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跃智库动态盘点
1.智库与决策部门的互动日益增强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和智库专家意见。
二是高端智库有效对接高层决策需求。
三是各地智政合作项目遍地开花。
2.智库管理制度规范日趋完善
一是完善智库治理结构,强化资源统筹整合。
二是建章立制,完善智库经费管理办法。
三是试点创新,探索新型人才晋升通道。
3.智库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是重量级系列成果发布,内容覆盖战略问题前沿。
二是以智库研究带动学术研究初露端倪。
三是形成规范的决策咨询成果研究机制。
4.智库网络建设呈爆发式增长
一是广泛布局国情调研基地。
二是智库联盟、智库协会风生水起。
三是加强国际智库合作,融入世界智库网络。
5.智库型媒体蓬勃发展
智库型媒体在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拓展中国影响方面大有可为。在智库研究方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合作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智库垂直搜索引擎——“中国智库索引”,于2016年9月28日上线运行。此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办了“2016新型智库核心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成为智库学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6.智库评价在争鸣反思中发展
一是各类智库评价竞相出炉。
二是对智库评价的评价逐渐成为热点。
(二)智库研究选题热点
1.G20杭州峰会
2.美国大选
3.英国脱欧
4.朝鲜半岛问题
5.中国台湾地区问题
6.南海问题
7.全面从严治党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精准扶贫评估
10.互联网科技创新
(三)智库议题设置能力观察:以“一带一路”为例
“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各大智库争相研究的热点。“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所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曾以“一路一带”等关键词被国内学者所广泛使用,尤其在2015年,该关键词被使用过3700次以上。截至2016年11月29日,在“全文”中使用过“一路一带”的中文文献在2015年达3768篇,在2016年为1578篇,在2014年为1032篇。
1.“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的研究追溯
根据“一带一路”的概念,其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果取狭义,河西走廊自汉唐之后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学者、政府官员开始呼吁加强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通过丝绸之路加强国内相关地区与国外经济的交流融合。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献是研究其历史和文化,直到刘颖在介绍1988年出版的图书《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时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谱新章》的标题。
2.2016年智库对“一带一路”议题的研究
自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概念后,智库对该概念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研究,在已有文献中的直接反映就是2013年和2014年针对该议题所发表的文献数量暴增。借助对2016年已发表文献的统计分析,很明晰地看到智库在传播和推广“一带一路”概念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017年1月10日使用“一带一路”检索词通过超星发现进行检索,共获23291条文献数据。
3.2016年智库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推进
首先,智库联合其他机构甚至政府针对该议题开展的合作与商讨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次,“一带一路”的新智库或联盟相继成立。再次,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智库产品适时推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