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文集4:空洞-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此生让我付出心血和精力最多的,就是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家族”。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机会,能将这个“家族”召集起来,编成队列。

    ——这就是整理《蒋子龙文集》。

    整理文集确实像召开家族大会。将我亲手创作的各色人物,聚集到一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他们的风貌、灵魂、故事(即便是散文随笔中也有人物、事件和思想)……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感慨万端。

    有的令我欣慰,有的曾给我惹过大麻烦。如今竟都让我感到了一种“亲情”,不仅不后悔,甚至庆幸当初创造了他们。

    将他们收拾停当,排出先后次序,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大广场”上,像所有等待检阅的人一样,有兴奋,有期待,还有紧张。

    首先将检阅我这个“家族方阵”的是责任编辑包兰英,然后是出版社的老总。他们是我写作上的贵人。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是我的文学福地。

    “文革”结束后,我头一次住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改稿子,就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在文学讲习所读书时,导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秦兆阳先生,他看了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后,给我写过一封长信,那是我收藏中的珍品。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蛇神》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上发表;我下功夫最大也是自己最看重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也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写了大半生,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我视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

    由衷地感谢包兰英先生的举荐,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厚意。

    蒋子龙

    2012年12月31日于天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