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圣彼得节,俄历六月二十九日。
[3]《圣经·新约·启示录》十四章十三节。
[4]《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四十二节。
[5]民间传说伊里亚是雷神,伊里亚节即雷神节,在俄历七月二十日。
[6]从俄罗斯东正教会分离出来的精神基督派的一支,产生于18世纪,主张取消教会和祭司,反对举行仪式,提倡“自我修道”。
[7]科里佐夫(1809—1842):俄国诗人,多写农村生活,风格近似民歌。尼基金(1824—1861):俄国诗人,常在诗中倾诉穷人厄运。
[8]暗指尼基金的名句“我们的时代即将可耻地灭亡”。
[9]指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
[10]俄罗斯民俗禁忌黑色,见黑猫、黑狗等均非好兆头。
[11]穆罗姆森林素来是绿林大盗出没之处。
[12]科里佐夫(1809—1842):俄国诗人,多写农村生活,风格近似民歌。
[13]十六世纪铸造的一门大臼炮。作为艺术文物,现陈列在克里姆林宫内。
[1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所树俄国士兵典型。
[15]所提人名,均为俄罗斯名著中各种类型的人物。
[16]指十二世纪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即古罗斯公国)年代。
[17]“勿抗恶”是托尔斯泰的社会哲学思想之一。
[18]穆罗姆采夫(1850—1910),莫斯科大学教授,立宪民主党人,第一届国家杜马主席。
[19]维佳指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俄皇尼古拉二世派他率代表团赴朴次茅斯就日俄战争签订和约,以便俄政府集中力量对付国内革命。
[20]马卡罗夫(1848—1904):日俄战争初期担任旅顺口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司令,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甲舰触雷爆炸而牺牲。
[21]旧俄时代的农奴发式。
[22]法国历史上有所谓“德雷福斯案”:1894年,法国反动军阀诬告法国总参谋部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充当德国间谍。尽管缺乏证据,法庭仍判德雷福斯终身苦役,放逐鬼岛。
[23]俄国神话中,伊利亚是先知,也是雷神。
[24]均见之于《圣经·旧约·创世记》。
[25]一种绣有十字架的麻布毛巾,用来供在圣像之前。
[26]即名特罗兴树林。
[27]俄俗,以为把辗衣棍(一种压平衣服的圆棍)扔往空中可禳灾驱邪。
[28]俄俗,年未及笄的少女不扎头巾。
[29]俄国贵族社会的规矩是家奴应吻主子的手,格尔瓦西卡则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主子大怒。
[30]一种名贵的葡萄酒。
[31]俄俗,认为姑娘若照了心上人的镜子,即可赢得他的爱。
[32]俄国民间的一种男式上装,背部有襞褶。
[33]这是格尔瓦西卡的正名和父名,俄人习惯,以名字和父名称人表示尊敬。
[34]系用炭粉和香树脂做成,状似蜡烛。
[35]俄俗,葬礼后要请送葬的人喝加蜂蜜的粥。
[36]可能是指俄国作家彼·巴·叶尔绍夫(1815—1869)所著童话故事《小驼马》(一译《凤羽飞马》)中的驼马。
[37]俄历六月底,新历七月上旬。
[38]俄国圣伊利亚的节日,或称雷神节,在俄历七月二十日。
[39]《治家格言》是16世纪俄国一部有关怎样治家的道德、生活和处世原则的教言集,主张整个家庭生活要建立在家长制的基础上,丈夫为一家之主,妻子应绝对服从。
[40]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同名剧的主人公,性好嫉妒,以致杀死了妻子。
[41]坦波夫省的维特坦波夫系俄国省名,米佳的故乡。维特系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中的男主人公,因失恋而自杀。
[42]指俄国钢琴家、作曲家鲁宾斯坦(1829—1894)根据德国诗人海涅(1797—1856)的同名诗谱曲的一首浪漫曲。原诗为海涅《罗曼采罗》(史诗)第一部中一个篇什,全诗如下:每天薄暮时分,一天黄昏,公主近前绝世佳人苏丹公主,向他匆匆地问道:来到那比死亡还要惨白的,“我要问你的名字,泡沫飞溅的喷泉边徘徊踯躅。你的家乡,你的种族!”每天薄暮时分,奴隶回道:“我叫穆罕默德,年轻的黑奴站在也门是我的故土,比死亡还要惨白的泡沫飞溅的泉边,我的种族是那一旦堕入情网他的形容日渐憔悴。就要丧命的阿斯拉族!”
[43]现为克里米亚半岛港市,滨黑海,有海水浴场。
[44]隘口名,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部克里米亚山岭的主要山脊上,有公路贯通巴伊达尔盆地和黑海海滨,盆地内遍地是果园和葡萄园。
[45]克里米亚半岛南海岸市镇,镇内有皇家花园,滨海有优良的海水浴场。和阿卢普卡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胜地,有海水浴场及葡萄疗养地。
[46]这是米佳的正名和父称,系一种表示尊敬的称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