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文手记-薯条薯片制造厂参观访问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新西兰,人们能经常吃到鲜脆可口的薯条薯片。可是这么多的薯条薯片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没有人知道。BLOCKHOUISE BAY华人协会活动时,有人提出:“我们协会的终身名誉会长黄炜章先生,就经营着一家很大的薯条薯片工厂,我们应该去看看。”

    于是经过联系,这个协会的80多位老人,于3月7日上午,分别乘坐两辆大客车,到达CRYERSRD的“新鲜食品薯条薯片厂(FRESHER FOODSLTD)”。这天是星期日,黄炜章先生放下工作,亲自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亲自给我们讲解。

    进入厂区,在高大的冷藏库内,我们看到,一个一个大木筐,装满了马铃薯,堆得有两三层楼高。这家工厂,每月需要用马铃薯1300吨到1400吨;除了不断进货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储存。

    生产线上,我们见到很少有工人操作。只见一堆一堆的马铃薯,被送进自动传送带,进行筛选、清洗。原来带着泥土,看起来脏兮兮的土豆,现在变成干净洁白的了,如同淡黄色的玉石。再经过表面加热、去皮、切条或切片;再经过蒸煮除去糖分,适当风干;……最后进入包装室自动称量包装,运入成品仓库。整条生产线由20多台机器组成,全部自动化。在庞大的厂房里,我们只看到传送带在不停地运转,马铃薯从一台设备进入另一台设备。最后出来的包装好的成品,产品绝对卫生。

    我们问黄先生:作为中国移民,你是如何在新西兰成功创业,怎样成为一个企业家,创办起这样大规模的一个企业的呢?

    黄先生说,他移居新西兰已经30多年。初来时,也是两手空空。当时,我白天学习英语,晚上打工以维持生活。曾在水果店、酒店、地毯厂工作。这样过了一年多,以后家庭经营一家TAKE AWAY小食店。自己白天外出做工,下班回来还要亲自炒菜。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非常劳累。一次收工回家,刚刚蹲下就晕倒。心脏停止跳动。自己起不来。幸亏太太发现,及时扶起来,经过搽油灌药,才慢慢苏醒过来。这样艰苦奋斗多年,以后看准了在新西兰生产的优质马铃薯。薯条薯片不单我们亚洲人喜欢吃,这里的人们也爱吃,特别是薯条,更是太平洋岛民的主要食品。于是,他在1983年买地盖了一家半手工的、每天加工几百公斤马铃薯的小厂。但在市场激烈竞争下,小厂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打入国际市场。所以1994年,在现在的工业区购买了18英亩(约72000平方米)的土地,向英、美、日等国的厂家订购了机械设备,建成了现在的工厂,并于1995年投产。FRESHER FOODSLTD现在已成为新西兰三大薯条薯片厂之一。每年需用马铃薯十多万吨,产品除供应新西兰市场外,还畅销太平洋诸岛国,为新西兰的农业深加工和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先生不但事业有成,他还热爱祖国,关怀乡梓。多年来,致力于为海外华人华侨服务,为维护华人在海外的权益,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兼任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新西兰华人联合基金会的会长等要职。可以说,基本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在百忙中还亲切接待了我们。临别时还和大家合影留念。我们当中很多人说,要用黄先生的艰苦奋斗成功创业、爱国爱民回报社会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后代。只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把握机遇,一定有更多的华人在世界各地创立起自己的事业。中国人民将会更加富裕。中华民族一定更坚挺地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与朱湛亨先生合写,刊登于《亚洲之声》2003年3月1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