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那个时候,我就能认出刘成章叔叔了。他那时还在陕北工作,来的次数并不多。我那样小就能认识他,不知道是因为他操着浓重的陕北口音,还是因为他每次来和爸爸聊得时间特别长?大概刘叔叔是爸爸的朋友中长相最周正,最像图画书中的叔叔的缘故吧。
爸爸说刘叔叔是个作家,称他成章,但妈妈却叫他刘老师,这时开始懂得了辈份的我,就苦苦思索这其中的缘由,很久才明白,刘叔叔是爸爸大学的同学,爸爸是妈妈大学的老师。于是,随着懂事,就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刘叔叔。
随着长大,就知道了作家是怎么回事。可除了四大古典名着的作家和琼瑶、三毛、金庸之外,就不知道别的作家,很长时间没有把刘叔叔归入到自己心目中的作家里去。
接着自己就当兵,在退伍后的某年拿起了笔,写了一点小散文,又知道了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直到有一天爸爸拿了刘叔叔的一本散文集让我看。伟大的人不应该随便就在自己身边的。我于是心不在焉地翻看起来。
第一篇《转九曲》看完以后,书就搁不下了。陕北每块至纯至朴的土地吸引住了我。在刘叔叔的艺术世界里,一篇篇的散文有如一幅幅图画,我仿佛看见了欢腾的后生、俊俏的婆姨,也仿佛抬过了清涧的石板,烧起了瓦窑堡的煤炭,苍茫的黄土高原,活生生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你听不见山沟里传来的一声声信天游吗?听不见娃娃们的戏闹吗?那震天的腰鼓,那放牧回归的牛鸣……拿起刘叔叔的散文,你忘情去念,不打磕绊,一口气读完,像喝过了醇酒。刘叔叔的散文是诗,是画,是音乐,你尽可投身其中,从那块黄土地中去体验、品味真善美。
于是,西安市朱雀路2号,我就常去了。刘叔叔总是一个人在家。好大的烟灰缸里放满了烟头。他老是笑眯眯地拿出这个、拿出那个叫我吃,临走时拿几本书叫我装上,还说多看看诗。
刘叔叔的写作就是从写诗开始的。当年红火火的陕北养育了他。在延安保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他,就开始写快板,写诗,小小年纪,就发表了不少诗,在当年反应很不错。这诗一写,就是30年!30年,给他打下了雄厚扎实的语言基础,直到80年代初,他写了第一篇散文《转九曲》,便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出版了《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等3本散文集,在中国散文文坛有了一定影响。
今年他的《刘成章散文集》出版,在中国散文界引起了很大轰动,报刊上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他的新作。作家莫伸说,他读刘叔叔的这部厚厚的新作,好像读优秀的长篇小说一样兴趣盎然。着名文艺评论家阎纲说他的散文“五彩缤纷,很善于着色,有醉倒人的力量”。也有人说他是歌颂陕北的第一小提琴手,还有人说他的散文作品是无韵的信天游。
这本书,我爱得不忍释手,反复咀嚼,反复吟读,作为我在写作道路上的必读课本。
可爸爸对我说,你固然要学刘叔叔的作品,但更要学习刘叔叔的为人。
爸爸说,刘成章叔叔的人品,是很纯洁很高尚的。
60年代初,爸爸和刘叔叔同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组当助教。饭后课余,两人天天厮磨在一起,或谈天论地,或评书论文,或议论时局。师大美丽的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两个青年朋友在一起的身影。
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中最困难的阶段。刘叔叔每月的工资是58.50元。可他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一般人。棉衣单衣,床单被褥,补了再补,一用多年。不了解情况的人,从他朴素的衣着上,怎么也找不出大学教师的影子。
刘叔叔当时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继父又亡。体弱的母亲,拉扯着3个幼小的同母异父弟弟,又逢上那样困难的灾荒岁月,天天在饥饿线上挣扎。面对这样的状况,刚刚毕业拿上工资的刘叔叔,勇敢地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后来几个弟弟长大成人,对他这位哥哥尊敬得不得了,也爱护得不得了!家里的大事,几个弟弟都听刘叔叔的;刘叔叔常年住在西安,喜欢食用故乡的传统饭食,陕北的特产红枣、小米、荞面,不到时候,弟弟们就送来了。刘叔叔当年刻苦自己,支持家庭的行为感动了弟弟们,弟弟们对他,就像对待长辈一样尊敬和爱戴。
刘成章叔叔最爱辛苦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前年9月,年近八十的老母骨折。远在西安的刘叔叔急得不行,在西安到处打听问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接着亲自回延安把母亲接来,住进了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他放下笔,天天守护在母亲身旁。刘叔叔的心和母亲贴得最近,但他感情却很脆弱。母亲卧床时间长了,染上了褥疮,他趴到跟前去看,搽伤换药时,一听到母亲的惨叫,他心疼得不忍目睹,流着泪向门外跑。他怎么也忍受不了从母亲口中发出的痛苦吟叫。从延安赶来的弟妹们十分体谅刘叔叔。他们亲自给母亲用周林频谱烤伤、敷药,请亲爱的哥哥远离现场。精心的照护,母亲的褥疮很快痊愈了。
刘叔叔一生喜爱执笔为文,不爱做官。但是,有一段,却当上了陕西出版总社副社长和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繁琐的杂事、复杂的人事纠葛、没有多大意义的活动,常常纠缠着他,使他无心思也无时间搞创作。当官时间越长,他越想摆脱仕途,回到创作的道路上来。1992年,他正式向上级组织提出辞呈,不当官了,专搞创作。不久,省上一位领导派人和他谈话,要把他从副书记提升为正书记,征求他的意见,他一听,坚决谢绝:“我连副书记都不当,还能当正书记吗?”他接着诚恳地请来人向上级汇报:“我的辞职请求是诚心诚意的,恳请省委批准。”
过了不长时间的一个晚上,我家的电话铃声响了。爸爸接着电话,喜形于色!他把电话放好,就情不自禁地向全家人报告喜讯:刘成章辞职请求被批准了!爸爸也激动得不得了。从爸爸兴奋的表情上,可以想象得到刘叔叔是多么的高兴!我们全家人,不是为刘叔叔丢官而不安,而是为刘叔叔辞官获准而庆贺!
从此,我们全家期待着刘叔叔的新作问世。果然,他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一篇接一篇地见诸于报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成章散文集》,就是他潜心创作的结晶。现在,刘叔叔在写作上又焕发了新的青春。优美的散文,一篇又一篇地问世,一篇又一篇地受到读者们的赞扬。
40多年的奋斗,40多年的功力,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刘叔叔自己却说:“我自知自己天分并不高,要给这世界上留下点东西,只有苦苦地努力,努力,努力!”
(原载《华夏》杂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