必然遇到问题,改革必然遇到阻力,但一想到圣上那信任的目光,同僚们支持的决心,他坚定了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大阻力,都要将此次改革进行到底。

    范仲淹27岁进士及第,入仕为官,一直到庆历三年(1043年)自己55岁再次主持朝政改革,经过28年的宦海风云,对北宋的政治危机及潜在问题有了更明晰的认识,萌生已久的改革思路和想法在他心中越发成型。于是他认真总结从政以来的经验教训,深思熟虑自己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在很短时间内就向宋仁宗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内容,向朝廷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政治主张,拉开了大宋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大幕。

    其实早在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在西溪任职盐监时政治热情就很高涨,曾上书《奏上实务书》给太后、皇帝,洋洋万言坦陈自己政治变革的主张;天圣五年(1027年),他在南京为母服丧执教应天府书院之际,得以静心思考当今时政,将自己的政见《上执政书》递呈朝廷大臣,长篇阔论历陈朝野郡县现状,以期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改观。可以想象,那时的范仲淹毕竟官卑职贱,思考问题也有局限性,他的主见还不可能被采纳和获得重视。如今经过多年的历练,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终获政治改革良机。由此,范仲淹忧国忧君思潮化作《答手诏条陈十事》泉涌而出。

    《答手诏条陈十事》主要陈述涉及改革的十个方面:严明官吏升降制度、严查官场腐败、严密贡举制度、严格认真选派任命各级官员、重新议定官员职田、重视农桑等农业生产事业、整治军队建设及提高战斗力、减轻农民徭役负担及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圣上恩惠政令畅通并正确执行、严肃慎重制定法令并做到有令必行。纵观十事,主要事关官僚队伍建设和经济发展。每一条都确有所指,非常高效实用,易于操作和实施。

    《答手诏条陈十事》写成后,范仲淹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详阅之后,印发给朝廷其他官员讨论,大部分官员表示赞同。宋仁宗便令将“择官长”等六项很快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至此范仲淹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由“想”到“做”的历程。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庆历新政自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范仲淹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十月,朝廷开始颁布“择官长”诏令,至庆历四年(1044年)五月颁布“减徭役”诏令,前后历经8个月时间,范仲淹提出的改革思想和主张基本得到了落实,改革成果有所显现。

    然而,庆历新政仅仅历时短短的8个月时间就夭折了。甚为遗憾。足见改革之艰难。今天探讨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这里面有“十事”自身方面的缺陷;“均公田”本身就不是针对百姓的,百姓没有得到实惠;朝廷保守派从中作梗;此次新政政治效果不明显;力挺范仲淹的人逐渐减少,支持的声音逐渐减弱;大家不能同心同德;更多的是改革触动了大多数官员,甚至赵姓皇族的利益,最终导致仁宗立场飘忽不定,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历代改革成败与否,皇帝的立场最为至关重要。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都是最终受到圣上的干扰阻挠而破产。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不等于范仲淹改革的完败,明公贤臣仍对范仲淹予以声援,盛赞其改革思想及决心,用题诗作画等方式表明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改革事业前程辉煌,庆历新政依然恢弘。

    以范仲淹为主要实施者的庆历新政,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气节,表明了他立志为国的坚定信念。这一北宋史上的政治变革,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改革的一些内容,对后世的接续改革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范仲淹的新政改革初衷、匡时救弊志向以及忧国忧君的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改革思想和新政实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沿着他未尽的事业奋勇向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