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02年,9岁的梅兰芳正式从艺,启蒙老师是北京的著名艺人吴菱仙。

    当时,吴先生已经年过半百,被梅兰芳的强烈求知欲和进取心深深感动了。为了造就京剧艺苑的栋梁之材,不惜连用4年时间,精心为梅兰芳奠定成功的基础。

    吴先生在教学方面向来是一丝不苟的,对梅兰芳的要求则更为严格,除节假日外,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按规定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学习:

    早晨,5点钟师生二人同去长城脚下练腰腿、喊嗓子,至少坚持两个小时;

    上午,早饭后师生一起关在房间里复习前一天的课程,直至午饭时间;

    下午,请琴师伴奏,指点梅兰芳反复练习学会的各种唱段,然后传授新唱腔,直至晚饭才停止;

    晚上,进行新课,讲解教学剧目的情节和人物,审听梅兰芳朗读剧本,同时提示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直至全部学会方可休息。

    1904年,梅兰芳刚满11岁。吴先生为了使他尽快学以致用,亲自领他到北京“广和楼”大戏院参加古典名剧《长生殿·鹊桥密誓》的演出,让他扮演剧中的织女。这次演出是他学戏以来首次在舞台上与广大观众见面,激动的心情令他终生难以忘怀。后来,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绘声绘色地回忆说:“吴先生抱我上椅子,登鹊桥,前面布了一个桥景砌末(布景),桥上插着许多喜鹊,喜鹊里面点着蜡烛。我站在上面,一边唱着,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这次演出比较成功,既使他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又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出头露面机会,给当地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此后,他的学习更加努力,促使学业长进惊人,跟随吴先生苦学4年,熟练掌握了30多个演出剧目。

    1906年,他13岁时进入北京“富连成社”深造。“富连成社”(后更名“喜连成社”)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京剧专科学校(俗称“科班”)。这里教师阵容强大,教学科目齐全,学员人才济济,拥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中国京剧史上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如侯喜瑞、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该校重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高年级学员几乎都有校外观摩和社会公演的机会。梅兰芳入学属于带艺进修性质,主要参与高年级的学习和演出活动,广求名师指点,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而喜连成也成了“梅兰芳”这个名字的诞生地。

    1908年秋天,梅兰芳跟随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这期间,他难得受到社长(校长)叶春善和总教习、著名戏剧教育家萧长华等各位前辈的器重与教诲,同时结识了众多同辈的高材生。前辈名家的潜心栽培和前辈校友的采长补短,使他如鱼得水般地遨游成长。他在这里又是学习4年。总共8年的刻苦磨练,练出了一副淳厚甜美的金嗓子,练成了一身典雅、妩媚的婀娜舞姿和刚柔交融、端庄稳健的武功。因此,在校期间便以唱腔、念白、做派、舞蹈和武打等各方面技能的超凡发挥而成为同行学员中的佼佼者。

    1910年,17岁时,梅兰芳以优异成绩毕业,立刻加入专业表演团体,并与很多前辈艺术家同台演出,成为京剧艺苑令人瞩目的一名新秀。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挤出时间进行苦练,甚至所有的业余爱好也都与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例如自修文学、历史、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国画等各门知识,都与他的舞台表演上,养成大家风范具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每天早晨放鸽子的游戏,竟然神话般地消除了他那仅有的一点生理缺陷——轻度近视眼。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养鸽”专章里,概括出放鸽子对于自己艺术上的三方面好处。即:“第一,先要起得早,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自然对肺部就有益处。第二,鸽子飞得高,我在底下要用尽目力来辨别这鸽子属于我的,还是别人的,你想这是多难的事。所以眼睛老随着鸽子望,愈望愈远,仿佛要望到天的尽头,云层的上面去,而且不是一天,天天这样做,才把这对眼睛不知不觉地治过来的。第三,手上拿着很粗的竹杆指挥鸽子,要靠两个膀子的劲头。这样经常不断地挥舞着,先就感到臂力增加,逐渐对于全身肌肉的发达,更有很大的帮助。”接着又说:“我这年纪(1950年,57岁)穿着(戏装)在台上要做下腰身段,膀子不觉得太累,恐怕还要感激当年每天挥舞的那根长竹杆呢。”

    他的眼病治愈以后,10年前说他“演不出传神人物”的那种论调,显然不驳自倒。此后,盛情邀他演出的剧院比比皆是。他的演出踪迹留遍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不仅观众成千上万,而且各大公司灌制他的唱片屡销不止。20几岁的梅兰芳已经成为红遍全国的京剧名角,社会上敬称他为“梅老板”。

    这时,久违了的朱小霞先生也尊敬地赶来拜访梅兰芳,十分内疚地检讨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回答:“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不挨您这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