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国土最大的苏联,传诵着一个不朽的名字——伏龙芝(1885-1925年)。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许多城市的区和街道、帕米尔山的一座高峰、许多中学、集体农庄、军舰、军事院校等都是用伏龙芝的名字命名的。伏龙芝的名字之所以如此值得纪念、这般辉煌,是因为他曾是苏联杰出的革命家、红军总参谋长和军事统帅,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苏联武装力量的组织者、缔造者之一。他英年早逝,只活到40岁,他为什么能够创造如此的辉煌?对他的成长就不得不作一番考查了。
时世造英雄
1885年2月2日,伏龙芝出生于皮什佩克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伏龙芝市)。父亲是农村医生,母亲是农民。伏龙芝是家中5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领着孩子们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伏龙芝从小就非常好学,有很强的求知欲,尤其爱读军事历史书,崇拜铁木尔、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等著名军事家,自幼立志要报效国家。
还在中学时,他就结识了流放到当地的社会民主党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04年,俄国正处于第一次革命高潮的前夜,伏龙芝考入彼得堡工学院,很快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行列,并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斗争中坚决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成为职业革命家。
1905年至1907年,在舒雅和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工业区进行地下工作,发动组织了1905年3月的政治性总罢工,成为俄国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的领导者。之后,他历经磨难和挫折,但却始终坚定远大的理想,勇敢顽强地战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总参谋长和统帅。
两次被沙俄政府判处死刑
20世纪初,俄罗斯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沙皇政府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进行疯狂地镇压。1905年12月,莫斯科发生了十二月武装起义,工人同反动军警进行街垒战。伏龙芝领导的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纺织工人战斗队支援了莫斯科的无产阶级,并且参加莫斯科列勃列斯尼亚区的街垒战。
1906年4月,伏龙芝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在这次大会上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会后,伏龙芝在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和舒雅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
1907年3月23日,职业革命家伏龙芝在舒雅主持了托尔切夫机械制造厂工人的秘密会议后,被告密。第二天凌晨,在一个工人家里被捕。随后被秘密押往弗拉基米尔中央监狱。从此,开始了长期的监狱生活。
经过1年多的调查,弗拉基米尔临时军事法庭于1909年1月27日宣布判决:“伏龙芝犯有图谋用武器射击警官罪,处以绞刑。”接着,他被押送到死刑牢房,等待最后执行。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工人的抗议,先改判10年苦役,后又被判为死刑,终身流放西伯利亚。1914年,伏龙芝在伊尔库茨克省曼祖台卡村流放期间,在流放者中间组织了一个“军事研究院”的军事小组。1915年初他被转移至连斯克流放地。
在长达8年的监禁生活中,不仅没有削弱伏龙芝革命的意志,反而增强了他革命的信心。伏龙芝面对死亡,不惊不惧,视死如归。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你还有个儿子科斯佳,还有女儿,在困难时刻,他们会体贴关心你。至于我,恐怕你指望不上了……命运已经决定我只能铤而走险,这条道路已经走定了,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在流放生活中,他一面秘密开展组织活动,一面学习,准备将来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1915年8月,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经过充分准备,逃离了流放地连斯克,开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
杰出的组织领导者
伏龙芝越狱后,先用瓦西连科的化名在赤塔移民局工作。1916年党派他去做兵运工作。同年4月,他化名米哈伊洛夫在西线全俄地方自治联合会工作,在明斯克从事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下领导工作。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以后,他被选为明斯克民警局局长、西线前线委员会委员、明斯克苏维埃执委会委员、明斯克和维尔尼省农民代表苏维埃主席。
伏龙芝非常重视农民工作,他以担任民警局长之便,来往于乡村之间,接近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处境和要求,进行革命宣传,从中找到同情布尔什维克的人,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使布尔什维克在该地有较高威信。
在十月革命期间,他在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一带,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准备工作,他组织和率领了一支由纺织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的2000人的队伍抵达莫斯科,参加组织莫斯科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伏龙芝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直至1925年。1918年春夏,他任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省党委书记、省军事委员会人民委员和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此后,他又被任命为雅罗斯拉夫军区军事人民委员,东线第4军司令员,为组建红军做了大量工作。
1919年3月,协约国帝国主义组织了第一次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当时苏维埃政府成立东方方面军,下辖北路兵团和南路兵团,伏龙芝即为南路兵团司令员,指挥东线南路军队,其任务是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
伏龙芝率领的部队在战斗中都表现得英勇顽强,其中第25师更为突出,该师的师长就是神勇的英雄恰巴耶夫(即夏伯阳)。1919年7月,伏龙芝担任东线司令员,领导红军解放了乌拉尔的北部和中部。
1918年8月至1920年伏龙芝担任土耳其斯坦前线司令员,率领红军从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占领下解放了伏尔加河地区、乌拉尔南部、哈萨克中亚细亚等地区。1920年,在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负责土耳其斯坦事务的俄共(布)中央委员期间,伏龙芝巧妙地把指挥军事战役与领导旨在巩固哈萨克和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并为加强土耳其斯坦的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1920年9月,根据列宁的提议,伏龙芝被任命为重新建立的南方面军司令员,负责歼灭弗兰格尔匪帮的任务。
11月7日,弗兰格尔的军队被歼灭了,残兵败卒仓惶爬上英法兵舰逃出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全境获得解放。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后,1920年12月至1924年3月,伏龙芝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驻乌克兰特派员、乌克兰和克里木武装力量司令员、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24年3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陆海军副人民委员,同年4月兼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和军事学院(后改为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伏龙芝主持了1924-1925年红军的军事改革,这是建设苏联武装力量和加强苏联国防防御能力的重要步骤。
高超的谋略水平与理论造诣
伏龙芝从1915年到1925年,短短的10年时间,由一个工人运动领袖迅速成长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军事委员会主席(统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其中固然有诸多因素,而其谋略水平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则是一个重要方面。
较高的谋略水平与较深的理论造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伏龙芝的多谋善断来源于他对战争经验与规律的总结。20世纪初,对于如何建军、如何作战,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经验。就这个问题,伏龙芝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经验以及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发表了《工农红军的改编》、《统一的军事学说与红军》、《正规军与民兵》、《彼列科普和琼加尔回忆录》、《红军的军事政治教育》、《未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列宁和红军》、《我们的军事建设和军事学术的任务》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苏军军事思想的基本原则,具体地提出了加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国防的方法。
伏龙芝最早提出了在军事学说的政治和军事技术这两个方面,政治应占首要地位的原则。伏龙芝在《珍惜革命果实》、《红军的过去和现在》等论文中,深刻地、科学地说明了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他要求党和人民在短期内尽快解决红军在技术上落后的状况。伏龙芝还提出常备军与民兵相结合的建军思想。他提议建立一支数量不多、战斗力很强的常备军,同时训练所有能够作战的居民,以便在需要时加入红军。
伏龙芝的军事理论,不仅较好地指导解决了当时苏维埃工农红军建军与作战的许多重大问题,还对以后的苏联红军建设与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许多理论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到了正确的验证。
出神入化的作战指挥
伏龙芝的统率能力、谋略水平除在建军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外,在战争指挥上所表现出的较高水准也无不令人钦佩。
(1)集中主力,攻敌薄弱环节。伏龙芝没有上过什么军事院校,但他对具有规律性的军事原则却相当熟悉。集中主力,攻敌弱部,这是一个传统的用兵原则,在伏龙芝那里被用得非常之娴熟。1919年初,美、英、法、德、日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苏俄国内反革命势力高尔察克白匪帮,组织了对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红军组成了东、西、南、北方战线。南集群包括第1、第4、第5和土耳其斯坦集团军由伏龙芝担任司令员。伏龙芝选择敌人第3军与第6军之间的空隙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并令最有战斗力的第26师和夏伯阳指挥的第25师担任先锋,向敌最薄弱处发起进攻。南集群预备队(步兵第2师)负责掩护萨马拉和发展战役的胜利。为了在220公里的侧翼正面上实施进攻,伏龙芝调动了南集群2/3的兵力,形成了2.25倍于敌的优势。
伏龙芝的南集群在春季泥泞的恶劣条件下,每昼夜平均以7.5-9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了120-150公里,摧毁了白匪布古鲁斯兰集团和谢尔吉耶夫斯克集团,粉粹了高尔察克进攻伏尔加河的计划,使东方战线的主动权转入红军手中。
(2)不畏艰险、连续发动进攻。高尔察克接连吃了几次败仗,损失较大,但它的背后有日、捷、英、美几国军队的支持,还控制着乌拉尔的戒严区。红军若停止进攻,高尔察克一旦得到喘息的机会,便可调来援军组织反攻。特别是在南方战线,白匪弗兰格尔的部队拥有帝国主义的先进装备,气势汹汹,伺机待动。如果高尔察克和弗兰格尔从东、南两个方向夹击红军,将对红军十分不利。伏龙芝根据列宁的指示,不畏艰苦,立即向高尔察克的部队发起连续进攻。战斗中伏龙芝跃马冲到阵前,手持步枪向战士们喊道:“跟我来,前进!”
集群指挥官亲临第一线,给战士们壮了胆,助了威,大家迅速冲向敌人,把敌人的锐气压了下去。6月9日,伏龙芝的军队一鼓作气占领了乌法城,攻下敌人通向乌拉尔要冲的最后一个据点。
7月13日,伏龙芝被任命为东方战线司令员,并代替已任命为陆军总司令的卡麦涅夫。之后,伏龙芝指挥东方战线的部队渡过白河,7月13日占领芝拉杜斯特,14日占领叶卡捷琳堡,在北面解放了比尔米。
1919年9月中旬,伏龙芝利用高尔察克一败涂地的有利局势,急令第4集团军沿乌拉尔河向古里耶夫实施强击,以分割哥萨克白匪乌拉尔斯克集团军,将其歼灭。在第11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右翼的配合下,第4集团军英勇战斗,歼敌大部,并将其余残匪驱逐到里海草原,迫其投降。10月中旬,邓尼金白匪军威胁察里津,列宁指示第11集团军转隶东南方面军。11月2日,伏龙芝命令土耳其斯坦方面军转入进攻,打响了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战役。11月14日占领了乌拉尔工事。1920年1月5日,占领了古里耶夫。至此,红军出色地完成了列宁交给的解放乌拉尔的作战任务,打破了帝国主义干涉军企图使邓尼金与乌拉尔斯克哥萨克白匪军会合的计划。
这次战役,是在冬季和草原战区无道路等恶劣条件下实施的,它在苏联国内战争中历时最久(70个昼夜)、纵深最大(约500公里)。战役结束后,伏龙芝本人及其所指挥的兵团和许多指战员,皆获得了红旗勋章。
(3)大胆机动兵力,采取机动迂回战法。1920年秋,盘踞在南方克里木半岛的弗兰格尔白匪军,依仗帝国主义装备的机关枪、大炮、铁甲车、坦克和飞机,向红军南方战线的顿巴斯发起了进攻。
列宁任命伏龙芝为南方战线司令员。为了彻底打败弗兰格尔,伏龙芝命令第13军从奥列霍夫、聂里哥夫卡战线,第4军从亚历山大罗夫卡地区向米利托波尔进攻。伏龙芝采取正面牵制与机动迂回相结合,侧翼突击与强渡江河障碍(锡瓦什湖)相结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防线。在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一开始,伏龙芝的诸兵种合成第6集团军、骑兵第1和第2集团军即猛烈地攻击彼列科普。第4集团军和骑兵第3军对彼列科普以东的琼加尔和阿拉巴特沙咀实施辅助突击。当突破彼列科普筑垒阵地时,步兵第15、第52师,步兵第51师所属步兵第153旅和独立骑兵旅,即组成第6集团军突击群,于11月7日夜间在彼列科普以东强渡锡瓦什湖。
11月12日,敌军在惊慌失措中匆忙撤退,约有8万人渡海逃亡土耳其。南方面军于11月13日解放了辛菲罗波尔,11月15日解放了塞瓦斯托波尔和费奥多西亚,11月16日解放了刻赤,11月17日解放了雅尔塔。
这次战役,红军仅仅用了10天时间,即解放了克里木全境。列宁在评价这次战役时说:“红军克服了连军事专家和军事权威都认为不能接近的障碍和工事,表现了非凡的英勇精神。我们彻底地、坚决地、非常迅速地打败了弗兰格尔,这个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43页)
通过伏龙芝指挥的这一系列作战,我们可以看出,他可谓列宁最得力的总参谋长。伏龙芝在战略指导上坚决贯彻了列宁的指示和意图,排除各种干扰和不适当的指挥,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其一生为建立苏维埃和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团结和统一而立下的战功和表现出的杰出军事指挥艺术来说,他的名望和战功一点也不逊于亚历山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