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文手记-编读往来:与钱立言谈《放鹰出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给立言主编的信

    立言主编:

    你好!

    你的《放鹰出巢——一个母亲的手记》,我连续看了三遍,真好!只有做过母亲的人,不,光做母亲还不行,而是把心和女儿连在一起的母亲,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每个词,每段话,都能看出您是用心血写成的。

    女儿3岁半时,你带她到公园玩滑梯的那段描写,叫人爱不释手。我看过一遍又想看第二遍,看完第二遍又想看第三遍。我一边看着文章,心里一边想:这样的好文章,只会出在像你这样的母亲的笔下。

    还有,你的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就举起右手,大胆地唱起了“妈妈呀妈妈”。女儿那稚嫩的歌声,像小溪一样躺过你的心田,使你总是记忆着当时的情景;每每回忆时,你总是含着热泪。文章的多处描写,都能使人心颤。

    我把你的文章和我那篇相连的拙作《“梨园子弟”与“梨园遗风”》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作为留念。

    我从你们的照片上看到,你的女儿长得文气又漂亮,像只鸽子那样可爱。那篇文章的题目不如叫《放鸽出巢》更合适,这是我的一点点感觉。也许,你用“鹰”做标题,还有别的特别的意义。

    今天没有事儿,和你闲聊一通。你很忙,打搅了。

    贺俊文

    2004年2月13日

    二、钱立言主编的回信

    俊文先生雅鉴:

    大函收悉,捧读再三,心感拜谢。

    您对《亚洲之声》的赐稿,一直支持我们将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功不可没。您对拙作的评价和欣赏,实在令我感动,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求”,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应是我的师长辈,能得到您的夸奖和鼓励,倍感荣幸。

    平时忙于报社的冗务和新闻报道,难得写下些“文学类”的东西。作为一个写纪实文学和传记文学见长的女“写家”——北京作协出身的人,因第一任北京文联主席是老舍先生,鲜有敢称自己是“作家”者——混迹文坛二十几年,竟绝少写下自己的家务事、儿女情,所以在北京时,无论是我的作者还是责任编辑,文字往来,对我均以“先生”呼之,往往是电话或面谈,才“熟悉”“立言”者原非须眉也。移民新西兰后,因境遇的变迁,感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写出来或许有用,或许能与更多同年龄同命运的读者共同探讨,或许在这漫漫的移民之路上能够互为镜鉴。

    就在您给我这封信前,我们的社长黄玮璋先生特意嘱咐我,“您应该多动笔,发挥你的特长。”这令我想起Pansy Wong在与我一次闲谈后,恳切对我说﹕“希望你不要放下你的笔。”种种鼓励和爱戴,实在令我汗颜。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振作,努力留下一些文字,以期不辜负众多的师长﹑朋友的期望。如果您不反对,我准备将您和我的这封信同时发表。因我还是《南极光》的编辑,拙文最初是在该报表的,是否也请您俯允在《南极光》见报?

    再有,您在信中提到应该是“放鸽”更好,因为拙文题目出于《圣经》中有关“雏鹰”的比喻,也是关于爱的真意的阐述,所以才为题了。以后望常常能得到您的指教。

    再次对您表示深挚的感谢。

    顺祝

    撰安!

    立言拜上

    17-02-04(刊登于《亚洲之声》2004年2月20日、《南极光》2004年3月6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