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天凉加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三部分:至情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散步,忽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用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一声“天凉加衣”,温煦下的严厉,平和中的责备,让人自重,让人警醒。老禅师无疑是智慧的,轻言善语,便化解了小和尚的惴惴不安,看似不动声色,其后却有着更深层的苛责。老禅师不怒自威,却给对方一个自省的机会,让他退而能进、知错即改,小和尚心中的委琐和不堪自会隐去,余下的就是愧疚和自新了。

    宽容就是这样一种化刚为柔的绵力,轻缓推手下,犯错者心内的恐惧渐渐退缩,芜杂之念慢慢去除。在仁者透澈的目光注视下,还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呢?惟有重新来过。

    设若男人,和他人起了纷争,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他三尺又何妨”;倘是善良之辈,定会汗颜,收拾残局,一笑泯恩仇,如是小人,也算认识了一个人的品质;蔺相如的退让不是怯懦,是宽容和豁达,是顾全大局,成全的是江山社稷,完善的是人格修养,同时启迪了他人心扉,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天下安。设若女人,遇到负心的男子,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要比撕破脸皮、诋毁声誉更令其自惭和无地自容。放他一马,或许会挽救一个人和一个家;当然,若这样的宽容下,他还是一如从前混沌,那就决绝地离开,不留一点余地。

    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聪明机灵,深得寺庙方丈的喜爱。方丈将毕生所学悉数授之,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佛门弟子。而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着下山,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一夜,月色如洗,澄澈地洒在他的掌心和内心。他豁然彻悟,于是披衣而起,快马加鞭地赶往寺庙,跪在山门外,恳求师父能原谅他所犯的罪过。方丈频频摇首,信手一指佛堂内的供桌:“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早晨,方丈踏进佛堂,却惊得目瞪口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一簇簇硕大莲花,红的,白的,每一朵都沁出醉人的芳香。佛堂里没有一丝风,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摇动,仿佛焦灼地召唤着什么。方丈瞬间明白了一切,急忙下山寻找浪子,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又重新堕入过去那种荒唐颓废的生活,而佛桌上开出的莲花只盛开了短短一天便凋谢了。是夜,方丈圆寂,临终留下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宽容、不肯相信的心。”

    莲花喻一片佛心,怜惜,怜悯,怜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禅师深谙佛义,方丈皤然悔悟,印证的都是人生的道理。

    佛家慈悲,红尘亦有温意。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存一怀宽阔胸襟:成,败,仇,恨,都会付之一笑,看似不经意,心中却是千山万壑,是渡己的从容,亦是待人的诚恳。如此担当水穷山尽的难堪,如此负载山青水秀的妩媚,是雍容的风度,是超尘的洒脱。而修炼到这种境界,是需要一番屏气凝神的修为的,但这终究是人性的至境,值得用心竭力。

    天凉,记得加衣;遇事,懂得宽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