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红袖添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月光清冷,竹木萧疏,碎影如银,洒满一地。寂寂的寒灯下,烛光如豆,幽忽闪烁。室内寞寞空空,书生独自坐在桌前,眼前摊着一堆书简。凝眸处,文字似蚁,爬满了书生的眼睛。窗隙间一丝寒风侵来,瑟瑟的,竟让人一抖,此时,悄然飘来一妙龄女子,款款地移莲步至案旁,轻拢细捻,拔动烛花,霍然间,室内通明起来。书生一喜,揽之入怀,共话书香,于是,一幅经典的画面就映在木制的窗棂上,时光流转,木窗已成尘灰,可是那映像却飘延至今,是谓“红袖添香”。

    而“红袖添香”一经道出,优美与古典的神韵便悠然而来。“红”伴“香”携,有声有色,实在美妙。绢袖轻拂,又掠来甘醇和酣畅,还裹挟着痴情与气韵。原来如玉红颜行行复行行之间,却给读书人带来那么多的遐想。不仅编织成如许美丽的故事在心头悄悄流过,而且录入文字,慢慢用心诠释、享用。就像蒲松龄笔下美艳的精灵,飘忽的鬼魅,发梢飞舞、裙裾飘扬地拂过昨天,又落在今天,全然成为男人在酒酣耳热后的浮想。而蒲翁在挥笔构织人物和故事时,身边真有位红袖否?想必穷愁潦倒时,凄风苦雨中,依然形单影只,只能用臆想来安慰自己吧!如同曹雪芹老先生,寒窗苦吟,划齑为食,还能企望哪个红袖递上一杯缭绕飘香的茶茗。于是乎,红楼终究一梦,想像着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偎红依翠,和水做的姐妹吟诗作对,打情骂俏,风流快活一遭,而心下的苦楚又有几人能知?

    确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不可触摸的柔软,一经碰撞,便搅起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柔肠。即便是铁血男儿,清风徐来,细雨飘来,眼中也会流波飞梦,一怀怅然。而男人在遭困背运之时,壮志难逞,怀才不遇,精神往往很敏感和脆弱,易碎的心需要细密柔软的呵护,女人就成了她们躲避风雨、疗治内伤的庇护之所。“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英雄亦有雄风消减之时,曾经的风云一时,会在心中留下那光荣的印记以及莫名的虚荣。而再起江湖已不可能,那么惟有与美人相伴,不仅是消残了壮志、聊慰己怀,亦是留一段情话,让人羡妒去罢。这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并不鲜见,也可见世情人情不过如此。

    读书人也有许多美政理想,憧憬民风淳朴、君主开明、社会祥和,于是怀揣满腹经纶,意欲一试身手。未料想宦海浮沉,“万言不值一杯水”,几番折腾,倒弄得个放逐天涯甚或性命不保的地步。况且读书人又成不了豪侠,不能仗剑远游,不能四海纵横,惟有在六尺方案前苦心经营着自己的理想,设计一些鲜活的人物,构织一段动人的故事,从中寻找自己那种心理的慰藉。“百无一用是书生”,既然不能行侠仗义,也不能改造社会,那么渴望红袖为己添香也不算是一种奢望,亦会为人所理解。只不过现在还有几位女子可称“红袖”,能够在男人孤寂与困厄时拂来一段香呢?

    环视今天的女子云香鬓影,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煞是妩媚动人。女性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展其风采和魅力。虽然少了些古典诗话中的浅笑低颦、莺声燕语,但却多了份自信和从容。有时候让男人也自觉愧怍,于是在家中便殷勤倍至,唯恐慢怠了娇妻,哪敢再奢望“红袖添香”?

    由此男人就该灰心了吗?是在书中与绝色女子缠绵,享受一段温柔呢?还是就此断了杂念,做一个谦谦君子了呢?我想,男人没必要为此而烦恼,“红袖”自然还是有的,只是不要把她看作自己的奴婢和依附,给她信任和尊重,相信香会自来。而我更希望的是,女人在言称独立的时候,是否能在轻松之时做一个“红袖”,不仅仅是为了给男人以体贴和关心,也是还我女儿的本色。其实,女人的温柔和细腻可以化解许多哀愁和郁闷,而这又不单纯是为了向男人邀宠,只是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善解人意的情怀去和他人交流,和社会沟通,这不仅美丽了自己,也美化了生活,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更趋向文明。

    “红袖添香”在古时是一个佳话,于今更增新意,恰如那杯香茗,热气缭绕而升,绵绵密密,轻轻柔柔,晕染了古时,亦会滋润了今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