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理论前沿-货币国际化学术前沿动态研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国际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根据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定性地把货币的国际地位分为5个层次:初级国际货币,一般国际货币,工具货币,关键货币和世界货币。初级国际货币指一国货币刚刚开始进入国际领域,在周边国家或部分领域发挥计价、结算职能。一般国际货币指一国货币在本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较多地发挥计价、结算职能,但在不涉及该国的经济活动中使用较少,基本不充当国际储备。工具货币必须在国际经济中发挥不同国家间交易载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必须在不涉及货币发行国的交易中得到较多的使用。世界货币是最高层次的国际货币,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发挥计价、结算职能,是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定值货币,是世界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二、国际货币的形成和演化

    (一)国际货币形成演化的微观机制

    现代关于货币起源过程的文献可以分为内生论和外生论两大类。内生论又称为“门格尔主义者”,其基本观点是货币起源是经济社会运行中自发形成的内生社会制度,因而主要是个经济演进过程。外生论又称为“名目论者”,认为货币的出现是一种外生的国家制度安排,货币的本质是法律的政治权力维系的国家制度,从而主要是个政治建构过程。

    (二)历史上国际货币的案例分析

    从动态角度分析,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上升一般会滞后于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美元取代英镑成为首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对货币国际化过程的新观点,认为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惯性因素比通常认为的要小,因此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会更快地推动货币国际化的提升。

    对于这些新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特殊性,当时黄金占世界储备资产的三分之二,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而黄金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很小。因此,美元在20世纪20年代地位迅速上升的事例未必会在今天重演。

    三、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目前国内对国际储备货币决定因素最完整的研究是孙海霞和谢露露。她们选用1965至2008年3种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日元、德国马克、欧元发行国的货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国际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分别用OLS回归和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她们在通常的经济规模、币值稳定性、金融市场等基本因素外,又增加了军事实力、广义货币供应量、央行独立性等强化因素。她们认为,基本因素的缺陷在于没有反映国际货币的未来信息和期望交易成本,体现国际货币未来信息的因素是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长期和结构性因素。

    (二)货币国际化的微观因素

    美元霸权的微观基础是不对称的国际贸易定价方式。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体现在美元在美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上,而且更体现在其“工具货币”作用上。货币国际化的微观决定因素是企业的定价行为,包括进出口企业对开票货币和结算货币的选择。从理论上说,开票货币和结算货币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货币,但由于统计数据中并不加以严格区分,在研究中通常将它们视为同一种货币。

    四、货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

    在交易成本方面,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内银行可以获得其中央银行的支持,易于开展对外贷款业务并获得利润。非金融企业可以用本币办理国际业务,从而降低了汇率风险。虽然货币国际化的利益分配不是平均的,但国内企业一般不会遭受损失,因为其风险是由国外的企业承担。

    宏观经济灵活性指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约束弱化,从而获得更大的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自由。

    国际货币发行国获得对外国的影响力,因为外国人需要用它发行的货币进行国际交易。在象征性的意义上,一国货币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还可以提升货币发行国在世界事务上的声誉,获得更多的软实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