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骚客描写合肥山寺的诗章并不少见,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写山的如宋代张彦修的《四顶山》:“翠峦齐耸压平湖,晚绿朝红画不如。寄语商山贤四皓,好来各上一峰居。”位于肥东县境内的四顶山因四峰并列而被称为庐州“一州之胜”。写寺的有唐代诗人罗隐的《登巢湖圣姥庙》:“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古人写山写寺,虽着笔于奇峰秀翠或暮鼓晨钟,但亦都寄情自然、感时伤世,所谓:“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清代黄仲则语)文人笔下的山与寺,由于平添了主体的“身世之戚”乃至“家国情怀”,而显得内涵厚重并名声博扬。温跃渊先生的《名山名寺秀庐州》,沿袭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化本色,更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光泽。两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铸就了大蜀山浑然的体魄,如今它已成为合肥市民忠实的生活伴侣。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明教寺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几毁几建,历经沧桑,如今佛、法、僧三宝齐备,香火鼎盛,重现辉煌。写寺当写僧人,在《松风云涛话西庐》一篇中,西庐寺界心法师道出的佛家口诀让人似乎悟出了佛教的些许真谛:“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不分教俗,和谐共建看来是人心所向。
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来描写合肥市名山名寺的专著,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名山名寺秀庐州》还是第一部。全书20篇,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映照,均以第一人称叙事,以显“走读”的文风与品格。写山写寺也写人,山寺与人相得益彰。作者温跃渊先生是安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又是合肥本土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恋情结”在文本中有目共睹,也使读者趣味盎然并引发共鸣。是为序。
《走读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