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他无论官居何处,都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尽管他已经三次被贬谪离开京师。范仲淹为官近四十载,入能为相,出能为将,屡次贬谪,屡次重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心中始终挂记着国家,挂记着人民。他坚信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起,自己的牺牲和得失算不了什么。他先后在河中府、陈州、睦州、苏州、饶州等地任职,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利除弊,筑城浚河,赈贷捍御,修堤岸,立义庄,兴教育,济苍生,关心民生疾苦,施政以养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开创的以工代赈,因势利导,疏导分流等治水方法,在中国水利和救荒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以至于每次被贬后仍能提升,皆因其政绩突出,正是有为才有位。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我们继续他的地方为官之旅。

    景祐三年(1036年)八月,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到饶州。与前任交接时,他表达了此时的心情:虽然再次被贬谪,但他忧国忧君思想不会改变,只要圣上需要,自己不计前嫌仍可以为国尽忠。此次来到饶州,必将造福一方,以工作业绩博得圣上的信任,将来若还有机会入朝的话,仍将直言谏上,持节不阿。三次被贬谪,双鬓已白,虽九死而无憾。正如其诗中所云:回头谏诤路,尚愿无壅遏。在其《润州谢上表》中一如既往,慷慨直言:“徒竭诚而报国,弗钳口以安身。进,则坚持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沦草则以忘忧。”充分表达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饶州盛产乌嘴茶,每年的茶叶都被官府作为贡茶征用,百姓得到的收入很少或根本没有。范仲淹到任以后,逐年减少贡茶的数量,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饶州,他还减免了德兴银场的捐税。

    宝元元年(1038年),在饶州同样享有很高声望的范仲淹被韩琦再次举荐给仁宗,仁宗于宝元二年三月任命范仲淹知越州。在越州他同样以德治郡,关心百姓疾苦。越州百姓建造“贤牧亭”,以纪念范仲淹。

    饶州和越州被范仲淹治理的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范仲淹也有心情和家人朋友欣赏大自然美景,领略祖国秀美山川。他也经常同友人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探讨人生新知。正可谓“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篇,同样抒发了他寄情于景,触景生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改革派排挤,从参政知事卸任知邠州,他在谢表中仍表达了“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的坚定信念。同年十一月,因肺病发作范仲淹请求移职邓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表示了“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的治郡为官理念,这也正是其忧患意识的深刻体现。在邓州,范仲淹经常参加民间的风俗活动,同百姓一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在邓州任满将离时,邓州百姓请求其留下,范仲淹也不愿意离开邓州,所以他又继续任职邓州,百姓还为其修建了“景范楼”怀念他的政绩。也就是在邓州,范仲淹应好友滕宗谅之求写下了《岳阳楼记》、《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等大量诗篇,达到了其创作生涯的最高峰。

    皇佑元年(1049年)三月,范仲淹移知杭州。这一时期,杭州爆发了史上最大的饥荒。范仲淹主动应对,没有采取传统的开仓放粮安抚流亡等方式,而是独创了以工代赈的救济方式,组织百姓渔猎、大搞基建、提倡发展私有工业等方式开展生产自救,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实现了社会稳定,从而顺利渡过了难关。这些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创举在当时被各地所效仿。

    皇佑二年(1050年)十一月,范仲淹离开杭州至青州任职,这也是其最后一任地方官。青州此时也是闹饥荒,发水灾。到青州后范仲淹就投入到救灾抢险工作中,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控制物价、减轻民众负担、转换岁赋缴纳方式等途径有效地缓解了灾害带给民众的压力,再一次领导群众顺利战胜灾害,稳定一方。

    皇佑四年(1052年)元月,范仲淹明显感觉身体状况不佳,遂向朝廷提出移知颍州。赴颍州途中病情加重,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临死前范仲淹嘱咐其家人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要效忠国家,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高风亮节。

    纵观范仲淹从官历程,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进退,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他的一生都是在忧国忧民中度过的。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仍广为传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被后人所铭记。他故后各地百姓立庙祭祀有二十处之多,人民心中的丰碑是对历史人物最好的纪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做到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更尤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