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平“倭”传-圣意难违归人终被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二月二十五日,朝廷圣谕发至杭州。浙江总督胡宗宪亲率各属司官员在总督衙门正堂设摆香案,叩领圣谕。众官皆纱帽朝服,在总督府大堂中黑压压地跪了一片。

    一名传旨太监举起圣旨高声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即将海贼王直枭首弃市,以儆效尤。总督浙江、南直隶右佥都御史胡宗宪,查究此案,逡巡延误,上奏言语无稽,念前剿贼之功,不予究治,命反躬自省。钦此。”

    胡宗宪大吃一惊,跪在地上愣了半晌才道:“臣胡宗宪领旨。”

    叩领了圣谕,将那名传旨太监迎入内室落座,胡宗宪顾不得客套,急急问道:“请问公公,下官上的奏折朝中是怎样评议的?”那太监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慢声慢气地说:“胡大人,你也太莽撞了,你那宽赦海贼,请开海禁的奏章一上,朝廷震动,几天之内,收到参劾本章十余份,要不是圣上念你前时剿匪有功,格外恩遇,恐怕大人的乌纱已经不保了。”胡宗宪脸色灰黄,无言以对,内衣都被冷汗浸透了。

    送走传旨太监,胡宗宪急忙回到书房,取过纸笔,提笔在纸上只写一个“王”字又停下来,沉思半晌,终于回到案前,又想了想,换左手执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速返舟山”四个字。将纸条折成一个方块,取过放在案头的一筒新茶,打开盖子把纸条放进去,盖好,走到门边叫道:“来人。”

    管家胡兴忙过来问道:“老爷有什么吩咐?”

    “你立刻去一趟驿馆,把这筒茶送给王直,对他说,这茶味道非同一般,叫他马上试试,明白了吗?记住,一定要亲自交到王直手里!”

    胡兴走后,胡宗宪渐渐冷静下来,细想刚才之事,不禁后悔起来。这时向王直透露消息本已十分莽撞,而情急之下,竟派自己的管家去报信,一旦王直等人逃走,自己难免被牵累其中;王直如果被捉住,更有可能把自己供了出来。胡宗宪越想越怕,在房中往来逡巡,坐立不安。

    过了约有一个时辰,胡兴慌乱地奔进书房:“老爷,出事了!我到驿馆时那里已经被官兵围了。小人没敢贸然进去,向人打听,听说王本固亲自带人过来将王直等三人捕去了!”

    “那筒茶叶呢?”

    “在这里。”胡兴顺手把那筒茶放在桌上。

    胡宗宪疾言厉色道:“胡兴,今日之事决不准对任何人提起,明白吗?”“我知道了。”胡宗宪点点头:“你做得很好,下去歇息吧!”看着胡兴出了书房,忙过去关了房门,打开茶筒,取出那张纸条撕得粉碎,把碎片丢进笔洗中,眼看着那些纸片在水中泡化,长长吁了口气。这时,胡兴在门外低声唤道:“老爷,按察司王大人求见。”

    王本固穿着官服笑容满面地进来,胡宗宪也不让座,劈头就问:“听说王大人已逮捕了王直,是吗?”

    “是,下官已将王直、王清溪、叶宗满三人下狱了。”

    “为什么事先不和我商量一下?”

    “胡公,圣旨已到,下官是浙江按察司,掌管一省刑狱,抓捕王直等人是我份内之事,无需事先再向胡公请示。”

    胡宗宪冷冷地点了点头:“哦,王大人真是飞扬勇决,佩服得很!”

    “胡公,不必如此,你我共事日久,我对胡公的见识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次因为王直一案闹得你我二人失和,王某心里十分不安。现在王直一案已结,我们的争执也无须再提了吧?”见胡宗宪不语,王本固笑着上前道:“以前王某言语上有什么冒犯不妥之处,这里一并向大人告罪。”说着冲胡宗宪深深一揖。

    胡宗宪想不到王本固说出这番话来,忙从椅中站起还礼道:“王公为人忠信耿直,胡某一向引为挚友,王大人现在这样说,胡某就惭愧得很了。”

    王本固微笑道:“胡公,以前的事大家都不再提它了,我这次来是和大人商议怎样处置王直的。”

    “王大人的意思呢?”

    “圣旨上写得明白,将王直枭首弃市。”

    胡宗宪轻轻叹了口气,沉吟不语。半晌,低声问:“王大人,你看这事能不能缓一缓?”

    “怎么个缓法呢?”

    “将王直等押在狱中,暂不勾决。”

    王本固一愣:“怎么,事到如今,胡公你还要……”

    “无论如何要再向朝廷上表申诉。”

    王本固摇了摇头:“我看大人不必如此,这次我与大人共同谋划,你的良苦用心王某心里清楚,可是大人想过没有,海禁自洪武朝以来已经多年,而中华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又重农轻商,不齿贸易,上自官宦,下至百姓,痼疾已深,岂是你我几份奏折能动摇得了?”

    “无论如何,”胡宗宪右手支额,疲惫地喃喃道:“也要再上奏折,为人臣子,腆食俸禄,必当尽力而为……”“胡公,什么时候了,还在意气用事!这次查办王直一案迁延日久,朝廷上下早有非议,”

    王本固压低声音道:“你可知外界传得沸沸扬扬,说你收了倭寇和王直数十万两银子的贿赂,这才拼命替他开脱死罪!”胡宗宪猛地站起身来咬着牙狠狠道:“胡某人若受过王直一两贿银,叫我……”

    “胡公不必如此,你我同审此案,下官是信得过大人的,可是旁人未必信得过,胡公如果再拖延不决,只怕你给圣上的奏折还没到京,革职拿问的圣旨已到杭州了!”胡宗宪深吸了口气,瞪着眼睛盯着王本固,额头上一根青筋“突突”地跳动。

    两人对视良久,胡宗宪转过身来,在昏黄的烛光中,愣愣地望着墙上那幅巨大的海图。这时,管家推门进来,把一套茶具摆在桌上,笑眯眯地躬身道:“两位大人请用茶。”

    “滚出去!”胡宗宪大喝一声,随即转身,一把将桌上的茶具扫落在地,瓷器发出一片刺耳的碎裂声,滚热的茶水溅了满地。管家不敢逗留,连忙退下。

    王本固吃了一惊,忽地站起身来:“大人……”发作过了的胡宗宪,好像用光了精气,无力地跌进椅子里,低着头一言不发。王本固也不敢询问,躬身站在一旁。“明日午时,将王直……处决。”半晌,胡宗宪艰难地挤出这几个字。

    王本固走后,胡宗宪一个人在书房中枯坐,只觉得浑身冰冷,没有一丝暖意。管家胡兴在书房门外探头探脑地张望,不敢进来。“你进来吧,”胡宗宪指着地上的碎瓷片道:“把这些收拾出去。”胡兴忙进房来把满地的碎片收拢,抬头见胡宗宪立在墙边,呆愣愣地望着墙上的海图出神。

    “老爷……”

    “把这个,摘下来吧。”胡兴答应着,出去找来两名男仆取下挂在墙上的海图,将那条写着“忠勇刚毅”的条幅又挂了回去。胡宗宪抬头看到条幅,不禁一愣,脸色铁青,厉声道:“谁叫你把这个挂起来的?”

    胡兴怯怯地道:“总不能让这面墙空着吧?”见胡宗宪沉着脸不语,忙亲自上去把刚挂好的条幅又摘了下来,指着叠在桌上的海图问:“老爷,这件东西放在哪里?”

    胡宗宪叹了口气道:“拿出去,和那幅字一起,烧掉……”

    浙江按察司刑狱的死牢中,永远是一股阴惨惨的霉烂气息,满脸凶相的狱卒在过道中往来穿行,透过铁栏警惕地盯着已经上了重镣长枷,缩在囚室一角昏昏欲睡的王直。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传来,接着,巡视的狱卒纷纷退到一旁,王直抬起头来,胡宗宪出现在铁栏之外,王直费力地站起来,慢慢走到胡宗宪面前。在昏暗的烛光下,胡宗宪脸色阴郁,望着王直一言不发。

    两人对视良久,胡宗宪喃喃道:“圣旨到了。”

    “我已经猜到了。”

    “我,实在无能为力。”

    王直苦涩地一笑:“大人不必难过,草民经营多年,只想建此一功,现在不能实现,生死二字……也看得淡了。只是与我同来投诚的两个兄弟叶宗满、王清溪,求大人赦他们二人死罪。”

    “他二人都免死罪,发配戍边。”

    “我的母亲妻子可以保全吗?”

    “可以,我会照顾她们。”

    王直在铁栅后对胡宗宪深深一揖:“草民谢过大人了!”胡宗宪嘴唇颤动,却说不出话来。昏黄的灯影中,两人面对面愣愣地站着,好像两具失了魂魄的躯壳。

    王直的死讯传开,麇集于舟山一带等候消息的庞大的商船队顷刻间四散而去。狂怒的王滶率手下三千余人袭扰江浙一带沿海,成了一股穷凶极恶的海匪。自此,明朝的倭患日甚一日。

    两江总督胡宗宪因剿匪之功加封太子太保,参与其事的官员皆有升赏。

    其后,明、清两朝都深陷在海禁政策的泥淖之中。数百年间,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煌煌大国,如日薄西山,光芒渐渐黯淡,终于远远落在西方列强之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