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消息与从事留学业务的某中介公司有关。意思是,他们没有按照真实情况办事,在“暗度陈仓”。另一条消息说,在澳洲举行的世界杯橄榄球比赛爆出冷门,夺标热门的新西兰全黑队在比赛中大失水准,输给了澳洲队。成功在于他们队的灵魂人物CARLOS SPENCER,失败也在于CARLOS SPENCER。我认为两条消息的典故都用得很好。平凡的一般消息用上历史典故,使人读了思路开阔,浮想联翩,饶有趣味。
读这两条消息,看着这两个典故,我自然想到我在1982年的蜀道之行。1982年3月到5月,我们用近3个月的时间,跑完了古蜀道。古蜀道最难走的地方就在秦岭深山。
从西安到四川的古蜀道共有4条。最东边的叫子午栈道,中间是褒斜栈道和连云栈道,最西边是陈仓栈道。
那是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首先进入咸阳,却不能称王关中,而被项羽贬到了偏远的汉中地区做“汉中王”,他心中不乐,可又没有办法,不得不率领军队沿着最东边的子午栈道南去赴任。行军途中,军队后边的栈道突然烈焰熊熊,火光冲天。军士们骚动起来,可刘邦却若无其事。原来,这是张良给他出的主意。张良对他说:“请把这条栈道烧掉,断了这条路吧。”刘邦说:“烧了栈道,我们以后怎么返回关中呢?”张良说:“要是不烧栈道,恐怕您来不及回去,项羽就攻入汉中了。把栈道烧掉,不但项羽不能侵入汉中,还可以叫他放心呢!”刘邦恍然大悟。不久,山间涌起了浓烟,数百里栈道化为灰烬。刘邦到了汉中,又派一万士兵重修中部的褒斜道。消息很快传到关中。项羽新封的镇守关中西部的雍王章邯,赶紧派人去打探,了解到这么长的栈道,两年也修不通,便高枕无忧了。可是不久,急报传来,刘邦的队伍已经越过秦岭,夺取了位于现在宝鸡附近的陈仓城。章邯也战败自杀。这是因为刘邦采用了韩信的一条计策,只派少数人去修褒斜栈道,以转移章邯的注意力,而他自率领大军,暗中沿着西边很难走的陈仓道,北出散关,夺取了陈仓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我们当年沿着褒斜道采访,不知不觉到了褒河和樊河交汇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叫“马道”的小镇。镇北并排竖立着3块碑石。第一块碑上刻着“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第二块碑上有“寒溪夜涨”4个字;第三块碑记述的是修樊河大桥的事。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史书记载,刘邦到了汉中,拜萧何为丞相,养精蓄锐,准备同项羽争雄。可是随他来的士兵,老家多在崤山以东的中原地区,不愿在汉中久留,开小差的很多。有一天,忽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也逃走了。”刘邦一听,又气又急,如失左膀右臂。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气呼呼地问他:“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没有逃跑呀!”“那你前两天干什么去了?”“追韩信去了。”“逃走了那么多人你都不去追,为什么偏要追一个韩信呢?”“逃了别人都不要紧,逃了韩信可是个大损失。他是一个将才,能领兵打仗。大王如果愿意留在汉中,就不必用韩信了;如果大王还想争雄天下,却是离不开韩信的。所以我连夜把他追了回来,因为走得急,临行前没有向大王报告,请大王恕罪。”
据说,韩信追随刘邦来到汉中,却得不到重用,便在一天中午逃走。萧何得知,立即跨上快马去追。一直追到天黑,也未见踪影。萧何忍着饥饿、劳累,趁着皎洁的月光,策马继续追赶。忽然看见前边有一条雪亮的小河,河边有一人牵着马来回溜达。这条河,就是樊河;这个人,就是韩信。由于“寒溪夜涨”——河水暴涨,韩信过不了河,才被萧何追上了。经萧何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在汉中城南郊,专门修筑坛台,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当地群众称这坛为“拜将台”。
萧何帮助韩信,走上了将军的高位,汉朝建立后,韩信因功被封为淮阴侯。韩信的成功,仰仗萧何。“成亦萧何”是也!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决定在长安建都,命萧何选址。萧何在长安建都的第一步,是先扩建秦代的兴乐宫,建成后改名为长乐宫。刘邦在这里接见群臣,处理朝政。
公元前196年,屡建战功的韩信被诬告为串通陈豨谋反。当时刘邦平叛在外,吕后便和萧何密议,把韩信骗到长乐宫的钟室来。韩信一进钟室,即被武士捆绑处死。人们常说的“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就是说的这件事。直到现在,汉代长安城遗址内长乐宫所在的阁老门村,有一片土地是红色土壤,老百姓传说这是韩信的血染成的,是吕后的罪证之一。清代诗人李柏曾经写诗,对吕后的阴谋作了深刻的揭露:
吕雉阴图诸吕安,诛刘大将必诛韩。
天公欲白淮阴事,草色千年血尚丹。西汉初年,围绕长乐宫,进行着一场曲折,复杂,尖锐而紧张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公元前180年,吕雉病死。送葬时,诸吕不离宫廷,阴谋叛乱。大将周勃当机立断,镇压了诸吕,为汉代的繁荣发展,铺平了道路。(刊登于《亚洲之声》2003年12月1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