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这是北方一个依山傍水的普通小山村,普通的就像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粒掉在地上的不屑被人们捡起的饭米粒。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山村,发生在这个小山村里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上,发生在那些祖祖辈辈都被叫做乡下人的村民身上……
2
一只只握锄把的大手在上道村两委会的“村务诸葛笔会专栏”上认真而笨拙地写字,这次笔会的内容是:咋用二百万修路占地补偿款?
“分!”
……
“平均分!”
……
“快分!”
……
“分了过个好年!”
………
各种意见写了满满两栏塑布,每一条意见都离不开一个“分”字,又都离开了笔会的创业主题“咋用”,这使得村长二大爷赵玉君很是失望。
满脸干菜叶色儿的村民们站在村委会的专栏前,瞪着大眼小眼看着二大爷,像是看着一摞摞钞票,看着年夜饭桌上的大鱼大肉,看着明年开春地里使用的化肥。
二大爷是乡亲们眼里足智多谋的“小诸葛”,今年五十多岁,他宽厚的中等身材,宽厚的脑门,面上长着弥勒佛笑脸,肚里装着菩萨心肠。
二大爷在众目睽睽下走到专栏前,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意见“抓住这决定上道村命运的好时机,办公司,自己劳动自己得,把剩余价值留给自己。”
站在旁边观看的村会计天津老知青急了眼,弓着腰,习惯地扶扶老花镜挤到前面,操着一口标准的天津话开了腔:
“嘛?村长,当家的,开公司?就凭咱们顶着一脑袋高粱花子的乡下人?二百万够咱赔吗?”
“老知青,亏你还是咱村的大会计,老有知识的人,开公司咋啦?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哪个城里人上叨两三辈还不都是乡下人?就听我姐夫的,开公司!”说话的是二大爷的小姨子银玉,是二大爷去年病故的媳妇金玉的小妹妹。银玉心直口快,性情泼辣倔强,一直暗恋着姐夫,这个老姑娘可是上道村的第一大美人。
后街的四疤瘌抱着刚买回来的一瓶散白酒,结结巴巴地说:
“拉倒吧,银玉,你姐金玉下岗到四线后就等你顶窝啦,咋啦?不惦着办喜事啦?公司赔光了看你咋钻你姐夫的被窝?”
银玉闻听拿起手中正在纳的鞋底子追着打,边打边骂:
“把你个缺了八辈儿德的大酒鬼四疤瘌,我打碎你的酒瓶,我叫你喝!我撕烂你的嘴,我叫你满嘴跑舌头!”
四疤瘌被银玉赶得满院儿跑,大家起着哄看热闹。
二大爷拦住银玉说:“银玉,别闹了!没看见商量正经事呢,大家都听我说!”
二大爷的女儿赵辉是上道村的大学生村官,长得清纯秀美,剪着一头短发像个男孩儿,她身穿一身水洗布的劳动服,脚穿一双高腰旅行鞋,胸前挂一条彩带连着兜里的手机,耳朵里塞着手机上的外接耳塞机。这个庄稼地长大的后生,血管里流着传统农民朴实的血液,头脑里装着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听了爸爸的话高声喊:
“小姨!别闹了,大家静一静,听我爸跟大家说话!”
刚从部队回来的新任支书赵阳刚身材魁梧,说话办事仍然是军人气质,也走过来维持秩序,他拿着话筒说:
“大家静一静,听村长给大家讲话!”说完,把话筒递给了二大爷。
二大爷接过话筒说:“老少爷们儿,父老乡亲,听我跟大家唠叨两句。国家把路修到咱们家门口,又给了补偿款,咱们要抓住这次机会。咱村叫什么村?叫上道村。啥叫上道?干啥事都要入道。咱村三千来口子人,自打老祖宗来咱村那天起祖祖辈儿辈儿都是土里刨食,不会干别的,也没想过干别的,一门心思入了种地这一条道。到如今自个照着镜子看一看,穷得除了力气就剩一张嘴了。咱村七八成的乡亲都去城里做工,有做饭的,有跑堂的,有搬砖的,有和泥的,有当老妈子的,有打扫卫生的,反正不管干啥都是给别人帮工,挣一葫芦醋钱,打了醋打不了油。每个人都入了每个人的道,也许一阵子,也许一辈子。这是为啥呢,这是因为咱穷,还是那句话,穷得除了力气就剩一张嘴了。力气是啥?力气是劳动力。劳动力是啥?劳动力是资源。资源是啥?资源是财富。财富从哪来?财富从剩余价值来。剩余价值在哪?剩余价值在公司。咱们大家有现成的劳动力,再有了自己的公司,咱们还愁没钱花吗?乡亲们,抓住这次机会,不要放走到手的好日子!”
听了二大爷的话,乡亲们群情激奋:
“二大爷说得对,咱们就入公司这条道!”
“咱们给自己的公司干,给自己干!”
“咱们把剩余价值留给自己!”
“听村长的,咱们上道村上道了!”
“抓住咱们的好日子,咱们乡下人入道了!”
……
二大爷把话筒递给村支书赵阳刚,说:“现在,咱们大家请上道村新任党支部书记赵阳刚讲话,大家欢迎!”
村民们热烈鼓掌欢迎新支书讲话。
3
为了办公司,上道村村长二大爷一行四人进城学习考察。考察队伍里有二大爷的大学生村官女儿赵辉,有刚从部队回来的新支书赵阳刚,还有村会计天津老知青。
长途汽车上,天津老知青从背包里掏出钱来买车票。二大爷拦住老知青,问年轻的女售票员:
“姑娘,到城里多少钱?”
女售票员:“到南湖市终点站三十元一位,您几位?”
二大爷:“进城就下车,多少钱?”
女售票员:“二十八。”
赵辉:“爸,刚进城离市中心还远着呢。”
二大爷:“咱们干啥去了,考察。考察就要脚踏实地,坐车转那叫走马观花。老知青,就买二十八的,一人省两块钱,留着中午喝羊汤。”
老知青还是习惯地扶扶老花镜,认真地数出一百一十二元钱,递给女售票员,说:“我们当家的说了,省公家钱,费个人鞋底儿。一人走两块钱的,省四碗羊汤钱,二十八的买四张。”
赵辉:“老知青大爷,公司公司先公后私,想办成公家事就得有我爸这种精神。”
赵支书:“二哥大公无私,乡亲们都知道,是上道村的好当家。”
4
长途汽车刚开进市区,二大爷四人考察队就下了车。二大爷问:
“你们说说,城里哪儿最热闹,哪儿人最多?”
赵辉:“解放路最繁华,是一条主要的商业区。建国道人最多,是城市主要的居民区。”
老知青:“咱们办公司,我看应该走解放路。”
新支书:“我看可以,二哥说呢?”
二大爷:“咱们乡下人刚进城,不摸情况,哪儿老百姓多咱们就到哪儿去,这叫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看看老百姓需要点儿啥,咱们能给老百姓干点儿啥,走建国道。”
赵辉:“走建国道?我来带道。”
新支书:“听二大爷的,走建国道。”
考察队走上了建国道。
路边的一家蛋糕房吸引了考察队,这家蛋糕房店面不大,却很是红火,买蛋糕的人排成了队。二大爷上前去观看,只见店里有三个师傅,一个卖蛋糕,两个做蛋糕,门面敞开,现场制作,鸡蛋、牛奶、蜂蜜、白糖、面粉配料,还有些葵花籽、花生油等辅料,无水操作。
二大爷:“赵辉,你排队看看,看一小时能卖多少钱?”
赵辉:“排到头儿买不买?”
支书:“买一斤留着咱们中午喝羊汤吃。”
赵辉排队买蛋糕,支书绕着蛋糕房照相,老知青用手指点着数排队的人数,二大爷认真地观看店面布置、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排队买蛋糕的人和店里的师傅,一齐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这几个乡下人。
眼看赵辉排到了前面,二大爷转到旁边,掏出手机来喊:
“赵辉!快过来!镇里的电话!”
赵辉和后面的人说:“阿姨,您先买吧,我过去接个电话。”
二大爷煞有介事地跟跑过来的赵辉说:“镇上有急事找你,别买了,咱们赶紧走吧!”
考察队离开了蛋糕房。
赵辉边走边说:“我前面一共十二个人,卖了二十斤蛋糕,用了十五分钟,平均一小时卖八十斤,一斤十元,一小时八百元,一天开业十小时,日营业额八千元,月营业额二十四万元,年营业额贰佰捌拾捌万元。”
老知青:“妈呀,这么多!”
支书:“成本最多超不过一斤五块钱。”
赵辉:“房租宽打一年十万。”
老知青:“人工费宽打一年十万。”
二大爷:“毛利额一百二十四万,就算去掉税费和各种想不到的开支,宽打大数四十四万,还剩纯利八十万。”
支书:“二百万至少可以开十个。”
赵辉:“一年至少八百万纯利。”
老知青:“哈哈!当家的,一年翻四番,我真服了你了!”
二大爷:“一门心思净想着省羊汤钱咧,两块钱的鞋底儿没白费吧?”
支书:“八百万可以买多少只羊啊!”
赵辉:“大公无私才能发展村办经济。”
老知青:“费两块钱的鞋底儿,得八百万的收入。”
二大爷:“这就满足啦,这才哪儿跟哪儿呀,接着往下看,保不齐还有更好的呢。”
5
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考察队来到了天都花园小区,小区里的小菜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小区居民围着小菜店买菜,好像是不要钱。
老知青:“当家的,这不都是咱们村里的东西吗?豆腐、豆片是咱们做的,各种蔬菜都是地里长的。”
支书:“还有咱们山上的梨、桃、苹果。”
赵辉:“还有鸡蛋、鸭蛋、鹅蛋。”
二大爷:“咱们乡下的好东西他们城里人吃不到,他们叫绿色食品。山里的野鸡、野兔城里人看都看不到。”
菜店旁边是一个车库,车库紧锁,门上张贴着出租出让车库的广告和业主的电话号码。门前有七、八个小区居民唠闲嗑,一个大婶说:
“张姐,来买豆腐?”
张姐:“来买豆腐,这不,早点儿来等送豆腐的,别最后买不到。李姐,你也来买豆腐?”
李姐:“是啊,刚才那一盘豆腐一会儿就卖光了。我今天得买两块,中午一块,晚上一块。买完好快回家做饭。”
赵辉悄悄地走过去问:“阿姨,这豆腐多少钱一斤?”
李姐瞅瞅赵辉说:“这里不论斤,论块儿,两块钱一块。”
一辆送豆腐的小面包车停在菜店前,菜店里出来人帮助送豆腐的卸车。
二大爷递给送豆腐的一根香烟,说:“大兄弟,劳驾,老哥问问你,你送的豆腐多少钱一斤?”
送豆腐的接过香烟等二大爷点着了,说:“我送的豆腐菜店老板都让切成块,一块钱一块。”
菜店小老板出来给送豆腐的写了一张收条,然后跟车库前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个子说:
“大哥,今天咱们就定了吧,你的车库我肯定是租了,能不能再少点儿?”
大个子回答很坚决:“张老板,你这菜店生意这么好,咋还这么矫情,至于吗?一年三万,一分不能少。”
菜店小老板很执着地讨价还价:“一年两万五,一把交,行不?”
大个子不让步:“一口价,三万,也一把交,没商量。”
二大爷一直在旁边听菜店小老板和大个子谈判,听着听着突然踅到一边去打电话。
大个子的手机响了,大个子掏出手机接电话:“喂,是,一年三万,一口价……租三年?行!在哪儿见面?小区门口?行,我这就去,好,不见不散!”
等大个子接完电话,菜店小老板接着跟大个子商量:“大哥,咱们再商量商量?”
大个子很干脆地说:“没商量了,租出去了!”说完后匆匆向小区门口走去。
二大爷站在原地喊:“走了!快点儿,有急事!”
老知青边走边问:“当家的,什么事这么急?”
赵辉扭头儿瞧着父亲说:“爸,你不是把车库租下来了吧?”
支书也看看二大爷说:“不会吧,我刚才好像听见已经有人租了。”
二大爷眨眨眼,笑着说:“还是我闺女了解我,那就是我。都是咱家出的农副产品,成倍的赚钱,居民们成群结队地等着买,为啥不租?该出手时就出手。”
老知青乐了:“哈哈,这是咱们进城后的第一个根据地。”
支书乐了:“是咱们的‘井冈山根据地’。”
赵辉乐了:“是上道村乡下人进城的摇篮。”
考察队急匆匆向小区门口走去,大家此时的高兴劲儿就像当年解放军进城时那样激情燃烧。
6
二大爷和天都花园小区车库业主大个子,在银行门前亲切地握手道别,大个子满意地说:
“看你们都是厚道人,我才少要了两千。一个月之内你们要买,三十万一次交清,过户费你们交。车库钥匙和办照用的产权复印件你们收好,以后有事电话联系。千万记好喽,你们再来时别忘了给我多带点儿好吃的啊!”说完挥挥手打车走了。
老知青对二大爷说:“在小区里我看你躲得远远地打电话,就知道你要鼓捣事,干得这叫过瘾。”
支书:“说好了三万,二哥三说两说大个子就少要了两千。好话值千金,二哥的话值两千金。”
二大爷不无得意地说:“这得要琢磨大个子的心思,城里人讲究吉利数,两万八那叫双发。”
赵辉的机灵劲儿毫不逊色于父亲:“爸,你哪来的钱?你把我哥给你的盖房钱花了吧?”
二大爷眨眨眼说:“要不还得是我闺女,那不是花了,是村里暂时挪用,公家挪用私款不犯法。”
老知青:“当家的,别害怕,回去我就给你。我说,都十二点多了,赶紧找地儿吃饭去吧,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支书来了劲:“二哥立了这么大功,找个大饭店,今天我请客。”
赵辉高兴地说:“好啊,我天天盼着有人请客。听领导话,跟着党走,找个大饭店!”
考察队踅摸着找饭店,真不怕好,大家进了豪门大饭店,漂亮的女服务员热情地把大家让到散座上,递上菜单。
支书接过菜单,大大方方地说:“先沏壶茶。”
服务员:“您要什么茶?”
支书翻开酒水栏,刚一过目,顿时傻了眼。西湖龙井158元,铁观音168元,碧螺春188元,大红袍……
二大爷眼里出气儿,连忙跟服务员说:“姑娘,先忙你的去,今天我们有高兴事,我们得好好掂对掂对菜单,准备痛痛快快地吃一顿,弄点儿好的,一会儿叫你。”
服务员:“您们先看着,看好了叫我。”说完转身离去。
赵辉一边摆弄手机,一边笑眯眯地问支书:“领导,怎么样?冒汗了吧?”
支书掏出手绢来擦汗,硬是强挺着说:“今天我高兴,我不怕花钱。赵辉,待会儿结账时钱不够我也暂时挪用你点儿。”
老知青:“有什么好吃的?给我菜单看看,我也开开眼。”
老知青拿过菜单,扶扶老花镜,翻开一看也立马傻了眼,连忙小声细气地说:
“我的妈的妈,我的姥姥,乡下人干一年不够一瓶酒钱,真不是老百姓来的地方。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咱们还是赶紧撤退吧?”
二大爷另有主意,说:“走?咋出去?别介,别给咱乡下人丢脸,还是让我请客,我装着卡呢,我儿子给的盖房钱,50万,咱有钱!服务员!”
服务员闻声走过来,二大爷正襟端坐。
二大爷拿过菜单,一边看,一边叨咕,一边漫不经心地问服务员:
“好!真不错,澳洲鲍鱼、台湾龙虾、阳澄湖大闸蟹,陈年茅台,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你们这儿可以划卡吧?”
服务员:“可以。”
二大爷:“都是哪个行的可以划卡?”
服务员:“四大银行的都可以,一卡通。”
二大爷:“人民银行的呢?”
服务员闻听愕然:“人民银行的?没听说过,不可以。”
二大爷耐心地向服务员解释:“就是总行,是银行都归总行管,我儿子刚给我办的,在北京办的,应该可以划,到国外都能划。”
服务员“孤陋寡闻”:“是吗?真没听说过,那可能是还没联网到我们这儿呢吧?对不起,我们这儿目前暂时还不能用。”
二大爷似乎极不情愿地说:“不能用?这咋办呐,我兜里就装了一千块钱现金也吃不到啥好东西吔,还不够一瓶好点儿的酒钱!要不咱们再找一家?”
服务员连忙致歉:“对不起,由于我们条件有限,给您们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二大爷顺势站起来说:“看来真没啥好法儿,只能再找一家。”
服务员鞠躬相送:“欢迎下次再来。”
二大爷很有礼貌地说:“不客气,拜拜。”
一行四人忍住笑,堂而皇之地离开了豪门大饭店。
7
到了饭店外面,大家放开了声捧腹大笑。
赵辉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捂着肚子说:“爸,你可真能整,赵本山的《不差钱》都不如你能整,咋整出来个人行卡?你出的?”
二大爷却一本正经:“就是我出的,我出不来人行卡支书就出不来豪门大饭店。”
支书如释重负:“我还真是出了一身汗,当时就发愁回家没法向媳妇儿交代,我闺女开学还等着交学费呢。”
大家说着笑着走到了一个路口,老知青说:“你们看这里有一溜小吃摊儿,饿得我现在是吃嘛嘛香。”
大家不约而同地停在了羊汤摊儿前,二大爷说:“得,乡下人就是喝羊汤的命,喝碗羊汤吧!”
羊汤师傅赶紧过来招呼:“老几位,请坐,喝几块钱一碗的?”
二大爷:“都是几块的?”
羊汤师傅:“两块、五块、八块三种,烧饼有一块、两块的。”
支书上前一步,抢着说:“都要最贵的,我接着请大伙儿,使劲儿吃!”
师傅麻利地给大家上了汤,二大爷推开了师傅递过来的烧饼,从背包里掏出来一摞烙饼给大家一人分了一块,说:
“昨晚上我家银玉烙的葱花饼,可香了,你们尝尝。”
老知青泡着葱花饼三口两口就把汤喝了,问师傅:“添点儿汤行不?”
羊汤师傅:“敞开了喝,喝羊汤,添白汤,不够再加水,全国都一个规矩。”
支书的一块葱花饼也很快下了肚:“二哥,我们也该喝银玉你们的喜酒了。师傅,我也添点儿汤!”
赵辉的一碗羊汤也净剩羊杂碎了:“我小姨说先盖新房后入洞房。师傅,添汤!”
老知青:“咱们当家的家早就由银玉当了。师傅,添汤!”
二大爷:“你个老知青老了老了咋说话没把门儿的咧,谁像你恁没出息,下乡刚到咱村儿,同着老丈人就钻进了媳妇的被窝!师傅,添汤!”
羊汤师傅一边给大家添汤一边不停地往汤锅里加水。
老知青:“那时候广阔天地一样穷,为了省火我老丈人家冬天住一间房子一铺炕。你们老嫂子漂亮你们知道,你嫂子没费事三五天就把我拿下,我就坡上驴就上了老丈人家的大炕,贡献了我这个天津大城市知识青年的一生。师傅,添汤!”
支书:“你儿子儿媳妇在天津做啥工作?老两口子也该去享福咧。师傅,添汤!”
老知青:“我没能返城我儿子替我返了城,小两口都在天津规划设计院,你老嫂子在天津看孙子。现如今我媳妇成了天津人了,我倒是真正响应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扎根上道村干革命,一干都是一辈子,到今天还跟着你们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你别说,天津我还真是住不惯了,不如咱村儿住着舒坦。师傅,添汤!”
二大爷:“咱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出息,知道上进,知道孝顺。我儿子在北京奋斗了十来年,如今也是大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咧,知足咧。师傅,添汤!”
赵辉:“我嫂子是北京人,我嫂子她爸开公司,我哥家里都雇保姆了,帮我嫂子看我的小侄子。师傅,添汤!”
二大爷突然想小解,说:“汤喝多咧,我要去上厕所。”
老知青:“我也喝多了,我也去!”
支书:“我也是,我也去,咱们走吧?”
赵辉:“汤都喝多了,一块去吧?”
二大爷:“快点儿,我憋不住了!”
老知青:“我也是!”
支书:“师傅,结账!厕所离这儿远不远?”
羊汤师傅:“不远,也不近,一站地,不大好找,一直往东走,出了路口往北大约二百米。”
支书赶快结完帐,一行四人全捂着肚子使劲憋着一路小跑找厕所。
8
第二天上午,支书和老知青到二大爷家里谈工作,正赶上二大爷家里包饺子,银玉张罗着留饭:
“你们老哥俩中午别走了,在这儿吃饺子,我给你们烫壶酒,再整俩酒菜。”
老知青:“孤正有此意,银玉,好酒好菜伺候!”
银玉:“真是个卫嘴子,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逮着锅台就上炕,好吃的也堵不住你的嘴!”
支书:“多谢银玉姐!”
银玉:“还是领导会说话。”
热酒烫好,酒菜摆齐,饺子上桌,家宴开始。银玉看赵辉还在一边写《村官日记》,说:
“赵辉,别用功了,快过来吃饭!”
赵辉应声:“好了,就来!”说完,放下笔记本跑过来给大家斟酒。
二大爷端起酒杯说:“我和银玉共同敬大家一杯,银玉招待大家的意思有三个,一是昨天进城没吃好,今天补上;二是庆祝咱们在城里有了根据地;三是从今往后,咱们上道村的乡下人也可以在城里当主人咧。来,干!”
大家举杯一饮而尽。
老知青:“当家的,你签个字,村里赶紧把挪用你的两万八千块钱还你吧,你们好赶紧盖房。你看把银玉都急成啥样了?”
支书:“对,大家都等着喝喜酒呢。”
银玉红着脸说:“要这么说我还真不吃将,我们不急,村里眼下缺钱,先可着村里用。”
二大爷:“说正经的,我和银玉商量好了,把我儿子寄来的五十万先放在公司,等公司挣了钱再还我们。”
赵辉:“这也是我的意思。”
老知青:“就算是股金吧。”
支书:“必须的,按股分红。”
二大爷:“你们误会我了,我可不是想占大股,我的意思是全村三千口子,一个也不能少,要共同致富。股金分两种,一种是基本股,全体村民平均持有,最少哪怕是平均每股一元,基本股享受增资分红,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福利;另一种是优先股,超过基本股部分都是优先股,优先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受投入资金的保值增值。”
银玉:“办公司缺钱,我们先给村里用,带个头儿,就算优先股,给多少你们看着定,反正大伙儿都一样。”
赵辉:“如果都像我小姨这样我这村官就好当了,办公司就不愁资金了,还是那句话,办公司只有大公无私才有大家和小家。这个带头作用起得好,我们欢迎!”
赵辉带头鼓掌,支书和老知青一同鼓掌叫好。
二大爷:“老知青,你得跟你儿子儿媳妇说说,给咱村好好搞搞整体规划。”
老知青:“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儿子儿媳妇规划设计好了你儿子回来搞建筑。”
支书冲着又坐在一边写《村官日记》的赵辉说:“还有你,赵辉,你是学环保的大学生,你负责咱村的环境保护!”
赵辉头也不抬,说:“那是一定,必须的!”
老知青:“咱们的大村官,看你那么投入,你那《村官日记》都记得是啥?保密不?有没有我们的事?念给我们听听?”
银玉:“昨晚上睡觉还跟我念叨呢,赵辉,念一段《乡下人进城》给他们听听。”
赵辉站起来,说:“都想听?”
支书:“想听!”
老知青:“忒想听!”
赵辉站起来绘声绘色地把《乡下人进城》念给大家听:
“村民进城,寻找平衡,斜背革包,怀揣烙饼。城中食蔬,农村供应,艰苦岗位,农民占领。城乡差别,自古形成,古道开路,艰难前行。买碗羊汤,多添白水,难找厕所,憋得乱蹦。”
说起昨天进城体面地离开豪门大饭店去喝羊汤,羊汤喝多了,考察队全都捂着肚子找厕所的情景,大家笑得连咳嗽带流泪。
9
一天下午,上道村“村务诸葛笔会专栏”前。这次笔会又换了新内容:上道村怎么办公司?
村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专栏塑布上写满了村民的建议:
“办社区小超市连锁店。”
“办快餐店。”
“建种植养殖基地,产、供、销一条龙。”
“建蛋糕房连锁店。”
“设合理化建议奖。”
“有钱都入优先股!”
……
村官赵辉正在接待南湖市日报社记者刘洋,报社的新闻采访车就停在旁边。刘洋是赵辉的中学同学,不仅名字洋气,还非常有才气,长得就像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董卿,刘洋赵辉两个人是好朋友。
刘洋一边拍照一边说:“赵辉,咱们中学同学就数你有魄力,你这村官还真是干出名堂来了,到你这儿来到处都是素材,‘村务诸葛笔会’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说真的,干实的,和老百姓心贴着心,多好啊!你的《村官日记》写得太好了,还没有告诉你,我们总编对我提出的《乡下人进城》这个选题很感兴趣,想连载,特意派我来和你商量。先说好了,咱俩可得合作,我负责专题跟踪采访。”
赵辉:“必须的,咱俩谁跟谁呀?咱俩是‘铁哥们’!”
四疤瘌喝多了,哩溜歪斜地走到专栏下,拿起笔在专栏塑布上写“不分了,我同意办公司。”
赵辉:“四哥,喝多了?”
四疤瘌说:“我都听咱村有知识的人说了,一个小小的蛋糕房一年挣八十万,小超市就更多了。”
赵辉:“哪个有知识的人说的?”
四疤瘌:“老有知识的人说的,老知青。”
赵辉:“那是测算,四哥,快回家睡觉去!”
四疤瘌结结巴巴地说:“回家?我都进不去家了,你四嫂子拿笤帚疙瘩追着抽我。我没喝多,我懂,现在是紧急关头,再睡觉黄花菜都凉了。”
赵辉:“真懂啦?”
四疤瘌:“我不傻,一年以后全村都成了百万富翁,只有我家的年收入还在千元户的贫困线上挣扎。现在不努力,回家净受气。”
赵辉掷地有声:“你放心吧,四哥,包在老妹子身上,我向总书记保证,所有上道村的父老乡亲们,在致富道路上一个也拉不下!”
四疤瘌:“谢谢你,老妹子,跟你爸一样,也是个厚道人。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啦,四哥赶紧回家去汇报,好让你四嫂子也放心!”
四疤瘌踉踉跄跄回家去汇报。刘洋抱着摄像机录了个实况。
刘洋突发灵感,说:“赵辉,就用你们村的题材,现场实况跟踪,咱俩合作排一部电视剧吧?”
赵辉也来了精神,两人一拍即合,高兴地说:“好啊,脑瓜够灵活,咱们先搜集素材,然后再商量什么形式。就这么办,欧啦!”
支书从办公室出来,说:“赵辉,你爸说马上召开两委会,你赶快去通知委员们到会议室来开会!”
赵辉:“唉,知道了!什么内容?”
支书:“研究成立‘老厚道小超市有限公司’!”
赵辉:“支书,让刘洋现场采访吧?”
支书:“中,你快去通知吧!”
赵辉:“欧啦,我马上去通知!刘洋,你先去会议室,我一会儿就回来。”说完,一溜小跑去通知委员们开会。刘洋跟着支书到会议室现场跟踪采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