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过“大而不强”这道坎
公司要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的优质企业,就必须实现由“做大”到“做强”的战略转型。公司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公司赢利能力的提高。
那么究竟要如何跨过“大而不强”这道坎呢?
(1)强力“治散”:解决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散”的弊端之一是造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低效率,区域性优化难以实施;弊端之二是削弱整体竞争力和控制力;弊端之三是造成内部管理失控,效益流失和资产损失;弊端之四是削弱整体凝聚力和执行力。
(2)提升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淤健全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整合公司原有营销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对市场开拓、营销策略、销售业务实行统一管理。
于优化生产,适时投入,确保持续做大做优。
盂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公司有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在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做大做强之道】大不等于强,500强不只是代表规模,中国的公司必须兼顾公司赢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避免“做大却未能做强”的局面。
2.先做强,后做大
先做强,后做大,这是被无数商业实践反复证明的一个真理。强是基础,大是目的,没有强做不了大,做大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做强。为此,老板要把握好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
(1)3—5年入门,公司通常无战略可言,完全凭经验、直觉,这是公司创业、积累资金阶段。这时候,要确保公司生存下来才能发展。
(2)8—10年,这是组织机构调整,战略管理进步,微细分市场,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的阶段。
(3)20—35年“入化”阶段,剩下12%的公司。这一阶段是创新、招资阶段。这是公司第二次“创业”,迎来新生的机会。
(4)45—55年成为百年老店,剩下1%—2%的公司。这个阶段私营公司面临接班、换代、跨国经营的问题。
先追求做强,把公司的实力和质量做踏实,而后才能在稳健的基础上追求规模和数量,迎来做大的辉煌。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光有规模的扩张,没有根基的强壮是不可靠的。因此,首先是做强,在强的同时具备了扩大规模的条件,再做大,再考虑广度的问题。
3.把公司做强是老板的现实选择
商场和市场瞬息万变,没有几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第一代民营公司逐渐衰落,追究深层原因是它们虽然抓住了改革开放之初千载难逢的商机,却没有适应后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把公司做强。
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才是生存的王道。任何一家公司想要赚取利润,都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都要面对众多的行业竞争者,把公司做强,做出特色,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唯一选择。
【做大做强之道】要想在激流勇进的商场中站稳脚跟,老板必须坚持把公司做强,因为,只有强大的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下来。
4.公司经营要强调发展和成功
公司经营强调发展和成功,把经营目标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从而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公司不但要注重利润,还要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公司,才是真正有前景、有竞争力的强势公司。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自然竞争力,是指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范围内,老板对短期商机具有很强的嗅觉,有能力迅速出击。这种竞争力的弊端是单位的利润率很低,盈利情况不稳定。
(2)经营竞争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提升效率和执行力为目标的管理改善。公司通过变革管理都有效提升经营竞争力。
(3)核心竞争力,是指微软、IBM、索尼、英特尔等公司拥有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竞争能力。它始终坚持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中心,建立公司机制平台,划时代地进行市场竞争结构分析和决策。
【做大做强之道】做强公司仅仅依靠自然竞争力、经营竞争力是不够的,瞄准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发展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强调发展和成功,才是根本的选择。
5.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
一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壮大以后,很快陷入了衰落,其根本原因就是老板没有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刻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
王永庆是名震海内外的台湾“塑胶大王”,他在创业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提升公司和产品的竞争力,做到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最初王永庆与人合作创建了一家塑胶公司。他试图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和售价吸引海内外的客户,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产品大量积压,股东们开始要求退股。无奈之下,他开始独自经营,他发现日本塑胶粉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相比之下自己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
于是他转变思路,提出了新的经营策略,再建一个塑胶加工厂。两厂互补的生产优势大放异彩,王永庆在台湾塑胶市场上所向披靡。然而他并没有止步,而是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始终让公司保持着强大的竞争优势,一路发展到今天。
【做大做强之道】老板要始终明确这一点,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才是真正“做强”,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长盛不衰。
6.走出单纯追求做大的误区
快速成长是许多公司老板的理想,但这种盲目“做大”的经营理念是一种危险的战略选择,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1)不能建立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很难为公司增加价值。追求做大不是终极目标,更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老板必须权衡“做大”能否给公司带来最大收益。
(2)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统,“做大”会失去控制。执行多元化的做大策略,如果缺乏相应的控制系统,公司就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陷阱,最终走向失败。
(3)单纯追求做大还容易带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盲目追求做大,把“战线”拉得过长,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做大做强之道】作为老板,一定要考虑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什么,是否有独特的能力优势,是否能建立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只有这样,老板才能在“做大”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专注于把公司做强。
7.做强公司关键在特色
公司的规模不在于大小,但是一定要有经营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食草堂”原本是一家手工牛皮制品的小作坊,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钱包、皮包等用品。现在,它已经在全国开设了多家连锁店,并且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其成功的关键也是“特色”二字。
具体来说,“食草堂”的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
(1)名字个性鲜明,并且刻在木制的匾额上,给店铺增加了人气,赚够了眼球。
(2)店铺都是精心用木雕及草绳装饰的,货架及陈设也全部采用木制品,并且所有的木制品还被处理成非常陈旧的样子,吸引了大批顾客驻足观赏。
(3)每个产品都是手工制作,并且有造型独特的品牌标识,显得精巧别致,使产品有效得到了增值。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不在规模大小,只要经营有特色,就能成为市场上的强者。
8.不管是“强”是“大”都要赚钱
如果不追求公司产生的效益,投资就没有意义。创办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一个公司无论规模大小、是强是弱,最后都要看盈利水平如何。盈利水平越高,公司越强;反之,越弱。
有的公司领导人单纯追求做大,忽略经济效益,必然潜藏着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当公司发展到中型规模的时候,领导人如果盲目追求发展,急于提高产量,很容易陷入规模的陷阱。小公司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追求规模竞争,规模越大,公司缴纳的专利费用就会越多,结果利润越来越低,变成了给别人打工。
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时刻站在大局的角度看问题,既重视市场环境研究,又看重公司盈利水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公司做强。
【做大做强之道】公司领导人对自己的发展战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保持一定规模的时候,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推动精益生产,使公司利润最大化。
9.做一个市场补缺者
所谓市场补缺者,就是指精心服务于总体市场中的某些细分市场,避开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竞争,只是通过发展独有的专业化经营来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公司。
市场补缺者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善于发现和尽快占领自己的补缺市场,其次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补缺市场,最后要保护补缺市场。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市场补缺者呢?一般来说寻找的理想市场空缺具有下列特征:
(1)该位置须有足够的规模和购买力才有利可图;
(2)该位置须有成长的潜力;
(3)该位置对主要的竞争者的利润并不重要;
(4)厂商能有效地为市场提供服务;
(5)厂商可以通过确立技术和顾客商誉来防范主要竞争者的攻击。
【做大做强之道】明确自己公司的目标,并辅以一定的经营策略,保护自己的补缺市场,才能保证有培育自己公司的特色,在商界独树一帜。
10.做强小公司需要大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以其经营灵活等特点适应了时代要求、满足了社会需求,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做强小公司,需要大智慧。
作为一家小公司的管理者,要身兼数职,同时是销售员、会计、采购员、规划者、调研员和公司经营者。这种复杂的角色定位要求老板必须成为熟悉各个领域的多面手,比如善于与供应商达成交易、掌握成功销售的技巧、巧妙创建公司品牌等。
做强小公司的学问是没有止境的,同时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对老板来说,要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意识,善于机动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之道】对创业者来说,必须牢记一点:必须喜爱自己的创业项目,如果自己都不热爱它,那么就不要指望能把它做好,更不要说把小公司做强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