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的兴衰-总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概述

    法国当代着名政治家与作家阿兰·佩雷菲特曾在其名着《法兰西病》当中如是说:“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那么一种倾向,把自己当作世界的肚脐眼。”此言也许说得绝对了一些,但世界上不少国家或人民抱有自尊自大的情结、总想把本国视为世界之中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佩雷菲特似乎还应当在自己的那句话后面再补上一句,即在具有把自己当作世界之“肚脐眼”的倾向的民族当中,以法兰西为最。因为就总体而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法国人的自尊自大可谓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有外国人这样讽刺道:法国人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教条,以为人类中十全十美的惟有法国人,外国人永远达不到他们的水平,只要能接近一点这一水平就不错了。

    这种情结呢?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人们肯定会做出不同的解释,给出不同的答案。但笔者以为,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法国人的这种妄自尊大与法国曾长期跻身于大国,或更确切地说强国之列密不可分。

    事实上,法国人确实有值得骄傲的“光荣”历史:早在16世纪,法国就已同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并列为欧洲强国。自那以后,法国几乎始终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又由于欧洲此期在许多方面在世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迄至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溃败,作为欧洲强国之一、甚至数度独霸欧陆的法国亦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的一员。那么,法国又何以会长期居于强国之列的呢?

    简而言之,法国最初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居于强国之列,主要是因为它国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而且较早形成民族国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

    正是上述因素,使法国能够在当年决定一个国家强弱的试金石-争霸战争当中凭借由上述因素形成的国力优势等等屡屡胜出。就此而言,最能让法国人自豪的当推有“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在这位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最为出色的君主统治下,法国曾以独家之力打败众多实力不凡的对手,使法国在欧洲的威望显赫不已。如果说以法文代替拉丁文拟订外交文件的先例之一是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国以独家之力打败众多对手后于1678、1679年分别与交战国签订的《尼姆维根条约》,那么法文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外交文字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法国当年的国际地位。

    及至进入近代时期,任何国家开始显得越来越无法仅凭上述因素就可称雄于世。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若要跻身于强国之列,其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它是否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引导世界潮流。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岛国-英国在近代的崛起以及长期独领风骚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然,从总体上看,近代法国在引领世界潮流(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上要稍逊于同期的英国,但是,它在引领此期世界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变革方面同样有着上佳表现。发生于18世纪的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以及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就是明证。

    如果说法国于启蒙时代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是该国在近代强盛的先导的话,那么在法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既承前启后,又开天辟地的法国大革命则更是为法国后来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制度基础。例如,作为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自然权利之革命的法国大革命把法国千百万人民吸引到了争取人权和公民权利的斗争之中,并为法国近代公民权利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以“自由”和“平等”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又如,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者们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政治原则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并初步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此外,法国大革命还确立了以自由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秩序,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中实行包括企业自由、生产自由和雇工自由在内的经济自由主义。

    拿破仑时代是近代法国继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之后的又一辉煌篇章。在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普通人眼里,罩在拿破仑身上最耀眼的光环,以及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强盛神话则主要是由其在与历次反法联盟的较量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利,尤其是建立了威震欧陆的法兰西大帝国组成的。不过,从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拿破仑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其创设的新制度,而不在于其军事荣誉,因为后者的最终结果实际上让法国人颇感沮丧。那么,曾经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为何会始则由盛转衰,继而轰然垮台呢?对此,人们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拿破仑帝国是“成也战争,败也战争”。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帝国的强盛与拿破仑在制度创新与稳定国内秩序方面多有创获不无关系,但其更多地是由持续不断的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获得和维持的,而这种主要靠战争来维持的强盛又必然是不稳固的、暂时的。一旦战争失利,帝国的衰落乃至倾覆也就指日可待。后来的历史也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拿破仑帝国的垮台还昭示了这样一种历史规律,无论一个国家强盛到何种程度,只要它穷兵黩武,逞强称霸,就一定会由盛转衰,其竭尽全力建立起来的大帝国注定将土崩瓦解。

    曾经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的轰然垮台,使法国在强盛之路上开始进入了一个大致以1815年和1848年为起讫的为时30来年的退缩阶段。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它失去了自大革命爆发以来征服的一切地方:多年来被不少法国人梦寐以求,并一度得以实现的“自然疆界”已不复存在,法国在“自然疆界”之外获得的领土则更是如此。由于在拿破仑帝国垮台后在法国进行统治的波旁复辟王朝是凭借反法联盟的胜利才得以实现复辟的,因此,波旁复辟王朝自然而然地对组成反法联盟的其他欧洲列强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并力图满足后者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七月王朝时期的法国虽然在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均要明显好于波旁复辟王朝统治时期,但距被重新称之为强国亦相去甚远。不过,即便是在这一“退缩期”当中,法国依然是其他欧洲国家须得予以充分重视的对象。

    在经过30多年的“退缩期”之后,法国又逐渐地重新成为称雄欧陆,乃至在世界上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的强国。法国在19世纪中叶的再度崛起,是与另一个拿破仑,亦即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始则作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继而又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的名义执掌法国政坛及其可圈可点的文治武功分不开的。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法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国家经济实力与经济面貌显着改观,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大国。与此同时,拿破仑三世还力图以战争手段消除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带给法国的“耻辱”,重新确立法兰西在欧陆的优势地位,并通过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为法国的经济增长扩大廉价原料来源与商品销售市场。不过,与第一帝国一样,虽然战争曾给第二帝国带来了莫大的光荣,有助于法国的国际地位一时得到较大的提升,但它最终亦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

    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败北,使它被迫向正在迅速崛起的胜利者-德国割地赔款。这一切不仅使法国在经济上元气大伤,而且其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不过,在第二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三共和国在其前期通过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教育改革,以及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乃至殖民扩张的良好机遇,不仅较快地使法国摆脱了失败的阴影,并且还使其重新以“伟大的法兰西”的面貌再次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更让法国人扬眉吐气的是,通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胜利,法国实现了对德复仇的愿望。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亦使作为战胜国的法国遍体鳞伤,代价惨重,但其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在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不独是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同时也属于世界上的一流强国。具体而言,尽管在战火消弭之后,法国在大战当中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英国和美国均不希望看到法国的势力过度膨胀,对其力图独霸欧洲、称雄世界的行径深感不快,并为此而联手抑制法国,但法国还是凭借着它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军事战略优势,尤其是它那在战后初期远远强盛于任何其他国家的陆军,成功地在欧洲大陆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霸业。不仅如此,它似乎还足可在力图发挥全球性影响的过程中傲视另外两个世界上的一流强国-英国与美国。

    毫无疑问,独霸欧洲、称雄世界使此期的法兰西的大国形象显得空前强大、辉煌,但是,正如一些法国的有识之士已敏锐地觉察到的那样,在这些或真实或虚幻的辉煌背后,亦存在着片片阴影。换言之,许多将导致法国很快走向衰落的隐患或因素在这一时期就已然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正是这些隐患和因素在不断地侵蚀着法国的肌体,使法国不断地趋于衰落。而发生于30年代初的那场经济大危机则更进一步把法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很快地,法国历史上出现了让当今的许多法国人不愿提及或羞于启齿的一幕: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奇异的溃败”,法德之间的再度厮杀以法国方面被迫弃战求和、蒙受国耻告一段落。虽然戴高乐及其领导的抵抗运动使法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雪耻,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若没有美英盟军的参战,法国的光复将遥遥无期。

    法国在二战中的溃败,以及大好河山被纳粹德国或直接占领或间接统治,明确地意味着法国已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能在欧洲举足轻重,并在整个世界具有影响的大国。这一切,无疑极大地刺痛了向来自尊自大、而且好像比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更强烈地把本国视为世界之“肚脐眼”的法国人中不少人的心。在这些痛心疾首的人当中,首屈一指者当推曾反复公开宣称“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并在大战期间和战后不懈追求实现法兰西的伟大与独立的戴高乐。也正因为如此,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不仅成了在1944年2月将以他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临时政府的戴高乐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他时隔多年后东山再起,创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的重要目标。

    如果说法国在其漫长的兴衰历程当中不乏在短暂的衰落后即迅速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先例,那么,它在二战之后将不复同样的幸运。这并非是由于法国已不具备东山再起的愿望与能力,而是因为在战后世界的一流大国已是法国所不可能成为的“超级大国”。事实上,虽然戴高乐等领导人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法国战后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辉煌的30年”亦使法国的综合国力较之以往大大增强,但对于战后法国来说,重新成为一流大国始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然而,多少世纪以来,法国人似乎早已习惯于把自己的国家视为一流强国。因此,其他国家的人们便经常能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即直至当下,法国不仅仍经常对原先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说“不”,而且还继续竭力以二流国家的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流大国的角色。这一切表明,法国的“大国梦”依然在延续。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格局的演变,法国人在战后的“大国梦”在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能正视自己在“硬国力”方面与美国以及统一后的德国等国家的差距,转而更加强调和倚重所谓的“软国力”。此外,由于长期“心有余而力不足”使然,一些怀有“大国梦”的法国人已经能够平静地接受法国就是一个二流国家的现实。更有甚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强烈的危机意识的驱使下,已从原先的惟我独尊变为妄自菲薄。那么,曾以傲慢、自负和好斗著称的法国人的“大国梦”在21世纪还能持续多久,抑或它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就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

    需要指出的是,环视欧美诸国,法国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最多的共同点,以至于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将之称为“欧洲的中国”,因而,法国的兴衰起伏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既有过辉煌的历史,又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同时更有国力大增的当下与令人期待的将来的国家,或许有着更多的可资借鉴之处。事实上,作者撰写本书的出发点就在于此。限于本套丛书所定的篇幅,本书只能提供法国漫长的兴衰历程的一个剪影,其对法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兴衰的原因也只能扼要提及。作为一本其主要的读者群并非定位于史学界的同行的史学着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在学术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由于时间紧迫,加之笔者功力不逮,书中尚存在不少欠缺和失当之处。在此,敬祈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