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鸡蛋-古代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7、吃着城墙打匈奴

    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带着夫人于敏一起驻守代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张家口。于夫人出身戎马世家,一身本领不在李广之下,称得上是他的左膀右臂。这一天,李广接到报告,说由于地面塌陷,城墙东北角崩出了一个大缺口,有一丈多宽。李广忧心忡忡,忙带夫人前往巡视。这一年,匈奴兵屡屡来骚扰,若敌人大举来犯,定然会由这里攻入城中。修缮城墙可是急中之急啊,于敏自告奋勇,愿去烧制城砖。

    等她出了府找百姓一问,才知道当地的土壤根本不适合烧砖,代郡不论是筑城还是建民房,都得到几百里外的砖窑拉砖。但因为匈奴人常去“打草谷”,也就是抢掠财物,那里的工匠早跑光了,连砖窑也被毁了个七七八八。

    眼看城砖没着落,于敏决定回府跟李广商议一下。当她走过一道大街时,一户人家里飘出了一阵扑鼻的香味,她知道这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叫做黄糕。这种糕用代郡特产黍米为原料,不去壳,直接舂成米粉,然后蒸熟压实而成。其他地方也有种植黍米的,但都不如这里的黄糕的劲道和黏性。听到这户人家欢声笑语,于夫人也好奇起来,走进院子里看个究竟。原来,这家人生了个胖小子,正做周岁糕呢,老爷子周叔两手握拳,对着盆里蒸好的米粉大力捶击。等捶好了,抓住一块扭身就走,一直走到院门口,那糕还和盆里的黄糕藕断丝连。亲友对着长长的糕丝连声祝贺,说孩子一定像黄糕丝一样长命百岁。

    这时,周叔也看见了于敏,喊了声:“恩人来了,快进屋!”原来周叔的儿子曾出城砍柴,被小股匈奴兵掳去当苦力。幸亏于敏巡逻经过,一顿连珠箭射杀了敌兵,才把他儿子救下来了,从此周叔就称于敏为恩人。周叔连忙请于敏吃黄糕。于敏哪有心思,叹了口气说出她的难处。周叔说:“保家卫国是头等大事,要不就拆我们的砖房吧。”于敏大为感动,不过还是谢绝了,因为民用砖又小又薄。匈奴兵有一种攻城车,前端是一截两人合抱的巨木,只有又大又厚的城砖才能经得起撞。

    周叔低头沉思了半晌,猛地抬起头说:“有办法了,我们隔壁有座城隍庙很灵验,恩人买点好香求求他,一定会如愿。”

    于敏差点气乐了,周叔却是一脸认真:“你可别不信,我儿媳自结婚五年来总怀不上孩子,去年她到城隍庙里上香,今年便生了胖小子。”院子里其他人也附和起来。

    热心的周叔不由分说,一路推着于敏进了城隍庙。于敏是刀枪林里闯出来的,哪信这个,但又不忍拒绝他们的盛情,便点烛上香,似模似样地拜了三拜。说来也怪,她刚拜完,就听门外的大旗“呼啦啦”连响三响。旁边的周叔大喜,说:“城隍老爷答应了,我儿媳求孩子那天也是这样。”于敏不置可否地一笑。

    于敏回到府中,李广一见面就问城砖准备得怎么样了。于敏见丈夫愁眉不展,有心开个玩笑,就说:“城砖有了,城隍老爷答应明天就给我们送来。”她把经过一说,李广多日不展的眉峰也舒开了,说:“是吗?那你明天的任务就是接收城砖,不得有误。”

    这也就是夫妻间的说笑,第二天,李广出城操练士卒。于敏想,就用塌下来的旧城砖吧,虽然多半抵不住攻城车的冲击,但总比没有强。刚走到缺口前,只见一辆辆独轮车推过来了,领头的正是周叔。周叔笑着说:“恩人,你看城隍老爷不是显灵了吗?昨晚我们城里的老百姓都做了个梦,城隍老爷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他这个神灵也不例外,所以从阴间运来城砖十万块,不够还有。我们醒来一看,院子里可不是码起了城砖嘛,所以就运来了。

    于敏半信半疑,难道真有这事?她从车上搬下一块砖,发现大小和城砖一致,但颜色黄澄澄的,重量也有些轻。她抽出佩剑,一剑砍在上面,只是现出一道白印,砖块完好无损。周叔笑着说:“阴间的砖嘛,总和阳间的不大一样,不过筑成城墙可差不了。”

    砖块一到,筑墙工程便火速展开了。十多天后,修补工程完成,还剩几万块没用完,李广下令在四座城门上修了四个箭楼,这样防守力量就更强了。

    城墙刚刚建成,五万匈奴铁骑便兵临城下。代郡城中,李广的士卒只不过二万五,以弱对强,李广的对策是坚守不出。匈奴兵很快把攻城车拉来了,一开始就对那段新补的城墙下手。一阵阵冲击声震耳欲聋,但城墙岿然不动,人们都说,这城砖是城隍老爷的,凡间的东西哪攻得破?匈奴兵见攻城车无效,便采用围困战术,算计着只要耗到你城里没粮,不怕不投降。

    几天后,军需官向李广报告,军粮运输线已被敌人切断,城里的粮食,包括老百姓的,只够全城人吃十天。李广的眉毛又皱到一处,他已向朝廷求救,但那时奸臣当道,不一定会发救兵的。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浮上他脑海:奔袭三百里外的祁连谷,据可靠情报,匈奴的首领呼和单于正驻扎在那里,而且只有八千骑兵护卫。如果这招“围魏救赵”成功,这里的围就解了。

    想到这里,李广深深地看了一眼夫人,这一趟,自己带精兵一万长途奔袭,必须带足十五天的粮食才能保证战斗力,那城里剩下的粮就只够吃八天了。如果八天后计划不成功,关破人亡事小,匈奴人南侵中原的门户就被打开了。于夫人看出丈夫的担忧,她信心十足地一笑,说:“我相信你定会马到成功,等你回来后,城池保证安然无恙!”李广稍稍放了心,便带兵出了代郡城门。

    一万精兵冲开城外的包围,又远远地兜了一个大圈子,甩开了匈奴的探马,才斜斜向北开去。两天后,兵抵祁连谷。李广连夜带兵冲进去,当一万精兵都进入时,谷口忽然出现一队队匈奴兵,他们被装进了口袋阵!其实,单于在谷内驻扎,身边骑兵确实不多,但李广的行动惊起了夜宿的乌鸦,单于才急急撤出谷外,又布了口袋阵。谷口地形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广带兵攻击十几次都攻不下。幸好单于的大军在前线,这里兵少,同样不敢往里攻,两军就僵持在这里了。

    这一僵持就是十天,李广心里这个急,代郡城里只有八天的粮啊。他仿佛已看到匈奴兵在城里烧杀抢劫的样子,可有什么办法呢?到第十一天他们的军粮也告急了,无奈之下只好杀战马充饥。这时呼和单于笑嘻嘻的来到了谷口,他知道谷里困着飞将军李广这条大鱼,有心劝降。隔着老远,单于便展开了威逼加利诱,李广装着听不见,只是说:“你说什么?靠近点。”不觉间单于到了百米开外,他以为这里是安全的。忽然李广大喝一声,双臂开弓如满月,一箭就射了出去。李广那是两汉有名的神箭手啊,那么远的距离单于还是应弦而倒。匈奴兵一下子就愣了,然后四散奔逃,这就叫蛇无头不走。李广一剑割下单于首级,带领人马一阵风似的冲出谷口,连夜兼程往代郡赶,心里一个劲地念叨,城隍老爷再显显灵吧,让夫人能坚持到自己回去。

    两天的路程,他们一天半就赶到了。当时正是午夜,代郡城外一个人影也没有,城头也静悄悄的,看不清是什么旗号。李广长叹一声,算一算都十五天了,此城必破无疑。正要带兵回头,忽然四外一声炮响,无数匈奴兵围裹上来。李广知道是中了埋伏,奋起精神且战且退,不觉来到代郡城下。忽然城门大开,一对骑兵冲出来。李广长叹一声,前后夹击在劫难逃。不料出来的队伍反向匈奴兵杀去,当先的正是夫人于敏!李广精神就是一震,原来城还没破啊。大受鼓舞下脑子也灵活起来,他把单于的首级拿出来大喊一声:“单于已死!”匈奴兵立时就乱了,李广和夫人趁势追击,终于大获全胜。

    一进城,李广就问于敏:“你们这几天吃的是什么?”于敏一指城门上方:“你看,那里少了什么?”李广一看:“以前补的城墙剩了半拉。”“对啊,我们就是吃城墙撑下来的。”这一说把李广说愣了。于敏解释:“其实周叔他们送来的城砖,都是老百姓连夜用黄糕压模做成的,这种材料硬度大,黏性强,比城砖都结实呢。但这是他们的口粮啊,怕我们不收,才假托城隍的。当第八天粮食吃完时,周叔前来讲明玄机,我们就拆了箭楼磨粉吃。可是老百姓们不肯吃,说要保证守城士卒的口粮,结果有几千人饿死了,其中就有周叔--”

    胜利的喜悦刹那间消失,李广呆呆站在城楼上,他在想,在这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他李广,而是城里那一个个老百姓。想到这里,他命令,那段残墙不再补了,而是在外围另起新墙,以作纪念。所以,那半截黄糕城墙一直保存下来,听说到1960年,当地人还吃过这城墙度饥荒呢。

    (首发《百花悬念故事》2007年3期)

    28、三文钱

    一、赊账

    这事发生在过去,那时候群雄逐鹿,满天下到处是狼烟。伏牛山下有一座小城,由于地处偏僻,暂时还算太平。小城里开着一家不大的当铺,老板姓金,是五年前逃兵祸到这里的,雇了个当地伙计叫吴仁,两人操持着这买卖,其实也就是糊个口。

    这一天吴仁独自在柜台里打瞌睡,忽然被一声怒吼惊醒:“伙计,我当东西!”这声音就跟打雷似的,差点把吴仁吓得尿了裤子,抬头看时却是一条彪形大汉,身高八尺,像一座黑铁塔似的站在那里。此时黑大汉手里攥着一个手镯,吴仁看了吃惊不下,这是汉玉啊。

    说起汉玉可是好东西,论年头论质地,都是世间罕有的,吴仁知道这东西起码值千两纹银,就是把当铺卖了也不够。他正打算到后面叫金老板,黑大汉伸手一拦:“别麻烦了,我就当三文钱。”吴仁还当听错了:“您,您刚才说什么?”大汉两眼一瞪:“就当三文钱,两文不行,四文咱也不要。”

    吴仁心里这个乐,挺大一条汉子,敢情是缺心眼啊。当下麻利开了当票,然后连同三文钱递过去。大汉接过来,道了声谢,扬长而去。

    吴仁捧着手镯直奔后堂,找金老板报喜去了。他都琢磨好了,马上和老板卖了铺子走人,到大地方把镯子一出手,还不是大发一笔。没想到金老板盯着镯子看了半晌,脸色竟阴沉起来:“听你说大汉的相貌,莫非他是伏牛山的贼寇?我正要找他们报仇雪恨!”

    原来伏牛山长期盘踞着一伙贼寇,县衙铁知县剿了几回也剿不动,便在城里画影图形,声言捉到一个赏银百两。内里正有一个彪形大汉,和当镯子的人非常相似。而且金老板和这伙人有仇,五年前他和妹妹由北方逃过来时,就遇到一伙蒙面强人,号称是伏牛山贼寇的,把他妹妹抢走了。

    当下金老板领着吴仁,随着大汉走的方向追下去,打算找到大汉的落脚处,好向铁知县报告。这一追就追到一家新开的豆腐坊前,远远的就见大汉在门前徘徊了几步,然后写下一行字,快步而去。

    大汉走远,金老板凑到豆腐坊前,只见铁将军高挂,主人不在家。门上粗粗的写了几个字:暂住山神庙,三文明天还。这是什么意思?正疑惑呢,远处过来个豆腐挑子,却是豆腐坊的刘老三回来了。这位却是半月前逃难来的,金老板和他不认识,见状忙上前拱手,问门上的字是怎么回事。刘老三呵呵一笑:“今早这个大汉买我的豆浆喝,喝完了一摸兜却没钱付账,我说反正就三文钱,免了吧。他却说这算赊账,回头马上还我,没想到他还真来还了。”

    金老板听完拉着吴仁就回当铺。吴仁一路上紧着问:“老板,咱不去铁知县那里告密去了?”金老板轻轻说道:“这贼寇是个诚信之人呐,他是不可能强抢民女的,回去把镯子藏好了,预备他随时来赎。”

    二、设局

    回到当铺天色就晚了,金老板早早睡下,吴仁却悄悄溜出当铺。他还想着铁知县那百两赏钱呢,所以瞒着金老板,奔县衙告密去了。铁知县一听这个高兴,能抓住一个伏牛山贼寇,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啊。他连夜带着衙役捕快直扑山神庙,没想到扑了个空。吴仁建议,这个贼寇是个死心眼,他还会去豆腐坊还钱的,他们去守株待兔好了。铁知县答应,一伙人又奔豆腐坊。

    豆腐坊院里灯火通明,刘老三正赶着毛驴磨豆子。这时他老婆刚刚从外地回来,在一边帮忙。铁知县说明来意,然后让两口子继续磨,不能露出丝毫慌张。衙役们都抽刀在手,躲在一大堆干草后面,他和吴仁藏在厢房里,指挥一切。

    这时候天色慢慢亮了,刘老三两口子累得气喘吁吁,连毛驴也满身是汗。刘老三老婆心疼毛驴,便扯了一把干草喂毛驴吃。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刘老三按约定去开门。门一开,外面果然是黑大汉,但他两只巨眼一扫,忽然转身就跑。铁知县一声喊:“抓贼寇!”衙役们顿时蜂拥而出。大汉却不慌张,魁梧的身子忽然像充了气的气球,轻飘飘上了房,闪了几闪就不见了。

    铁知县这个气,没想到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正要回衙,一旁的吴仁过来了,他对铁知县说:“您知道贼寇为啥能跑掉?因为这对豆腐夫妻通风报信!”说着他走到干草堆前,指着上面一个窟窿说:“这是他老婆喂驴时扯出来的,恰恰露出了衙役的刀!”铁知县听完勃然大怒:“来人,把他们抓进大牢!”

    回到县衙,铁知县就琢磨上了,他这一回兴师动众,却让贼寇从眼皮底下从容逃去,被上司知道了可不好办呐。看来,也只好对豆腐夫妻动用大刑,让他们充一回贼寇了。

    第二天他就对豆腐夫妻上了老虎凳。两夫妻也是明白人,一看这阵势,不画押怕会立死堂下,便都按了手印。铁知县忙准备囚车押解上京,好邀功请赏。还没等他动身呢,只见一条黑大汉雄赳赳气昂昂走进大堂,声音震得牛皮鼓都嗡嗡响:“我才是卧牛山正牌贼寇,不要为难老百姓!”

    三、聚首

    黑大汉也被关进大牢,吴仁就找铁知县领赏来了。他可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位铁知县的外号,名叫“铁手无情”。意思不是说他有多么公正廉明,多么执法严格,而是说他的贪婪吝啬,无论是谁也不能从他的手里拿出一文钱来。当下铁知县笑呵呵地说:“贼寇是自己自首的啊,跟你有什么关系?”

    吴仁心里暗暗叫苦,这时候他后悔就别提了,现在不但赏银拿不到,也无法再去当铺做活计,而且卧牛山的同党铁定会报复自己,要是外出逃避呢?又没有盘缠。想到这里一咬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了。跟铁知县说:“这贼寇有个汉玉镯子当在金老板铺子里,藏的地方只有我知道,您要是答应把他的当铺給我,我就领您去。”

    铁知县一听,知道这是财神爷上门了啊,跟着吴仁就奔当铺来了。金老板早从街上人们的议论中知道了大概,所以早有准备,由他们乱翻乱找去。吴仁一马当先进了以前藏玉镯的地下室,却发现空空如也,便逼问玉镯的下落。金老板从容地一笑:“吴仁啊,你是在我这里呆过的,怎能不知道当铺的规矩?主顾把东西当在我这里,我就不能容许它有任何闪失!”“可这是贼赃。”一旁的铁知县接口了。金老板转脸看着他:“我只知道,他是个讲诚信的人,所以我也不能失了诚信。”

    铁知县知道这人是块硬骨头,便命人把金老板以窝藏罪押入大牢,等以后再慢慢审问他玉镯的下落。至于吴仁,眼看这事又办砸了,只好悄悄溜了出去,从此隐姓瞒名。

    金老板一入狱,竟碰到一帮子熟人。原来这座监狱太小,只有一大间男牢,一大间女牢,所以先进来的刘老三,后进来的黑大汉都在。三人坐在一起很是投缘,讲讲做人,谈谈诚信,不由兴高采烈起来。这时黑大汉变戏法似的摸出一块银子来,让狱卒买了些酒肉,然后三人开怀畅饮。不觉间,都醉倒在地。

    第二天,刘老三和金老板先后醒来,不由大吃一惊,黑大汉竟然不见了。他戴的拇指粗的手铐铁镣却都完完整整放在地上,牢房的锁也安然无恙。看样子,黑大汉凭着缩骨法之类的功夫,竟越狱了。可是,两人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把他俩一起救走呢?

    四、还钱

    狱卒很快也发现了犯人越狱,马上跑去报告铁知县。不多时铁知县满面惊慌地来了,奇怪的是一没发脾气,二没骂狱卒,反而恭恭敬敬地对刘老三和金老板说:“都是吴仁那家伙挑拨,让我上了大当,两位请回吧。”

    两人面面相觑,不过他既然这样说,便出了大牢。刘老三回了豆腐坊,不大功夫他老婆也从女牢里回来了。两人整理起了石磨,打算明天还得做豆腐,忽然发现石磨上有字,都是用手指头刻的。上写:三文钱现在还上。

    原来他还记得这档子事呢,两口子哑然失笑。可是三文钱在哪里呢?一番寻找后,他们在驴槽里找到一文钱,钱下压着一张当票,当票后也有字:赎回玉镯足以小康。刘老三身上有刑伤,便让老婆独自拿当票去赎。没想到老婆一走就是一个时辰没露面,刘老三不由担心上了,现在世道不太平,她手上又有宝物,不会出什么事吧。他扶着拐杖也上了街,直奔金老板的当铺。大老远的他就看见,老婆竟和金老板挨着坐在一处!

    这时,刘老三的老婆也看见了丈夫,她眼含热泪地站起来,对丈夫说:“你当这位金老板是谁?正是我离散的哥哥啊。”

    原来金老板妹妹被蒙面强人抢走,路上又被一个黑大汉截住了。双方一场厮杀,蒙面强人纷纷逃跑,面巾落地,竟是溃败官兵所扮。黑大汉救下她后自报家门,他才是正牌卧牛山贼寇,平生最讲公正,良心不曾亏负一丝一毫。黑大汉给了她不少银子后便走了,后来她遇上刘老三,两人才有本钱开了豆腐坊。不过黑大汉喝豆浆时她不在,后来听铁知县说道卧牛山贼寇,两口子才设计示警,让黑大汉及时逃跑。

    两家人合成一家,三个人自然高兴万分。这是刘老三又想起黑大汉说还那三文钱来,便讲给金老板听。金老板哈哈一笑,说:“我见到他还第二文了,就在我门前!”却是不久前,一个青衣汉子如飞跑到当铺前,跪下来高呼饶命,但刚叫了半声就倒地而死,他后脑竟嵌了一文铜钱!不用说,就是那个吴仁了。

    那么第三文钱在哪里呢?直到半年后,铁知县忽然暴毙,他的小妾透出消息,三人这才完全明白过来。原来黑大汉越狱那天早上,铁知县一觉醒来,发现有什么东西挂住了辫子,他还以为是被床头缝隙夹注了,被抬头看时,竟是一枚铜钱把辫梢钉在床头上,只要下移几分,就是万朵桃花开啊。这时狱卒报告黑大汉越狱,他就明白了,这是铜钱示警啊,这才放了金老板和刘老三一家。这也是黑大汉没有直接救两人越狱的原因,如果越狱两人就成了逃犯,只有这样才没有后患。

    铁知县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原来他昧着良心贪污了一大笔救灾款,心里高兴,便到小妾的房里喝了一晚花酒。早上迷迷糊糊起来,他发现辫子又被挂住了,当时一急,坏了,卧牛山贼寇又上了门,结果吓死了。其实这回倒是夹在床头缝隙里,可是堂堂铁知县怎会用一张破床?因为这床有暗格,那笔救灾款就在里面放着呢。

    (首发《故事会》2008年9月上)

    29、黑木雕龙

    一、夺龙

    浙江东阳江畔东阳县,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木雕之乡。在盛唐时,当地出过一位很有名的木雕大师,名叫傅九霄,据说他随便从黄杨树上削下一根树枝,寥寥几刀雕出个花鸟样,就能卖出二两银子。后来,他娶了曲氏,生下一子,取名龙生。

    龙生五岁时,傅九霄得急病去世,家里只剩下孤儿寡母。龙生打小就被母亲曲氏娇纵,后来又染上了赌博恶习。没几年,他爹生前攒下的家产就被他败了个精光,他又盯上了家里他爹亲手打制的雕花家具。

    见龙生要卖家具,曲氏急忙拦阻,想留着这些家具,好让她对丈夫有个念想。但龙生往地上一坐,号啕大哭,曲氏就心软了,只得让龙生搬起家具扬长而去。

    曲氏心里很不好受,晚上又遭了点风寒,第二天就咳嗽起来。她舍不得花钱看病,整天咳个不停,时不时还带出个血沫来。

    这天,龙生走进房间,来到母亲的床前,不问病情,却问起母亲枕头下的匣子:“娘,这个匣子里是不是有什么宝物啊?我欠了别人的赌债,卖了这东西好还债啊!”曲氏差点没气死,她一把抱起匣子搂在怀里,边咳嗽边说:“不行,里面是我的命根子,不能卖!”龙生眼珠一转,又撒起了谎:“娘啊,跟您实说吧,我欠了别人一百两银子。人家说要是还不上,就要砍我的手呢!”

    曲氏心疼儿子,只得把匣子扔给龙生,她趴在枕头上一边咳嗽一边大哭起来,血沫子把枕头都染红了。龙生却只管打开匣盖,见里面是黑木雕成的一条龙,刀法精湛,栩栩如生,更有一种悲伤之意蕴含其中,分明是他爹傅九霄的巅峰之作。他不再细看,盖上匣盖就抱了出去。

    这些天,当地来了个波斯商人,红头发蓝胡子,名叫默罕,龙生搬出去的雕花家具就是被他给收购了。这一趟,龙生心花怒放,连家具都能卖个好价钱,这件木雕黑龙还不是价值连城?没想到,默罕看完黑龙,笑嘻嘻地给龙生讲起了故事:“这黑龙刻的是关于东阳江起源的传说。有个小伙子捡到一颗龙珠,放进米缸里米就吃不完,他用这些米养活瞎眼的老娘。当地的地主听说了,非要抢夺这颗龙珠,小伙子一急之下,就把龙珠吞进了肚子里,结果变成了一条黑龙。黑龙张嘴吐水,淹死了地主,同时形成了这条东阳江。小伙子成了龙后,必须离开人间,但他舍不得老娘啊,所以三步一回头,结果东阳江形成了九曲十八弯;老娘同样担心儿子,也变成了东阳江边的一座山。这黑龙雕得好啊,好就好在那股悲伤之气,让看到黑龙的人都能体会到那母子真情……”

    龙生早就不耐烦了,直接问道:“既然雕得好,你能给多少钱?”默罕嘿嘿一笑:“分文不给!”

    二、补鳞

    见龙生目瞪口呆,默罕就把黑龙转了个方向。这下龙生看明白了,原来这龙没有雕全,一面是用浮雕手法刻满了龙鳞,另一面却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露出了难看的木纹。木雕讲究的是整体艺术,这件没完成的东西自然分文不值。龙生急得汗都出来了:“那,我找人补上行不行?”

    默罕轻轻一笑:“若能补上,黑龙便值千两纹银。不过,傅大师刀法通神,谁敢补他的残作?”龙生忙说:“有!有一个人和我爹齐名,人称南张北傅,我一定会找到他补完。”

    这位南张,指的是广东潮州的木雕大师张三刀,他和傅九霄是至交好友,在龙生三周岁时曾亲来道贺。龙生立刻揣着黑龙上路,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潮州找到了张三刀。没想到,张三刀把黑龙捧在手里,端详来端详去,长叹一声说:“这木雕手艺,天下最有名的就是东阳和潮州。但你们东阳派讲的是原木通雕,我们潮州派讲的是金漆木雕,技法不同,我不敢下手啊。”

    眼看这千两纹银没了,龙生不禁垂头丧气。张三刀话锋一转,又说:“龙生,我补不来这龙鳞,但还有一个人能补,就是你娘。”龙生很惊讶,他可从没见母亲雕过一刀。张三刀跟他解释:“你们东阳可是木雕之乡,当初你爹还是拜在你外公跟前学艺,论起来你娘是你爹的师妹。这条黑龙,就是在你三周岁那天雕的。那一天,你爹的一位朋友送来了一截黑木头,说要当场观看你爹的神技。你爹就比照你的名字,雕到半夜,雕了这条黑龙出来。正要刻鳞时,当时我建议由你娘来刻,珠联璧合更见意义。而你娘当时正抱着患病的你愁眉不展,为了不让大家扫兴,她还是亲自操刀,到天亮时却只刻出了一半龙鳞。那时候你已哭得昏天黑地,你娘只好罢手,便留下了这条半鳞黑龙。所以,能补鳞的是你娘,又何必求我呢?”

    龙生听了很高兴,连招呼都没打就要往回跑。张三刀拦住他,从庭院里拔出一棵草来,说:“你娘要是不肯补鳞,你就把这草吃下去。这草没毒,而且能让你如愿。”

    龙生也无心细问,马不停蹄地赶回东阳,直接找到母亲曲氏,请她把鳞补上。曲氏拿着黑龙直掉眼泪,说她补不了,因为没那心境了。龙生早有准备,他把那棵草拿出来,丢进嘴里大嚼特嚼。

    曲氏一见就急了,一把夺过来问:“这呃逆草是哪来的?会让你咳嗽的啊。”龙生就一五一十地把找张三刀的事情说了。这时候,龙生就觉得嗓子里像有几十只小猫打架,痒得百爪挠心,咳嗽得上气不接下气,连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曲氏眼见儿子的惨状,一咬牙关,说:“好,我雕!”

    三、点睛

    曲氏把儿子安顿在里屋的床上,自己在外屋点起牛油大蜡,开始补那另一半龙鳞。里面龙生的咳嗽一声接一声,外屋曲氏也是咳嗽不断,不过她的手还是稳如磐石。等到东方发白,龙生的咳嗽渐渐停了,他来到外屋,发现母亲已倒在一侧睡着了,黑龙的鳞已全部完工,悲凉之意更见浓郁,像要充满整个屋子。龙生马上抱着黑龙去找默罕。

    默罕看到黑龙,不住口地称赞。他见龙生眼巴巴地等那银子,又笑嘻嘻地说:“年轻人,这黑龙值一千两银子不假,但要是能把雕刻者的两只眼珠镶在龙眼上,便算是通了灵,值白银一万两呢!”

    龙生一听,眼都直了。在当时,金华府首富的家产,也不过是九千两。于是,龙生抱起黑龙就走,他先到药铺赊了点草药,然后赶回家里,煎了药递给曲氏,说要给老娘治咳嗽。曲氏喝完药,觉得儿子变乖了。

    忽然,龙生拿了一把菜刀顶在头上,“扑通”一声跪倒在曲氏床前,又编起了谎话:“娘啊,儿不该借高利贷!现在利滚利要一万多两白银,人家说还不上就要儿子的小命呢!只有求您把眼珠剜下来,给黑龙镶上……”

    曲氏一听,如五雷轰顶,她大喝一声:“住口!这些天我找人打听过,你根本没欠那么多债!”龙生见露了馅,干脆抱住母亲的腿痛哭起来:“娘啊,您想不想儿子娶妻生子、过上好日子?想的话,就请您挖出眼珠,反正您年纪也大了,我会为您建一座上好的祠堂,一年四季享受香火……”

    只听“啪”的一声,曲氏一记耳光响亮地落在龙生脸上。刚打完,她就愣住了,龙生长这么大,这还是头一次打他;龙生也愣住了,没料到好像永远也不会发火的娘竟会打他。忽然,曲氏号哭一声,朝村外跑去,村外正是怒浪滔天的东阳江!

    四、浴火

    这巴掌把龙生打醒了,好半晌,他大喊一声:“娘啊--”就急匆匆地追出村外。此时,东阳江上烟雾弥漫,不少渔人正在点火烧芦苇。烟雾中,只见有一行新鲜的脚印从村口延伸到江里。龙生忽然明白,今后再也没有娘疼他了,不由得放声大哭。

    这时候,有一个人迎面走来,竟是张三刀。他拍拍龙生的肩膀说:“哭什么,黑龙不是还在你手里吗?卖给我,给你两千两白银!”

    龙生没有丝毫激动,只是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张三刀哈哈一笑:“你前脚走,我后脚就跟来啦!不为别的,就为你手里的黑龙。当年你娘雕黑龙的龙鳞,你正患百日咳,你娘就是听着你的咳嗽声雕龙鳞的。你咳嗽一声,你娘的心就抖一下,手里就刻一刀,所以整条龙充满了悲伤之意。我让你吃下致咳的呃逆草,就是为了让你再次咳嗽,你娘才会重新有当年那种心境,才能刻出那种效果。这黑龙气韵完足,苍凉悲壮,是木雕界罕见的珍品,所以我一定要收藏它,留给后人!”

    两行热泪从龙生的眼里流下来,他狂呼一声就要跳下东阳江,却被张三刀拦住了:“给我黑龙,我让你享尽荣华富贵!”龙生忽然一把将黑龙扔进烧芦苇的火堆里,然后又要纵身跳江。这时候,他身后传来曲氏的声音:“龙生,娘在这里!”

    只见一个人搀扶着曲氏从烟雾里走出来,那人竟是波斯商人默罕。默罕盯着龙生说:“你娘要跳江的那一刻,是我及时阻止了她。告诉你,我千方百计收购黑龙,就是为了让你娘打你一巴掌!”原来,默罕和张三刀都是傅九霄的至交好友,眼见好友的后人不成器,又知道病根在曲氏身上,两人才步步紧逼,终于调出了龙生心里的“孝”字。

    忽然,一股浓郁的香气从火堆里扑出来,是黑龙!张三刀眼疾手快,立刻抓出黑龙,飞快地浸到江水里,他吃惊地说道:“默罕大哥,我记得你在龙生三周岁那天送来这黑木,原来是价值万金的沉香啊!”

    默罕的表情严肃起来:“这段沉香是我从南洋高价收购的,送给傅九霄时没有明说,其实是想劝诫他。当时我已经看出,他们两口子对龙生太娇纵了。木不琢,不成器,即使是沉香,不下刀还是发现不了,所以我提议傅九霄当场表演,发现沉香时再劝诫他。没想到这沉香在木头里隐藏太深,黑龙雕完了还不见踪迹,弄得我也不好意思开口了。”

    这话对曲氏来说,简直就是当头棒喝,这叫自酿苦酒自己喝呢。她看看儿子,快奔二十了还一事无成,就“扑通”一声给张三刀跪下了,请他收龙生为徒。

    曲氏正要叫儿子过来磕头,却发现龙生正对着捞出来的黑龙发愣。大家都看过去,也不由得暗暗称奇。原来,这黑龙浴了火,以往的悲伤之气一扫而空,而另有一股历尽沧桑、迎来喜庆之意,也像是在庆祝龙生浪子回头。

    后来,龙生集合东阳潮州两派的精华,成为木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他首创的沉香雕、火烧雕至今流传,名扬海外。

    (首发《百花悬念故事》2007年10月,《新故事》转载)

    30、天剑绝刀

    江湖上凡是长耳朵的人,都知道当世使剑的第一高手,乃是天剑,使刀的第一高手,乃是绝刀。有人就问,要是天剑对上绝刀,谁更厉害?谁也不知道,因为两人是过命的朋友。然而当朝皇上的亲兄弟、最爱热闹的九王爷插手了,他制作了一面大匾,上书“天下第一高手”,声称只要天剑绝刀比个高底,胜者就以匾相赠。天剑和绝刀都是视财色如粪土的人物,偏偏过不了名声关,先后答应在五月初五,华山之巅一决胜负。

    九王爷还嫌不够劲,以这个设局,赌二人的胜负,赔率一比十。九王爷说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马上引起全国上下的大豪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目光都注视着五月初五的华山。

    武林中百年来最为精彩的一战就此拉开战幕,遗憾的是这一天天剑绝刀不许任何人上山旁观,所有人都得在山下等着。等候的人群中什么人都有,内中还有一个赌摊,七八个人正吆五喝六地掷骰子。其中一个白净面皮的年轻人,手法纯熟,却运气不佳,直输得一干二净却还不走,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铁剑押上:“这个成不成?”人群中有人惊呼出声:“天剑的独门信物铁剑令!”年轻人傲然一笑:“我叫阿剑,天剑就是我爹,怎么样?”人们都奇怪,老子在山上拼死拼活,儿子居然有闲心赌博?赌徒们马上不敢跟他赌了,还把赢的钱还他,天下第一剑的公子,谁惹得起?不想阿剑还不依不饶,缠着别人陪他再赌一把,有老成的人心头暗笑:天剑英雄一世,怎么有这样一个儿子?

    傍晚时分,一个人踉踉跄跄下山来,是绝刀。人们呼啦啦围上打听消息,绝刀叹了口气:“是我收手不及,天剑坠崖了。”华山天堑天下有名,坠下去连尸首都找不到的。忽听一声悲号,阿剑手舞一把长剑要跟绝刀拼命,天剑毕竟是他亲爹啊。重伤之下的绝刀只是挥了挥手,阿剑就一个倒栽葱摔在地上。众人想不到天剑的儿子这么差劲,有几个赌徒居然趁火打劫,对他身上的银子大肆抢掠,谁让他没了老爸撑腰呢?末了,还是绝刀出手赶走赌徒。但阿剑毫不领情,红着眼珠子道:“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你替父报仇。”绝刀不理不睬,笑眯眯地捧着“天下第一高手”的大匾,在众人的簇拥中走了。

    阿剑母亲早丧,是父亲天剑养大他的,平日里最爱的是赌博。如今父亲殒命,他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报仇”。他变卖了所有家财,对绝刀暗暗跟踪,好找机会报仇。

    机会还真找到了。绝刀本是江湖浪子,最爱的是杯中之物。这一天进了一家酒馆,自斟自饮起来。阿剑偷偷溜入后堂,用重金买通伙计,给绝刀酒里下了蒙汗药。绝刀喝酒如喝水,一仰脖子下了肚,不大工夫就趴在了桌子上。阿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看对方毫无察觉,拔出短剑就是一刺。忽然眼前一花,只见绝刀已在一丈开外,两眼亮晶晶的,哪有一点酒意?他冷笑着说道:“要报仇真刀真枪地来,这样下三滥的手段,不怕辱没了天剑的名声?”说罢飞起一脚,把阿剑踢出屋外。

    阿剑所有的信心都被这一脚踢散,不由号啕大哭起来。心灰意懒之下他忽然想起武林中的一句歌谣:“天剑绝刀,天下称豪,谁与争锋,霸王一枪。”这霸王枪本是和天剑绝刀齐名的人物,但他生性淡泊,这几年隐居在昆仑山北高峰,世人大都把他淡忘了。阿剑想,也许只有找他学武才能报仇雪恨。

    凭着一股毅力,阿剑渡流沙跨冰川,终于到达昆仑山北高峰。此地天气严寒,积雪终年不化。霸王枪的居所坐落于峰顶,推开院门,一个人正在院中面北打坐。阿剑上前轻唤:“可是霸王枪前辈?”这人缓缓回头,是绝刀!绝刀狞笑道:“好小子,要找霸王枪学武?看来只有杀了你才能永绝后患!”阿剑吓得后退一步,狐疑道:“要杀我为什么不在酒馆下手?”“因为我是大侠啊,”绝刀冷笑,“大庭广众下杀你这个窝囊废,对我名誉有损。现在霸王枪云游在外,把你埋在这里永远没人知道。”言未毕已拔刀在手,白光一闪,劈面砍来。“住手!”一道枪影撞破大门,直击在刀锋上。绝刀退后一步:“霸王枪?”来人是个花白胡须的老者。老者道:“既然认得老夫,怎么在此杀人?”绝刀显然不想树这个大敌,一跃过了阿剑头顶,一阵风似的走了。

    阿剑双膝跪倒,说明来意。不想霸王枪说道:“我习武图个强身健体,不是为打打杀杀,你走吧。”阿剑哪里肯听,跪着不起来。霸王枪被逼得没法,把矛一戳入地,竟有三尺深。“你能拔出枪来,我便收你。”说着进屋去了。

    昆仑峰顶都是冻土,阿剑试着一拔,枪动都不动。可是报仇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里,他只有拼了。先是用手刨土,刨得双手十指血淋淋都不停歇。但没等他拔出来,这几天的冷饿一起发作,终于晕倒在枪下。

    等他醒来已躺在霸王枪的小屋里。霸王枪告诉他,已愿意收他为徒。因为他的体温融化了冻土,铁枪自己倒了下来。

    阿剑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整日里勤学苦练,这一练就是三年,终于把霸王枪的一身功夫都学会了。这时他又急起来,嚷着要下山。霸王枪道:“下山可以,但是你先得在江湖上历练三年,再找绝刀算账。因为你缺少实战经验,这才是制胜的关键。”

    阿剑表面应允,但一下山就向绝刀下了战书,还是华山之巅,还是五月初五,辰时。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江湖,近年来还没有人敢挑战绝刀呢,人家现在是天下第一高手。九王爷很快摆出赔率:一赔一百。押绝刀胜百赔一,押阿剑胜一赔百。

    五月初四晚上,阿剑忽然接到绝刀的通知,决斗时间提前一个时辰,改在明日卯时。阿剑毫不在意,心说这个由你,早往鬼门关报到更好。

    第二天卯时,微曦初露的时候,两人对峙在华山之巅。阿剑使出霸王枪,一团枪影恍如乌云翻腾。绝刀不慌不忙,运起阵阵刀风相迎。一时难分胜负。

    数十招一过,阿剑才明白霸王枪的话。武功练得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在血战中反复试练,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但此时明白这些道理已经晚了,阿剑的枪直直刺出,取的是对方左腿,而绝刀不躲不闪,如雪刀光横卷阿剑头颅。他的意图很明白,一条腿换你一颗头,太划算了。但阿剑已经躲避不及,只有闭着眼听天由命,同时把枪狠命刺出去。

    忽然远处一个人如飞掠来,大声喝道:“住手!”绝刀此时显出真正的高手水准,刀光一下子收回,同时向下一蹲。阿剑的功力就差多了,枪势有去无回,正中绝刀前胸。

    那人急急跑来,看到这一幕一下子就呆住了。阿剑也是大吃一惊,这人居然是天剑!“怎么?您没有坠崖?”天剑没理他,俯下身来察看绝刀的伤势,忽然面色一暗,老泪纵横。原来枪尖伤了心脏,眼见不能活了。阿剑如坠五里云雾,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正要问,被天剑劈面一个巴掌打出老远。还是绝刀用微弱的声音阻止住:“不要怪他,他不明真相,再说是我自愿求死。”

    阿剑凑过来,才由天剑口中了解一切。阿剑母亲早死,天剑对儿子的教育就有些吃力。也许是缺少母爱,他小小年纪就迷上了赌博,整天跟人吆五喝六的。天剑一教他武功,他就直打瞌睡。这样一晃二十年,天剑眼看儿子成了不折不扣的赌徒,心中实在不忍,就跟好友绝刀商议,两人借决斗之机让天剑诈死,希望阿剑在仇恨的驱使下,能振作起来。在昆仑山北高峰上,绝刀的出手也是安排好的,是要激励阿剑的学习欲望。其实霸王枪本不愿收他为徒的,但那天天剑也上了山,暗中讲了一切,霸王枪才胡说体温化掉冻土,从而名正言顺地收他为徒。这一次决斗中,本来的安排是辰时让天剑出现,向阿剑道出真相,不想决斗时间被绝刀提前了一个时辰,当天剑赶到时,大错已铸成。

    天剑哽声问绝刀:“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要让我内疚一辈子?”绝刀微笑着说:“不关你事,我本来就得了绝症。我也有儿子啊,这样做也是为他着想。”说完用手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纸条,“这是我儿子的地址,他一生花费都有了,希望你父子俩照应着点。”说着眼一闭,一代绝刀就此辞世。

    江湖传言,绝刀一生四海为家,无妻无子,连天剑也不知道他原来还有个儿子。天剑父子照地址寻找,找到一个小山沟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绝刀的后人只住着一间茅屋。天剑暗叹,绝刀一身武功登峰造极,却不愿赚取一分不义之财,居然穷成这样。两人正要进去,忽然两名武士纵马而来,到茅屋前朗声说道:“此屋主人以纹银百两押阿剑胜,赢得纹银一万两,我等奉九王爷之命,奉上银票。”说着手一扬,银票飞进茅屋,两名武士随后上马飞奔而去。

    天剑父子恍然大悟,原来绝刀是这样为儿子筹花费的。进了屋,只见一个半大小子正捧着银票喃喃自语:“呵呵,这是啥玩意儿?爹怎么还不回来给我买好吃的?”口涎拉得老长,原来是个白痴。

    天剑和儿子对视一眼,不由扼腕长叹!

    (首发《山海经》2006年11期)

    31、庞统染发

    话说三国时候,曹操八十万大军兵临长江,要消灭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孙刘联军面临的局面是敌众我寡,两家一商议,除非用火功,不然这仗没法打。又一想,你就是把曹操的船点着几个,其他的船一散开还不是白忙活?这时庞统来了,主动跟周瑜请令,他要诈投曹操,献上连环计,让他把船串到一块去。那时候庞统的名气大了,号称“凤雏先生”,意思就是小凤凰。周瑜一听哪有不答应的,但他郑重嘱咐,完事之后一定再回东吴来,定有重用。

    庞统架着一叶扁舟,随同曹操的门客蒋干到了曹操水寨。往里一通禀,曹操很快跑出来了,一见面就握住庞统的手不放,“凤雏先生吗?你可想死我了!”瞧那热情劲,好像是他亲娘舅。庞统看一眼曹操,忽然发现对方脸上不大对劲,原来胡子正好剃去半拉,另一半正一翘一翘的动呢。他提醒曹操:“丞相,您的胡子--”曹操像猛然想起什么似的,摸了摸脸,不好意思地一笑:“我闻听凤雏先生驾到,所以就顾不上啦。”

    两人手挽手进入大帐,庞统说明来意,要曹操把船拴一块,这样就能解决曹操的北方兵晕船问题。曹操一听深信不疑,马上吩咐人照办,然后设宴款待庞统,宴后安排他在小帐歇息。

    当天晚上庞统可没睡好觉,翻来覆去在床上烙大饼。他想古人讲倒屣相迎,曹操这回也不差,来了个半胡相迎,真是礼贤下士啊。这么一想他就觉着有点对不住曹操,寻思着要不明天说实话吧。

    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往曹操的大帐走。刚要出门一个人先进来了,谁啊,这位是他小时候读书的同学,名叫徐庶。有个谚语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指他。徐庶说话痛快,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庞先生,你是不是要跟曹操讲明真相?你上当啦。”庞统还装糊涂:“徐先生,你在说什么?”徐庶说庞统的连环计让曹操上了当,但庞统同时也掉进曹操的计里了。那个半胡相迎,其实是曹操故意让手下人剃掉半拉,留半拉让庞统看,为的就是收买他的忠心。

    庞统一听不相信,听人说曹操奸,也不至于奸成这样吧。徐庶说:“这是我亲眼所见,因为曹操一直不放心我,老让我在一旁陪伴,所以看得真真切切。另外你想,匆忙之中刮剩半边胡子,留的茬口不会太整齐,但曹操的茬口齐得跟抹了油似的,分明有诈!”

    这么一说庞统立时出了一身冷汗,难怪曹操被人叫奸雄呢,名不虚传啊,自己差一点就坏了大事!当下谢了徐庶,到大帐里跟曹操告假,说要回江东安置家小,然后掉头就跑了。他是一刻也不敢在曹操这里呆了。

    没过几天,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把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殆尽。却说曹操一伙人烤白薯似的从火里钻出来,驾艘小船往北边江岸跑。这时上流头飘下一叶扁舟,舟上一人布衣葛巾,正是庞统。曹操一见破口大骂,说庞统忘恩负义,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厚待。只见庞统微微一笑,说:“丞相半胡相迎的情谊,我庞统会牢记一辈子的。”说到这里,他把头上的葛巾一锨,露出一头头发来。奇怪的是半边乌黑,半边雪白。

    曹操和身后众人看着都纳闷,这是什么意思?就见庞统长叹一声:“这番火烧赤壁,我事先也没想到,内心非常后悔,深深自责,所以一夜之间,就白了半边头发。”众人一听,这也太玄乎了,一夜之间白了头不算,还恰好半边。只有曹操心头明镜似的,这是嘲讽他那半胡相迎呢。想到这里,他回头狠狠看了一眼身后的徐庶,吩咐人赶快划船!

    庞统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心高气傲不服人。那天中了曹操一计,觉得丢了脸。这才染白了半边头发,故意来气气曹操。但曹操看徐庶那一眼,却看得他心里直发凉。要知道曹操身边都是心腹,只有个徐庶靠不住,这番回去,铁定会砍了他的头泄愤。那自己不是成了恩将仇报的小人了吗?庞统越想越后悔,赶紧动脑筋想补救这个失误,但思来想去还是没注意,没奈何,他知道只有向一个人求助了。

    能让凤雏先生上门求助的,自然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这时诸葛亮正在荆州清点战利品,闻听庞统说明来意,立刻就皱上了眉头。说这事不好办呐,曹操这回烧得灰头土脸,肯定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庞先生你还是准备香案祭祀一番算了。这话说得庞统差点掉下眼泪,一低头就要给诸葛亮下跪,说您无论如何,得救徐庶一命。

    诸葛亮赶紧拉住他,又摇了半天羽扇才说:“办法不是没有,但你得牺牲一样东西,就是你的头发。”三国年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损伤的。但庞统救人心切,连声答应,说你们尽管来剃,剃个光头也成!

    诸葛亮还真让人把他剃成光头,然后让庞统修书一封,内里夹了庞统的一缕白头发,派人带了一百两黄金骑快马送往许昌。许昌是曹操大本营,徐庶就在曹操府里任职。来人没进府见徐庶,先来到蒋干家里,托他进府送信和黄金给徐庶,并称另有重谢。蒋干一听表面应允,进了丞相府却把信交给了曹操。

    曹操这几天正想找徐庶的茬呢,一听说庞统有信送给徐庶,马上打开来,发现纸上一个字都没有,信封里只有一绺染白的头发。再看看旁边的百两黄金,不由怒从心头起,这是庞统给徐庶的谢礼啊,证据确凿,马上吩咐人:“把徐庶抓起来!”

    这时蒋干过来了,他向曹操邀功:“丞相,这回要不是我--”曹操一看他这副样子,觉得非常眼熟,忽然想起赤壁之战前的一幕来,这个蠢蒋干偷了周瑜的一封信,结果自己中了反间计,把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杀了。想到此曹操就是一激灵,这回会不会又中了反间计?徐庶可是天下有名的谋士。他这人多疑,思来想去还是下令,先放了徐庶,以后再考验他。

    消息传到荆州,庞统对诸葛亮大为佩服,拜谢了一番。然后告辞要走,周瑜早就留了话给他,他想去投奔孙权。这时诸葛亮拿出一面镜子来,对着他一照,说你现在是个光头,身体发肤不能损伤啊,回江东父母定会说你不孝。还是三个月后长出头发,再回不迟。庞统觉得这话在理,便在荆州住了下来。

    没想到第二天,刘备来找庞统谈心来了,这一谈直谈到晚上。第二天他也没闲着,关羽来找他赛马,第三天张飞找他喝酒。三个月九十天,刘关张是轮换着陪他。三个月后庞统的头发总算长了出来,但他张不开嘴说走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啊。这时他才品出滋味来,按说要救徐庶只要一绺头发就行了,可诸葛亮把自己剃了个光头,原来是个留人之计。想到此处他不由赞叹一声,到底是卧龙先生,高,实在是高!

    (首发《山海经》2006年9期)

    32、小瓦匠的承诺

    一、承诺

    刘江是一个瓦匠,一年四季活儿干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这天刘江来到骊山脚下的李家庄,庄子里的大户李员外正修建房屋,刘江在他家勤勤恳恳地做了一个月,再有一天就该上梁了。这天夜里,刘江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身体矮胖的老头对他说,明天上梁只能站在地上,千万不要上墙头。刘江迷迷糊糊就答应了。

    第二天上梁的时候,刘江推说腰疼,上不得墙了。可是上梁必须有人在墙上拽才行,这时李员外的女儿李婷儿自告奋勇,说她愿意上墙。这李婷儿容貌秀丽,又有一身好武艺,刘江不忍心她出事,一着急也不管梦里老人的嘱咐了,忙说:“还是我上墙吧。”

    刘江又上了墙头,他还没站稳,就听轰隆一声,墙倒了。刘江摔坏了胳膊,李婷儿自然一点事没有。婷儿姑娘对刘江千恩万谢,张罗着给他治伤,没想到李员外怕担医药费,对刘江说:“明天一早我就给你算清工钱,你回自己家里养伤吧。”

    刘江回到工棚里躺下,半夜里那个老头又来了,刘江一见他就直谢,老头哈哈大笑,“傻小子,你都这样了还谢我?”刘江说:“毕竟您是真心救我,我胳膊虽受了伤,但是却救了婷儿姑娘。”老头对他翘起大拇指:“你真是个好人,要真想谢我,就答应我一件事吧,明天带走倒塌的那面墙下的一方土。”刘江满口应允。

    第二天,刘江跟李员外说,工钱他不要了,只要带走一方土就够了。李员外虽觉蹊跷,但还是答应了刘江的要求。于是刘江小心翼翼地挖了三尺长、三尺宽、三尺深的一方土,那方土胶在一起,像一块豆腐,刘江用布把土包住,找了一辆马车拉走了。

    刘江刚走,李员外就后悔了,他怕刘江在土里埋了财物,就追了上来,家丁拿铁锹把土块打翻,一块拳头大的黄石头露出来,这块石头有四条皱纹,看上去很像人的眉眼。“你小子竟敢偷员外家的宝贝。”家丁三下五除二绑了刘江。

    李员外没看出石头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刘江肯用工钱来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李员外逼刘江说出来,刘江只好把矮胖老人托梦的事说了,李员外当然不信,把刘江毒打一顿,然后把他送进了官衙。

    二、修陵

    刘江呆在又脏又冷的监狱里,晚上睡觉又梦到了矮胖老头,老头这次一见面就跪下了,请他一定带走石头。刘江苦笑着说:“我现在命都不保了,怎样帮你?”老头说:“小伙子,你放心,明天会有人救你出去的,明天太阳落山前你一定要把石头带到骊山三百里外,然后丢到河里就行了。”老头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天一早,却见李婷儿穿着狱卒的衣服进来,打开了他的手铐脚镣。原来婷儿姑娘那天被刘江救下,对他心生爱慕,竟打晕了狱卒,用易容术化了装来救他。刘江也穿上狱卒服装,混出大牢后对李婷儿深施一礼:“多谢小姐相救,但我还不能走。”刘江就把矮胖老头两次托梦的事说了,想让李婷儿尽快帮他取回黄石头。婷儿暗自钦佩刘江的一诺千金,虽很为难,还是答应去试试。

    两人结伴来到李家庄外,刘江在外面等,婷儿独自进了庄。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也不见婷儿出来,刘江正想冒险进庄,忽然大道上开来一队官军,领头的是个道士,骑着高头大马。刘江连忙藏到草丛里,看着他们进了庄。很快,庄子里鸡飞狗跳,哭喊声响成一片。不多时,道士领着人出来了,手里还托着个金盘,盘里放的正是那块黄石头!

    刘江心生疑惑,便跟在官军后面,一路看着他们进了营盘。他正想着怎么夺回石头时,巡逻兵发现了他,立即把他抓了起来。刘江慌忙解释,说自己只是个瓦匠,还拿出工具给他们看。兵丁们看完说,那正好,你就在这里做工吧。

    原来当朝皇帝相中了骊山脚下这块地,要在这里修建陵墓,连李家庄都征用了。

    接下来,刘江就和一批工人一起,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做工。刘江的工作是把黏土和成泥,再雕塑成军兵的样子,转由别的工匠烧制成俑。这天,刘江正在专心雕塑泥人,一个工匠对他的泥人左看右看,疑惑地说,你雕的怎么都跟那个人很像啊?

    刘江一听,忙问像谁?工匠说:“隔壁营盘的黑脸火头军啊。”刘江听了,当晚收工后就去隔壁营盘看,发现那个火头军就是易了容的李婷儿。

    原来那天婷儿去跟李员外要石头,李员外死活不给。正僵持不下,那个老道带兵征地来了,一见黄石头大喜过望,夺了就走。婷儿去拦,结果被打伤了。等伤好后,她就听说刘江被抓进大营做工,便又化装混进来当火头军。但是官兵大营一座连一座,始终找不到刘江。刘江呢?心里对婷儿也是放不下,不知不觉就把泥人雕塑成了婷儿的样子,两人就这样见面了。

    婷儿说,明天是陵墓完工皇帝祭天的日子,那时候一定很乱,两人可以借机混出去。刘江说:“我既然答应了老人,就一定要找到黄石头再走。”婷儿见他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勉强他,说:“听人们传言,那块石头真是宝贝,明天皇帝就要用它祭天,到时我们化妆成军兵混到祭坛里面,趁乱拿走。”

    三、入宫

    第二天,婷儿打晕两名御林军,两人悄悄上了祭坛,祭坛是一丈高的台,台上支着一座青铜大鼎,坛后露着黑咕隆咚的地宫宫口,也就是陵墓入口。礼炮三声后,皇帝晃晃悠悠走出来,念起了祭文。然后道士捧了金盘上台,盘上就放着那块黄石头。这时,鼎里热水沸腾,皇上双手捧着黄石块,口中高声念叨:“苍天佑我,服此天降神物,以助我长生不老。”

    说着,皇帝就把黄石头往大鼎里放。刘江看见,太岁的眉眼里,忽然流出了泪水,这让他想起梦里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刘江不由大叫一声,猛然窜到皇帝身边,夺了黄石头就跑。可是才跑几步,就被御林军包围了。婷儿见状奋力拼杀,可也是寡不敌众,渐渐的,两人被逼到地宫入口,他们对视一眼,齐齐跳进了地宫。

    皇帝眼看着长生不老梦破灭了,急令御林军快进去抓人,可洞里机关重重,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出来的。道士磕头道:“不要抓了,洞里的机关恐怕早已将两人连同黄石头一起化成了灰烬。”“天啊,天不佑我啊!”皇帝痛哭失声。

    却说那地宫,由于触动了机关,只听轰隆一声,万钧巨石将地宫口牢牢地封死了。

    刘江和婷儿进了地宫,冥冥中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两人居然能避开重重机关,得以活命。他们走到一处墓室里,已经筋疲力尽,再也走不动了。墓室里有夜明珠照明,还有出气孔和地下河,可是没有食物,几天过去了,两人饿昏过去。

    迷迷糊糊中,刘江耳边又听到那个矮胖老人的声音:“快,快把我放进地下河里,过一天时间就能吃了!”刘江醒来,这才明白老人就是黄石头,他把石头放进河里,不知过了多久,就见黄石头慢慢变软,滋生出一层层薄膜,有脸盆大小了。刘江小心翼翼割下一块来,唯给昏迷的婷儿吃,然后自己也吃了点。只觉得滋味很怪,就像陈年腊肉似的。

    很快,刘江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再看婷儿,也醒了过来。更妙的是,只隔了一天,河汊里被割的黄石头又长成了原来的样子,还是脸盆大小。这下两人自然饿不死了,每天割每天长,便由此生存下来。时间一久,两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有心爱的人在身边,而且不会被外界打扰,就成了亲,一年后还生了个小男孩。

    四、出困

    当小男孩满周岁那一天,墓顶忽然开始掉土,紧接着,一道刺眼的阳光射下来。原来地宫顶上钻进个盗墓贼。这盗墓贼攀着绳索下来,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墓里看到活蹦乱跳的一家子,立时“嗷”的一声,晕了过去。

    刘江和婷儿一看,这个盗墓的不是别人,竟是李员外。

    原来,皇帝丢了太岁心中郁闷,不久染了一场大病,一命归西了。很多官兵乘机抢劫周围的百姓,李员外家里被抢劫一空,只好靠乞讨和盗墓为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女儿一家。

    婷儿讲了自己和刘江的经历,李员外又惊又喜,“太好了,我们发财了,这黄石头随割随长,是传说中的太岁啊,虽然什么长生不老靠不住,但是总能卖不少银子吧。”说着,就要去拿河汊里的太岁。这时刘江抢先一步,把太岁远远抛进河水里,高声说着:“太岁老人家,这地下河远远通到三百里外,您自己走吧,就算我完成了当初的承诺。”然后回身对李员外说:“我们现在四口团聚,都是拜着太岁所赐。您落到这步田地,难倒还是止不住一个贪字?”把李员外说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四个人出了地宫,发现李家庄周围三百里一片荒芜,大多数乡亲都在修陵一事中,抓的抓杀的杀了。只有刘江四口,因为尽力完成太岁的承诺,反而平平安安生活在了一起。

    后来刘江和婷儿都活到一百多岁,人人都说是吃过太岁的缘故。

    (首发《新故事》2008年4月下)

    33、扬州炒饭王

    约战

    上海滩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外滩,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形形色色。在清末时,这里有一家饭馆,招牌饭就叫“饭根香”。

    什么是饭根?就是昨天吃剩下的米饭,老板刘老四拿个鸡蛋和小葱一炒,迎风能香到外白渡桥。炒饭还便宜得邪乎,两个大子一大碗,包你吃得肚子溜圆。

    别家饭馆给刘老四算过一笔账,结果百思不得其解,说就这价码,也就是收个成本价,一不留神兴许还赔了。于是有人劝刘老四涨价,可他总是一笑了之。

    你想外滩地区都是些什么人哪,到处都是社会底层混日子的老百姓,都是劳累了一天图个饱肚的主,饭根香因为这批食客可就大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半年光景换了两根新门槛。

    话说这天刘老四正忙里忙外,一伙穿长袍马褂的人走了进来。打头的手拿鼻烟壶,正是住在沪上的皇亲国戚,人称九贝勒。九贝勒把手里的鼻烟壶一撂,让手下找来刘老四:“掌柜的,你这店我朋友看中了,说个价,包你满意。”

    刘老四手里的活计停也不停,说:“多少钱我也不卖!”

    听了这话,九贝勒这个气啊,当即就要叫人来打砸抢,却被店里一个人拦住了。

    “等一等,万事抬不过个理字,如果你的炒饭没有我炒的好,你就要把店铺让出来。”这话说得曲里拐弯,说话的还是个蓝眼睛老外,不过也穿着长袍马褂。

    这时九贝勒说话了:“刘老四,我这位朋友名叫理查德,是美丽鸡的特级厨师。”想了想,觉得自己说岔了,“呶,是美利坚。理查德先生在美利坚开了很多快餐连锁店,现在要和我联手在这地方开个店,你这店铺,你就是不卖也得卖!”

    在这大上海,九贝勒可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话说到这份上,食客们都在暗自嘀咕着,恐怕再也吃不到刘老四的炒饭了。可刘老四听完一点没慌张,微笑着对理查德说:“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说得好。就凭这句话,我们比一比吧,明天上午就在我店门前的开阔地比赛炒饭,我胜了,你还去国外开你的快餐店去;你胜了,这块地方我拱手相让!”

    九贝勒正要说话,理查德先张了嘴:“没有三分三,不敢上黄山,比就比!”

    刘老四一挑大拇指说:“是上梁山,不过我还是敬佩你!”

    秘密

    第二天阳光明媚,饭根香前的人是挤得前腿挨后脚。穷哥们都歇了手,抢着来看这中西炒饭之争。场子当中坐着的评委一个是九贝勒,另外几个是附近饭馆的大厨。

    理查德前呼后拥地首先入了场,这时候他的行头早换了,他头戴一顶老高老高的白帽子,身穿白大褂。后面的随从赶着一辆双轮大胶车,车上拉着个大木桶,看样子可不轻。

    照规则,比赛双方的原材料除了水,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准备,看样子木桶里就是他要用的材料了。接着,刘老四也来了,还是那个棉布围裙,双手却是空空如也。

    评委们面面相觑,没有材料还怎么炒饭啊?有一个评委提醒他赶快备材料。刘老四听完了不紧不慢地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评委一愣,“卯时刚过。”

    刘老四仰首向天,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就都该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围观的人闪出一条道路来,只见在刘老四的一个伙计的带领下,一群人鱼贯而入,人们一看,都是附近菜场和米行的老板。这些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有大米、鸡蛋,大葱、蘑菇,还有各种调味料。

    刘老四一一收下,末了向这些人鞠了躬,“感谢各位多年支持,这回欠的账明天一定还上,万一失败了,我另有东西抵偿大家。”

    米行老板听得这话,眼眶湿了,他对刘老四说:“事到如今,能不能让我说出你这赔钱卖饭的秘密?”

    刘老四沉吟半晌,缓缓地点了点头。

    原来,这位刘老四祖籍扬州,前几年和老婆流落在大上海。不想偶然受了风寒,又加上吃不了几顿饱饭,竟然一病不起。幸亏饭根香的老掌柜收留了他,还有外滩的三教九流凑了钱买药帮了他这个穷弟兄,他才活过这条命来。后来,老掌柜过世,他掌管了饭根香,由于来吃饭的都是穷哥们,挣一顿吃一顿,所以他卖炒饭就只卖个成本价。

    有人要问了,他这样卖法两口子怕都要饿死了。其实,几百号人的炒饭做下来,每天的锅巴不在少数,数量多得不但他们吃不了,还能接济别人呢。因为没钱购买每天的原料,他每天早上跟各蔬菜米行铺赊账,然后晚上再结账去。各家铺子都是辰时开卖,所以这个时候才送来“原料”。

    这番话一说出来,场内场外的人一片喧哗,菜铺和米行老板更是大声叫道:“刘老板,我们要是再收您的账,还不让大伙骂死?”

    就见刘老四一抬手,把自己穿的一件小夹袄脱了下来:“你们都是小本经营,哪能不还钱?我身上就这件马褂值些钱,到时赔给大家。”

    这马褂油渍麻花,都看不出本色了。刘老四把马褂一翻,露出黄澄澄的颜色来。在场众人还没看出奥妙,那些评委却惊得一个个蹦起来:“黄马褂!莫非你是扬州得胜楼的大当家,炒饭王刘寿喜?”

    败北

    前清饮食界有句老话,天下炒饭在扬州,扬州炒饭得胜楼。得胜楼炒饭的名气之大,就源于这位炒饭王。

    十多年前,当朝皇上慕名前来品尝,吃完了赞不绝口,钦赐刘寿喜黄马褂一件,这在饮食界可是蝎子的尾巴--独一份,所以评委们才认出是他了。皇上后来传旨让他进御膳房当差,不料,刘寿喜当晚就带着老婆跑了,他的跑带有“仓皇出逃”的成分,于是到了上海贫病交加,差点连命都没了。

    刘寿喜惨笑道:“不错,我就是刘寿喜,皇上当时要我进御膳房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求扬州炒饭的配料和工序从此成为皇家独有,我这才逃了出来。现在皇上自个儿顾不上自个儿了,我这才敢说出来。”

    刘寿喜这一亮身份,九贝勒喜上眉梢,他立刻写了一个条儿,让人送到他的把兄弟、当地驻军的管带那里。很快,管带就领着一营辫子军来了。九贝勒吩咐他们把场子悄悄围起来,刘寿喜有抗旨之罪,比赛完了就把他抓起来。

    九贝勒这么做是出于自己的算盘,到时候不管输赢,还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这个店铺稳拿。

    这时候,理查德正大眼瞪小眼呢,他对中国话毕竟只是一知半解,刘寿喜说得又快,他听了半天也听不明白,就问九贝勒刘寿喜脱衣服是怎么回事?九贝勒知道这位洋人有时候太实心眼,于是糊弄他说:“他的意思是要光着膀子和您大干。”

    理查德耸耸肩,招手叫手下亮原料。大木桶一打开,大家算开了眼了。手下先从里面拿出一块块冰来,这是为了低温保鲜。然后是拿出来自于大西洋彼岸的东西,众人大多都没见过。还是理查德一样一样指给大家看:“通心粉、花菜、丝苗、沙茶酱……”拿到最后,是个圆溜溜、红彤彤的浆果,这个来自南美洲,名叫‘狐狸的果实’。”

    双方准备妥当,评委便下令开始。这时候就看出中西方烹调的差异了。刘寿喜做炒饭讲究感觉,各种配料的分量都用手抓,先蒸上白米,同时一样一样把辅料切细,光准备工作就用了比赛的一大半时间。眼看比赛要结束的时候,油锅里才起旺火,几乎是眨眼间,香飘十里的扬州炒饭就出了锅。

    而理查德的西式烹调又是另一种风格,他拿出一个小量杯来,一样一样量配料,量好了再煮通心粉、煮丝苗,然后和“狐狸的果实”一拌,再卡着时间用小火一加热,得了。

    评委们先品尝理查德的,尝完后个个点头。西餐有西餐的优势,虽然有些吃不惯,味道的确也不错。轮到刘寿喜了,众评委一尝,面面相觑,忽然都举起了牌子:理查德胜!

    什么?围观的人群顿时炸了锅,大家虽然没尝过,但是闻也闻得出来啊。再看刘寿喜,满面平静地对评委说:“能不能让我尝尝理查德先生的西式炒饭?”

    见评委点头,他走过去尝了一口,在嘴里细细一咂,说:“虽然这炒饭做得不错,但是未必能盖得住我的扬州炒饭。”

    一个评委说:“可是,您的炒饭好像咸了些。”

    刘寿喜飞快地吃了一口扬州炒饭,不由神色大变,他猛地跳起来,像疯了一样一样一样地尝起自己炒饭的原料来,可是,都没有问题啊。忽然,他的目光落在木桶里的清水上。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然后“扑”地吐出来,苦笑着说:“九贝勒,好手段,水是你们提供的,预先加点盐小事一桩。”

    九贝勒的脸皮能有城墙厚,这个时候还说呢:“您和理查德先生都是饮食界顶尖的人物,做饭前怎么能不检查原材料?要是有人下毒怎么办呐?要对食客负责啊。”

    大家一听这叫什么理啊,顿时群情激愤,有几个人还要上来揪打九贝勒。就见九贝勒狰狞一笑,下令辫子军,“给我抓钦犯刘寿喜!”

    奇香

    登时一伙辫子军就冲了进来,大伙儿不让,眼看就是一场流血冲突。忽听刘寿喜大喝一声:“大家停手,我可以认输,但是要答应我两个条件。”

    这时候还讲条件?九贝勒嘴角一撇,理查德说话了:“刘老板,这场比赛我赢得有愧,你的条件我一定答应。”

    刘寿喜走到理查德的原材料旁,一个一个尝过,最后尝完“狐狸的果实”说:“你的炒饭口味独特,这种红色浆果起了很大作用。我的条件就是,请把它移植到中国的大地上。”见理查德答应下来,他才如释重负地一笑,又说:“第二个条件是请你们明早再来抓我并接受我的饭馆,我想在饭馆里过上最后一夜。”

    九贝勒点头了,刘寿喜这才把两个“狐狸的果实”往兜里一揣,蹒跚而去。

    刘寿喜一走,九贝勒拉着理查德和辫子军管带回了府,举杯庆祝。就在喝酒前,管带让兵士把饭根香围起来,以防刘寿喜跑了。不到一会工夫有人来报,刘寿喜老婆带着两个徒弟要走,剩下刘寿喜一个人在饭馆里不知道忙些什么,拦不拦?

    管带一挥手,“让她走,不要跑了正主儿就行了。”一壶酒喝完,有人来报,饭馆着火啦,只是不见刘寿喜出来。理查德“腾”地站起来,想出去救火,被九贝勒拉住说:“咱要的是地皮,那几间破房烧了正好,省得拆了。”

    第二天一大早,九贝勒和理查德来到饭根香前,只见店铺已经烧成了一片黑地,但上方有股香气经久不散。看样子是刘寿喜自己放的火,他和饭馆同归于尽了。

    理查德老大不明白,就是被抓去也不一定就死啊,干吗自杀?

    九贝勒解释说:“他这人死心眼,不全是怕抓,是图个面子。”

    理查德听完更不明白了,“面子是个什么东西?”

    “大约相当于你们说的尊严吧。”听了这话,理查德若有所悟。

    这时候已是秋冬时节,没法盖新饭馆了。可九贝勒急着要挣钱,便买来很多木料,搭了几座木板房。一个月后,理查德的西式炒饭就开了张,因为当地老是隐隐有股香气,便立了个招牌,叫香满园。这样一来价格当然是提高了,街头混饭吃的穷哥们吃不起,可那些老爷们有钱,一个个都来吃个新鲜。

    谁也想不到,这帮老爷们只来吃一天,第二天便不再上门。把个九贝勒急的,急忙上门向这些位老爷们讨教,毛病出在哪里?老爷们说,你们这饭馆有股诱人食欲的香气不假,理查德的西式炒饭好吃也不假,但这两样东西是驴唇不对马嘴,吃在嘴里不着调啊。

    九贝勒回来跟理查德一合计,看来,只有去除香气才行。可是香气是哪来的?两人屋前房后的找,也没找出个子丑寅卯来。后来还是九贝勒想了个绝的,他把饭馆里的食物都搬走,然后牵来一条饿了两天的狗,让狗四处闻。这一闻还真找着了,就在饭馆的右墙角,饿狗玩命地刨地找食吃。九贝勒命令,就在这里挖。

    才挖下去一尺,就挖出一个密封的瓦罐来。一个下人揭开罐盖,顿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浸入了每个人的骨头缝里。这是扬州炒饭啊!

    理查德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不由连连叫好,应该说这饭恰到好处地糅进了酸味,不但奇迹般地中和了咸味,而且使炒饭口感和香气大大提升,就连吃遍世界美食的理查德也大为赞叹。而就在罐子底的米饭下,他看到了奇迹的来源--呈莲花瓣码着“狐狸的果实”的切片。

    一时间,理查德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刘寿喜从没见过“狐狸的果实”,但只尝了一口,便立刻能加以利用,让做咸的扬州炒饭起死回生。然后以透气不透水的瓦罐密封,浅埋地下,上面再点上大火加热,不但让炒饭和“狐狸的果实”完美协调,香气四溢,而且让罐中炒饭杀菌消毒,以致在一个月内不坏。

    在这里,“狐狸的果实”的利用,埋罐的深浅,还有地面火势大小,一样出错就达不到现在这效果,只能说是神乎其技。

    九贝勒见理查德久久不说话,抬脚就要踢掉瓦罐。冷不防理查德兜头一巴掌,把他打得鼻血都流出来了。然后,他向瓦罐三鞠躬,说道:“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现在,我该履行那个条件了。”说罢,扬长而去。

    九贝勒被这一巴掌打得好委屈,心想我出了多大力啊,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洋大人怎么还打我?

    §§§尾声

    理查德一走,九贝勒自然开不成洋快餐了,便把地皮让给了别人。后来,有位南方来的后生买下来,还是卖炒饭,还是赔本卖。人们一尝之下大惊失色,说这是炒饭王刘寿喜的手艺啊,难道是他的传人来了?

    这时候才有人忽然想起,刘寿喜店里只有一个伙计啊,那天他老婆怎会带出两个伙计去?

    后来,理查德也遵守诺言,把“狐狸的果实”推广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中国人都把这果实叫做西红柿,又名番茄。

    (首发《上海故事》2008年11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转载)

    34、疯狂的鸡蛋

    一、选雏

    刘老四祖祖辈辈住在皇城根下,靠养鸡为生。一家四口人,就靠百十只母鸡下蛋讨生活。别人的鸡蛋卖四文一个,只有他卖五文,而且一向供应大内。不是他的鸡蛋多么好,而是他的侄子刘堂在御膳房当采买太监,自然得了近水楼台之利。

    这一天暮色降临的时候,刘堂进了刘老四的家门。刘老四对他这个侄子一向是当财神爷供,慌忙备酒又备菜,刘堂却苦着一张脸制止了:“四叔先别忙,咱家今儿个是替皇上选鸡雏来了,我要选一个孵出来没几天的鸡雏进宫,且把你的鸡雏都拿过来瞧瞧。”

    光听说皇上选秀女,如今还有选鸡雏的?刘老四心里奇怪,不过没敢问,忙搬来一个装满鸡雏的大竹笼。刘堂从衣兜里摸出个纸包,打开来里面都是小小的根须,他掐下几段,扔到竹笼里。那些鸡雏还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你争我抢的过来,对着根须看了几看,闻了几闻,便都掉头不顾。

    面对此情此景,刘堂白净面皮上就有些见汗,他尖着嗓子问刘老四:“四叔,把你平时喂鸡雏的东西拿来,我就不信,这东北正宗老山参它就是不吃。”山参喂鸡?刘老四满肚子不明白,不过还是很快捧出一袋小米来。刘堂把小米跟山参根须混在一块,投进竹笼,只见鸡雏吃罢小米,又单单剩下了根须。刘堂不再多说,跌跌撞撞往外走,一张脸变得惨白如纸。

    侄子一走,刘老四越想越奇怪,生怕他出事,便追了出去。出门不远,就到了护城河畔,河边一株接一株,都是一抱多粗的杨柳。只见一个人吊在树杈下,正晃晃悠悠,不是侄子刘堂是谁?

    二、入宫

    刘老四慌忙解下侄子,给他拍前胸揉后背,好不容易才救过来。刘堂看一眼刘老四,不由涕泪横流:“四叔啊,您救了我一时,救不了我一世,还是让我早死早投胎!”刘老四就劝:“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有难事你说出来,四叔给你想办法。”

    刘堂定定神,这才说明原委。昨天早上,皇上心血来潮,踱到御膳房看御厨做菜来了。也是刘堂流年不利,不留神把买菜的账本放在桌上。皇上无聊之下翻了几页,偶然看到鸡蛋的账目,要五两银子一只……

    刚说到这里,刘老四就插了嘴:“我卖给你的不是五文大钱么?合着你低买高报,从中挣了外快!”刘堂叹一口气:“你不在大内行走,不知道大内的事,这外快我若能拿走,还会让我娘住在城郊破瓦房?先不说这个--”

    刘堂又续了下去--皇上一看鸡蛋价格,说出一番话来:“真是奢侈啊,五两银子的鸡蛋,朕一顿竟要吃好几只。都说物力维艰,要是能把鸡蛋的成本降下来,让天下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鸡蛋,也算一件大好事。刘堂啊,你给我买只鸡雏来,朕反正闲着没事,就亲自养一只鸡来生蛋,看能不能想出节省成本的法子。”

    刘老四听着一挑大拇指:“爱民如子,古今少有的大明君啊。”刘堂的脸都绿了:“皇上是明君,这个我认,可是这样一来,我还活不活了?皇上不知道鸡蛋的价码,可是知道小米的价码啊,大臣们的奏章报告每年的雨水丰歉,上面少不了写粮价。若是让他用小米喂的鸡生了蛋,知道折合三四文钱一只,多半要问我个欺君之罪,怕是我老娘也要跟着遭殃。所以,我想着这鸡雏不能吃小米,得吃正好能折合四五两银子的东西,比如人参,不就解决了?可是刚才你也看见了,鸡雏不好这一口啊。”

    刘老四听完倒乐了:“怎么不早说?想要鸡雏吃人参,得用特殊办法培养。两天后,你只管来拿。”

    其实让鸡雏吃人参,说来也简单。刘老四把刚从蛋壳里孵出的鸡雏放在装人参段子的篮子里,再不给其他食物。饿红了眼的鸡雏哪管对不对口味,吃了个不亦乐乎。连吃两天,鸡雏们就对人参有食欲了,反倒对小米有些不屑一顾。

    两天后刘堂过来,选了只毛色漂亮的鸡雏,让它在沙地里走了几步,见走得威武雄壮,没灾没病,便捉起来放进鸟笼里,拎着进了宫。

    刘堂走后,刘老四志得意满起来。心想一只鸡蛋在宫里报账五两银子,这回又帮了侄子大忙,自己的鸡蛋是不是也该涨涨价了?刚想到这里,他的眼光偶然扫到沙地上,那里有鸡雏刚刚踩的爪印,不由惊叫一声:“糟了!”原来两行爪印跟行进方向平行,而不是向内走内八字。这是公鸡的爪印啊,开始光顾训练鸡雏吃人参了,竟忘了这一茬!

    刘老四越想越冒汗,暗想皇上千辛万苦,把鸡雏养大了,发现这鸡根本不会下蛋,还不剐了买鸡的刘堂?他立马抓了只母鸡雏,匆匆忙忙往宫里赶,想着要赶在公鸡雏送呈皇上前换过来,不然麻烦就大了!

    三、偷换

    刘老四平时没少往宫里送鸡蛋,守门侍卫都认识他,所以进宫没遇人阻挡,一直走到御膳房。皇宫大内分前后两宫,前宫管得不严,王公大臣,执事杂役可以行走,后宫是皇后嫔妃所在,没有腰牌的话,一踏进去就是死罪。

    刘堂这个时候正在御膳房自斟自饮呢,鸡雏已经交上去了,他跟皇上说,这鸡雏特爱吃人参,喂的时候一定要掐几段,不然这鸡雏长不大。皇上信以为真,一时高兴还赏他十两纹银。银子是不多,不过一场弥天大祸就此免了,他能不高兴吗?等刘老四提着鸡雏进来,把话一说,刘堂吓得差点把酒杯吞下去,四叔啊四叔,你真是我的好四叔!

    事已至此,刘堂只好另想办法。先让刘老四坐在里面的套间,他在外面把厨房的大厨请来,耳语一番,大厨拎起母鸡雏走了。随后刘堂叫来手下小太监,让他去请两人。先来的是位女官,刘堂又一阵耳语,女官面有难色,刘堂神色严厉起来,又说了几句,女官才点头走了。后来的是侍卫总管,身后还跟了两带刀的侍卫。这个比较麻烦,耳语半天不管用,刘堂塞了张银票,这位才勉强答应。

    这事办完,刘堂进了里间,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就像刚才打了场仗。刘老四见左右没人,就问侄子事情怎样了。刘堂压着声音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啊,总算一天云彩满散。”

    原来刘堂想了个偷天换日之计。先让大厨做好菜后,其中一个食盒的格子空出来,把鸡雏放进去。然后再让负责上菜的那个女官,趁皇上吃饭不注意的时候,把两只鸡雏调换。皇上吃饭时爱看奏折,来个偷换很容易。至于找侍卫总管,是因为端菜进殿的时候,门口有侍卫查验菜品,只有买通他才可行。

    刘老四听完不由又拍起了侄子的马屁,说到底是人缘好啊,一场祸事就这样掩盖了。刘堂嗤的一声笑:“您知道为啥鸡蛋报账五两银子一只,我还是买不起京城大宅吗?就因为我每月要给他们孝敬!不给的话,大厨会说我采购的鸡蛋不好,拒绝使用;养心殿女官会在皇上跟前说,菜色不对,原料多半不新鲜,侍卫总管干脆不让你的鸡蛋进宫,他说怀疑有毒。这便是宫内的规矩,有钱大家赚。只有报账五两我才有利可图啊,这一回出事,他们自然该替我出力,可是侍卫总管太黑,居然还好意思要钱!”

    原来是这样,刘老四心中感叹,看来大内宫中也不是那么好混,倒有些可怜起侄子来。就在这时,只见那个女官慌里慌张的进来了,说大事不好,她送菜到养心殿,才知道皇上一时心血来潮,拎着那只公鸡雏上了金銮殿,说要跟众位大臣朝议!

    说完宫女就走了,刘堂面如土色。大臣们哪有不知道鸡蛋真实价格的,一旦说漏了嘴,还有个好?一抬头,只见两名侍卫不知何时守在房门外,看样子竟是监视起他来。他心里雪亮,侍卫总管就是黑啊,这是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要杀人灭口。想到这里他看眼四叔,发现四叔也正看他,两人面面相觑,都听见对方胸膛里在打鼓。

    四、朝议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可刘老四叔侄感觉过了一年,这时候侍卫总管出现了。他笑嘻嘻地遣散门口侍卫,才进房跟刘堂一拱手:“刘公公,你真是险死还生啊。刚才我伴驾上朝,只见皇上拎着小鸡问众大臣:‘前些日子朕在厨房翻账,才知道一只鸡蛋值五两银子,所以啊,朕亲自养了一只,每日喂它人参等物,看能不能改良改良,降下成本。诸位爱卿,你们都常吃此物吗?’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鸦雀无声。只有中堂索伦图大人上前答了一番话,你们猜他怎么说?”

    刘堂跟刘老四都觉得脖子凉飕飕的,知道生死系于此言,不由眼巴巴地等侍卫总管说出下文。侍卫总管卖足了关子,才接了下去:“索中堂不愧久经宦海,当场答道:‘鸡蛋价格昂贵,世间少有,老臣只在婚丧嫁娶之际,偶尔待客!”

    扑通扑通两声,刘家叔侄的两颗心算是落在肚子里了。刘老四跟侄子作别,打算回家。刘堂送四叔出宫,在路过军机处的时候,却被一位拿鸟笼子的朝臣叫住,他只好让四叔一个人出宫回家。

    过了几天,刘堂又到刘老四这里采买鸡蛋来了。叔侄俩一阵闲聊,就说到那天叫住刘堂的朝臣。“那位就是中堂索伦图啊,他跟我说,皇上的寿诞就要来了,他的寿礼乃是一块皇上素来喜欢的太湖石,江南一路来的运费只怕要上万两白银,想跟我借些银子。我本意不借,可他一晃鸟笼,里面装的竟是你那只公鸡雏,原来那天朝堂上,他主动跟皇上请示,说皇上日理万机,再养此物劳神费心,不如由他代养,生蛋之时再行呈上。结果此物到了他手上,就好比给宫中公公、宫女、侍卫上了道紧箍咒,你说厉害不厉害?我哪有不借的道理?说不得,鸡蛋只好涨到六两一只了。”

    刘老四心头疑惑,问:“皇上吃鸡蛋都怕贵,怎会接受劳民伤财的太湖石?”刘堂嘿嘿冷笑:“上万两的太湖石,他跟皇上说只值白银三两。不然一考校他的薪俸,还不露出马脚?这一贵一贱,正是最上乘的为官之道!”

    刘老四心下感叹,当今皇上不可谓不明,下面却乌烟瘴气,如果说太监宫女算蚊虫小贪,那么中堂大人就是血口大鳄。按老规矩,鸡蛋过了数,应该由刘老四自己担起担子把鸡蛋送入宫,但他看着巍巍宫墙腿脚老是发软,只好另雇了个小工,跟随刘堂去了。

    五、灭门

    过了两月光景,刘老四听见街上人喊马嘶的,忙吩咐家人闭门不出。这是住在皇城根底下人家的起码常识。再过了一阵子,声音渐渐小下来,有咕噜咕噜声传来,像是过车。

    刘老四大着胆子,开了条门缝往外瞧,只见街上一辆辆木笼囚车慢慢驶过,过了小半个时辰才过完。他知道,这是哪家王公大臣被满门抄斩了,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罪人。

    天擦黑的时候,刘堂一脸喜色地进来了。一见面就嚷着让刘老四打酒买菜,说有好消息。刘老四凑过耳朵去,就听见刘堂咬着牙说:“索伦图倒了。”

    酒过三巡,刘堂说明索伦图倒台的原委。皇上一天微服探望索伦图,千不该万不该,索伦图的门房在吃鸡蛋炒西红柿。皇上一见大吃一惊,心里一算,一只鸡蛋五两白银,门房炒了六只鸡蛋,那就是三十两啊。这还只是门房吃的一盘菜,那么索伦图呢?该有多大的家底?皇上立刻派人彻查,果然查出令人吃惊的财富,于是下旨,满门查抄。

    刘老四听得都不相信自己耳朵了:“索中堂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就因为一盘鸡蛋炒西红柿,说倒就倒了?”

    刘堂拿过旁边一篮子鸡蛋来,指着最上面的鸡蛋说:“我给你打个比方,你看这一只站得最高,也最风光,其实也最危险,这就死危如累卵得来历!”

    这时刘老四想起那只公鸡雏来了,问现在怎样了。刘堂笑得差点把酒喷了:“还能怎样?皇上的鸡雏他只好当神仙供着,每日里人参随便吃。要命的是,鸡雏越大越像公鸡,他为了不让皇上生疑,竟又剪鸡冠又修翅,现在还是母鸡样!”

    (首发《百花悬念故事》2009年10月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转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