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文手记-惠灵顿散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惠灵顿的风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是有名的“风”城。有人说,那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3月1日,我们一行6人结伴去游,准备去接受惠灵顿的大风洗礼。

    出发前5天,天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们不断听天气预报,天天为此行担心。天气预报说,有台风从新西兰旁边经过。我们想,惠灵顿本来就是“风”城,再加上台风,够悲惨了。到了第四天,犹豫不决间,挂电话和我们同行的周老师商量,看能不能去?周老师高兴地说,气候将要变好,天气预报说,不下雨了。

    果然,3月1号,雨停风止。下午3点多,我们愉快地登上了飞机,一路欢声笑语。空中飞行大约1小时,平安抵达了惠灵顿。导游平女士在飞机场顺利接到了我们,并顺利安排好旅馆。

    饭后,我们去游大街,就领略了惠灵顿的大风的滋味。那是市中心的一条大街。刚走到街上,狂风迎面扫来;人人的头发、衣服,顺风倒向一边。向前走,风刮得喘不过气,脚向前移动不了;向后倒着走,风大力猛,摇摆得更厉害。有几位年岁大、身体弱的,几乎被风吹倒。就在此时,有人拿出照相机,准备拍照。有人说,风这么大,能照好吗?又有人说,这样的照片,才能显示出“风”城的风采。于是,大家有的坐在街心的石头上,有的互相搀扶着,留下了狂风中的斜影,头发、身子,顶着风,都倾斜着。这就是我们在惠灵顿的狼狈相,也值得永远纪念。

    惠灵顿地处新西兰北岛的最南端。隔海与新西兰南岛相望。南北岛之间的海域,形成天然的风口。这样的地形,是惠灵顿多风雨的原因。尽管惠灵顿四面多山,街道高楼较多,多山多楼也抵挡不住狂风的肆虐。

    惠灵顿狂风多,但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刮风。我们看过电影《指环王》的拍摄现场后,风儿刮毕了,云儿也散了。这里和奥克兰梅森贝的海滩相似,数不清的帆船停留在深水里。我们悠闲地漫步在惠灵顿海边,仔细观察海水、鱼群和帆船群。这里水深少滩。人们多移住在周围的山上。我们看到,附近的陡山坡上,住满了人家。有的人自己一家在山上住,就独自建立缆车。虽然山路陡峭,但是缆车上下,还是比较方便的。

    二、沸腾的夜晚

    这天晚上,是沸腾的夜晚。第76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好来坞热闹登场。《指环王3:王者归来》,史无前例地横扫奥斯卡所有11项大奖。惠灵顿欢喜若狂。首都艺术史馆大剧院里,聚集着许多高官显要。他们大声尖叫、顿足、鼓掌、狂跳,高昂的欢呼声和大街小巷的欢呼声连成一片。本来很文明礼貌的新西兰人,平时在路上见了不认识的陌生人,都要问声:“你好!”“早安!”今天突然变了态。尖叫、狂呼,忘记了自己的举止,忘记了文明和礼貌。惠灵顿整个城市沉浸在天翻地覆之中。

    新西兰首相克拉克也在高声呼喊的人群之中。当电视里出现“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彼得·杰克逊举手接下金奖之时,他说非常感谢新西兰政府和惠灵顿市政府。克拉克和惠灵顿市长看得心花怒放,共同为新西兰电影的胜利而欢呼庆祝。海伦·克拉克首相对《指环王》的成功大讲赞美之辞。她说这是新西兰人的骄傲,世界此时此刻都注视着我们的国家。这种感觉非常好。仅《指环王3:王者归来》一部票房就达到10亿美元,《指环王》三部曲票房总收入达到了28亿美元,影片《泰坦尼克号》以18亿美元的票房目前退居次席。新西兰全国乐翻了天!

    这天晚上,我们从当地英文电视上观看了转播的第76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我们之中一些能看懂英语片的人士,看到深夜,高兴的睡不着。

    这里的参观点每天早晨10点开放。导游女士第二天9时半来。于是,我们起床后,又去大街参观游览。信步走到《指环王》拍摄外景的那条街道。清晨的阳光,撒满惠灵顿的大街小巷。白云蓝天下,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我们又来到《指环王》的拍摄外景之一,大门上方雕刻着“龙”的电影院“Reading Cinema”参观,心情非常惬意。这时的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英文报纸。《指环王》获得大奖的消息,连夜传遍惠灵顿的大街小巷。我们移居到新西兰的华人,心情和新西兰所有居民一样,也为电影《指环王》获得成功而欢呼和骄傲!此时,我们心情好,光线好,在惠灵顿又留下了满意的照片。

    三、看英联邦时期新西兰的建筑设备

    3月2号上午9点半,我们在导游女士的引领下,正式开始对惠灵顿的参观游览。第一站,就是参观游览缆车。出发前,我心里想,中国那么多缆车,几乎游览区的每个山峰都有,何必看那个?可是,到现场一看,我思想有了变化。眼前的缆车,虽然破旧,但是它已经建成一百零二年了。

    一百零二年前,中国是什么年代?那时的中国,还是满清封建王朝统治,保守闭关,又妄自尊大。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受,不管百姓死活。国家穷困,民不聊生。对外不断遭受外来敌人的侵略,战争失败连着失败。割让土地,赔战争款。那个时候,不要说修建缆车,连建设缆车的思想也没有。想到这里,我觉得,值!值得看。看看那些年代,人家在干什么?而我们的封建国家在干什么?自己封建愚昧到了极点,还妄自尊大,瞧不起人家。这不值得我们参观吗?

    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那时,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先进的东西,随着白人的移居,也都跟着带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国的先进建筑:房屋样式,全是英式的;房内设备是英式的;电车、缆车、火车、汽船,这些先进的东西,包括教堂名称,动植物、花卉,都是从英国引来的。资本主义在当时最先进的东西,都及时被当时的白人带到了新西兰。

    四、新西兰国会建筑群

    新西兰国会建筑群集中在惠灵顿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四周环山又傍着海。这里的海水是从一处窄小的山口进入内海,形成山水相连,风景十分独特。主要建筑有:国会大厦、彼海屋[The Beehive](总理及内阁部长的办公处)、国会图书馆及波恩大厦[Bowen House](部分政府议员和反对党议员在此办公。)

    参观国会大厦是免费的。这里还有专门为游客讲解的英文导游和中文讲解资料,免费为游客服务。

    进入国会大厦,导游女士首先把我们引到地下室参观。她介绍说,这个地下室在1995年经过了翻修。在翻修期间,国会大厦安装了基地防震立柱。发生地震时,防震立柱可以吸收冲击力,保证建筑的安全。立柱能够承受7.5级地震,同时可以向水平方向移动30公分,其顶部可以承受20毫米的倾斜。

    接着,我们上楼,来到“毛利特别委员会会议厅”。这个房间是唯一经过装饰的室内建筑。室内布满新西兰毛利部落独特的雕刻风格,每一个波浪型的雕刻品上,都蕴涵着不同的含义。每个毛利特别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党派的8到10名国会议员组成,在这里研究讨论立法草案。走出这个“特别会议厅”,前边是一个长而高的走廊。这里,原来是停车场,现在是“艺术陈列厅”。大厅上方,是新西兰迄今为止最大的艺术品:“骄傲的本质”。它是由象征新西兰的土地、天空和海洋的三个部分组成。天空部分是船帆形状,代表新西兰移民;接连海洋和陆地的是传统的毛利族渔网;在连接天空和陆地的部分,有枝条的一面是典型的毛利风筝,平坦的一面是飞机机翼的一部分,用以记录新西兰早期的飞行历史。大厅的地上,有一块铁黑色大理石,石上系着来自新西兰各民族的四十多条风格不一的缎带,寓意生活在同一块国土上的新西兰人和睦相处。

    再向上,是国会图书馆阅览室。这里的藏书超过50万册。但是,它不向公众开放,只供国会议员和职员使用。

    国会大厦门前厅的一角,是凯特雪·波德(Kate Sheppard)半身铜像。

    我们华人对她的评价不一。就是她,提倡征收华人的人头税,弄得我们早期来新西兰的华人,遭受不平等待遇,苦不堪言。他们的商店遭受当地人的抵制,甚至仅仅因为是个华人,就在自家门口的街道上被枪杀。野蛮的人头税,给了早期华人屈辱的境遇,是说不尽的辛酸,早期华人因“人头税”而饱受种族歧视之苦,弄得海伦·克拉克首相向华人移民道歉赔罪。但是,凯特雪·波得又是提倡妇女有选举权的社会活动家。她在1893年提出了给予妇女选举权的法案,使新西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允许妇女参加选举的国家。

    我们走出国会大厦时,天又下起了雨。

    五、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里

    雨中,我们进入位于惠灵顿海边的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是实物与表演相结合;人们可以感受,可以触摸。在欢乐的亲身感受中受到教育。

    进入博物馆一个展室,眼前就是火山爆发的影视显示。只见红色的岩浆冲出山头,顺着山坡横流而下。红色岩浆流到哪里,那里的绿色立时被毁,变成岩浆的海洋。新西兰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到处可以看到火山留下的痕迹。现在奥克兰有不少火山留下的山头,成了人们日常游览的地方。

    从这个展室向里走,眼前出现一个小房子,就是地震体验室。我们走进去后,自己打开开关,立时天摇地动,响声连天。人们想站,站不稳;想动,身子不由自己。只好双手不由紧紧握住栏杆,不敢挪动一步!刹时,地震过去。一切恢复正常。欢声笑语才撒满展览室院里。旁边的游人告诉我们,这是经受4.3级地震的实际环境。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亲身体验!新西兰多火山、多地震,也多临海洋。展室的海洋生物,数不胜数。许多展品,都是从海里捞出的实物。一个展室里,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鱼儿标本,几乎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最大的一条鲸鱼的骨架,悬挂在展室上空。抬头望去,三间大房的上空全被它占满。导游说,这条鲸鱼是前些年死在新西兰附近的海里。鲸鱼肉腐烂,小鱼把鲸鱼肉吃光,骨头留下来。这就是这个特大展品——鲸鱼骨架的来历。

    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里,除了古代宝藏以外,我们还欣赏了新西兰当代的文化艺术;体验了毛利文化的热情奔放,欣赏到很多美艳夺目的毛利人的宝藏;同时感受到来自欧洲、太平洋区域及亚洲等多个民族的移民历史及经历。

    在这里,我们从独特角度洞悉了新西兰,倾听了有关这块土地的迷人故事。为什么这座博物馆能够赢得世界如潮的好评?为什么它能吸引记录如云的游客?

    从它的展室里,得到了完满的答案。

    我们在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里,躲过了大雨。抬手看手表,上飞机的时间到了。雨中,我们急急乘车,赶往飞机场;雨中,我们结束了惠灵顿的旅游。

    再见了!美丽的惠灵顿,难忘的新西兰首都。再见了!热情的导游平女士。(刊登于《亚洲之声》2004年3月19日、3月26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