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标准
借鉴约翰·加尔通的社会结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把智库的影响力分解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
首先,决策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影响力,也是智库直接发挥作用与功能的有效途径。其次,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也是智库影响力构成的重要方面。
再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些综合性的与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在讨论某些涉及国际双边或多边利益的重大问题时,扮演着在幕后推动双边及多边关系走向“认知共同体”的“助推器”角色,发挥“第二轨道”的独特作用,同时也逐步构建起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智库的成长能力主要着眼于智库属性、已掌握的社会资源,以及未来的成长前景等。
(二)评价原则
一是以评促建。
二是决策导向。
三是立足本土。
四是易于操作。抓住少数关键性指标体系,重点聚焦核心要素,不宜面面俱到,做到高效、简捷、易行、可操作。
(三)评价类别
根据中国智库发展演化与研究领域特点,本报告延续了以往的四类排名,分别为综合影响力排名、分项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排名。此外,今年新增了重大国家政策影响力排名,从智库功能角度进行排名,并设置了新智库提名。所有入选智库共同组成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
第一类是综合影响力排名。
第二类是分项影响力排名。
(1)决策影响力
(2)学术影响力
(3)社会影响力
(4)国际影响力
第三类是系统影响力排名。
(1)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2)地方党政智库
(3)地方科研院所智库
(4)高校智库
(5)社会或企业智库
第四类是专业影响力排名。
(1)经济类
(2)政法类
(3)社会类
(4)文化类
(5)教育类
(6)生态类
(7)科技类
(8)国关类
第五类是重大国家政策影响力排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五大发展理念
(4)“一带一路”倡议
(5)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6)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六类是新智库提名,主要面向成立时间在2013年7月之后的智库。
(四)评价程序
本项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其中,调查问卷采用主观排序法,专家评议则参考了部分智库的可公开指标。评价结果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专家评议为辅。
1.第一轮调查问卷,2016年7至11月
利用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决策咨询委等多种渠道与平台,向全国发放问卷,并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展样本数量与类型,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有四类: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高校党校教师、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此外,项目组还在一些全国性智库会议和党校培训班上随机向参会和培训人员发放问卷,累计发放问卷3276份,回收问卷约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2237份,有效率为68.3%。
第一轮问卷的样本组成具有地域覆盖面广,各类智库从业人员、政府部门、学术界与媒体广泛参与的特点,既确保了样本在“点”上的专业性、代表性,又顾及调查“面”上的差异性、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用户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问卷设计思路。
2.第二轮调查问卷,2016年12月
在第一轮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项目组确定了入围第二轮调查问卷的智库名单126家,并邀请首批国家智库试点单位首席专家、地方政府机构领导和资深智库专家100多人对入围智库进行打分。
3.第三轮专家评议,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
基于调查问卷统计和实地调研情况,召开多次小规模的专家论证及研讨会,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再确认。
4.实地调研,2016年全年
为弥补主观评价法的缺陷,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项目组分批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和川渝地区等开展智库调研,就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全面访谈,交流智库实践经验,了解收集国内重要智库的内部资料和评价数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智库报告项目组先后走访与接待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长沙、重庆等15座城市的近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1家,与300多位智库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形成调研工作简报50余篇,累计10余万字。
5.相关技术处理
本项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设计与组织,为增强评选过程的公信力,确保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研究人员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技术性处理,在两轮书面问卷中,均剔除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自选问卷选项。
6.2016年问卷的变化与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一,备选池扩容带来中国活跃智库新面孔。
第二,大学不再作为智库参与评价与排名。
第三,新华社系国家通讯社和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参照国际惯例,不作为智库评价的研究对象,如国际上的智库评价一般也不会将路透社、美联社、俄通社等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因正处于机构改制阶段,并致函陈述了相关理由,故今年暂不纳入排名。
第五,综合影响力的得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得分加总,决策影响力的权重为40%,其他三项影响力的得分各为20%。
第六,分项影响力与系统影响力排名,根据智库的综合影响力排名按分项与系统摘出即得。
第七,综合型智库不参与专业影响力评价。
(五)评价结果
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到被访者对中国现有智库的主观评价信息,并运用问卷信息处理程序,计算加权得分获得中国智库综合排名与各类别排名结果。经专家评议,2016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1.综合影响力排名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中共中央党校
4中国科学院
5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即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6中国工程院
7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8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9上海社会科学院
10国家行政学院
1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3中国军事科学院
14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5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6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17国防大学
18中央编译局
19国家信息中心
20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21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2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即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
2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4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25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
2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7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8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29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30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分项影响力排名
(1)决策影响力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社会科学院
3中共中央党校
4中国科学院
5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6国家行政学院
7中国工程院
8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9上海社会科学院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1中国军事科学院
1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15国防大学
1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7中央编译局
18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9国家信息中心
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学术影响力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
2中国科学院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5中国工程院并列
6中共中央党校
7上海社会科学院并列
8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0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1国家行政学院
12中央编译局
1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1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5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16中国军事科学院
1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8国防大学
1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0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3)社会影响力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中共中央党校
4中国科学院
5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7中国工程院
8上海社会科学院
9国家行政学院
10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2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4国家信息中心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7国防大学
1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9中国军事科学院
2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4)国际影响力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
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5中共中央党校
6中国工程院
7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8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11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12上海社会科学院
13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14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5中国军事科学院
16国防大学
17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8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19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0国家行政学院
3.系统影响力排名
(1)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5国家信息中心
6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7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8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9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10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地方党政智库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3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4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5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6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7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8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9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
10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3)地方社科院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2015年排名
1上海社会科学院
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4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5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6重庆社会科学院即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7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8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9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10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4)高校智库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5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6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7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8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9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10武汉大学国际法学所
11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
(5)社会或企业智库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3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
4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5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6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7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8瞭望智库
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10中国网能源研究院
第一财经研究院
4.专业影响力排名
(1)经济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7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8上海社会科学院
9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10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
11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1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政法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共中央党校
2国家行政学院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研究中心
4中央纪委监察室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5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6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
7国家知识产权局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8上海社会科学院
9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10中组部党建研究所
(3)社会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4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6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7上海社会科学院
8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9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10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4)文化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艺术研究院
2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3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4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5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6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7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5)教育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321世纪教育研究院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5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6)科技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科学院
2中国工程院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4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
5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7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8国网能源研究院
(7)生态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即中国环境规划院
2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3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4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5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8)国关类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3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4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5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6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7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8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9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0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5.研究议题排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社会科学院
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4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工程院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4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5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3)五大发展理念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中共中央党校
3国家行政学院
4中国社会科学院
(4)“一带一路”倡议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4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5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7上海社会科学院
8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9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10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5)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中国社会科学院
2上海社会科学院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4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5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6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7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8复旦大学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
9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10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6)国防和军队建设
2016年排名智库名称
1国防大学
2中国军事科学院
3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4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6北方工业大学中国防务产业研究中心
7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6.新智库提名,2013年7月以后成立
2013年7月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2013年8月重庆智库
2013年12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即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五十人论坛
2013年12月盘古智库
2014年6月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
2014年8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2015年4月新型城镇化媒体智库
2015年5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
2015年5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2015年5月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
2015年8月新浪智库
2015年8月中国旅游智库
2015年11月西财智库
2016年7月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
(六)2016年中国智库排名情况与变化分析
凡入选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议题影响力排名的智库,共同组成中国2016年最具影响力智库第一方阵。剔除重复智库后,共计105家。
1.高校智库排名调整符合中国智库特点
由于高校不再整体作为智库参评,而只以二级机构参与智库影响力排名,使得高校智库在今年的排名中调整较大。
2.新型智库的影响力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2016年度排名中,不少新型智库开始崭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盘古智库。
3.地方党政智库与地方社科院排名相对不高
从系统内部影响力看,地方党政智库与地方社科院智库的综合排名不仅相对低于国家党政军和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甚至还低于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
4.经济与国关类智库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从专业影响力看,与以往排名类似,国际关系类智库和经济类智库的综合影响力排名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政治类和社发类智库其次,而文化类、教育类、科技类、生态类智库的排名则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政府最为重要的政策研究需求与决策咨询活动,仍主要集中在经济与国际关系领域,社会方面的关注度也比较集中在这两大领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